交际心理学概念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1. 人际交往:人的需要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接触中,彼此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联系。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或联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能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2. 大学生交际行为的特点平等意识强感情色彩浓富于理想化二、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一) 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的确立(二) 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三) 对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W.C.Schuts,1958)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情感需要舒茨根据这三种需要,划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主动与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支配他人;期待他人引导自己的高清;对人表示亲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二、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三、公平理论(研究者)四、社会实在理论(费斯丁格)五、社会需要理论(魏斯)六、互动理论(西方研究者)第二节、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广义上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等。

狭义上个人与个人之见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特性: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3、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取决于心理距离的远近自我表露的深度,就成了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的重要标志。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分为四个水平:1、情趣爱好2、态度3、自我概念和个人的关系状况4、隐私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一)注意时期(二)确认阶段(三)融合阶段、(四)稳固阶段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隔阂阶段:出现裂痕,可能引起漠视疏远阶段:交往不活跃,情绪痛苦回避阶段:避免接触,有不友好、敌意的特征,交往停滞终止阶段。

交际心理学理论

交际心理学理论

交际心理学理论
交际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之间沟通、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学科,侧重调查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过程。

以下是交际心理学的理论:
一、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是指个体通过研究和观察社会交往行为,建立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框架。

通过认知结构,人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推测他人的行为,形成自己的交互规则和行为准则。

二、社会实践理论
社会实践理论假定个体在动态的社交环境中进行交际行为和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社会经验。

它着重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如何在社会层面中通过舆论、民意建构、角色扮演和话语形成来维持自身和他人。

三、交际中心理论
交际中心理论是将社会心理学、沟通学和强化学三部分结合起来,试图研究个体之间的社会行为如何影响对方彼此之间的行为,以及个体可以根据互动机制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来建立新的关系。

四、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中的行为社会学和人际心理学、沟通学
结合而成的理论。

它探索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同类型的分布模式,并尝试运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如何形成、维持和破坏人际关系网络。

五、社会分化理论
社会分化理论是指以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分析为基础,将不同社会群体分化事件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中采取有效的行为来保持自身状态,以及促进或改变社会交际的理论。

六、交际行为分析
交际行为分析是指以行为科学和行为分析为基础,以社会心理学为参照,探讨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所采取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

它重点考察个体间的社会期望、互动机制以及交际行为的成功与否。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ppt课件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ppt课件

10
▪ 例子:
认识朋友/客户——熟人介绍
增进感情——送鲜花、送礼物
2020/9/3
11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 互惠原理就是受人恩惠就要回报。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一般接受了恩惠,都会让人心里产生
负债感。只要有回报的机会,人们都 乐意让自己从心理压力中获得解放。
2020/9/3
12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声音(甜美)、表情(微笑)、神情(专注)
2020/9/3
5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 近因效应是指交往中最近一次交往或
最后一瞬间给人留下的印象。
▪ 事情进展阶段的记忆时效:
初段(最早)——中段——末段(最近)
人的记忆总是对最近的事物记得最清楚
2020/9/3
6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 首因效应:
初次的、短暂的、表面的
越喜欢的一种心理现象。
▪ 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
数多有效!见面次数多,可提高彼此 间的熟悉度。见面次数少,容易产生 生疏感。
2020/9/3
16
交际中的心理学原理
▪ 近因原理:时间越久远的事物越容易
忘记,时间越近的事物越容易记起。
▪ 在对客户的销售过程中,要经常拜访
客户,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通过多 看效应,强化近因效应。
▪ 例如:同学、同乡、战友、球
友。。。。。。
2020/9/3
14
▪ 自己人效应是销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
方法。
深入了解客户,模仿客户的行为模式, 让客户产生自己人的心理效应。
模仿的内容包括:衣着打扮、说话方 式、兴趣以及好恶等。。。。。。
2020/9/3

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理论在心理学领域里,社交行为理论是一个非常广泛和重要的领域,它涉及了人类社会所有层面和领域的互动交流。

社交行为是指人类在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非语言和语言行为,它们与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及其后果密切相关。

社交行为理论涵盖了很多与社交行为有关的因素及其作用:个体类别、非言语沟通,情感表達,交际情境、群體和文化等等。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些社交行为理论以及它们的作用。

第一,自我评价理论。

自我评价理论是指当人们比较自身与他人时,他们倾向于将自己的优点归因于内在因素,将自己的弱点归因于外在因素。

于是人们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由于外界不可控的要素,而自己的成功则是由于自身的能力所致。

开发该理论的人是社交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Leone Festinger),他认为,人们经常通过社交交往来进行自我评价,以此来维护和提高自我形象。

在社交情境中,自我评价理论涉及到许多方面。

例如,人们在与自己相似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更加倾向于进行积极自我评价。

另外,当人们遭受拒绝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这是由于外在因素所致,而自己的能力无关。

这表明,在社交情境中,我们通过对自我进行评价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交环境。

第二,适应理论。

适应理论是指,人们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会适应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以便让自己更能融入社交系统中。

适应理论是由美国社交心理学家奥托·克莱因(Otto Klineberg)所提出的。

他认为,社交适应性对于人们的个人发展和满足感是至关重要的。

在社交情境中,适应理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与不同群体的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适应对方的文化和思维模式。

而在交友和恋爱中,我们也可能会积极地去适应对方的喜好和爱好,以展现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

适应行为可以使我们更加受欢迎和受到认可,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第三,符号互换理论。

符号互换理论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通过非言语和语言信息来交换和确认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交际心理学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2)爱看漫画的人,喜欢玩乐,性格无拘无束,反对把生命看得过分重要。

(3)爱看历史书的人,工作很有责任感,不喜欢与人胡扯、闲谈,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4)爱看爱情小说的人,其性格特别乐观,通常可很快从失望中恢复过来,并再次振作起来。

(5)爱看恐怖故事的人,平时生活沉闷,渴望寻找剌激及冒险。

6)爱看侦探故事的人,喜欢接受思想方面的挑战,善于解决问题,别人不敢碰的难题,他都很愿意去对付。

(7)爱看科幻小说的人,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8)爱看财经杂志的人,极爱与别有竞争,并一定尽力取胜。

(9)爱看妇女杂志的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女性有成为“女强人”,男性想获得女性的爱慕。

(10)爱看时装杂志的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份,并尽力改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11)爱看报纸和新闻性杂志的人,是一个坚强的现实主义者,并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1 标准的站姿标准的站姿,从正面看,全身笔直,精神饱满,两眼正视(而不是斜视),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60度,身体中心落于两腿正中;从侧面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贴裤缝,整个身体庄重挺拔。

站姿的要领是:一要平,即头平正,双肩平,两眼平视。

二是直,即腰直,腿直,后脑勺,背臀脚后跟成一条直线。

三是高,即重心上拔,看起来显得高。

标准的坐姿首先站好,全身保持站立的标准姿态,两腿平行于椅子前面,弯曲双膝,挺直腰背坐下.落座时声音要轻,动作要缓.落座过程中,腰,腿肌肉要稍有紧张感.坐立时,上身正直而稍向前倾,头,肩平正,两臂贴身下垂,两手可随意扑放在大腿上,两腿外沿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平行自然着地.有人编了走路的动作口诀,体现了走姿的要领:双眼平视臂放松,以胸领动肩轴摆,提髋提膝小腿迈,跟落掌接趾推送.。

标准的走姿为:上身基本保持站立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动.前摆约35度,后摆约15度,手掌朝向体内;起步时身子稍向前倾,中心落前脚掌,膝盖伸直;脚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双脚踩在一条线缘上.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特性:利他性。

女人要懂交际心理学书

女人要懂交际心理学书

女人要懂交际心理学书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家庭中,女性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而要做到与人交际圆滑,了解交际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交际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科学。

它研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女性来说,掌握交际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女性要懂得观察他人的非言语沟通。

在交际中,非言语沟通往往比言语更具有表达力。

女性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眼神等来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意图。

例如,当对方面带微笑、眼神友好时,说明对方对话题或者自己有好感;而当对方眉头紧锁、目光游离时,说明对方可能有疑虑或者不满。

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言语信号,女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从而更好地与对方交流。

女性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际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女性应该主动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

同时,女性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别人更好地了解她们。

在表达观点时,女性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过于复杂的词汇,以免引起误解。

女性还要学会运用积极的沟通技巧。

积极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女性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女性可以使用肯定的语言,赞美对方的优点和成就,增强彼此之间的好感和信任。

同时,女性也要学会给予他人支持和鼓励,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还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女性还应该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

女性应该学会冷静地面对这些问题,不要轻易发脾气或者做出过激的行为。

她们可以采取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与对方进行沟通,寻求妥协和共识,或者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通过有效地解决问题,女性可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的升级。

女性要学会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

在交际中,情绪的管理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绪论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3、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4、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

更为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同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科和行为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7、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8、社会网络层次: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关系。

9、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0、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1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过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1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冷漠阶段、疏远阶段、终止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莱维特):圆形传递:优点是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生满意感,群策群力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

缺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人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分享]人际交往心理学

[分享]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一,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告子性无善无恶论,世硕性有善有恶论。

二,人际交往的实质与特点:1. 人际交往的实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细节,由定义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

2.人际交往的特点:临时性,短暂性,互益性,选择性,不完整性。

三,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的组成要素:1.交际主体,指从事交际活动的人;2.交际手段,即交际媒介;3.交际情境,交际活动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四,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交往双方在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过程。

1.沟通对象是人,且必须涉及两人以上;2.沟通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情报;3.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4.信息只有被接受和理解了,沟通过程才算完整;5.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五,言语沟通的类型: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六,言语沟通的艺术:(一)交往在于找话题7个,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从对方穿戴服饰上找话题,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找话题,直接提问,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共同的情景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坦白说出你的感受七,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指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感受。

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倾听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听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参与,用心去接受和体会信息情感,(一)需要倾听的情景3个,对方的谈话表明问题时由你引起的,对方需要你的帮助,对方既不责备你也不希望你为他解决问题,只是向你诉说他对某事的忧虑看法,(二)听得几种不同表现5个,心不在焉地听,表情呆滞地听,断章取义听,感谢式听,积极倾听(三)倾听的艺术4个,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获得要点,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八,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7个,1,与交流者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调整高度与距离,尊重人的个人空间范围习惯2,以开放的姿势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3,交流中尽量集中你的注意力,4,轻微地向前倾斜以表示兴趣5,在倾听时保持适当的眼睛接触以鼓励说话者,6,跟随讲话者的话题给予适当的反馈,7,放松与平和,以使得轻松和开放的交流变得更容易,九,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交往主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指认识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对他人身体特征的认知,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女人交际心理学

女人交际心理学

女人交际心理学
女人交际心理学是研究女性交际行为和心理原因的学科。

在社交互动中,女性通常具有一些特别的行为和心理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与自我认知、社会期望和文化背景有关。

以下是一些女人交际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供参考:
1. 社交需要和欲望:女人交际的首要目的往往是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她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并倾向于寻求社交支持和认同。

她们也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维护和互动的频率。

2. 非言语沟通:女性在交际中常常使用非言语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她们更擅长解读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等非言语信号。

在与女性交流时,关注她们的非言语沟通可能更加重要。

3. 倾听和共情:女性更加倾向于倾听和共情。

她们通常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与女性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她们的需求,给予支持和理解。

4. 社会压力和角色期望:女性在社会中承受着许多角色和期望,包括母亲、妻子、女儿、职业人士等。

这些角色和期望可能对女性的交际方式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她们所处的社会压力和角色期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她们的行为和需要。

5. 亲密关系和友谊:女性通常更注重亲密关系和友谊的建立和维护。

她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并展示友谊的维护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她们通常倾向于分享自己的情绪和经历,以获得支持和建立联系。

女人交际心理学研究了女性在社交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

了解女性的社交需要、非言语沟通、倾听和共情、社会压力和角色期望、以及亲密关系和友谊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女性沟通和理解她们的需求。

女人的交际心理学

女人的交际心理学

女人的交际心理学
女人的交际心理学包括了女性在社交互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女人的交际心理学的要点:
1. 情感导向:女性通常更注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与交流。

她们倾向于通过分享内心感受、倾听他人的故事和提供支持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2. 亲密关系:女性更加倾向于建立亲密和深入的人际关系。

她们往往对友谊和家庭关系非常重视,并倾向于与其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

3.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女性更加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

她们通常注重细节,喜欢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意图。

4. 社会角色:女性在交际中会受到社会角色的影响。

她们可能更加关注合作、维持和谐,以及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5. 争议处理:女性在处理争议和冲突时,倾向于采取妥协和妥协的方式,以维护关系和和谐。

6. 非语言表达:女性通常更善于察觉和解读非语言信号,如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的变化,从而更加敏锐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7. 社交网络:女性在交际中更倾向于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

她们通常喜欢与朋友和同伴进行深入的交谈和分享。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 由开始时的彼此无关,即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 择性注意
• 接触阶段
– 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 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 融合阶段
– 由接触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 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7
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 一般来讲,人际关系恶化是由于人际冲突、人 际内耗和人际侵犯的结果
人际关系心理学
2009-11-06
1

2
绪论
群:23329389
3
基本概念
• 什么是人际关系
– 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 关系 – 人际关系也称人群关系论
4
基本概念
• 人际关系的类型
– 情感性关系
• 为了满足相互间情感交流,形成良好心理气氛的 情感关系
– 工具性关系
• 为了相互协调达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工具性 关系
• 圆形传递 • 链式传递
• 轮式传递
• Y式传递
10
正式群体中成员间沟通网络
(莱维特, 1951)
沟通特点 解决问题速度 正确性 领导者的突出 士气 轮式 快 高 非常显著 非常低 链式 次快 高 相当显著 低 缓慢组织化 组织相当稳定 圆式 慢 低 不显著 高
迅速组织化且其 群体组织专业化 组织稳定
25
人际激励理论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 公平是激励的动力 – 感到不公平的时候,会改变行为以试图达到 公平
• 报酬不足:增加结果,减少投入 • 报酬过多:减少结果,增加投入
26
社会测量法(莫雷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 方法

交际心理学心得体会

交际心理学心得体会

交际心理学心得体会1、交际心理学的概念交际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彼此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和行为交互的分支。

它集中研究人类如何交流、互动、协商和影响彼此,从而影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态度、价值和行为。

此外,交际心理学还可以探讨组织内部成员交流时如何建立价值观,以及组织内和外如何形成文化的流行发展。

2、交际心理学的目的交际心理学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观点和影响,以及相互影响的机理。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有效的交际能力,以满足个人和组织之间的需求。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彼此之间信任、团结、合作和关系的关键因素,从而改善我们的相互关系,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3、交际心理学的原理交际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认知理论、社会规范、动机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依恋理论。

认知理论指的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信念、思维模式和决策过程如何影响彼此的交流。

社会规范是指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受到的社会规范的影响。

其中,动机理论指的是人们如何彼此影响,以满足共同的动机和需求。

社会认同理论用于理解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是如何得到认同的,他们是如何与其他人有效地进行交际的。

而依恋理论旨在理解人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立即和远期感知,以及影响彼此关系的因素。

4、交际心理学的应用交际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以解决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问题。

例如,一コ可以将其原理用于建立语言文化,以增强相互了解的能力。

此外,交际心理学可以用于提高人们的同理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相互影响,从而减轻矛盾和冲突,促进团队协调发展。

此外,交际心理学还可以用于塑造有效的领导风格,以及增进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理解。

5、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交际心理学,我认识到交际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能力。

成功地进行交流和影响他人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交际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发展这一能力。

通过交际心理学的原理,我学到如何理解和发展人际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增强团队协作。

我必须承认,交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交际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

交际心理学及其特征

交际心理学及其特征

交际心理学及其特征以下是关于交际心理学及其特征,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交际是社会团体之间、个人之间,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赢得最大的效益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形成一门专门研究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即交际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特征(1)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交际者独特的个性特点,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经历,原定的方向和追求,制约着他的行动,形成了他的心理定势。

人们在交际中,总有其既定目标,总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点发生合作和撞击。

(2)心理的兼容性。

个体心理虽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但并不意味众多的个体心理都一样,即使是同一事物摆在两个人面前,也少有一致的反应。

因为个人的观点、经历和情感都不一样。

然而客观事物的变异性,有会引起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

交际活动的开展,外部信息的不断输入,人们心理会随之引起变动,不可能停留在原有状态上,两个人进行交际活动,本来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想法,但交际的结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四(每个人有了两个想法),甚至会浮想联翩,举一反三,这便是交际心理的兼容作用。

(3)极强的调整自身的能力。

交际心理一旦产生,便具有了影响人的各方面活动的作用,甚至会制约人的交际行为方式,然而创造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自己,不断的调整自身,使自己的交际心理和交际行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交际心理的层次递进性。

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交际心理的层次递进性。

人的社会交际意识所以具有层次递进性,这是因为:首先,作为交际的主体,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担任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其次,从交际需要而言,起层次层次递进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关推荐:给2013届毕业生的建议心理学基础常识:倾听看你的心理弱点在哪心理讲座心得“贱男闺蜜”很抢手摆脱抑郁小技巧·。

沟通心理学原理

沟通心理学原理

沟通心理学原理沟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心理学领域。

其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沟通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沟通心理学原理:1.交际目的原理(Communication Goals):在沟通中,人们往往有特定的交际目的,例如获得信息、表达情感、建立关系等。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交际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彼此的需求。

2.互动性原理(Reciprocity):沟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双方都参与和影响彼此。

互动性原理强调沟通是一种交流和共享信息的过程,需要双方的参与和响应。

3.非言语沟通原理(Nonverbal Communication):沟通不仅包括语言的使用,还涉及非言语的要素,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态和声音的调节等。

非言语沟通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补充语言信息。

4.倾听原理(Active Listening):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倾听原理强调了积极倾听的重要性,包括主动关注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提出适当的问题和反馈等。

5.语境原理(Context):沟通的意义和解释受到语境的影响。

理解沟通的背景、环境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

6.反馈原理(Feedback):沟通过程中的反馈是指在收到信息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回应和反应。

反馈可以用于确认理解、提供回应、调节行为和改善沟通效果。

7.情绪表达原理(Emotional Expression):情绪在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及有效表达情绪可以帮助沟通双方更好地交流,增进理解和共情。

这些原理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沟通的过程。

了解沟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深度。

交际心理学书籍

交际心理学书籍

交际心理学书籍一、交际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获得交友成功的秘诀》: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自信、表达、群体活动等方式获得交友成功。

作者以一种实用性和高深性并行的方式阐述了交友成功的技巧,内容深入浅出,囊括了有关行为社交策略、沟通技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理论。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交流行为分析、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持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及实践。

2、《交友心理学:理论与技巧》:这本书论述了交友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并介绍各种行动战略的设计和使用。

全书被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介绍交友理论,包括社会取向理论、社会批评理论、社会性众包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另一部分,介绍了社交技巧、发展对话和改善健康沟通等。

书中充满了真实的例子,方便读者深入理解。

3、《交友心理学:一项实用指南》:这本书通过讲解心理学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如何应对社会关系、改善沟通技巧和赢得交际能力。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让人们减少影响交友的因素,并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如何管理情绪,改善谈话技巧,以及如何使自己更有吸引力。

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一种理解》:这本书讨论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并以一种清晰和有趣的方式将其具体的概念呈现给读者。

作者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有关动机研究、学习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容谱清、深入,从多方面介绍了教育心理学,龙头阐述了心理学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表现和成就。

2、《决定学习成功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涉及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因素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

作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心理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学习效率。

书中还涵盖了教育行为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能够加深读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3、《教育心理学导论》:这本书对教育心理学、成人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学等专业进行了系统综合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如何有效地影响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成绩。

书中从多个学术领域的实践角度,探究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包括研究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掘更多教育心理学专业性知识。

心理学之人际交往

心理学之人际交往

第八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基本涵义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通常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

它是以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人际吸引因素与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际沟通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

在沟通中,人际吸引除了受深刻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的影响。

1、外貌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吸引上起很大的作用。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人们容易以貌取人。

2、邻近性邻近性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

邻近性吸引如:“远亲不如近邻”。

邻近性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性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

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

邻近性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节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第一节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第二节对人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二、相应推论理论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五、控制源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F.Heider.l958)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心理学概念
1、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是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态度、情感、知识、思想、观点、意见、动作的过程;人醒着的时候大约70%的时间用在和他人的沟通上,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就是人际沟通的广度和深度
2、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1)双方理解的一致性:要求双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经验、教育程度、立场观点要有一定的共同点或相似性;
(2)双方要有沟通的兴趣和意愿;
(3)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技能技巧;
(4)选择适当的沟通的渠道载体;
(5)重视沟通中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我们传送的信息要尽可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和兴趣;
(6)沟通的真实性,不受主客观不良因素影响;
(7)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非语言符号与空间距离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可以实现精细沟通;但是面部表情可以有意的控制,很多时候与内心的真实状态不一致;
(2)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很难控制自己的目光,是人内心情感状态的指示器;同时目光可以控制调节双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平;
(3)距离:人与人是有距离的,人的亲疏程度在感情和空间上的距离都不同,可以通过空间的距离影响内心的距离;
4、人际认知:观察他人的特征和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对方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倾向的过程;(首先注意对方的相貌、仪表、着装、体态、表情、举止;然后经过交流了解到对方的社会职业、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判断对方属于哪一类人,人格有什么特征,行为动机是什么)
5、人际印象:人们主要从三个维度形成和描述对他人的印象:(1)评价维度:好--坏;(2)力量维度:强--弱;(3)活动维度:积极--消极;
三个维度里面评价维度是最终要的(例如真诚的、宽容的、幽默的、聪明的、热情的、亲和的、助人的等等都属于评价),而在评价维度里面,热情--冷淡印象是形成印象的中心印象;在中国伦理道德里面,中国人很看重诚朴善良--阴险浮夸的评价维度;
6、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际认知过程,影响重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会逐渐减弱;
(2)近因效应:根据最近获得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陌生人交往首因效应强烈,熟人之间交往,近因效果突出;
(3)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百好,一坏百丑的印象效果;
(4)定型效应:对一类人或者一个群体形成的固定印象,例如商人精明世故,学者清高脱俗,浙江人细腻,山东人豪爽等等;
7、行为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立场不同,人对同样行为所做的归因也不同。

作为观察者,在解释和推论他人行为的时候,常过高估计行为产生的内在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常归因于个人的内在特性上;而行为者则倾向于做外在的归因,认为自己行为主要是环境因素影响的;
(2)自利偏差:如果行为的结果是好的,成功的,则将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人格、努力等因素,如果结果是失败的,不好的行为,则归因于外在的环境运气因素,人们归因习惯于把自己放于有利的地位,处于保护自己,维护自尊的需要;
8、人际关系的实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直接心理关系,表现为心理的好恶、亲疏、心理距离;
(1)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需要经常的深入的交往;
(2)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交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3)人际关系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认知是对双方相互关系的理解,情感是反映个体对相互交往的态度和情感满意程度;行为成分是围绕关系建立、巩固、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一切交往行为和结果;情感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成分;
9、人际关系需要和关系倾向
(1)包容需要:希望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表现特征:沟通、相容、归属、参与、融合;反向表现:孤立、退缩、疏离、排斥、忽视;
(2)控制需要:在权力和权威基础上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

表现特征:运用权力权威影响、控制、支配和领导他人;反向表现:抗拒权威、忽视秩序、或者受人支配、追随别人;
(3)感情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

表现特征:喜爱、亲密、同情、友善、热心、关怀;反向特征:冷漠、厌恶、憎恨、疏远
(4)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10、人际关系形成的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初步确立并建立交往关系的对象,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
(2)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仍旧处于比较表面的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从正式到非正式交往的实质变化,双方形成相当程度的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能够相互提供诸如赞赏、批评、建议等互动信息,情感卷入比较深;
(4)稳定交往阶段: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高水平,也叫生死之交,双方心理上高度相容,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绝大部分私密领域,一生中有这样关系的人是非常少的;
11、人际吸引
(1)个人魅力吸引:包含仪表、才能、人格三个方面;
(2)相似性吸引:职业、经历、三观、社会背景、教育程度、人格、态度、兴趣、信仰等等,在所有相似性吸引里态度的相似性是最终要的;
(3)互补性吸引:双方在需要、能力、人格、气质特征方面构成互补性,也会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4)吸引的发展过程:刚开始是外貌、社会资源的相互吸引,结交后在态度、信仰、三观等方面的一致性更为重要;进一步友情发展或者婚姻,则是在人格特征、需要等方面的互补其主要作用;也可以说需要、人格互补是建立在态度、三观相似的基础上;
(5)人际吸引的递增和递减规律:(阿伦森实验)先否定再逐渐肯定最受喜欢,其次是一直肯定,第三是一直否定,而现肯定再逐渐否定是最被讨厌的;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人喜欢对自己喜欢水平不断提高的人,而不喜欢对自己喜欢水平不断下降的人,维系亲密关系,不断制造惊喜、不断发现彼此的新的优点和提升,是保持及增加吸引的重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