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b24e1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3.png)
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机、透析器模拟肾脏的功能,利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及多余的水分,再将血液回输至体内的持续循环的过程,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一、护理评估1.设备的评估水处理机及血透机是否运转正常。
2.透析用物的评估血路管、透析器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在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透析液使用是否正确。
3.对患者进行评估生命体征、体重增长情况、尿量、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其他急慢性并发症等,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的危险。
4.对血管通路进行评估检查动静脉内痿通畅情况,有无感染和血肿,深静脉插管者检查插管处是否固定良好、有无感染。
二、常见护理问题1.体重增长过多与患者的依从性不佳,进食、进水过多有关。
2.知识缺乏与健康教育不到位及患者的依从性有关。
3.透析不充分与患者的依从性及经济能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1.做好治疗前的宣教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2.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正确设置治疗参数,落实2人核对。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穿刺部位,进行血管通路的穿刺及护理。
4.按操作流程上、下机,妥善固定穿刺针及血路管,防止管道不良事件发生。
治疗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自我感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机器运转情况,认真仔细观察管道固定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认真落实防跌倒、坠床,防管路滑脱的各项措施。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四、健康指导1.简单介绍透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减轻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恐惧心理。
2.讲解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及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指导患者对血管通路进行保护和自我护理,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
4.指导患者合理进食,给予优质蛋白、低盐、低磷、低钾、富含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控制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5.向患者讲解管道不良事件的危害,指导患者防范管道不良事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透护理常规
![血透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6f69f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b.png)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常规第一节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常规一、肾性水肿病人护理常规二、尿路刺激征病人护理常规三、肾性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四、肾区疼痛病人护理常规第二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第三节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第四节肾盂肾炎护理常规第五节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第六节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第七节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一、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二、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护理常规三、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护理常规四、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五、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常规六、艾滋病病人护理常规第七节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一、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的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静脉、深静脉导管、人工血管等情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体重及超滤脱水情况;二一般护理1.透析前的护理:1首先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因尿毒症患者在血透前精神负担重,对自己今后的生活、疾病预后、事业、前途忧心仲仲,必须耐心地为准备透析的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透析设备的准备:透析液和透析供水系统的准备,透析室护士应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且注意在开机后各项指标达到稳定后才能开始进行透析;3透析用品的准备:包括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透析器、透析管道和穿刺针、注射器、压脉带、生理盐水等;4患者的准备:主要是血管通路的准备,如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或深静脉导管做为血管通路;5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体重增长、出入量、尿素氮、肌酐以及有无出血倾向等;6根据血透患者病情决定透析方式、脱水量及肝素用量;2.透析中的护理1血管通路的护理:保证通路使用正常,观察有无出血、血肿以及体外循环的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熟练,保证一针见血;2确定干体重:干体重指水平衡正常情况下的体重,即患者既无水潴留也无脱水时的体重,也即透析结束时希望达到的体重;一般根据患者的干体重和透析前体重来确定每次超滤量、使用多大超滤系数的透析器和透析治疗时间;3选择适当的透析器:超滤率是透析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决定清除水分的多少;清除率主要指清除小、中分子量物质的速率;降低血中代谢产物浓度是透析的主要目的,如患者需要清除大量水分及溶质时,可选用大面积的透析器;4决定适宜的血流量:取决于所用透析器的面积、患者年龄及心脏功能状况,一般慢性透析的血流量为200~300ml/min,诱导透析时血流量为100~150ml/min;5肝素使用的注意事项:血透时通常用肝素进行抗凝,充分肝素化对防止循环管路及透析器凝血非常重要;如果透析器内发生凝血,不仅使患者损失血液,也减少了有效透析面积;对手术后或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应采用小剂量肝素或无肝素透析方法;6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应每小时监测一次;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眩晕、出汗、呕吐等症状时往往提示低血压,应立即测量血压、脉搏;低血压症状有时发生很短暂,甚至无症状,直到血压降到危险水平才表现出严重症状,因此透析中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发生意外;7在血透过程中要对血流量、静脉压、温度、电导率、透析液压、漏血、气泡探测等监护装置进行严密监测,并准确记录;8透析中的并发症:透析护士应能处理血透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透析并发症可能是由于透析不当引起,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病情变化所致;3.血液透析后的护理1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应立即测量体重,估计透析的效果;患者透析后一般状况良好,体力恢复,无不适感觉,有生活、工作能力表示透析理想,基本达到了充分透析的标准;2若透析后血压下降,说明患者体液明显减少,若立即下床活动,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意外,故应卧床休息,直到血压稳定为止;3透析后防止内瘘阻塞,必须保证血流通畅,瘘管通畅的指征:有搏动和血管杂音,应每小时检查一次;4透析过程中常规使用肝素,应注意出血情况,特别要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一般内瘘、压迫止血15-20分钟即可,股静脉穿刺应加压止血约30分钟;如遇出血不止,可用鱼精蛋白中和;三健康指导1.教育患者有内瘘的肢体不可受压,不可在该肢体上测血压、用止血带、抽血或输液;1指导患者控制容量,体重增长每天不得超过1公斤;2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等,补充各种维生素;3指导患者每日适当锻炼身体,以不增加心脏负担为宜;定期服药,按期复查;四注意事项1.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每日监测血压、心率、体温、呼吸,如有不适立即就诊;2.注意有无皮肤淤血点、眼球结膜出血、穿刺针眼渗血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就诊;3.注意动静脉内瘘的搏动和震颤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就诊;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2.做好透析液和透析供水系统的准备;3.患者血管通路的准备;4.保持血路管的通畅、固定稳妥;及时正确处理透析中的并发症;5.记录及时、准确;二、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了解病情;评估血管通路;评估患者合作程度;二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接受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的患者均治疗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患者往往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在治疗前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取得积极配合;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采用24小时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每小时记录一次;并观察患者有无发热、乏力、眩晕、出汗、呕吐等低血压症状;2准确记录动、静脉压、跨膜压TMP;3掌握治疗后24、48、72小时的患者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值,及时汇报医生;4防止连接管路脱落或扭曲,保持体外循环的畅通,同时连接管路采用两道固定穿刺部位固定及床边固定,以防意外;3.血管通路的护理: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连续性床旁血滤的患者大多为急诊或临时透析的患者,以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为主,深静脉双腔留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插管时需无菌操作,插管后采取每日更换敷料,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穿刺处用透气的敷贴覆盖并固定,以便观察;4.抗凝的观察与护理:1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是体外循环,而每位患者的病情及凝血状况又有很大不同,因此抗凝剂的应用十分关键;肝素用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而定;2密切观察滤器有无凝血,即观察滤器内的血色是否逐渐变暗,如疑有凝血,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严禁空气输入;3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包括消化道出血、皮肤瘀血、穿刺点渗血等情况;4正确处理报警系统当血流量不充足时,静脉压报警;当静脉压回路阻力增高、凝血或管路扭曲均会引起静脉压或跨膜压报警;护士要及时发现并能正确解除报警;三健康指导:1.首先让患者了解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目的;2.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应由护士协助更换体位,以防管路扭曲、牵拉、引血不畅;3.让患者在治疗时若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保证治疗安全;4.指导患者对深静脉置管的保护,以防感染;四注意事项1.用“肝素吸附法”预冲滤器及管道;使肝素可覆盖在管路和滤器膜表面以减轻血栓形成;2.治疗过程中保持血管通路引血畅通,血流量180~250ml/min;当血流量低于180ml/min或临时导管通路引血不畅通、血流量不足引起机器报警而频繁中断血流,导致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沉积,造成滤器及管道凝血;3.置换液输入方式采用前稀释法,能避免血液在滤器内过度浓缩,减少滤器凝血和在滤器膜上形成蛋白层,可延长使用时间,增加清除效果;4.定时用100—200ml生理盐水迅速冲洗管路滤器一次,冲洗频率可按需要增减;用于冲洗而进入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总量要计算到超滤总量中加以清除;5.治疗中应避免由动脉端泵前侧支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或其他治疗的液体如脂肪制剂,以免血液黏稠加重体外循环凝血或发生输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清醒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2.正确处理报警系统;3.病情观察及时准确,抗凝剂正确应用,防止凝血;4.管路通畅,妥善固定;5.记录及时,准确;三、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再开始使用,以减少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2.血管受年龄、胖瘦、病理状态影响以及血管壁的厚薄、管腔宽窄、血管弹性好坏、脆性大小、以及皮肤是否松弛等的影响;因此穿刺前要充分评估动静脉内瘘及自身静脉情况,充分暴露该穿刺部位肢体;3.合并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要监测造瘘肢体缺血情况;主观描述有肢体疼痛、发凉、麻木、刺痛感、运动功能受损等表现;客观查体有皮肤温度降低、发绀、运动感觉功能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手臂水肿等表现;提示有窃血或神经损伤造成的缺血现象,应及时与外科医生联系,采取手术措施;4.长期透析的患者要监测感染情况;主观描述有内瘘部位疼痛、发热;客观查体有局部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机能障碍,提示有感染的危险,应给予口服或静脉输入抗生素,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正确用药;5.血红蛋白Hb应控制在正常范围,Hb过低患者会感觉疲劳、虚弱、气短、生活质量下降,Hb过高与脑卒中、高血压、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风险密切相关;二一般护理1.依据血管的粗细来选择穿刺针,开始用细一些的穿刺针16~17G,长度25cm,血流速200~250ml/min,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与损伤;随着血管的不断增粗增厚,可选择粗一些的穿刺针14~15G,长度30cm,血流速可达250~350ml/min,大针芯可以降低压力相关溶血的发生率;透析用留置针套管针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普遍;比如日本的透析患者中有80%使用的是留置针;穿刺后钢制针芯可以抽出,留在患者血管内的是柔软的高分子材质的管型物;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也避免了传统穿刺针孔贴血管壁引起血流量不足的现象,透析过程中患者身体的移动不会造成血流量的突然变化,不用担心针头刺破血管,急救一些躁动不安的患者尤其适用;2.患者一旦进入血液透析,需终身维持,每周三次的局限性穿刺,会引起血管感染,血管感染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护士在执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安尔碘或碘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面积直径≥10cm ,消毒两遍,中间待干;3.动脉穿刺针的位置至少距离动静脉吻合口3cm以上,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距离5cm以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对于动静脉内瘘扩张明显,血流量充足的患者,也可顺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应顺血流方向穿刺,也可选用其他肢体静脉,尽量避免对动脉穿刺的干扰;4.穿刺技术对于保护血管通路至关重要,在同一区域反复穿刺可引起管壁薄弱,导致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形成;阶梯式穿刺可充分利用动静脉内瘘的长度,不易形成动脉瘤,防止针眼渗血;纽扣式穿刺不易损伤血管内皮,可减轻患者疼痛,但易造成针眼渗血;在漫长维持血液透析状态下的患者,阶梯式和纽扣式穿刺法交替使用效果更好;5.穿刺针角度要根据触摸来判断血管管壁的薄厚、弹性、深浅及血管走形方向;对年轻、肥胖、皮下脂肪组织较厚的患者,进针角度宜大,穿刺针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向上;对年老、瘦弱、皮下脂肪组织较薄的患者,进针角度宜小,穿刺针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后不建议将穿刺针旋转180°,以免划伤血管内膜;6.穿刺针进入血管的长短,决定患者的疼痛感,进针短对血管的损伤小,疼痛小,反之则疼痛感较大;笔者认为,选择25cm长的穿刺针,进针2/3长度较适宜,既不疼痛又防止穿刺针脱出;7.穿刺针尖与皮肤角度较大的患者,拔针时以皮肤针眼为中心按压止血;穿刺针尖与皮肤角度较小的患者,由于针尖进入皮肤后,在皮下穿行一小段距离再刺入血管,存在着皮肤与血管的针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拔针时要以血管针眼为中心按压止血,否则会引起皮下淤血的可能;切记在穿刺针未完全拔出前不要按压,以防血管内膜损伤;8.由于穿刺技术或患者的原因,常会引起针眼渗血;对策:在渗血处撒上云南白药或凝血酶,再用纱布卷压迫;还可局部用冰块冷敷,使血管收缩防止出血,冷敷时外裹毛巾,防止冻伤;如果针眼渗血较重,以上方法无效时,可取无菌纱布一块,从边缘剥离出4-5根纱布丝,拧成一根小线,环绕针孔,以螺旋式拧紧缩小针眼,并将小线沿针尖方向拉直,用胶布固定,针眼上面覆盖无菌棉块;注意透析结束拨针时,一定要连同纱布丝一并拨出,防止纱布丝凝固在针孔处;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控制渗血时,应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9.当穿刺针未完全刺入血管内或穿透血管壁,均可引起皮下血肿;对策:立即调整针尖位置,使其在血管内正中;如果皮下血肿较轻,局部用冰袋冷敷,防止血肿增大;如果皮下血肿较重,则应立即拨出穿刺针,另选血管穿刺;如果动脉穿刺针血肿而没有部位另行穿刺时,可将静脉穿刺针改为动脉引血,在其他肢体另找静脉穿刺;对于静脉条件较差,引血困难的患者,只能回血暂停透析,经过2~3小时动静脉内瘘血肿消退后,再重新穿刺;10.透析结束拨针时如果未按压在血管的针眼处、按压力度不够或按压时滑动等均可引起皮下血肿;因此拔针时要细心,如果出现血肿立即用冰袋冷敷,使血肿局限不再增大;11.穿刺造成的假性血管瘤多因止血不彻底使血液自针孔外渗造成,处理上只需密切观察,同时避免在血管瘤位置穿刺;当血管瘤越来越大且表面覆盖的皮肤也越来越薄时,容易发生破裂造成出血;大的血管瘤会使穿刺针放置不到位,并且可利用的穿刺部位也会减少;12.当血流量不足时,常因进针角度不当,使穿刺针斜面紧贴血管内壁或针尖处在狭窄、弯曲、内膜瘢痕部位,均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应改变穿刺角度或重新更换穿刺点;如果进针角度和位置正确,而透析中仍要使用止血带才能达到理想的血流量时,说明血管或内瘘口可能存在着狭窄,狭窄是血栓形成的先兆,应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13.在透析中、后期患者频繁出现低血压时,或内瘘血管发生感染时;以及透析后按压力度过大,时间过长,均可引起动静脉内狭窄或血栓形成;要予以重视;14.上臂内瘘距离心脏较近,动脉压力高,心输出量大;因此,透析时血流速过快,可诱发心律失常;透析结束时按压力度轻或按压时间短,均可引起内瘘大出血,要高度重视;三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不要穿过紧的束袖,避免对吻合口的摩擦;睡眠时不侧向造瘘肢体的一侧,不将造瘘侧的上臂放在枕后或长时间抬高超过心脏水平,防止血液循环受阻;2.指导患者每日用毛巾热敷2~3次,每次20~30min,水温在40~50°,达到清洁皮肤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热敷后局部涂喜辽妥软膏轻揉至吸收,起到促进渗血吸收和促使疤痕软化的作用;特别注意冬季保暖,防止末梢循环不良,血管收缩而引起血栓;3.患有血管瘤的患者,要强调配戴护腕,防止血管瘤增大,同时可防止血管瘤破裂出血的可能;4.指导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5%或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Kg;服用降压药或腹泻后要监测血压变化,发生低血压时,立即平卧口服补液,并密切观察内瘘震颤情况;四注意事项1.透析结束后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立即按压,按压力度要适宜,以不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宜;2.压脉带选用弹力好的松紧带,宽3cm,长20~25cm,两端缝制尼龙粘扣;3.按压时间从15分钟以后开始逐渐松解压脉带减压,以针眼不出血为适度;尤其是患者在返回家中的路途中,切不可大意,直至到达安全地方后,才可解下压脉带;对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正确并准确的评估血管;2.选择合适穿刺部位;3.病人了解内瘘保养相关知识,以减少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四、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渗血或血肿;2.评估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流速度和血容量情况;3.评估中心静脉导管有无感染的情况;4.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情况,如有无出血、血肿、窒息、气胸、心律失常等; 二一般护理1.中心静脉插管多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紧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建立后发生闭塞时采取的措施;因此患者多有恐惧和绝望的心理问题,在插管前要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插管知识,使患者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2.中心静脉置管后需要卧床休息,置管侧肢体伸直,不能弯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股静脉置管的患者下肢不得弯曲90°,尽量避免坐位或坐轮椅,防止导管打折;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避免洗脸、洗头时水流至伤口发生感染;3.置管伤口处每日换药,先用松节油擦去胶布痕迹注意先询问过敏史,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松节油;在插管切口及缝线处用安尔碘消毒,如有血痂用安尔碘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伤口处用无菌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避免使用不透气或密封的透明薄膜敷料,因为它们比干燥敷料更容易在外口处形成细菌菌落;4.当置管部位有渗血时,多因导管损伤穿刺路径上的血管造成,局部应用云南白药或凝血酶加压包扎,在透析中要减少肝素用量,如果渗血较严重,应用无肝素透析或体外肝素透析;5.当血流速度或血流容量不充足时,多因导管位置不良或管腔侧口贴壁造成,应改变患者体位、旋转导管角度、动静脉管路互换;如效果不好,可用生理盐水用力推注,使导管侧口离开静脉壁,将血流速缓慢提升;6.感染是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伤口开放,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感染可在每次消毒伤口后涂泰利必妥、环丙沙星软膏,再用无菌纱布包扎;若出现全身感染的征兆白细胞增多或体温超过38℃,留取血培养做细菌学检查及药敏,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治疗两周,同时给予抗生素及纯肝素封管,根据管腔容积各占50%;如果抗生素治疗后再次出现感染及感染持续存在,或从导管流出脓性分泌物,都必须拔管;7.当打开中心静脉导管的开口或并闭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要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8.透析治疗中,当接通和断开中心静脉导管时,患者头部偏向对侧,导管下垫无菌治疗巾;导管出口处严格消毒,管腔和管口均不能暴露于空气中,注射器或肝素帽始终放在管腔上或管腔内,肝素帽要一次性使用,保持导管连接部位的无菌环境;9.透析结束需要封闭中心静脉导管时,需用肝素溶液封管,采取脉冲注入式方法,先夹闭夹子,后停止注入,使管腔内保持正压状态;禁止通过导管进行药物注射或输液;10.对于高凝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中容易发生血栓,应用纯肝素封管,肝素量要比管腔容积多~,保持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反流现象;同时也要避免注射过多的肝素,给患者带来出血的危险;11.当中心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时,根据管腔容积配制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 ml中;用两支5 ml注射器分别抽吸尿激酶盐水,每支含尿激酶万u,分别注入动脉管腔及静脉管腔,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尿激酶必须到达管腔远端才能起效;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然后用纯肝素封管,保留至下次常规透析;12.当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时,应用尿激酶溶解,方法是将尿激酶25万u 溶于生理盐水200 ml中,每支导管滴注100ml含尿激酶万u,滴速10~15滴/min,时间~,滴注完毕后采用无肝素透析;注意使用尿激酶滴注前、后应监测患者PT、APTT;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通过更换新导管;三健康指导1.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沐浴时局部贴防水贴膜,沐浴后及时消毒更换敷料;2.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导管长期受压或扭曲打折;3.指导患者预防感染,当患者感染或其他部位有感染时,应立即就诊,及时治疗;四注意事项1.注意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每日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及伤口情况,如有皮下出血、渗血、红肿、压痛或导管脱出时应立即就诊;2.注意加强患者营养情况,纠正贫血,预防感冒,提高患者安全意识;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置管部位皮肤无红肿等感染迹象;2.管路通畅,无扭曲受压;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病人了解导管维护相关知识,防止感染或导管打折现象的发生;五、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人造血管通路形态、部位及血流方向;1用听诊器沿人造血管走形方向听血管杂音,震颤强的一侧为动脉,震颤弱的一侧为静脉;2用手触摸人造血管搏动情况,以食指压迫人造血管通路中点阻断血流,另一只手触摸受压点两侧血管,搏动最强者为动脉侧,搏动弱或无搏动者为静脉侧;2.评估或观察人造血管侧肢体有无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及潜在问题;3.判断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方法自动脉吻合口沿人造血管主干触摸全程血管的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杂音;当人造血管内瘘发生血栓时,震颤和杂音消失;4.评估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程度,因皮下隧道和人造血管愈合约需2-3周时间,所以人造血管放置后应尽可能等到愈合后再使用;当人造血管周围水肿和红肿消退,并可容易地扪及血管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时,即可认为人造血管成熟;二一般护理1.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最短2周即可使用;但一般术后4~8周人造血管内壁才有较多纤维细胞生长,外膜被纤维组织包裹;部分患者2~3个月后肢体肿胀方可消失,此时更有利于穿刺; 如果人造血管失去功能经手术干预再通后,伤口无渗血、肿胀、术后第一天即可使用;。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07fd82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c.png)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观察重点:1.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征、心肺功能、有无紫绀、血压波动范围、使用降压药情况。
血糖、水电解质,特别是血钾水平。
2.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遵医行为、水及食物控制情况。
3.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面色、贫血程度。
4.观察患者的体重增长情况,尿量,颜面、四肢、腹腔等有无水肿或积液。
5.观察患者有口干、呕吐、腹泻等脱水征。
6.评估血管通路状况,患者的认知情况,有无出血、栓塞、感染、脱落及使用情况。
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7.评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出血表现。
8.评估患者有无透析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出血、感染、心力衰竭、肺水肿、抽搐、头痛、呕吐。
9.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患者,评估患者的中毒种类、原因、程度、临床表现及瞳孔大小。
10.急、危、重、外伤患者注意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情况。
11.评估患者透析状态和透析效果。
护理措施1.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督促、教育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首次透析或灌流的患者家属是否协议书签字,了解并发症及有关的危险因素。
3.透析前应告诉患者,暂时停用降压药,抗凝药,避免重复使用。
4.每次透析前、后均正确测量体重并记录之。
每次透析超滤量不能超过体重的5%。
5.透析时间:高龄或首次透析患者2—3小时,重复患者,4—4.5小时。
6.透前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倾向、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指标、血管通路的通畅情况,并记录。
7.严格无菌操作,肾机的预冲、连接好管路及透析器、调节好肾机的各种参数。
8.建立血管通路,正确穿剌方法及部位,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眼渗血,拔针时正确按压针眼,防止局部血肿、动脉瘤形成,让患者或家属配合,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9.建立体外循环,开始血流量在100ml/min,约10钟,病情稳定后血流量可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到200—300ml/min范围。
10. 透析开始安全七检查:查看血泵速度、透析器动脉端应向上、动脉压监测、静脉压监测、肝素注射器装置、空气开关、漏血监测等应安装正确并处于开启状态,经确认,方可离开该肾机,接下一台操作。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3789924195f312b3069a552.png)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惯例透析室工作制度一、以“患者至上”为主旨,热情为患者服务,不停提升服务质量。
二、坚持岗位责任制,医师、护士、技师不得擅辞职责。
三、医师要严格掌握血液透析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踊跃收治病人,组织血液透析治疗的实行和对危大病人的急救。
四、医师在透析前后要仔细检查病人并做好医疗文件的书写。
五、严格核对制度,护士履行医嘱要三查七对,护士达成当天工作后须仔细复查,并做好次日的工作准备,发现问题要实时报告。
六、按期检查急救器材、药品,保证急救工作正常进行。
七、增强学术交流,展开科研工作,不停提升专业水平,对新技术的展开应做到有指证、有掌握、有准备。
八、增强深造生的管理和培育,指定专人教课,不盲目松手。
血透室管理制度一、严格履行职工守则及“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凡进入透析室的工作人员一定按规章着工作衣、帽、鞋。
三、进入“中心”应保持寂静,室内按期进行消毒,做空气培育并记录。
四、室内各样仪器、器材、家具、被服等物件放在规定的地点上,严格恪守物件、设备的使用保存及检查核对制度,发现问题实时报告,并记录损坏、维修、丢失状况。
五、爱惜公物,室内器材、物件均有专人负责,不得私自外借挪用,若有特别状况及时请示。
六、增收节支是每个职工的责任,注意节俭水、电气,为了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七、提升警惕重视安全捍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防损坏,防事故。
随时注意除去隐患。
八、严格履行保密制度,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内外有别。
九、严禁抽烟和随处吐痰。
血液净化的规章制度一套完好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血液透析从70 年月在我国展开以来,已在实践工作中培育出一支重生的护理专业队伍。
但因为这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新的技术,因此需要不停的完美,使之规范化、科学化,而事不宜迟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做到规范化,使之有章可循。
一个完好的血液净化中心必备以下几项制度:一、工作制度1 、血透室的工作制度。
血液透析滤过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滤过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f46c2a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8.png)
血液透析滤过护理常规
1、做好治疗前的准备:
(一)、患者准备及评估。
(二)、滤过器选择和参数设置。
(三)、滤过器预冲、置换液总量设置、超滤量设置、血流量设定。
2、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血源性传染病及各种感染。
3、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和血流量等的变化。
所有的治疗参数与临床情况应每小时详细记录一次。
4、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护士在巡视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主诉和临床反应。
5、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及时发现隐患,积极预防并发症。
6、血液透析滤过在大量清除液体的同时,会丢失大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患者在饮食中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发生因血液滤过治疗而引起的丢失综合征。
7、必须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宣教,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并自觉做到合理饮食。
8、严格执行反渗水监测与机器消毒。
反渗水必须定期做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水质的检测,定时跟更换置换液滤过器,严格按照厂家规定的寿限使用,以保证在线置换液的品质与安全。
9、机器清洗、消毒和日常维护必须严格遵照厂家要求实施,包括消毒液品种和消毒液浓度都应根据厂家要求选用,以确保每一次消毒的有效性和治疗安全性。
10、停机日需开机冲洗,使机器管道内的水静止不超过24小时,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停机超过3日应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11、正确处理透析后医疗废弃物,并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实用血液净化护理》2016年10月第2版拟定人:付** 审核人:xxx 拟定日期:2020年X月修订日期:2020年X月。
血透室护理常规
![血透室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c8353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第十八章血透护理常规血液透析是指根据膜平衡原理将病人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在透析膜两侧流过,分子透过半透膜做跨膜移动,达到动态平衡。
病人体内累积的小分子有害物质得到清除,人体所需的某些物质也可由透析液得到补充,所以血液透析能部分地代替正常肾功能,达到排除废物、毒素、电解质、酸碱保持平衡的治疗目的。
第一节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1.透析时严密观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T、PR、BP遇有特殊情况随时监测,并记录。
2.严格按照医嘱设定透析条件(降水量、透析时间、脱水速度,)并经第二人查对。
3.透析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随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漏血、及时处理。
5.了解患者体重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调节脱水。
病情变化,保证透析充分。
6.透析中出现低BP时,取头低脚高位,减慢脱水速度,适当补充0.9%生理盐水。
经常低BP者可采用高钠或取梯度高钠透析。
7.透析中高BP患者注意并发脑出血可采用低钠透析或考虑血容量增多的因增加除水。
8.加强透析中生活护理。
9.加强健康教育,积极进行卫生宣传,了解病人心理,教会病人心理,教会病人自己调整入量,计算体重及保护内瘘的方法。
10.向患者介绍护理内瘘的知识,教会其爱护保养内瘘。
第二节临时血管通路护理常规(双腔静脉导管的护理)1.插管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患者插管过程中如何配合,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2.严格无菌操作,插管处按时换药(颈内静脉1次/隔日,股静脉1次/日),并妥善固定。
3.股静脉插管患侧下肢不得弯曲90°,也不宜过多起床活动,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4.留置导管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穿刺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每次透析结束,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浓度:1ml=2mg)封闭双腔管,下次透析前,抽出双腔管内的封管液及凝血块,并弃去后,接管透析。
6.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以防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损伤。
7.严密观察插管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如出现渗血或形成血肿,立即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并通知医生处理。
血液透析病患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病患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88b1a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1.png)
血液透析病患护理常规1. 导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血液透析病患的护理常规,以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对于血液透析病患的护理要求严格,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规事项。
2. 预备工作在进行血液透析前,护士需要进行以下预备工作:- 准备好透析室的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工作。
- 检查病患的血液透析处方,并确保透析机的参数设置正确。
- 询问病患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透析机与病患连接正常,监测透析机的运行情况。
- 定期检查透析机参数,如透析液温度、流速等,以确保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 观察病患的体征和症状,如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 监测病患的出血情况,注意处理透析针脱落或漏血的情况。
- 帮助病患调整体位,保持透析过程的舒适度。
- 在透析过程中与病患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4. 透析后的护理血液透析结束后,护士需要进行以下护理工作:- 定期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 观察病患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及时解答其疑问和提供支持。
- 检查病患的透析部位,确保无明显出血或感染。
- 监测病患的排尿情况,观察尿量和尿液性状是否正常。
- 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和药物管理计划。
结论血液透析病患的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需要细心观察和监测病患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
通过遵循以上护理常规,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2b71e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2.png)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利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也可用于治疗药物和毒物中毒等。
一、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1、长期透析患者应每6月检查一次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及艾滋病病毒标志物,保留原纪录并登记。
2、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的血液透析患者,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测。
3、血液净化中心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或HBV-DNA)或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CV抗体或HCV-RNA)阳转的患者,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使用同一台透析机或相邻透析单元的患者)进行乙肝肝炎病毒或丙肝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检测,包括HBV-DNA 和HCV-RNA检测;检测阴性的患者应1-6月重复检测。
4、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患者接种乙肝疫苗。
5、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1]二、传染病隔离透析治疗区患者的解除隔离标准与实施方案1、患者解除隔离标准:合并血行传染病、在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满足下列全部条件,可解除隔离:①乙型肝炎病毒患者:HbsAg(-)和HBV-DNA(-).②丙型肝炎病毒患者:HCV-RNA(-)③梅毒患者,规范治疗一年以上,IgN抗体(-)、RPR和TRUST阴性或滴度滴、暗视视野显微镜下无梅毒螺旋体抗体。
1、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可实施解除隔离透析治疗的方案。
①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首次转阴之日起6个月继续在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血液透析,相对固定透析机位,透析日安排第一个透析。
监测传染病标志物,每月1次,连续6月。
②传染病标志物持续转阴达到6个月以上的患者,可安排普通透析治疗区进行透析,相对固定透析机位,透析日安排最后一个透析。
转入普通透析治疗区的与个月、3个月、6个月个检测一次标志物,持续转阴者按普通透析患者每6月监测一次传染标志物。
血透室专科护理常规知识点
![血透室专科护理常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897b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e.png)
血透室专科护理常规一、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一、透析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讲解血液透析的有关知识,排解恐惧心理,使病人及家属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
2、每次透析前测定病人体重及生命体征。
3、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规程及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打算好透析用药〔生理盐水、肝素〕、急救药、高渗葡萄糖、10%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及透析液等。
5、待血液透析机开机后各项指标〔透析液温度、电导度、流量及监护指标〕稳定后开始透析。
二、透析中的护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动作熟练、轻松,尽量减少病人的痛楚。
2、检查管道,各种管道连接要紧密,不能有空气进入。
3、透析开始时血流要从慢〔50ml/min〕逐渐增快,约15min左右才能使血流量到达200ml/min以上,血流量稳定后,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
4、透析中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急诊透析病人15-20min观察一次,慢性透析病人30-60min观察一次。
紧密观察处理各种透析监护系统的报警,机器故障。
紧密观察并发症的先兆表现。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热源反响:常在透析开始30-75min开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严峻者更换新透析器及管道,甚至终止透析。
2、低血压:采取头低脚高位,停止超滤,减慢泵速,吸氧,必要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100-200ml,或50%葡萄糖、输血浆和白蛋白,结合病因,准时处理。
3、失衡综合症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视力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在开始接受透析医治时透析时间应小于4小时,脱水速度不宜过快,重者可给予50%葡萄糖或高渗盐水静脉注射。
必要时给予冷静剂及其他对症医治。
4、有出血表现时准时减少肝素用量,遵医嘱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四、透析后的护理1、缓慢回血,穿刺处压迫止血,力量要适宜。
2、测量体重评估透析成效,患者透析后一样情形良好,体力恢复,无不适感,根本到达了充分透析标准。
3、指导透析期间的生活及喝吃,格外要限制入水量,使得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在干体重的5%以下。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e48bf7aa417866fb84a8e70.png)
附71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一、护理要点(一) 病情观察1. 透析前观察(1)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精神状态(如饮食、睡眠、出血情况等)。
(2) 记录透析前的血压、心率、体重,必要时监测体温。
(3) 检查动静脉瘘(或深静脉插管)的通畅情况,观察有无红肿、青紫、渗血、感染等情况。
(4) 检查透析装置是否正常,连接是否妥当。
2. 透析中观察(1) 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观察穿刺部位(深静脉插管处)有无渗血。
病情稳定者每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必要时随时监测血压、脉搏。
(2) 密切观察透析机运转情况,注意血流量、静脉压(VP)、跨膜压(TMP)、透析液温度等各项指标。
3. 透析后观察(1) 观察患者透析后的精神状态,了解患者的感受。
(2) 观察透析后效果,了解患者透析后的血压、心率、体重。
(3) 检查动静脉瘘(或深静脉插管)的通畅情况,观察有无红肿、青紫、渗血等情况。
(二) 落实治疗(1) 遵医嘱落实各种透析治疗,根据医嘱决定透析模式、肝素用量、血泵流量和超滤总量。
(2) 严格执行特殊用药规定,并及时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
(三) 护理措施1. 对症护理(1) 有四肢肌肉痉挛时遵医嘱降低脱水量或静脉注射补充钙剂。
(2) 有低血压者遵医嘱降低脱水量,快速补充生理盐水200~300 mL,必要时终止透析。
(3) 透析中如出现高血压者,遵医嘱给予降血压药物,并严密观察其血压变化。
(4) 有出血迹象者酌情减少透析中肝素用量或行无肝素血液透析。
2. 特殊治疗护理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严密观察其静脉压、跨膜压等指标,防止出现透析器或血管路凝血。
3.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4. 肢体护理根据病情取舒适卧位,并保持功能位;限制动静脉穿刺侧肢体或深静脉插管侧肢体的活动。
下肢水肿者可适当抬高下肢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受压皮肤的完整性。
血液透析中心单重血浆置换的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中心单重血浆置换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1a67d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7.png)
血液透析中心单重血浆置换的护理常规血浆置换(p1asmaexchange,PE)是指在体外用血浆分离器或离心方法,将患者的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弃掉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等量置换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单重血浆置换:是用血浆分离器一次性分离血细胞和血浆,将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全部除去,再置换与除去量相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
本方法可排除含有致病物质的全部血浆成分,而且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能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
该方法必须选用新鲜血浆和/或白蛋白,费用较高,且有肝炎病毒或HIV感染的潜在风险。
一、护理评估1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及患者的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血管通路的相关情况。
3.评估检查设备的情况。
二、常见护理问题1有过敏和变态反应的风险与输注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补体、白蛋白或大量输入异体血浆有关。
2.有感染的风险与大量使用白蛋白置换液,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缺乏有关。
使用新鲜血浆时,有肝炎病毒或H1V感染的潜在风险。
3.低血压与置换液补充量不足、血管活性药物清除或过敏反应有关。
4.其他有低钙血症、出血、溶血等的风险。
三、护理措施1向首次治疗的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2.按照医嘱正确配置置换液,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正确操作机器设备、管路及血浆分离器的安装和预冲。
4,血流速度为80-150m1∕min,血浆分离速度为20〜30m1∕min,补充血浆的速度同血浆分离速度,输注血浆要双人核对、双人签名。
血浆袋与病房护士交接,24小时后交输血科统一处理。
5.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发现并发症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6.密切观察机器运行情况,熟练处理报警,做好护理记录。
四、健康指导1治疗的前一天或当天嘱咐患者进食少量清淡饮食,不可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血清中脂肪过多。
2,保持良好的情绪,放松身体,克服消极心情。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795c3f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a.png)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血液透析的护理包括:一、透析前的准备(一)患者准备及评估评估是预防透析肿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每次透析前都必须做好,内容包括:1、了解患者病史和透析间隔期内的自觉症状及饮食情况,查看患者前次透析记录,了解以前透析中出现过的不良反应。
2、称体重,了解透析间期体重增减情况,要求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范围之内。
3、对于有感染病灶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应予以测量体温。
如体温高达39度以上,则需查明发热原因,并采取降温措施,待体温下降至38度以下方可进行透析。
4、根据医嘱选用透析器与透析模式。
5、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低于90mmHg,则需纠正至90mmHg以上方可进行透析。
6、了解是否有手术或出血倾向,若有上述情况,则需根据医嘱采取相应抗凝措施。
7、对于危重患者,应详细了解病情,及时正确地执行医嘱,并充分估计透析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备齐各种清酒用品抢救用品及药物,以应急需。
(二)透析供给装置的准备工作1、不同品牌及不同型号的透机器,有不同的透析液配方,在开机前和接患者上机前,透析器的型号必须经过两次核对,以避免搞错。
2、机器的准备护士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全面了解各类机器性能,严格按造作规程操纵机器,对那些型号老,无自检程序,需手动调整各种参数上、下限报警值的机器,护士必须注意在透析前一定要人工检测报警系统是否灵敏,患者上机以后应即将各参数上下限报警范围调至安全线内,透析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机器可立即报警,并自动停止透析液运行以保证安全。
二、透析中的监护及注意事项1、必须注意肝素的使用剂量,透析中特别注意观察动静脉压力、TMP的变化,并注意血液循环的颜色,查看静脉壶有无纤维蛋白析出,以防凝血。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透析护理方案: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可参考以往透析副反应的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的机器和透析器种类,尽可能做到个体化透析。
3、脱水量的设置首先必须准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并随时注意患者有否变胖或是变瘦了,随时调整干体重,准确的干体重是在心胸比例正常(<50%),血压正常,并且没有水肿情形下的体重。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及静脉置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及静脉置管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2c14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d.png)
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导管脱落 因置管时间长,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敷料和胶布粘得不稳,容易引起导管脱落。
中心静脉置管成功后用缝线牢靠固定导管于皮肤,连接输液器后,输注的液体不要挂得太高或太远,输液管要保证有一段适合患者活动的长度。
1
2
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更换3M敷料贴膜时要检查导管刻度,每次更换敷贴时应注意避免将导管拔出。敷料贴膜变潮不粘时,应及时消毒皮肤后给予更换。
1
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双手,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2
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空气栓塞 这是最为严重也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滴空,输液管接头脱落未及时发现,可造成空气栓塞。
01
因此一定要每日检查所有输液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并避免液体滴空。在应用缺乏气泡自动报警装置的输液泵时更应注意。
深静脉置管目的
01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和感染的。
02
所选静脉通路有梗塞和损伤的。
03
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并高热时,避免引起败血症。
04
穿刺部位有炎症,胸部有畸形的。
05
严重肺气肿剧烈咳嗽者慎用锁骨下静脉穿刺。
06
不合作或躁动患者应给予适当镇静和麻醉剂。
07
极度衰竭的患者慎用。
禁忌症
常用置管途径
透析用品的准备
包括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透析器、透析管道和穿刺针、注射器、压脉带、生理盐水等。
患者的准备
主要是血管通路的评估
一、透析前的护理
血管通路的护理:保证通路使用正常,观察有无出血、血肿以及体外循环的其它异常情况的发生。
01
血液透析中机器的监护:透析机按其功能可分为透析液供给系统、血循环控制系统的超滤控制系统。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有哪些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27163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a.png)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有哪些小儿血液透析是一种专业的护理,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安全、有效的护理,以确保小儿的健康。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要点有:护士应该在血液透析之前,检查小儿的身体基本情况,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以确保小儿身体安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定期检查血液透析机的运行情况,确保血液滤过正常,并及时调整滤过率。
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血液透析,并及时处理。
护士还应该严格控制小儿的血液透析时间,以免出现护理不足或护理过度的情况。
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还需要重视小儿的心理健康,如果小儿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以减轻小儿的痛苦。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要求非常严格,护士必须做到严谨、负责,以确保小儿的健康平安。
一、医院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一)前期准备1. 将孩子衣服换成护理棉,检查孩子体格状况,观察孩子情绪反应;2. 根据体检结果,确定血液透析方案,并向孩子及家长交代清楚;3. 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护理设备,确保设备良好运行;4. 将血液透析机和护理设备连接好,检查机器是否运行正常;5. 将护理棉放在设备下方,准备好护理用品;6. 将孩子安置在血液透析机上,检查各项数据是否正常;7. 确认孩子安全后,即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二)血液透析过程1. 根据医嘱,按时给孩子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护士须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2. 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孩子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以及透析液的PH值和密度,确保血液透析机正常运行;3.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透析,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4.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给孩子补充营养,确保营养供给充足;5. 尽量让孩子保持一定的安静状态,以保护心脏及血管,避免发生不良反应;6. 血液透析治疗完成后,护士要及时检查孩子的体格状况,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三)护理常规1. 在血液透析治疗前,护士要及时检查孩子的体温、心率、血压、体重等生理参数,检查孩子的营养情况,并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2. 要给孩子安排舒适的睡眠环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3. 护士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孩子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并及时做好记录;4. 护士还要定期检查孩子的皮肤和护理部位,以防止皮肤干燥和血栓形成;5. 在血液透析完成后,护士要及时检查孩子的营养情况和体格状况,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一、血液透析护理常规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血源性传染病及各种感染。
2.在饮食护理上,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充足热量、优质高蛋白[1. 2~1.3g/(kg.d)]、低钾、低磷饮食。
3.透析前应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重及血管通路状态,评估透析使用物品信息及机器设备性能完好。
4.取舒适体位,卧位为主。
5.透析过程护理(1)参数设定:根据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合理设置超滤率、温度、电导度、特殊透析液配方( Ca2+、K+)等,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和管路。
(2)抗凝剂使用:评估抗凝剂的使用情况,既往有无出血和透析器凝集现象,合理使用抗凝剂。
有出血倾向者采用特殊抗凝方法或无肝素透析,按照治疗需要设定生理盐水冲洗时间及冲洗量,密切监测静脉压、跨膜压,出现透析器及管路凝集时及时更换。
(3)顺血流方向正向预冲透析器和管路,排尽气体。
生理盐水冲洗量不少于lOOOml。
(4)巡视机器运转情况、血管通路情况及体外循环情况,设定机器治疗参数安全范围,监测动静脉压力及跨膜压等变化。
及时汇报病情变化,根据医嘱调整超滤率等治疗参数。
(5)每0.5-1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测定血糖及透析前后电解质。
(6)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透析相关医疗、护理、技术等并发症,并处理。
6.透析后护理(l)透析治疗结束时治疗参数及效果达标,并使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
(2)内瘘血管以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松紧以压迫后能触及动脉搏动为度,压迫时间为l5-20min,听诊内瘘杂音是否良好。
(3)正确处理透析后医疗废弃物,并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7.在健康教育方面,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原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血管通路的居家护理以及饮食、用药、运动、并发症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二、血液灌流护理常规(急性中毒)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有相关意外发生预案,保证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2.操作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
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临床表现。
询问患者或家属中毒原因,评估中毒物质种类及中毒程度,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器材料、型号及血液灌流治疗时间。
参与并协助血管通路建立,评估治疗机器设备和急救设备性能是否完好。
3.血液灌流过程护理(1)参数设定:根据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合理设置血流量、治疗时间及灌流器型号等。
(2)抗凝药物使用:查看血常规、凝血三项结果,了解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发绀、呕血、咯血、便血等,以决定抗凝药物剂量和用量。
密切监测静脉压、跨膜压,出现血液灌流器凝集时遵医嘱及时更换。
(3)顺血流方向正向预冲灌流器和管路,排尽气体。
冲洗量不少于3000ml,并在过程中使用肝素盐水浸泡密闭循环。
注意观察有无灌流器小颗粒溢出,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4)巡视机器运转情况、血管通路情况及体外循环情况。
采用保温措施,及时汇报病情变化,根据医嘱调整治疗参数。
(5)使用心电监护,每0.5-1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测定血糖及电解质,有条件者监测毒物和毒品的血药浓度。
(6)重视患者及家属主诉,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舒适体位等基础护理,及时发现相关医疗、护理、技术等并发症,并及时、尽早处理。
4.血液灌流后护理(1)治疗结束时参数及效果达标,使用一定量生理盐水回血并注意预防血栓栓子脱落。
(2)进行血管通路导管护理,保持清洁干燥、位置正确和功能良好。
(3)正确处理治疗后医疗废弃物,并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5.在健康教育方面,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灌流原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告知血管通路的维护以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的知识。
鼓励家属正确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三、颈内(股)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置管术护理常规1.穿刺置管前护理(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了解病情、意识状况,有无发热、感染、气胸等现象。
评估患者的全身水负荷,是否有水肿,眼凹陷等情况。
评估穿刺处(颈部或腹股沟)皮肤是否完好,有无血肿、炎症或瘢痕等。
协助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2)介绍穿刺置管的目的、方法,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告知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预案和方法。
(3)穿刺置管当日给予充足热量、优质高蛋白[1.2 ~1.3g/(kg.d)]、低钾、低磷饮食。
水负荷过多者控制水的摄入。
(4)观察情绪反应,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恐惧。
2.穿刺置管中护理(1)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颈内静脉:仰卧位,肩下垫软枕,头部偏向穿刺处的对侧。
股静脉:备皮,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协助消毒及穿刺。
(4)对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后听诊呼吸音,防止术后并发症,如血气胸等。
3.穿刺置管后护理(l)尽可能保持导管长时间通畅并功能良好,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避免过度牵拉,以免导管扭曲、受压或脱出。
(2)定时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如导管阻塞,切不可强行冲洗,避免将血栓冲入血管。
(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透析前穿刺置管处消毒,结束后更换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4.健康教育(1)教育患者置管后保持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性,勿作为一般输液通道。
(2)注意保持导管置入处干燥和周围皮肤清洁,切勿弄湿局部,造成感染,必要时应及时换药。
(3)宜穿着宽松内、外衣裤,有晃动情况应重新粘贴固定。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拥挤造成导管被牵扯移位。
(4)导管的管夹、橡皮塞维持关闭,勿自行开关调整,松脱时可能造成感染,应告诉护士处理。
(5)睡姿应避免向插管侧,勿压迫伤口处。
股静脉置管患者要尽量减少大腿90。
弯曲及下床活动,以避免导管弯曲及静脉回流,造成导管阻塞。
(6)导管留置处敷料渗血或导管不慎滑脱(脱出>2cm以时),以手压迫出血点,并到医院治疗处理。
四、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护理常规1.操作前评估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凝血功能、体重、腹围等,明确CRRT方式、持续时间、抗凝剂使用、透析液和置换液流速、血流速度、超滤速度和超滤量等指标。
选择合适的机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2.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工作,防止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恐惧。
3.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躁动患者适当约束。
4.根据凝血功能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治疗的要求,选择抗凝方法并最小有效量使用抗凝剂,观察抗凝效果。
检测动静脉压力,定时冲洗管路,防止凝血堵管。
5.透析过程中护理(1)密切监测动静脉压力、跨膜压、管路中有无凝血、超滤速度、机器运转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2)重视液体三级管理,必要时调整透析液和置换液种类和流速,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每小时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4)合理用药:如抗凝药物、白蛋白、红细胞悬液等,避免输注中、小分子药物。
如若使用凝血药物时应结合CRRT的治疗方式合理安排输注时间。
6.完成透析治疗后,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留取血标本,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处理医疗废弃物。
五、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尿毒症伴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1.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氧流量5 -10L/min,可用30%~500/的乙醇湿化。
3.建立血管通路,保证强心、扩血管、镇静及平喘等药物及时输入。
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体位、心率、血氧饱和度、出入液量、皮肤颜色、四肢温湿度及痰液的性质。
5.立即给予床边CRRT治疗,记录超滤量。
6.评价肺水肿症状改善情况。
7.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8.避免感染、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输液过快等诱因,做好饮食尤其是控制人液量的指导。
(二)血液透析治疗中抽搐护理常规1.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护好内瘘侧肢体,预防内瘘穿刺针滑落及局部血肿。
下肢抽搐不可下地站立,预防跌倒。
抽搐发生时专人看护,加护栏防坠床。
2.观察和记录抽搐发生在透析治疗的时间段、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
3.如若是超滤过多,容量负荷减少过快,应立即补充液体,调整超滤量及超滤速度。
4.如若是患者电解质紊乱、透析液配置错误或机器故障,应立即诊断并采取补救措施。
5.观察抽搐停止后有无外伤和其他并发症。
6.安抚患者,倾听患者主诉,指导正确的水分控制和饮食控制。
(三)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护理常规1.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保暖、吸氧。
2.定时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
3.观察并记录患者低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4.血液透析患者减慢血流量,减慢或停止超滤。
5.根据医嘱给予补液,使用升压药物,并观察药物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6.评价低血压缓解情况。
7.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四)血液透析治疗中高血压护理常规1.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宜缓慢,防止坠床。
2.给予低盐、低钾、低磷、粗纤维、高蛋白饮食。
3.安抚患者情绪,保持环境安静。
4.观察并记录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高血压发生的原因。
5.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或改变血液透析治疗方案。
6.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血压,评价降压效果。
7.控制入液量,控制体重。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加强透析的充分性,坚持药物治疗。
(五)血液透析治疗中瘙痒护理常规1.评估瘙痒的原因、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温湿度及皮肤的完整性。
2.剪短患者指甲,必要时给予戴手套,防止抓破皮肤,指导患者可以触摸或拍打方式缓解瘙痒的感觉,避免用热水、乙醇、刺激性肥皂。
3.注意床单元清洁、整齐,每日更换内衣。
4.遵医嘱予以抗组胺药物或更改透析治疗方案。
避免诱发瘙痒因素。
5.协助留取血标本监测iPTH,为继发性甲状旁腺患者做好手术前准备,并做好健康教育。
(六)血液透析治疗中失衡综合征护理常规1.舒适体位,安抚患者,注意安全。
2.观察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做好呕吐患者口腔护理。
3.建立血管通路,根据医嘱给予高渗糖、高渗钠和镇静药物等。
4.评价失衡综合征改善情况。
5.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安抚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