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_1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题含解析
【点睛】商品经济活动的布局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和市场。
高铁站是城市重要的对外通道,其选址大致有位于城市中心和位于城市外围两种模式。下图为某城市高铁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高铁站对城市内部发展的主要意义有( )
A.推动产业转型B.促进农业发展C.缓解交通拥堵D.完善物流体系
【6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布局铁路线位于城市外围,由于郊区地价较低,可以大大降低用地成本,故C正确;该布局模式在郊区,对市民的出行增加距离,有所不便,故A不选;高铁线路布局一般服务范围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因此并没有在实质上扩大服务范围,故B不选;该模式的高铁布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规模,故D不选。答案选择C。
12.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与流沙蒸发量相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生物结皮土壤( )
A.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B.地表更粗糙,风速慢
C.地表更干燥,表面水分保持时间短D.比热容增大,增温慢
13.第二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
②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下降
③生物结皮覆盖在土壤表面,束缚住水分
④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随着固沙时间的增加,当地植被生长良好,是因为生物结皮( )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温度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得分: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职住关系是指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位置关系,下图为城郊轨道交通沿线两种职住关系模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极化型职住关系主要反映了轨道交通沿线()A. 交通方式多样B. 逆城市化严重C. 生产要素集中D. 居住用地短缺2. 与极化型相比,平衡型职住关系的突出优点是()①减缓就业型站点的拥堵②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地位③缩短职工平均通勤时间④人口趋向轨道沿线集聚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
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车村立足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商业街、扩建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示意加车村位置和村庄区位布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加车村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A. 水满田畴的梯田B. 漫山遍野的牦牛C. 静静流淌的小河D. 纵横交错的车道4. 与大芦笙堂相比较,推测小芦笙堂功能特点是多承担( )A. 大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B. 大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C. 小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D. 小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5. 适于加车村发展的方向是( )A. 加快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B. 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C 下寨建筑集中连片,拓展商业街 D. 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下图为2024年元旦跨年时刻江苏某同学查询到的太阳和月亮高度轨迹示意图,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A. 5/6B. 2/9C. 1/6D. 1/97. 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A. B. C.D.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类型,一般出现在强寒潮过境2~3天后。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
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底与凹槽之间的距离)。
读图完成1〜2题。
1.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2.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A.45°N-58°NB.54°N-60°NC.58°N—66°ND.63°N-72°N【答案解析】 C C1.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位置不断变低,要想木棍的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较小,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小,则太阳直射点需向南移动。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只有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南移,故C正确。
2.由题可知,航行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等于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7.8°/月,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则7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1°N,7月3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3°N;7月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66°N,7月3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58°N,故C正确。
2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读图完成3~4题。
3.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A.60米B.90米C.120米D.150米4.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答案解析】 B D3.根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堰塞湖上游一侧的水位在3160~3190米之间,下游一侧的水位在3070〜3100米之间,水位差在60~120米之间,故选B。
2021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
2021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
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底与凹槽之间的距离)。
读图完成1〜2题。
1.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2.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A.45O N-58O NB.54°N-60°NC.58°N—66°ND.63°N-72°N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读图完成3〜4题。
3.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A.60米B.90米C.120米D.150米4.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正确的是A.乙→丙→丁→甲B.乙→甲→丙→丁C.乙→丁→甲→丙D.甲→乙→丙→丁6.图示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A.3次B.4次C.5次D.6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
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得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表辐射收支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不同尺度气候异常及变化起关键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3~1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地表辐射收支日变化特征平均值。
据此完成1~3题。
1.与大气长波辐射相比,地表长波辐射日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A.大气受热具有滞后性B.地温日变幅大于气温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D.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2.状态乙的天气最有可能为A.晴天B.雨天C.大风D.降雪3.该地可能位于A.新疆B.陕西C.海南D.吉林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地质作用等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5.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乙——丙——戊——甲B.乙——甲——丙——戊C.乙——戊——甲——丙D.甲——丙——乙——戊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某观测站海拔约 2900 m。
夏季,盛行风驱使湿润空气从亚得里亚湾经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导致该观测站受波河河谷人为排放的氮污染气体影响较大,而冬季氮污染气体易在波河河谷谷底堆积。
下图示意该观测站的位置。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氮污染气体的盛行风的形成原因包括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②盛行西风遇到地形转向③阳坡增温快,加剧低压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冬季,氮污染气体在波河河谷积聚,主要是因为①冷空气下沉到河谷②暖空气下沉到河谷③大气对流作用弱④大气对流作用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为减轻该观测站所在的阿尔卑斯山氮污染气体干扰,建议该地A.全面停止河谷燃煤取暖B.山脉南坡种植常绿阔叶林C.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D.增加山上观测站建设密度苦水河为宁夏境内黄河一级支流。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湘教版
(考试范围:地球地图、世界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定流域岩石在风力水力热力和重力等作用下往往要被侵蚀和输移,被侵蚀的岩石经过输移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
据此并读右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年产沙量越少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C.湿润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D.年产沙量荒漠草原地区大于森林草原地区2.据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我国下列河流中年产沙量最大的是A.松花江B.渭河C.红水河D.闽江右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3一4题。
3.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一西南走向D.西北一东南走向4.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下图是“某地区某时500 hpa等压面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500 hpa等压面上丙点的风向不可能是A.东北风B.西风C.西南风D.西北风6.图中甲、乙、丙、丁近地面同一高度气压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丁、丙、甲、乙C.乙、甲、丙、丁D.乙、甲、丁、丙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
读图,完成7~8题。
7.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下图中能够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A.ⅠB.ⅡC.ⅢD.Ⅳ8.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四处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A.②③B.④⑤C.③⑤D.②④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湖南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 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宁夏西海固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差,贫困人口多,扶贫措施以生态移民为主,北部闽宁镇成为移民首选地。
通过生态移民,西海固成功实现脱贫,闽宁产业也实现了多元化,主要以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为主。
下图是西海固、闽宁镇区位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移民对西海固的积极意义是()A.优化居住条件B.改善人口结构C.减轻生态压力D.增加劳务收入2.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B.地形和降水C.气温和水源D.气温和降水3.闽宁实现产业多元化的有利条件是()①自然环境优美②劳动力数量多③产业协作基础好④银川辐射作用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C 2.A 3.D【解析】【1题详解】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的部分人口迁出,从而减轻生态压力,C项正确;生态移民可以改善迁移者的居住条件,但不是能改善西海固的居住条件,A错误;生态移民为整体搬迁,对人口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不会增加西海固的劳务收入,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闽宁地形平坦,有黄河经过,因此闽宁成为移民首选地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A正确;该地降水较少,B错误;区域气温差异较小,气温不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CD错误。
所以选A。
【3题详解】自然环境不是影响产业多元化的主要因素,①错误;闽宁接收生态移民,获得大量劳动力,②正确;闽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协作基础较差,③错误;距离银川较近,受银川的辐射作用较强,④正确。
所以选D。
【点睛】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秸秆还田是制约我国北方秸秆利用与耕地培肥的“卡脖子”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我国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团队在东北黑土区创新秸秆颗粒化安全还田及还田全程机械化技术,将作物秸秆就地制作成体积小、密度高的秸秆颗粒深埋还田,破解了传统秸秆还田后土壤培肥效果差和作物增产潜力低等难题。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秸秆还田生产方式培肥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A.秸秆分解快,有机物质积累少B.夏季降水丰沛,养分淋失多C.秸秆腐解慢,土壤消纳能力差D.植物生长迅速,养分消耗多2.秸秆颗粒化安全还田及还田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①解决了秸秆量多体大问题①改变了土壤“上肥下瘦”现象①提升了黑土的有机质含量①改变了黑土的理化性质和结构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城市乃至区域之间的人口、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同向流动,必然导致低效益城市或区域相对于高效益城市或区域发生收缩情况,即低效益城市或区域出现了相对收缩现象。
下图示意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
据此完成3~5题。
3.可作为判断城市收缩的指标是A.区域空间缩小B.人口流失严重C.公共设施闲置D.制造业占比低4.导致咸宁市出现城市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C.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D.城市用地无序扩张5.有利于湖北省收缩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加强户籍管理,奖励新生人口①保持原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①积极探索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措施①规划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区面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
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底与凹槽之间的距离)。
读图完成1〜2题。
1.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2.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O N-58O N B.54°N-60°NC.58°N—66°ND.63°N-72°N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读图完成3〜4题。
3.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米米米 D.150米4.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正确的是A.乙→丙→丁→甲B.乙→甲→丙→丁C.乙→丁→甲→丙D.甲→乙→丙→丁6.图示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次次次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
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C.盐度高D.水位低8.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涧游D.不利泄沙排洪北极冰融是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
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下图为北极年均海冰范围与年平均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面积A.逐年减少B.与年平均C0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C.减少速度不断加快D.与年平均C0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10.“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焚风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太行山东坡的焚风现象明显,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
下图示意冬季某日太行山东坡暖脊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太行山东坡暖脊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山脉走向C.山体高度D.海陆位置12.图中各地等温线弯曲程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太阳辐射B.城市规模C.风力强弱D.地势起伏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
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
下图为海云形态图。
读图完成13〜15题。
13.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A.一小时B.一个白天C.一昼夜D.一年14.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A.午夜的陆地上B.黎明前的海上C.日出时的陆地上D.午后的海上15.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A.晴朗B.无风C.大雾D.暴雨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读图完成16〜18题016.表示7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 3 D.④17.此隧道A.气温日较差内部比外部大B.午后的内外温差最大C.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时太阳辐射量最大18.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A.黑龙江B.山东C.陕西D.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
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D.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20.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I卷答题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大洲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海面,岛上分布有数以万计的花岗岩裂缝(岩洞),野生动物繁多,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种类丰富。
金丝燕喜欢栖息于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大洲岛是我国主要的金丝燕栖息地,当地盛产的燕窝在古代曾是贡品。
现该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下图示意大洲岛地理位置。
(1)分析促使大洲岛上花岗岩岩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4分)(2)指出大洲岛成为金丝燕栖息地的有利条件。
(4分)(3)说明大洲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原因。
(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下垫面与近地层空气的热量交换以湍流显热和水分潜热两种形式为主。
湍流显热交换是指地一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作用进行热量交换,会引起空气温度变化;水分潜热交换是指水汽蒸发(蒸腾)、凝结时所引起的地一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不会直接引起空气温度变化。
材料二每年的4〜5月,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有的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
扬尘到达草地上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
(1)根据材料一,推测开垦地和草地近地层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6分)(2)通过绘图形式(用文字适当说明),解释扬尘在开垦地生成,到达草地上后衰减和消失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北方过度开垦草原的不利影响。
(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0分)材料一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是近乎封闭的浅水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沿岸的丘吉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港口之一。
哈得孙湾南部是加拿大的南安大略省,工农业发达。
图中A区域为加拿大重要的小麦种植带,大量小麦远销欧洲。
材料二下图为哈德孙湾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三据了解,丘吉尔港是加拿大北冰洋海域的第一个深水港,历史悠久。
2016年7月25日,经营86年的丘吉尔港最终被迫关闭。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港最终被迫关闭的原因。
(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填旁,发现田填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
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
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下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图。
(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
(4分)(2)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推断庵子可能具有的作用。
(4分)(3)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
(4分)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解析】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位置不断变低,要想木棍的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较小,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小,则太阳直射点需向南移动。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只有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南移,故C正确。
【解析】由题可知,航行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等于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7.8°/月,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则7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1°N,7月3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3°N;7月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66°N,7月3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58°N,故C正确。
【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堰塞湖上游一侧的水位在3160~3190米之间,下游一侧的水位在3070〜3100米之间,水位差在60~120米之间,故选B。
【解析】溢洪道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堰塞体被毁坏。
图示开挖溢洪道岸坡堰塞体有凸向堰塞湖的“丁字坝”,易于控制河水流量;地势、坡度和土石不是此处开挖溢洪道的主要理由。
故选D。
【解析】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
甲时期河口处为粗泥沙,而乙时期为细泥沙,且相对于乙时期来说,沙坎往外海方向移动,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即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所以选A。
【解析】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湎游影响不大。
故选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面积呈波动减少趋势,非逐年减少,A错。
北极年均海冰面积2007—2012年先增加后减少,C错。
北极年均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年平均CO?浓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大体呈负相关,故B正确,D错误。
【解析】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是海冰减少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上冰面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与大气作用关系不大。
【解析】若海云在陆地和海上交替出现,最有可能是陆地和海上交替的上升气流所致,那么其交替周期应当与气温的交替周期一致,为一昼夜。
【解析】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说明此地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所以应当是温度与湿度都很大的时间和位置,所以黎明前的海上气温高于陆地为上升气流且湿度大,所以B项正确。
【解析】夏季,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说明此时出现强对流天气,所以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应是暴雨。
【解析】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故①②曲线表示7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③④曲线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