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柳永词的雅和俗
柳永词的雅和俗柳永词的雅和俗摘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
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1.前言2.论俗2.1内容俗柳永词,许多作品中都有内容“俗气”的特征;基于这一点,也是历代文人将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据。
如:“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写出女子的风情万种;《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写出男女之间的交欢之态,虽含蓄不奔放,却难辞“俗气”之格调。
柳词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艳之中,尤其对女性身体着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软” 与“……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
这些词虽“俗”到每个人都细细品味的地步,但其实对词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借助“恋妓”情节而营造的“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 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内容实在不敢“恭维”,何况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子毫无地位而言,更别说袒露心里秘密的直白;所以这类“庸俗”作品也就是的古代一大部分士大夫对柳永之词不屑一顾的主要原因。
2.2语言俗“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浅谈柳永词的“俗”
第 ”《 (长寿乐 》 ,却 屡试 不第 , ) 更 如 《 兰花 》中 ,心娘 自小 能歌 话色 彩突 出 ;如 ,金 蕉叶 》中 的 木 “ 《 因 《 冲天》一 词惹 得宋 仁宗不 舞 ” “ 鹤 、佳娘捧 板 花钿簇 ” “ 娘举 “ 中有 个风 流”《 、虫 就 ,昼夜 乐 》 悔 中“ 悦, “ 于 临轩放 榜” 时被其 黜落。 在 措 皆温 润 ” “ 娘 一 搦 腰肢 袅 ” 不 当 时 留住 ” 《 春 郎 》 、酥 , ,惜 中的 “ 不
浅谈柳永词的“ " 俗
■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 中学 潘 琦
提及 柳永 的词 ,多数 论者都 混 迹 于秦楼 楚馆 ,熟悉 民间的风 闲拈 伴伊坐 。和我 。 免使年 少 , 光
认 为其俗 ,并对 之持 强烈 的贬斥 物人情 , 品便应运 而生 。 其作
态度 ,某些 论者 虽承 认柳 词雅 俗
民间通 俗文 艺 。时代 呼唤那 些既 歌 妓对平 凡而 和满 的家庭 生 活的 内心 淋 漓 尽致 得 表 露 了 出来 , 如 能迎合 市 民 口味 ,又 能提高 其文 眷 恋 :早 知恁 么 , 当初 、 雕 “ 知恁 么 , 当初 、 把雕 鞍锁 ” “ 悔 不把 早 悔 不
化素 养 的词 作 。柳 永具 有 高度 的 鞍 锁 。向鸡 窗 , 只与蛮 笺象管 , 拘 (定 风波 》 ,完全 是模仿 歌女 的 《 )
试, 以期 踏 上 仕途 ; 曾 自信 “ 也 凌 化 的描 写 。前 代及 同代 的诗 词家 如 ,鹤 冲天》 :假 使重 相见 , 《 云 “ 还 云词 赋 ,掷果 风标 ”《 (合欢 带》 , 多 把 女 性 当作 观 念 的象 征 来 描 得似 旧时么 ? ) 悔恨无 计那 , 迢迢 良
论柳永词的雅俗转变
摘 要: 本 文 以柳 词 的雅 俗 转 变 为切 入 点 , 重 点分 析 柳 永 创 作 三 阶段 的雅 俗 转 变 。柳 词 雅 俗 并 陈 , 要 对 其作 品 进 行 雅 俗 分 类就 要
为古往今 来的“ 雅” 与“ 俗” 做一 个界 定. 再探 讨柳词之“ 雅” 和柳词之“ 俗” 。 并针对雅俗转 变在柳永一 生中的不 同时期的不 同表现 , 大致 将 柳 词 的 雅 俗 转 变分 为三 个阶 段 , 进 而 分 析柳 词 雅 俗 转 变的 原 因及 对 后世 文 学的 影 响。
关键词 : 柳永词 ; 雅; 俗; 转变
一
、
“ 雅” “ 俗” 界说
“ 雅” 与“ 俗” 最早 出现在道德领域, 后来 逐渐发展 成为横跨文 学、 艺术 、 伦 理道德 、 审美各大领域 的概念 。在文学 中, 雅 者凝重 蕴藉 , 含 蓄深邃 ; 俗者浅近清新 , 直观 明了 , “ 雅” 与“ 俗” 相 互对立 又相互包容 。
( 三) 柳词之 “ 俗”
柳永是两宋词坛饱受争议 的词人之 一, 焦点则集 中在柳词 的 雅俗 问题上 。 柳词 的俗 主要表 现为 : 一、 题材 内容 上 . 柳词大量描 写市井教坊生 活 , 甚至描写男女之情 、 闺中情 趣。《 荔枝香 》 “ 金缕 霞衣轻褪 , 似 觉春游倦 。遥认 , 众里盈盈好身段 。” 表达 了市 民阶 层个性解放 和性 爱 自由的愿望 , 冲击 了传 统儒 家思想道德观念 。 二、 语言上 , 柳 词为满足 平民百姓 们 的审美 。 语言方 面需要 彻底 的通俗化 。 《 长寿乐》 “ 罗绮丛中 , 笙 歌筵 上 , 有个人人可意 。” 三、 词牌运 用上 。 在两宋 词坛上 . 柳 永 是 创 用 词 调 最 多 的词 人 . 他 现 存2 1 3首词 ,用 了 1 3 3种不 同的词 调 。采 用这些 “ 流行 的变奏 曲” , 也是柳词被视为 “ 俗” 的重要原 因。 二、 柳词 的雅 俗转 变 据考证, 柳 永约生于宋太 宗雍 熙 四年( 公元 9 8 7年1 , 卒于宋仁 宗 皇佑 五年( 公元 1 0 5 3年) , 他一 生的创作 大致可分 为 四个 阶段 : 家 乡举业时期 ( 约公元 9 8 7年一 l O 0 8 年) 、 京都疏狂时期 ( 约公元 1 0 0 8年一 1 0 1 7年 ) 、 东 西漫 游时期 ( 约公 元 1 0 1 7年一 l 0 3 4年 ) 、 入仕为宦时期 ( 约公元 1 0 3 4年一 1 0 5 8年 ) 。当我们从柳 永词 的 “ 俗” 进行研究 的时候 , 不难 发现其 中往往 蕴含着 “ 雅” . 所以说 柳词是雅俗兼 备 、 雅俗共 赏的 。据考 , 可将柳永词 的词 风变化大 致分为雅俗 三转变 。 ( 一) 一 转 变— — 雅 言 居 多 家乡举 业时期( 约公元 9 8 7年一 1 0 0 8年) 为柳永创作 的第 一 时期 , 也是雅俗转 变的第 一个阶段。 文献 中有关柳永 这一时期 的记载很 少 ,但从他卓尔 不群的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柳永词的雅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全文即在描写与歌妓离别时的情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给我们勾画一幅情人间依依不舍甚至双双落泪的惜别情景。“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用铺叙手法,尽情抒写浪迹江湖的愁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乃是这首词无可争议的千古名句,得到前人后人无数赞许和倾倒,但是这样的名句,也不是没有来处的。“魏承班‘帘外晓莺残月’,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柳永剪裁前人诗句,自然无痕,宛如己出,笔法之高超、文华之典雅,可见一斑,“袭前人语而得名者”是一也。
同时,《雨霖铃》还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佳作。马兴荣《词学综论?宋词》:“可以说,情景交融这个传统的抒情手段,他是运用很成功的。如《雨霖铃》……把清秋景色和离别之情融合在一起,更细致地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用单纯的“俗”或者“雅”来评定柳词都是不符合柳词整体风格实际的。因为柳永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并且雅和俗常常彼此互见,并代表了柳词的最高成就。雅和俗浑然一体,兼有着走向市民阶层和士文化阶层的特性,成就了柳词雅俗共赏的独特审美体验。
郑晓燕(1985—),女,31岁,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二、雅
《毛诗序》:“雅者,正也。”“雅”即为“正声”,即为合乎正声,高尚而不庸俗。柳永词成就最高的就是咏写羁旅行役之作,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也具有较高成就,而这些词就是“雅”最有力的证据。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笔法丰富多变、音调多变而谐婉,善于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景因而随情而动、情因而感化了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叹赏。
浅析柳永词之“俗”
浅析柳永词之“俗”宋词与唐诗并肩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园林,大抵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两种风格韵味各异,有含蓄婉转、高雅典丽,有通俗明白、音律晓畅、有的气势磅礴、恢弘大气。
词之大家比比皆是,提及婉约派,柳永可谓是名副其实。
他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次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大力创作慢词,一改唐五代以来小令一枝独秀的格局。
柳永之“俗”改变了文人“尚雅”的风格,结构与内容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现存《乐章集》中约有作品200首,以俗词居多,可分为艳情词、爱情词、都市节庆词等,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可以说是“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柳永不仅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并且从词内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上加以改变,将普通生活写入词中,写百姓的真情实感,即“变俗为雅”。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推进了词语言上的“俚俗化”,同时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王灼在《碧鸡漫志》说其“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四库全书总目》也曾如此评价柳永词作:“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认为柳永把词从贵族士大夫手中又引入坊市之中,词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之物,变得“接地气儿”。
柳永以前,即晚唐五代时期,词无论是创作环境、创作内容还是创作者皆为贵族服务,供他们消遣,割裂了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如以温庭钧为代表的花间词派,所作词大多是宫廷骄奢淫逸生活背景,是达官贵人娱乐闲暇时的听唱曲物。
柳永的词却不与之同流,作为一名失意的下层文人,他更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长期受助于歌妓的他也了解风尘女子的情仇离恨。
因此,他更愿意为这些人“发声”,表现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境界,既满足了市民阶级的精神需求,也为奢靡已久的文坛带来淡雅之风。
柳永“变旧声为新声”,纵观其词,俗语化遍布众多作品:《忆帝京》:“乍觉别离滋味……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迎春乐》:“为别后、相思煞。
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提纲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论柳永词的俗与雅姓名:夏杰引言:柳永,宋代著名词人,中国历史上专业写词第一人。
他将词由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上流社会的宠儿发展到市民阶层也可以接触到的新的文学娱乐,他所创作的词具有鲜明的特色。
有人说柳永的词艳俗至极,也有人说柳永的词“不减唐人高处”,有雅气。
那么对于富有争议的柳永词的俗与雅具体表现在哪呢?今天我们就结合柳永的词来具体分析。
正文:一.俗柳永大量创制通俗歌词,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他将自晚唐后属于上层社会由文人士大夫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创造出的产物通俗化,带向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
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原因有以下四点:(一)直白的语言,不留含蓄的表达,叙事详尽,抒情直白。
直观的表达以附和市民的心理。
(二)“艳冶”的话题,世俗的点点滴滴,符合市民的市民情调。
(三)大量采用市井方言俗语,语言俚俗浅近,易被市民接受。
(四)词的创作时运用大量色彩艳丽的词藻。
二.雅尽管有人谓柳永的词为“淫冶讴歌之曲”,但依旧有很多为柳词欢呼的声音。
柳永在创作词时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写出的作品自带一种儒雅的情愫,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人细细品味.联想和感悟。
这就是他的词带有一种“雅”的气质(一).注重把握对意境的营造,即景生情,融情入景。
在情景交融之中表达自己的无限情感。
(二).典雅通俗的语言风格,不仅受市民阶层喜爱,也令上层人士不得不赞叹其美妙。
(三).词作与音律配合的天衣无缝。
结论:柳永创作的词有俗有雅,那到底是俗过于雅还是雅过于俗抑或二者本没有分明界限而相互交融呢?纵观柳永词,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雅词俗词之分,只是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相异而已。
他的词风发生转变与他的人生际遇有密切联系。
六年的漫游江南,羁旅行役,使他的情绪明显不同于以前。
由原先的轻狂逐渐转为对穷途的悲哀,词风也由俗逐渐转变为雅,寻求到一个雅俗共赏的表达形式——通俗又不失文雅。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用市井俗词俚语。
但同时柳永的词还有雅的一面,其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他那些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尤其是这些词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
柳永词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雅俗并存Theory of words with vulgar liu YongAbstract:Liu Yong Song altar are two big words, the most prominent one, Liu Yong another side of both popular and elegant side.Liu vulgar words mainly in the subject matter content, Civic Square, a large number of in-depth description of the lives of prostitutes, especially the song, singing voice of secular women; in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 and strive to direct light sources, not for subtle, no Xing, sustenance, useelaborate; in language more slang words with the vulgar marketplace.Liu Yong words but also elegant side, the words of the "Y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embrace of those writing a self-works, especially the middle ground of these words and emotion genera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a sense of deep fat.Liu Yong formation of this artistic style of the coexistence of Elegance has a number of factors, but later the word of people who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Keywords:liu Yong; Jas word; Common word; Composed coexist目录一、柳词之俗 1(一)题材内容俗 1(二)语言风格的俗 2(三)审美情趣上的俗 3 二、柳词之雅 3 (一)内容雅 3(二)语言雅 4 (三)情调雅 4三、柳词之雅俗并存 5 注释 8参考文献 8柳永是中国词史上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对宋代以及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同时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
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俗雅“柳永是慢词的“大家”,他大量创作慢词。
慢词长调,在北宋词坛上便有了一个速度迅猛、规模较大的发展。
而在这中间,尤其以柳永的慢词影响最为广泛,它开启了宋词的新天地。
《避暑录话》卷三记一位西夏回朝官员说:“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而《鹤林玉露》又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可见柳永在北宋众多的词人中间,算得上是一位幸运的“佼佼者”了。
后人一向又把柳永的词判为“俗曲”,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时,才能更加认清柳永词语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济、以俗为美”的特性。
一、柳永词语言的俚俗柳永的词主要贡献虽在于它的热情讴歌恋情方面,但它的缺点也同样与此——其题材内容的狭隘固然已一目了然、不用多说,柳词的大部分语言浅近俚俗。
后人常说,柳词基本属于“俗词”的类型,这个“俗”字的含义应包括多个方面:通俗、浅俗、世俗、俗靡等等。
通俗甚至浅俗,都还不能说是诗歌创作的严重缺点,而“世俗”则又还可以从中“披沙沥金”地检择出一些“合理”成分。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词的很多作品带有与市民意识、市民作风相一致的俚俗、浅俗、甚至的鄙俗语言风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柳永词之“雅”、“俗”考辩
柳永词之“雅”、“俗”考辩摘要:柳永是我国北宋时代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也不同,基本上可以说是从“俗”到“雅”,其实他的词本身也可分为“雅”、“俗”两方面。
文章就从不同时期关于柳永词的评价,以及柳永词本身所具有的“雅”、“俗”进行分析。
关键词:柳永词;“雅”、“俗”考辨一、引言在北宋时期,柳永是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本人放荡不羁、藐视礼法,所以他的词也不被当时的封建社会以及正统文人所推崇,致使大量流失。
现在所流传的《乐章集》是后人所收集到的他的词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作品也多被人们认为是“淫俗”之作。
随着时间的变化,关于柳永词其实可以分为“雅”、“俗”两大类。
二、柳永词在不同时期的评价自柳永所生活的时代到现在,关于他的词评价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宋元金、明清以及现代。
这三个阶段关于柳永词“雅”、“俗”的评价可以说发生了此消彼长微妙的变化,其大致的变化趋势是“俗——雅俗并存——以雅为主”[1]。
在宋元金时期,人们关于柳永词的评价爱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李清照、严有翼等为代表的,认为其词“鄙俗”、“声态可憎”、“辞语尘下”等,这是关于柳永词的主流看法;第二类是以范镇和黄裳为代表的,认为其词“典雅文华”甚至可以和杜诗以及苏词相提并论,但是这只是很少一部分的看法;还有一类的观点处于以上两种态度之间,则其文人,但赞其在音律以及创调方面的成就,这种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客观的,南宋后期人们基本上都是这种看法。
明清时期也都是以上第三种态度吗,而且比之前的评价稍微高一点。
到晚清时期,人们对柳永词的评价越来越高,陈锐曾说:“百年以来……言清空者喜白石,好浓艳者学梦窗,谐婉工致,则师公谨、叔夏。
独柳三变,无人能道其只字已……词源于诗,而流为曲;如柳三变,纯乎其为词矣乎。
”这一“纯乎其词”的观点也得到了郑文焯等人的赞同,所一说柳永词的地位一下得到了提升,和清真词的地位几乎相同,柳永也不再被认为是另类词人了。
《[浅谈柳永词的“俗”] 柳永词的雅和俗》
《[浅谈柳永词的“俗”] 柳永词的雅和俗》提及柳永的词,多数论者都认为其俗,并对之持强烈的贬斥态度,某些论者虽承认柳词雅俗结合,但贬其俗显然胜过称其雅,前者如吴曾《能改斋漫录》称“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
”王灼《碧鸡漫志》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后者如xx照《词论》称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这些批评其实过于片面,这倒不在他们只见其俗,不见其雅,而在他们缺少一种历史的眼光。
柳词之所以“俗”,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柳永出自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
和许多士子一样,他在家乡习成举业,到京都参加考试,以期踏上仕途;也曾自信“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合欢带》),对前程充满美好的希望;他相信自己“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却屡试不第,更因《鹤冲天》一词惹得宋仁宗不悦,于“临轩放榜”时被其黜落。
在进仕无望时,柳永怀着偏激的情绪,鄙弃功名,留连曲坊,走上了民间通俗文艺创作的道路。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急剧扩大,强烈刺激着民间通俗文艺。
时代呼唤那些既能迎合市民口味,又能提高其文化素养的词作。
柳永具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精通词律音乐,又长期混迹于秦楼楚馆,熟悉民间的风物人情,其作品便应运而生。
柳词之俗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在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曲坊中的生活内容,这类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其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毫不避讳,欣然自得地写自己的情场生活。
由于官场失利,柳永长期沉溺于花间樽前。
在词中,他对自己这种风月生活的自得之意表现得大胆直露,毫不虚伪、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道德的意味,令一般酸腐文人咋舌。
第二,对女性作具体化、的描写。
前代及同代的诗词家多把女性当作观念的象征来描写,带着托喻和理想的色彩。
柳永则具体描写生活中遇到的歌妓,如《木兰花》中,“心娘自小能歌舞”、“佳娘捧板花钿簇”、“虫娘举措皆温润”、“酥娘一搦腰肢袅”,直书歌妓的名字、技艺。
从柳永词之争观_雅_与_俗_
2000年第4期第16卷(总66期)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No14,2000G eneral No166,Vol116从柳永词之争观“雅”与“俗”Ξ邓安丽(安康教育学院中文系,陕西安康 725000) 摘 要: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对包括柳永词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的雅俗之辨的首要前提要求论者指出雅与俗范畴的真正涵义及其所持的价值尺度,以此为基础方可勾画出所论艺术形式雅俗的真实图景。
雅俗关系的历史特征是传统与嬗变的对立统一。
因此能否在新的审美价值论基础上建立审视人类文化与艺术成果的新标准将成为对雅俗价值进行现代阐释的理论课题。
关键词:雅俗之辨;柳永词;历史性;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0)04-0085-05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议题,历代对各种文艺形式进行雅俗价值判断成为文艺领域的基本倾向之一,柳永词的雅俗之辨即为这种倾向的典型事实。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雅俗范畴的涵义、划分标准及所依据的价值尺度是各不相同的。
雅与俗正式作为一对范畴最早出现在伦理道德领域,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横跨文学、艺术、伦理道德、人物品藻、审美各大领域的“万能性”概念。
雅俗关系的历史性特征是传统与嬗变的对立统一,传统是“源”,嬗变是“流”,二者的对立统一生成了不同历史空间雅俗关系的基本特征。
概言之,其一是雅俗二元对立的结果是以雅为尊、尚雅鄙俗。
其深层原因是精英文化的权力意识对话语权进行垄断的文化心理,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并且这种文化心理已积淀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其二是在雅俗相激对峙、尚雅抑俗的同时,理论上对“俗”价值的张扬和“俗”文化的并存发展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二律悖反的矛盾性说明人们对“俗”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审美价值的一致肯定。
对雅俗观念的现象学还原及历史性梳理,无论是对于论柳永词还是其它艺术形式之雅俗,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少年游》浅谈柳永的雅俗结合
从《少年游》浅谈柳永的雅俗结合关于柳永的词,评价最多的一句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这样高度的评价和柳永的经历——烟花柳巷寻香客息息相关,但更得益于柳永的才华——满纸翰墨尽显情。
而这情,不论是叹羁旅行愁、咏繁华都市,亦或是绘千种风情,古人皆已有之。
柳永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词的俗化,更在于他将雅与俗结合,浑然天成,毫无生涩之感。
下文以《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为例,简单论述其雅与俗。
一生赢得是凄凉。
追前事、暗心伤。
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
贪迷恋、有何长。
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柳永词的“俗”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内容和形式。
内容上,柳永可以代歌姬舞女吐露心声。
宋时歌姬舞女之中盛传这样的歌谣:“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封建社会中,此种身份的女子最为人所诟病,也少有人关心。
而柳永不仅在烟花巷陌流连忘返,还有许多词大胆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或者是表达对被抛弃女子的同情等。
“一生赢得是凄凉”一句总起全文,直接点出女子被人抛弃后凄苦的心境,以结局开启全文。
上阙写女子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暗自神伤。
下阙写女子想起已远去的男子,却还不由留恋欢愉之时,为男子找尽理由。
如此贴近生活的生动内容使许多女子对他青睐有加,争相要与其见面。
这样频繁的接触则增加了柳永的写作素材,或者说,柳永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的词就是他的生活。
柳永内容之俗不是意味着趣味低俗,而是指词中描写的是词人与百姓共同生活其中的俗世。
形式上的俗指的是用词之俗、手法之俗。
在用词方面,俗体现在诗人使用了口语化、俚语化的词汇,例如“把伊情分”中的“伊”。
手法之俗则表现在使用白描的手法和叙事的简单化。
全诗基本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来刻意装点诗句,皆是直接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将其悲苦却深陷其中的纠葛情感以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
叙事的简单化体现在柳永在词中只描写一个场景,有一个线索带领情节发展。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柳永,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其词作承袭了诸多唐宋词派的传统元素,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其词作中,既有清新脱俗、高雅深沉的情调,又有通俗易懂、富于生活气息的情感表达。
因此,论柳永词的俗与雅,不仅需从文学形式和语言艺术等角度思考,还需考虑其文化传承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从文学形式和语言艺术角度来看,柳永词的风格受到了南唐词派的影响,形式上注重韵律和押韵,语言上借鉴了古体文言的表达方式。
其中,高雅之作以清新脱俗、优美温婉著称。
例如《雨霖铃》中的“相思灭,肝肠断,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是人间四月天,草木知春,路尽踏青”,表达了浓烈的抒情情感和深厚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词人高尚的情操和文化修养。
此类词作的意境深远、艺术性高超,充满着哲学、文化等领域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而被认为是词作中的精品之作。
而在柳永的通俗之作中,词作所表现的情感则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常常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现实等方面,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此作并未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和文言古语,但却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在文字中感受到深厚的人情味儿。
此类词作体现了词人天衣无缝的文学才华,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这些词作,虽然形式上较为简洁平实,但是许多句子犹如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美。
此外,柳永词的俗与雅还涉及到文化传承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柳永所处的是南宋末期,此时社会和文化处于一个十分动荡的局面。
人们对于文化、语言和审美都有着诸多的分歧和争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永词在风格和主题上兼容并蓄,包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例如,有些词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邪恶,如《破阵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柳永词的雅和俗
柳永词的雅和俗柳永词的雅和俗内容提要】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专业词人。
他早年游学京都,屡【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举不第,到晚年才中进士。
由于他长期出入歌楼妓馆,生活东漂西荡,对下层人民生活有较多体验,所以他的词题材较为广阔,其内容主要反映男女恋情、羁旅行役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
前者以俗词为主,后者则以雅取胜。
柳永精通音律,受民间音乐熏陶,把民间流传篇幅较长的俗曲搬上词坛,对慢词的发展和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柳词的雅俗,前人有颇多的评论。
本文试就其雅俗二类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雅俗风格的原因,分三部分进行论述。
柳永(公元987?—1053年),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仁宗景 元年,1034年)才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又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
柳永词(简称柳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及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养料,使用俚俗语言入词,从而摆脱了五代词中那种传统腔调的影响,使词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他的词“长于铺叙、工于写景言情,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⑴。
他还创造性地运用铺叙手法,把抒情、写景、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词构思完密,首尾连贯,脉胳井然。
柳词通俗易懂,雅俗各具。
自古及今,关于柳词的评价,褒贬不一。
《能改斋漫录》称多“淫冶讴歌之曲”;《苔溪渔隐丛话》称“多闺门淫蝶之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柳词格固不高”;李清照《词论》说“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⑵;苏轼认为“不减唐人高处”。
比较有分析眼光的是近世词学家夏敬观先生的评语,他认为:“耆卿词当分雅、俗二类,雅词用六朝小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柳永是南宋乐府词人之一,他的词既有雅致之作,也有俗气之作。
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在柳永的词作中展露无疑。
首先,柳永的雅致之作体现在他的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方面。
他的词作不以华丽辞藻、繁复结构取胜,而是注重意境刻画和情感描绘。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表现了作者自
身的孤寂情感,以雨夜蟋蟀之声象征自己的躲藏心思,清新淡雅的词语庄重而含蓄。
《念
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作者纵情豪放的情感,融合了历史沉淀和自然景象,这种情感在
笔下流淌得无比自然纯真。
然而,柳永的词作中也有很多俗气之作,如《庐州月·青天有月来几时》、《鹊桥仙·纤云弄巧》等无数次提到月亮,柳永的詞作特征為重視情调,有些詞詞意稍簡,甚至
有些词作甚至从字面上看就是红尘俗事。
黄庭坚甚至用“酸甜苦辣叶落声”去抨击柳永这
种俗气之作。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社会背景的变迁带来的。
在南宋时期,因为战乱不断,
人们生存在充满焦虑和不安的环境中,于是词人的词作也常常带有忧伤、孤独的情感。
而
到了元明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词人在创作中更多地倾向于反映情感的愉悦和俗事文化。
总的来说,柳永的词作既有雅致之作,又有俗气之作,他是一个结合了传统和现实的
综合写实主义词人,这种综合的手法成为了其写作的特色。
而雅与俗之间的关系,也正是
他愉悦生活、表达情感的创作理念的细微体现。
【经典论述】——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即变 “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上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柳词的俚俗色彩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
其次是表现了波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再论柳永词的“俗”
的热衷 和智识 的寡 少两 方 面 。很 显 然 ,“ ” 为 了 俗 成
以俗 相夸 , 相互排 斥 、冲突激 烈 。 或
为人 ,暗 里 风 月 性 情 ,表 面 气 象 端 庄 ,高 头 讲 章 。 而柳 永没有 认 识到 这 一重 要 问题 , 懂 得官 场上 的 不 宾主 之 分 、明 暗之异 , 以少 诗 文 而 多词 章 ,直 裸 所 而不 加掩 饰 。 因此 , 宗虽 然 喜欢 柳 词 , 作 为 皇 仁 但
柳 永是 中 国文学 史上 第一 位专 业 词人 ,他 的词
评 价人 的品格 的否定 性 概念 ,“ ” “ ” 为 中国 雅 与 俗 成
历 来 品评者众 多 。 因柳 永 词 以“ ” 胜 , 的贬 为 俗 擅 有 “ 词”“ 俚 、词语尘 下 ”】 柳词 格 固不 高 ”1 浅 近卑 l l ,“ 口 ,“ 俗 ”“ 态可 憎 ”1 、声 [ 3 ,即难 登 大 雅 之堂 ; 的奉 为 “ 有 婉 约正宗 ” “ 当学 杜 , 当学 柳 ” 。当代 研究 者 有 、诗 词 等 人 把 宋 词 演 进 划 分 为 以柳 永 为代 表 的市 井 俗 词 和
浓 厚 的政教 意义 和工具 性} 战 国时 期 , 5 _ 。 诸子 开始 诋
“ ” 俗 ” 染 上 了普 通 、 常 、 俗 ,“ 被 平 粗鄙 、 陋等 轻 蔑 浅
色彩 。到 了汉 代 , 俗 ” “ 的涵 义被 锁定 为对 物质 利 欲
呤涌柳 永 的词 句 , 但作 为 正统 道德 宰 相不 能让 以词 为 事 的柳 永 成 为 主 流文 化 品 格 的代 表 ; 反 ,民 间 相 却 普 遍 喜爱 柳 词 ,“ 经 品题 ,声价 十倍 ”] 一 【俗艳 阶 8
第 2 3卷第 3 期 20 0 9年 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
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
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不论是雅词还是俗词都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由俗入雅前言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然而他也是最为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永词的雅俗问题上,多数文人持一种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他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上;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都是最好见证。
一、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柳永,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人。
据今人唐圭璋先生推测可能约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①,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7)。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期(1023——1063),因排行老七,故也称为“柳七”,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精通音律,有深厚广博的文艺修养。
“艺足才高”“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前期为朝廷宴乐写有雅词,也有俗词,但大量俗词却为民间歌妓而作,是为适应民间演唱的,具有民间才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市民趣味的特点。
但由于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词人审美情趣已发生重大改变,对雅词产生浓厚兴趣,但无论是俗词还是雅词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宋词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一)内容“俗”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追求爱情,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如《昼夜乐》中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写出女主人公的深情痴情和至情刻骨的相思。
《秋夜月》她们在恋爱中需求男女平等,情感的真诚应是双方对等,必须男子“待真个,恁别无萦绊”,于是才打算“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最具代表性作品《锦堂春》所写的市井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设想他回来时采取强硬手段惩治他,词“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中的“坠髻”“愁娥”由女主人公发髻的松散,蛾眉的不展,而又“懒画”来写她情绪的不佳,“心绪是事阑珊”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便是如此。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壁如闲”表现出女子怨恨的心情,市民妇女不愿听人摆布自己命运,所以词中女子不因这个“疏狂”的年青人长久沉溺于忧伤之中,要进行抗争甚至采取报复行动,“芳眼整顿”是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第一步,“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在他归家时对他极度冷淡和任性,将卧室门关牢后,不理不睬让对方反省,悔过和屈服,接着更充分体现其泼辣性格“夜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故意等到更鼓已深,即半夜,才以严肃态度从头到尾,慢慢数落他的“疏狂”,词人通过女主人公细致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了泼辣、傲气、不拘礼仪的市井女性,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2、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坛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愁。
《慢卷绸》中“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取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
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白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
”表现的就是一个失恋女子被无情的抛弃,在深夜时只能独倚伤心流泪,表现出了女子的痛苦与孤独之情。
《满江红》中,“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重泪”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这些都表现出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②。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柳永是第一个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进词中的人。
虽然他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③“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诗》)的高超技艺,在《少年游》中“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
《送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力图证明自己并非轻浮的女人向社会发出求救声,然而当时的歌妓者要想像正常人一样过温暖的家庭生活总是难以如愿的。
柳永词真切的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
(二)语言“俗’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④的境界。
他具有驾驭俚语语言的高超艺术,成功使用民间白话口语入词从中挑选准确、明晰、生动的词字,以规范的语法组织起来,通俗易懂,意思明确,生动形象,像是与人直接对话、劝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因此受到下层市民群众的欢迎,连不识字的民众也能听懂并喜欢它。
用简单的日常口语深刻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倾杯乐》中“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表达了无希望的爱情带来的相思之苦。
只是空自愈益增添自己的消瘦程度。
《迎春乐》中“我前生,负你愁烦情,便苦恁难解开”因情感的波折而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实际上又委曲的表现出不能排解的执着的苦苦追求。
像这些副词“恁、争”等,代词“你、我、伊、伊家”等,动词“消得”等俚语的常用闲语,一经词人入词后,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就显得细致入微,贴切而深刻。
柳永往往简单一句就给人以具体真实形象的感受,表现力极强。
《荔枝香》“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主人公的音容笑貌何等逗人,故意整弄发上的金属饰物却将热烈的情感凝聚在一双媚眼里,使她的笑脸更具诱惑的意味,成功突出歌妓形象的特点。
此外,他的语句也富有生活气息,真实体现细节,《荔枝香》中“时揭盖头微见”写出春日郊外男女相识情形,妇女用盖头是当时渐兴的习俗,这样语言很具体形象。
以上便是柳永词语言的通俗、形象、具体等特点。
(三)表现方法“俗”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运用了铺叙和白描。
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结合,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
柳永吸收了民间词和民间讲唱文学中的叙述方法用于慢词长调,即他铺叙的表现手法是对传统说诗歌表现手法之一的“赋”的发展,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将词意或某一意群予以展开、发挥,给人较为具体的感受,如《昼夜乐》中的“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这是被遗弃的女子矛盾心情的自我剖析,分离后感情上难以摆脱,又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去迁就一些,记起恋人许多好处深刻反映了都市下层妇女思想情感。
用铺叙手法来描写景物的,如《内家娇》“熙景朝升,烟光昼敛,疏雨夜来新霁,垂杨艳杏,红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
”写出了清明时节京郊晨景的清新秀丽。
有叙事的,如《轮台子》“一枕清霄好梦,可惜被邻鸣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淋渐觉惊栖鸟”写出羁旅行役晨起赶路的过程。
词人只用平叙,尽力铺展,好似画家的细笔素描,不用比兴夸张,丽藻雕饰也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运用白描,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婆罗门令》“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把一个“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寂寞难耐,情火中烧的女子的大胆心事赤裸裸的直白出来,柳永这种直观浅露,不求含蓄,毫不掩饰其从俗的态度符合市民们的接受习惯。
三、柳永雅词的特征(一)描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柳永生活于北宋承平时代,为了科举,他在汴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失意,他又四处奔波,到过许多著名的城市,因此笔下出现的帝都和大城市也都写的逼真而有形象。
其中《柳新春》“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很多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的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他的笔下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扬州、会稽、益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赢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冷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都市词,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以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柳永采用长调的体制,运用铺叙的方法,把都市风采形容曲尽,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自然而出,令读者从词篇中一睹当年都市风采。
不仅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而且柳永把其审美感受也纳入其中,如太平时,“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人陈振孙评柳词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⑤,宋人李之仪也说柳词“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⑥,可见这类词有其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
(二)抒写羁旅行役和“沿途风光”柳永的一生坎坷,辗转漂泊,自青年时代到暮年几乎都是在羁旅行役中度过。
这时期的词风与前期的风花雪月不同。
把羁旅行役途中所见到的景物描写出来。
同时也带入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及怀乡念旧送别的情感。
如《戚氏》“帝都风光好,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
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急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晚,抱影无眠”这是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晚秋萧瑟,驿馆泛清而触景生情,终夜无眠,追忆往事,感慨功名未就。
这将行役中独宿孤馆的孤寂悲凉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利名牵役”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他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中比较全面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失意等复杂心态。
据赵令畸《侯鲭录》载,苏轼对柳词说到这样的话:“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苏东坡对柳词的评价,用“非也”是对柳词的肯定。
在运用语言时,柳永善于提炼书面语言,或偶尔融化前人诗句,如《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误归舟”实际来自谢朓的《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