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志写作

合集下载

民族志的规范与案例

民族志的规范与案例

民族志的规范与案例同学们,过了一个寒假,不觉开学临近,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大半的课程已经过去了。

我又坐在熟悉的书桌,写作这一节课的讲义。

写作不快也不慢。

因为民族志的写作也帮助我整理过去数年来从事的田野调查、田野报告以及毕业论文。

数年的田野调查还是围绕我的家乡豫北,陆续开展的不同议题的讨论与对话。

从华北村庄的社会结构是什么,到历史与结构的关系,再到历史人类学对事件的展开与文化的阐释。

这一过程是在田野的回访中完成的。

蓦然回首,顿觉岁月蹉跎,而所得甚微。

田野技术与工具也在进步,越来越精美的手工制图,数码相机的应用,笔记本的更新换代,不过看到当年用凤凰相机拍出的胶片照片,因为技术不熟练刚开始一卷胶卷大概要曝光一半,还是感到很亲切。

那时身背相机,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间奔波的情形,又因为连续的雨季在屋子里既烦躁又庆幸(为不出去下田野找到借口)的情形,为何恍若昨日?是否是我们急于赶路,都没有来得及把田野的脚步整理一番,而只看到繁复的文字,凌乱的章法,断章取义的理论。

若是能够总结民族志方法的注意事项或者实践心得,对于凌乱的章法,也是一个较为清晰的呈现。

从起点出发,再从起点出发,民族志的道路能够走多长,相信是没有止境的。

1. 民族志的任务是描述(记录)和解释文化。

2. 如何描述?3. 怎样解释?一、民族志的定义与方法定义:何为民族志?——我们怎么会遇到异文化?我们为什么要记录异文化?我们该如何记录异文化?生活的“符码化”:生活本身由人类的行为组成,行为本身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短暂性”,转瞬即逝的生活,只有通过“编码”化过程,才能超越时空的局限,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存在。

人类通过文字(符号),将无法持续的文化现象,转换成可以反复体验的符号形式,给了人们经验的可能。

(试比较诗歌、纪实文学、小说、音乐、绘画,对生活世界的符码化过程。

)作为方法的民族志:1.思考文化现象背后的联系。

2.通过“描述”的方法,使之自我呈现。

3.描述不是漫无目的地叙述,而要意识到经济、政治、生态、习俗等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议民族志撰写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小议民族志撰写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小议民族志撰写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民族志写作的现状民族志写作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具体场域下的实践。

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写作视角、修辞方法以及理论诉求等都是和人类学学科不断进步和完善相映衬的。

民族志撰写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从描述到解释/阐释,再到反思/批判这三个阶段,具体到出发点及实践目地、具体写作方法、修辞、理论诉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第一个阶段以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这两部经典的问世为标志,确立了一种借助于田野作业参与观察而做的民族志撰写传统。

此后一段时期内的民族志虽然试图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平衡主客观,却仍然主要表现为一种单声道的权威性民族志叙述,基本停留在描述性民族志写作方式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以格尔茨、特纳、道格拉斯等人为代表,进入到解释性的民族志写作方式。

区别于前一阶段的“浅描”,格尔茨提出了“深描”的写作方式,认为它是微观层面的解释性研究。

从“深描”的出发点和实践目的看,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主位观追求对文化的准确理解和解释;在具体方法上依据主位和客位相结合的视角;追求一种相对主义的真理观,而非宏大的理论建构等。

第三个阶段就是反思民族志或实验民族志写作方式。

事实上,早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有了人类学文化批判;进入六十年代,列维- 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乔治•布兰蒂尔( Georges Balandier )的《迷茫的非洲》等作品的出现,开始了民族志写作方式向批判方式的转变;至1986年《写文化一一民族志的政治学和诗学》与《作为文化批判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为分水岭,标志着民族志写作进入一个新的实验阶段,将对民族志文本写作和表述危机的批判和反思推向高潮。

他们注重用主体间性的方式看待他者,用人观的方法研究他者内心世界和文化,用对话的方式“唤起”( evoke)—种可能的现实世界,提出一种新整体观,即“文本- 作者- 读者”为一体的整体观,开启了多声道的对话。

人类学民族志写作模板

人类学民族志写作模板

人类学民族志写作模板
1. 引言
- 介绍研究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 提出研究目的和方法
2. 研究背景
- 概述该民族/文化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
- 解释为什么选择研究该民族/文化
3. 研究方法
- 详细描述研究方法,例如参与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以及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描述数据收集的过程和工具
- 分析数据并提取关键主题和模式
- 结合理论框架对数据进行解读和解释
5. 社会结构与组织
- 分析该民族/文化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
- 探讨族群关系、社会阶层、家庭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6. 信仰与价值观
- 探讨该民族/文化的宗教、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
- 分析宗教仪式、神话故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7. 社会变迁与挑战
- 描述该民族/文化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迁
- 分析这些变迁对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挑战
8. 结论
- 总结研究发现和观察结果
- 回顾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9. 参考文献
- 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和资料。

民俗志及其书写

民俗志及其书写

民俗志及其书写摘要: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

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

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关键词:民俗志书写;田野过程;文化转译FolkloreEthnographyandItsWritingHuangLongguang(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ofYuxiNormalUniver sity,YuxiYunnanxxxx)Abstract:Basedonfolklorefieldwork,folkloreethnographyis likeasharptoolforfolklorestudies.Itisthekeylinkoffolklo restudiesanditsfinalfruits.Folkloreethnographyisnotonly acollectivefolkloredocumentationbutalsoawritingwhichall owsfolklorists’personalpoeticandaestheticcharacteristi cswithcertaintheoreticpursuits.Ethnographywritingshouldleanclosetotherealfolklorelifeofitssubjectsandtheirlive lihoodandhumanityproblems.Keywords:folkloreethnographywriting;fieldworkprocess;cu lturaltranslation引言:民俗志及其书写“民俗志”一词,首见于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书,也称“记录民俗学”。

考研面试民族志写作

考研面试民族志写作

考研面试民族志写作考研面试中,民族志写作是一个常见的话题。

民族志写作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进行研究和描述的一种学术方法和文学形式。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民族志写作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非常重要。

通过民族志写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从而增进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写作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对于他者的偏见和误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民族志写作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民族志的写作,研究者可以深入挖掘和分析某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这种写作形式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方法,能够进行田野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等工作,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

此外,民族志写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通过将对民族的观察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民族志作品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民族志作品常常以故事化的方式来叙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这种写作形式需要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叙事能力,以展现出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总结而言,民族志写作在考研面试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文学创作形式。

通过民族志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民族志写作也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方法,以及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叙事能力。

民族志

民族志

民族志:崇明岛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是一个叫崇明的小岛,与台湾岛、海南岛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岛,但是却远不如其他两个所为人熟知,有人说她是上海的后花园,而崇明的历史虽然不过短短几百年,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其特有的崇明的特产,身为一个地道的崇明人,我对这些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下面就是我所了解并且也亲身体会过的崇明风俗。

习俗条礼(一)生育产前。

家人备好蛋、鸡、红糖、枣子、苦草,外婆送来婴儿衣服(俗称脱毛衫)、"催生饭"。

产后,亲友上门送产礼(俗称"十五羹")。

婴儿出生第十二天称"十二朝",产妇家人向亲友分送红蛋、馒头、圆子、板糕。

满月做圆子,请亲友。

周岁(俗称"期过")喜庆,更为隆重。

(二)寿庆老人过生日时,子女为之庆贺,称"做寿"。

旧时,富裕人家设寿堂,挂寿幛,张灯结彩、备寿酒,宴亲友,晚辈向寿翁寿媪拜寿,亲友则赠寿礼。

一般人家做寿桃、圆子,吃面条、馄饨,此习延续至今。

80年代时兴以大蛋糕作寿礼。

(三)建新房民间视建新房、迁新居为大事,亲朋好友主动相助,有的馈送礼品,以糕、酒、肉、爆竹等居多,名为"高头人情"。

上梁时,正梁上贴"安梁大吉"红纸横幅,并放鞭炮。

迁入新居时,穿新衣,贴对联,宴亲友。

这些习俗,至今尚存。

(四)寄亲也称"过房亲"、"寄拜亲"。

旧社会,父母为了解除孩子的关煞,免其蒙难夭折,选择生肖相合者认作寄父母。

孩子改姓换名(叫做寄名出姓)后,送往寄父母家祭祖拜灶,事后,仍由生父母抚养。

此俗现已不兴。

(五)忌日旧时忌日,于孙供祭食,燃香烛,焚纸钱、锡箔、冥衣、纸箔,跪拜致敬。

有的还要请人念经超度。

60年代后,此习一度废止,现渐有恢复。

(六)迎神赛会迎神赛会由来已久,每逢干旱严重或虫灾泛滥时,人们抬着刘猛将军、城隍偶像巡行街头郊野,祈求天神驱邪降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有关民族志写作的读书报告民族志如何书写?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杨林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把关于对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写给自己一样的人阅读,这种著述被归为‘民族志’” 通过民族志将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思维心性、制度体系以及文化创造性等方面以文本的形式系统加以描述。

人类学把田野调查作为看家本领,以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也许田野之行收获颇多,但“民族志”的写作问题却困扰一代代学人。

在人类学学科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人类学家都对民族志的写作有不同的主实践。

高丙中认为民族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第二个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来撰写民族志,??,也就是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反思以“科学”自我期许的人类学家的知识生产过程”。

本人也同意他的这一划分,现以读过的一些人类学史上经典的民族志为例,做一个读书报告,以窥探各个阶段民族志的主张与实践。

21一、古典主义时期的“民族志”方法以泰勒、马雷特、哈登、弗雷泽为代表早起人类学进化论学派,试图在人类心性一致的原则下,构拟人类文明是发展史。

他们以欧洲文明为中心,将社会进化的最初阶段直指非西方、无文字的原始部落。

研究资料大多来源于探险家、传教士、殖民官员和旅行家的游记和报告。

他们以地理大发现为目标,跟土著人遭遇的时间很短,又不懂当地的语言,对土著只有肤浅的了解。

这一阶段的人类学家除了少数(摩尔根)愿意从事实地调查外,多数人没有直接跟研究群体有过接触。

他们往往以广泛收集世界各地的风俗信仰见长,弗雷泽就是其中的一位。

1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尔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20xx年版,第6页。

2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有关民族志写作的读书报告《金枝》作为一部伟大的人类学著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民族志”概念和表述范式的谈论中既受推崇,又受质疑。

反思与超越: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批评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

反思与超越: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批评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

反思与超越反思与超越::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批评对传统经典民族志文本的批评————读读《安达曼岛人安达曼岛人》》与《写文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09级社会学专业 房佳斐一、前言前言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与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均于1922年出版,共同被看做奠定人类学在学界地位的经典作品,标志着人类学家走出书斋,进入一个“异文化”的社会环境进行田野工作调查的时代。

而布朗与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也都成为后世学习效仿的对象。

而《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则是1984年十位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针对民族志文本生产这一议题进行讨论的论文集。

从时间发展顺序来看,后者正是基于对以前者为代表的经典民族志作品文本的反思而引发的讨论,经过再修改之后最终论文稿汇编成集出版;不仅如此,“写文化”论争之后,其对人类学的意义超出了对民族志写作技巧的影响,更引起了广泛的对于人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

1二、《安达曼岛人安达曼岛人》》中客位与主位视角的切换中客位与主位视角的切换虽然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提及本书是于1906—1908年在安达曼群岛进行考察之后写作完成,但书中并没有对其在安达曼岛上两年多的田野工作生活多加描述,我们并不能寻找到作者作为一个来自于异文化社会的人的新鲜感,相反,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掌握了大量安达曼岛人生活材料的科学家在对安达曼人的生活进行系统描述、严谨分析、并做以合理解释。

事实上作者在书中也谈到,“目前民族学最迫切需要的,是进行一系列类似本书的调查研究,由从事田野工作的民族学者来对某个原始民族的制度同时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2因而,作者用了导论和前四章的篇幅对安达曼群岛的生态地理、语言、社会组织以及本书着重讨论的仪式习俗、宗教及巫术信仰、神话与1参见黄剑波,写文化之争——人类学中的后现代话语及研究转向,思想战线 2004年第4期,第30卷传说进行了介绍;而在后两章中则试图将仪式与神话传说纳入到安达曼人社会生活的整体,并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进行解释。

【推荐下载】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优秀word范文 (23页)

【推荐下载】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优秀word范文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篇一: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民族志如何书写?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杨林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把关于对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写给自己一样的人阅读,这种著述被归为‘民族志’” 通过民族志将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思维心性、制度体系以及文化创造性等方面以文本的形式系统加以描述。

人类学把田野调查作为看家本领,以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也许田野之行收获颇多,但“民族志”的写作问题却困扰一代代学人。

在人类学学科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人类学家都对民族志的写作有不同的主张和实践。

高丙中认为民族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第二个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来撰写民族志,??,也就是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反思以“科学”自我期许的人类学家的知识生产过程”。

本人也同意他的这一划分,现以读过的一些人类学史上经典的民族志为例,做一个读书报告,以窥探各个阶段民族志的主张与实践。

21一、古典主义时期的“民族志”方法以泰勒、马雷特、哈登、弗雷泽为代表早起人类学进化论学派,试图在人类心性一致的原则下,构拟人类文明是发展史。

他们以欧洲文明为中心,将社会进化的最初阶段直指非西方、无文字的原始部落。

研究资料大多来源于探险家、传教士、殖民官员和旅行家的游记和报告。

他们以地理大发现为目标,跟土著人遭遇的时间很短,又不懂当地的语言,对土著只有肤浅的了解。

这一阶段的人类学家除了少数(摩尔根)愿意从事实地调查外,多数人没有直接跟研究群体有过接触。

他们往往以广泛收集世界各地的风俗信仰见长,弗雷泽就是其中的一位。

1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尔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201X年版,第6页。

民族志书写论文

民族志书写论文

民族志书写论文摘要:在中国“根”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许可以说明为何海外华裔人类学者钟情于华人社会的研究。

而大陆学者对于华南华北的考察则有可能是找出中国社会的顽疾,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一种选择。

或者说是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从学术的角度对中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这和一些西方民族志调查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对于人类学这个西方的舶来品,我们有理由以中国的礼仪进行对待,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所能做的便是沿着前人的足迹不断摸索前行。

史禄国(1889—1939),原名希罗科格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是俄国著名的通古斯学者。

史禄国的通古斯研究是根据在贝加尔地区和蒙古满洲地区的考察中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

而这些分析研究的一部分是他在中国与其毗邻的各地方调查的最后几年中完成的。

在这些考察中,史禄国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包括满族在内的通古斯人。

史禄国在他的《北方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一书的前言中认为他对于满族的调查,在他的调查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因为本文是对于民族志方法的一种认识,所以本文只涉及最基础的部分,即最普遍的村落民族志。

由于作者否定了《满族的社会组织》一书在他的通古斯人研究体系中的意义,因此那本关于满族人的研究中的论述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瑷珲地区的依彻满洲民族志来进行模仿和学习。

一、民族志中文献资料的运用《北方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一书的前言中史禄国提到了豪尔对其《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一书的评论,豪尔针对书中那个语言学方面进行了批评,而作者解释说书中所记录的满族氏族名称的解释是从没有受过教育的满人那里听到的。

豪尔认为这些解释是出自作者本身。

豪尔的疑虑并非不无道理,史禄国的解释也难以服众。

书中提到的氏族名录及其解释,加上后面关于亲属称谓的图,很有可能都是作者直接借用二手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的。

若是作者直接从田野中得到了第一手的调查结果,那么作者肯定是会在写作之时进行详细的标注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在其他书中对此问题进行澄清,这说明当时作者对这部分内容并不自信。

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及其理论和方法

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及其理论和方法

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及其理论和方法一、我的学术经历促使我思考民俗志与民族志的规范十几年来,我在民族志和民俗志方面一直很困惑,每一次都因挫折而产生下一个选择。

我在北师大念博士学位,去一个村里做田野,做完了搜集了一些资料,回来准备写一份民俗志,当然会有一些想法怎么写,但我想写的这种方式与当时的学术预期有一个距离,这样的话,我就觉得写这个东西可能通不过博士学位,于是想着先把这样写民俗志的道理和它的正当性说出来。

所以我的博士论文写了一篇理论性的文章,算是为我想写的民俗志做正当性辩护。

算是为自己准备一个台阶,可是台阶准备好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个民俗志也一直没做出来。

博士毕业后,我转向文化人类学,先后在做满族和土族的实地调查研究中见习民族志的方法和文体。

2000年我又去原来那个村做了一年田野调查。

规范的田野调查做了,理论准备也有了,那就该写出这个民族志,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写出来。

那个时候我思考的是,研究我群的话,我们做一个民族志,它有没有正当性?这个时候又是民族志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后来几年,一些同仁也浏览到,我发了几篇关于民族志的历史发展与规范的文章。

离我做田野又有六年了,我还是一个字也没写过。

因为我还没有想清楚该怎样把它写出来或者说把它写成什么样子。

这段时间,我成为博导了,指导学生做研究,按照人类学通常的规范,派学生到国外的异国他乡去做民族志。

他们这样做民族志是合适的,合的是人类学的国际规范。

那我如何在自己的家乡做民族志呢?问题就在这里。

正好刘老师要我来开这个研讨会,我把自己的经历,多年的困惑、挫折以及念书的体会融合在一起,有一些想法,想讲一讲民族志与民俗志在我们中国当代学术中如何分工和合作,这种分工与合作如何可能,现在如何是这样一个时机。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我想说明的是,我的想法都是从自己的苦处和痛处挤压出来的。

二、中国的民俗志传统:古典的与现代的类型一个社会的知识界总是在迎合、满足社会的知识需求,评价中国学术界的水平,你尽可以把它跟谁比,说它水平怎么样,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难说的事情。

民族志.

民族志.

家乡风情——记贵州铜仁地区的部分社会实况前言这是第一次写民族志。

在我的理解,民族志即是对一个种族,地域或团体的生活的描述和对其中人,事,物之间的影响和渗透的解析,而这些种族或群体必定也是一种文明或是文化,所以也可以将民族志说成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我们读过的张承志的《草地十张画》。

因为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当然也是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就一些专业的话题进行深刻地阐释和剖析,所以只能就自己家乡——贵州铜仁的一些社会概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当是为它做次宣传。

说到这,其实对家乡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它闭塞,落后,贫穷,满足不了一个理想远大的人的要求,所以曾一度执着地要把它迫切的甩在身后。

但像人类一般定律一样,一旦离开了便开始怀念,对于现在身处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我来说也是一样,一样爱上了自己的根。

这里我要说明一个问题,因为一般用词上的铜仁地区包括了八县一市一特区,即1个县级市(铜仁市)、4个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4个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个特区(万山特区),而题目中的铜仁地区仅指铜仁市的城区和农村,也就是我的家乡,这点特以申明。

此外,撰写民族志前搜集资料的途径是通过网上搜索,询问自己的亲人和同学,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亲身经历完成。

正文: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腹地的铜仁市,东与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重庆秀山相邻,一条乌江连接两地。

城区分河西、环北、谢桥、市中、灯塔5个街道办事处,周边有云场坪、川硐、坝黄、茶店、漾头5镇,并设桐木坪、鱼塘、大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7乡和150个自治村,我的祖辈居住的地方就在和平乡一个叫水源头村的地方。

整个铜仁市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等29 个少数民族,实为一民族聚居区。

2008年,铜仁市总人口达38万,其中市区人口2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一半以上。

铜仁的老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一条锦江发源于梵净,为地区的母亲河,遂有一桥为“锦江大桥”,锦江绕城半周,然后向东流入湖南沅水。

民族志写作

民族志写作

民族志写作《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大卫·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品《昨日的世界》中的这段话,应该是对民族志写作最恰当的诠释。

民族志书写强调写作者与所关注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

它认为民族研究的“核心”不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而是少数群体的生活,因此,民族志的视角不能只是从经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应将重点放在少数群体的生活与利益之上。

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来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不是简单地复制他们的发展,而是寻找新的解释、创造性的贡献和更好的未来。

“三农”问题是近几年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如何深入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民族志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晚清农民的物权意识》这篇论文的选题比较独特,主要研究内容是晚清湖南农民的物权意识。

湖南农民的物权意识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他们的平等观念非常淡薄;其二是他们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

他们虽然渴望变革,但是思想保守,拒绝承担风险,缺乏进取心,他们追求稳定和安宁,更愿意留在土地上,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换取基本生存条件。

另外,他们有极强的防御心理,希望稳定和安宁,不愿参与社会改革。

由于这些农民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他们并没有觉醒,反抗意识和抗争精神较弱。

因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显得缓慢而稳定,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相互影响,难以有大的突破。

他们是一群逐渐沦为国家和社会边缘化的群体。

我认为,要写好民族志论文,必须要有扎实的文献资料积累。

在进行民族志写作时,你要知道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哪些材料不能作为论文的研究依据?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文献研究方法,并且能够自觉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去。

在我做民族志写作时,我发现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整理成论文,例如,关于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材料,关于广东客家文化的研究材料等。

通过整理这些论文,可以把零散的研究材料组织成较为完善的论文。

不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还要重视民族志写作的逻辑层次。

按照写作学的标准,民族志论文一般由导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即便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论文,其正文部分也至少要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

自我民族志写作模板

自我民族志写作模板

自我民族志写作模板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自我民族志写作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享个人与民族身份相关的经历、观点和体验的创作形式。

它是一种个人的反思和表达,在其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认识自我,同时也能够展望未来。

通过自我民族志写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属于的民族群体以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的认知。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自我民族志写作的模板,以便读者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和方法。

通过这个模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自己的写作内容,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关注我们的故事。

下面将逐步介绍这个自我民族志写作模板的各个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背景介绍和自我认知这两个主要的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一些思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我民族志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个清晰的写作模板,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自我民族志写作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模板进行撰写: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组织和呈现文章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信息。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概述:本节将简要介绍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目的。

通过概述,读者可以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背景介绍:本节将详细介绍与自我民族志相关的背景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历史背景等。

通过背景介绍,读者可以对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打下基础。

3. 自我认知:本节将介绍作者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成长经历、文化认同、价值观等方面。

《田野故事:论民族志写作》随笔

《田野故事:论民族志写作》随笔

《田野故事:论民族志写作》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对民族志写作的理解与认识 (3)2. 田野故事在民族志写作中的重要性 (4)二、田野调查的准备与方法 (6)1. 选择合适的田野点 (7)2. 建立信任关系与访谈技巧 (8)3. 数据收集与记录 (10)三、田野故事的写作过程 (11)1. 故事的主题与结构 (12)2. 叙事视角与人物塑造 (14)3. 情感表达与文化敏感性 (15)四、田野故事与民族志写作的结合 (16)1. 民族志作为研究工具的应用 (17)2. 从田野故事到民族志作品的转化 (19)五、田野故事的传播与影响 (20)1. 田野故事在学术界的接受与认可 (22)2. 田野故事对民族志写作的推动作用 (23)六、田野故事与文化传承 (24)1. 田野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6)2. 通过田野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27)七、结论 (28)1. 对民族志写作的重新审视 (29)2. 田野故事在未来民族志发展中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览《田野故事:论民族志写作》是一本深入探索民族志写作艺术的著作。

本书的主旨在于呈现田野工作中所收集的民族故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民族志的撰写方法和理论。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记录,更是对民族志写作实践的反思和理论提升。

在内容结构上,本书首先介绍了田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进行田野工作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民族故事。

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本书还详细论述了民族志写作的理论基础,包括民族志的定义、特点、写作原则和方法等。

还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撰写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民族志作品。

在内容概览中,我特别关注了作者对于民族志写作的独特视角。

作者强调了民族志写作中的主体性建构,即写作者需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主观认知和理解,对民族文化进行诠释和呈现。

这一视角为我在后续的阅读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让我更加关注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志简述

中华民族志简述

中华民族是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古今各民族的总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及其祖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虽然也曾经历过无数的坎坷、磨难,甚至战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友好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

一、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政治基础1.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统一做出了贡献。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然而,中华民族的统一,却经历了一个开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迁徙、融合,使中原华夏族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加强与周边民族的政治联系,密切经济文化交往,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王扫六合,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

汉朝在秦的基础上,把各民族的大统一推向新的阶段,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成分,扩大形成为人口近六百万(公元前 2 年)的民族,后来称为汉族。

这一人口众多而又稳定的共同体,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核心作用。

以后经过汉唐、元明清,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统一的基础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个漫长的统一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

如匈奴族首先结束了我国北方有史以来上百个游牧氏族、部落互不相属的长期分散局面,使东起大兴安岭山脉,西至今新疆以至中亚一些地方,北至贝加尔湖这一广大区域实现了统一;吐蕃王朝实现了西藏高原的首次统一;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都以其局部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统一的进程中,也存在着民族摩擦、政权割据的状况,但与我国长期统一的历史相比,只是历史的插曲。

而每一次分裂后的重新统一,往往规模更大,程度更高。

民族志写作模板

民族志写作模板

民族志写作模板
民族志写作模板:
标题:
写作主题的概括
开篇:
1. 简单介绍所研究的民族,包括其名称、所在地、人口规模等背景信息;
2. 提出对该民族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
1. 介绍该民族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迁移、演变等;
2. 探讨历史背景对该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化特点
1. 分析该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文化特点;
2. 探讨文化特点对该民族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三部分:经济发展
1. 描述该民族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手工业、贸易等;
2. 分析经济发展对该民族的生活水平、社会状况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第四部分:社会组织
1. 介绍该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亲属关系、社
区等;
2. 分析社会组织对该民族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和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第五部分:民族认同与发展
1. 讨论该民族的认同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 探索民族认同对该民族的发展、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结尾:
1. 总结对该民族的研究,总结主要观点和结论;
2. 强调该民族的价值和重要性,提出对该民族未来发展的建议。

注:以上为一个基本的民族志写作模板,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家乡文化民族志文章

家乡文化民族志文章

家乡文化民族志文章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

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

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

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

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

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

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

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一部优秀的民族志

一部优秀的民族志

一部优秀的民族志《侗族神韵》——一部优秀的民族志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湖光山色之间,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个民族就是侗族,他们的生活、宗教、艺术和传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而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了一部优秀的民族志中,《侗族神韵》。

《侗族神韵》一书共分为十六个章节,内容涵盖了侗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艺术等方方面面。

在这部书中,不仅有大量的文字叙述,还有丰富的图片插图和资料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侗族这个神秘的民族。

本书详细介绍了侗族的由来和历史渊源。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据考证其起源可追溯至唐山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侗族神韵》通过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侗族先祖的崛起、迁徙和最终定居的历史过程。

本书着重介绍了侗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侗族是一个具有独特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崇拜自然,崇尚神秘,对生活和自然世界充满了崇敬和感恩之情。

在《侗族神韵》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侗族的祭祀仪式、宗教神话、巫术文化等内容,深入了解侗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

本书还介绍了侗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侗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

《侗族神韵》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侗族的传统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方面,展现了侗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独特魅力。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侗族的村落风情和生活习俗。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湖光山色之间,他们的村落建筑、生活方式和节庆习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侗族神韵》为读者展示了侗族村寨的风情万种,让人仿佛置身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朴实淳厚和勤劳勇敢。

《侗族神韵》是一部宝贵的民族志,对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优秀的民族志,走进侗族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从而增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族志写作
传统民族志是指对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宗教信仰、
历史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记录和介绍,以此来保护和弘扬该民族的
传统文化。

传统民族志的撰写应该严谨客观,不带有个人偏见和政治
色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传统民族志的写作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写作传统民族志时,需要先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
民族作为研究对象。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少数民族进行写作。

选择的
民族应该具备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二、研究内容的搜集和整理
写作传统民族志需要大量的史料和资料作为支撑。

在搜集资料时,可以到当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寻找史料和相关资料。

此外,还可以寻找当地的老人和有志于文化保护的人士进行深入交流
和探讨,获取更多的民间故事和文化信息。

搜集到资料之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
时间段,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便于后续的撰写和编辑。

三、撰写传统民族志
撰写传统民族志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

要求写作语言通俗易懂,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同时,需要确保文稿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全面客观地介绍研究对象
的历史、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以便读者全面地了解
该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编辑传统民族志
编辑传统民族志需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需要经过多次
的反复校对和修改,以确保文稿的质量和水准。

同时,还需要进行排
版和赏读,以保证文章的整洁和易读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文章的任何一部分中都不得包含网址、超
链接和电话等个人联系方式,以保护文化信息的纯粹性和客观性。

以上是传统民族志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希望能对写作该类文章的人群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