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津市第一中学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

合集下载

浅议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浅议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浅议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作者:李俊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1年第09期【摘要】劳动教育涵盖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承载形式主要包括家务劳动、班务劳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竞赛、社会公益劳动等。

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与家庭、学校、社会相贯通,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好劳动教育。

对于小学来说,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劳动教育。

一、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是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我校在评选年度“最美学生”的时候,就把劳动表现作为其中一项评比指标,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崇尚劳动。

为了让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深圳改革开放纪念园、深圳博物馆等,了解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靠的都是埋头苦干的“拓荒牛”精神,从当年“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中明白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我们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并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

如强调不随意丢垃圾、保持校园整洁就是对搞卫生同学的尊重;评选“最美校工”,就是对学校厨工、花工、清洁工等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让学生感受学校这个“小社会”跟未来步入的大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是普通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每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都能通过劳动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 “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  “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引言在当今社会中,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其中,劳动教育的融入实践育人和“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教育如何融入实践育人,以及“五位一体”模式如何强化立德树人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1.定义与特点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包括热爱劳动、勤劳勤奋、勇于创新等品质。

通过实际参与劳动活动,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3.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校园里开展农耕活动,学生亲自种植蔬菜,从中学习到耕耘的辛劳和农业知识的技巧。

4.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劳动教育通过集体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集体劳动中,学生需要协调合作、分工合作,培养出相互尊重和互助合作的品质。

5.发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劳动教育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实际参与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的不同群体和问题,帮助他们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二、“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1.什么是“五位一体”模式“五位一体”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五位一体理论,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这一理论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强调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

2.政治层面的培养在政治层面,学生需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意识和法治素养。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天津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中“学工学农”现状研究

天津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中“学工学农”现状研究

天津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中“学工学农”现状研究摘要:“学工学农”是在实践中开展的涉及工、农业项目实践操作的劳动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中“学工学农”开展现状,随机选取天津市12个区的32所中学486名初三生作为调查对象。

分析研究初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天津市社会实践中“学工学农”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天津市;初中;学农学农“学工学农”是在实践中开展的涉及工、农业项目实践操作的劳动教育活动。

《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中提出,学生在初中生活中,每学年必须参与5天劳动、训练、参观等实践类活动,学校应该在学年教学计划中予以安排与组织,旨在通过劳动培养同学们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

也包含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所参与涉及农业、工业类操作的活动,培养锻炼同学们基本劳动能力,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一、新时代“学工学农”劳动教育价值和定位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下、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着力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机制。

“学工学农”无疑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课,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1]。

学工不仅仅是参与产品制作,了解生产过程,还要体会学习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

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生产劳动一直是教化的主要载体。

农业生产劳动,既作为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也是向年轻一代展示和传递劳动经验的渠道[2]。

学农不仅能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了解农业科技发展与趋势,体验农业魅力,还能学习农业生中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热爱集体、勤劳肯干、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劳动教育是中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品德、提升智慧、增强体魄、培育美德的关键环节。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勤劳勇敢、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品质,使学生既能做好本职工作,也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一、以劳树德劳动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尊严,是中学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

中学劳动教育要着力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美好的生活。

要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道德感情和社会责任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劳动道德情操的人才。

劳动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

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田种植、校园绿化、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明白劳动的甜蜜和快乐。

通过劳动,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兴国,懒惰伤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身心双重的成长,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劳动成就未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劳增智劳动是智慧之源,是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劳动技能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一劳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人教版高一劳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人教版高一劳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劳动习惯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更是指他们对劳动的态度、意识和价值观。

因此,人教版高一劳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成为了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关注。

一、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劳动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例如,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田或工厂,让他们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或产品的加工过程,从中深入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设立合理的劳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劳动教育中,合理设立劳动项目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关键。

这些项目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可设置园艺实践、手工制作、文化创意等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劳动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劳动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至关重要。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劳动成果展示、评选优秀劳动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四、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保障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受影响。

劳动时间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任务来确定,既能保证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又不能过于影响他们的学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将劳动内容与课程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劳动的双赢效果。

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劳动教育的水平教师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浅谈劳动教育的发展实践与创新

浅谈劳动教育的发展实践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浅谈劳动教育的发展实践与创新作者:田艳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1期在63年的办学历程中,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小学(本文简称“五马路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历任校长都用行动积极传承并创新发展着这一实践成果。

如今,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学校在深入学习、深度思考、系统总结、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手从劳动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构建操作系统,并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站在新时代,回顾五马路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劳动教育成果而来的,是这所学校所形成的经验和启示。

一、以课题为引领,探索劳动教育规律几十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探索劳动教育规律。

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具体负责—主任、教师共同实施—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课题实践网络,聘请专家跟踪论证指导,保证劳动教育的科学推进。

1985年开始,学校自编教材,进行小学生劳动课教学实验,此项工作被列为市“七五”科研项目,并完成了供全市使用的五年级劳动教材的编写工作。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实验校子课题“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验研究”,以及子课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材料(城市版)的实验研究”,参与编写了供全国使用的劳技教材,同时承担了市级劳技教育研究课题“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课题“整体构建和谐德育”实验校子课题“构建家校和谐德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实验研究,2007年组织编写并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习惯养成教育读本》,2009年续编并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成长册》,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劳动实践的情况,自此,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实现了劳动习惯培养的课程化。

近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十二五”国家规划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的深化研究与实验”实验校子课题“传承与创新劳动教育,培育学校特色文化的策略研究”。

天津一中育人十项解读

天津一中育人十项解读

天津一中育人十项解读
天津一中育人十项解读是指天津一中学校制定的十项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以下是对天津一中育人十项的解读:
1. 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努力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律能力。

2. 求实创新: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自我。

3. 追求卓越: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品质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努力做到最好。

4. 爱国守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有国际视野和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5. 团结互助: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6. 礼貌待人:培养学生礼貌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优雅、自信和自律。

7. 诚实守信: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学生讲信用、守信用。

8.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0. 体育健康: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天津一中育人十项目标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既注重学术成就,又注重品德修养、艺术欣赏和体育运动。

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进取、实践创新、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质和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奠定基础。

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新时代高中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本项目化学习中,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为高中化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一、劳动教育与校本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是指以实际劳动活动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而校本项目化学习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设计和实施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化学课程项目。

校本项目化学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将劳动教育与校本项目化学学习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是非常有意义且迫切需要的。

二、实践案例分析1. 项目设计在某中学,化学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一个名为“家庭化学实验”项目。

该项目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肥皂、酸碱中和实验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 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化学教师们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指导和操作要点,并进行了实践指导。

学生们在家中进行实验,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验结果和体会反馈。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 效果评价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更多的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师们也获得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成果。

三、实践探索和方法总结通过以上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实践探索和方法。

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探索

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探索

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探索作者:龙娟娟王琦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5期劳动教育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题组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遵循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设计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育人价值追求一致。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改造和优化,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现在综合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综合性的特点。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观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可见,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育人价值追求一致;2.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实现方式一致。

按照“实践、劳动都是活动的类型”的观点,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均是活动的类型,可以通过设计系统活动来达成教育目标;3.学校课程体系为两者融合提供了条件。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均需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面对有限的课时和资源,学校需要对课程进行融合与整合。

二、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设计(一)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设计的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该理论的精髓是使教育和生产劳动这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联系和结合起来,以便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培养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工作者和社会生活成员;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他主张教育与生活不能分离,劳动与教育不能分离,重视儿童行动的教育。

(二)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获得学科知识的学习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对某类知识从未知→已知→新的未知的发展过程。

天津市五所重点中学

天津市五所重点中学

天津市五所重点中学天津市五所重点中学是指经过一定的评选和筛选出来的在天津市教育系统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教育质量的中学。

这五所重点中学分别是: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第四中学、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和天津市第五中学。

下面,本文将从这五所重点中学的历史、特色、教育理念、优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南开中学南开中学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机构南开大学的附属中学。

南开中学是江苏省最早的高等中学之一,在其创办的80多年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和栋梁之才。

南开中学目前被誉为天津市教育品牌学校,已成为津南地区市级重点学校和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

南开中学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课程实践,使得南开中学的学生在知识素养、实际能力和人文素质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

二、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895年,是天津市最早开办的现代公立中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天津市第一中学以培养社会栋梁和创造中国一流劳动者为办学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学校现被评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和全国绿色校园先进单位。

天津市第一中学注重学术探究和创新实践,以开发课程为引领,推进教育改革,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天津市第四中学天津市第四中学成立于193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中学,一直以来以“培养既有德才兼备、掌握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办学理念。

学校教学质量高,在全市拥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为天津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津市第四中学严格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确立科研中心和实验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四、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以外语教育为主的全日制高中学校。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中学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潜在着无限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一、以劳树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通过劳动,人们体验着辛勤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培养着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品质。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形成勤劳、质朴、诚实、守纪的品格。

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会明白团结、合作和奉献的重要性,形成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

二、以劳增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学习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农耕体验、工程实践等,使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会明白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时期,他们需要足够的体力和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和运动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要动手操作、走动奔跑,锻炼全身肌肉,增强体质。

劳动实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力。

劳动实践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解脱,活动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体力劳动,学生可以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劳动教育的特色介绍

劳动教育的特色介绍

劳动教育的特色介绍
劳动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是一种特色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劳动教育注重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劳动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很多生产和生活上的技能,增强了实战能力。

第二,劳动教育注重情感教育。

劳动是一种生产的物质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形式。

劳动教育通过工作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认识、对事物的感觉,提高其情感表达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通过合作,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劳动教育注重创新教育。

当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学生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劳动教育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生的各种创新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四,劳动教育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强调个人综合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素质和潜能。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线,注重情感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教育,是一种让学生在实践中走向成功的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助力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是指在学校中开设的针对劳动教育的特殊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所不同,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劳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性强:课程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操作的内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

比如开设木工、电工、焊接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

2. 综合性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通过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3. 职业导向:课程设置了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4. 培养劳动意识: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通过参与劳动活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5. 注重实效性:课程安排了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种植、养殖、烹饪等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面对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特色作业

劳动教育课程特色作业

劳动教育课程特色作业
本作业是系统性地反思和分析劳动教育课程特色,以提高受劳动教育课程影响的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劳动者观念。

一、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它以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式联系劳动的历史、概念、实践,运用劳动教育的历史、概念、活动结构和实践帮助学生发展面向现代劳动的观念和技能。

它具有贯穿学科与学科之间,贯穿理论与实践之间,贯穿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特性,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实践能力。

二、劳动教育课程的特色
1、综合性: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把历史、概念、活动结构和实践相结合,贯穿不同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对社会劳动的实践经验和观念。

2、实践型:劳动教育课程倡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推动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发展职业生涯,实现人生价值。

3、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劳动健康安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1、加强教师建设:教师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建设,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劳动教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2、建立实践型教学模式: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加深对具体劳动技能的认识,培养他们适应实践现实,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能力。

3、培养劳动者心态:劳动教育课程应突出劳动者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摘要:一、劳动教育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传承我国劳动人民优秀品质二、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设计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重实践操作3.融合多学科知识4.激发学生兴趣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具体内容1.日常生活技能培训2.职业技能培训3.社会实践活动4.创新创业教育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法1.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践教学3.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4.评价体系改革五、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成效与展望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2.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3.增强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4.持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正文: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是一种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传承我国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课程设计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融合多学科知识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等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应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践教学,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及改革评价体系。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项技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成效表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增强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等方面。

劳动教育方案特色

劳动教育方案特色

劳动教育方案特色一、培养劳动观念的特色:1.注重劳动的尊重与尊严: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者的敬重之情。

2.强调劳动与知识的结合:将劳动与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掌握知识,通过知识指导劳动,形成知行合一的劳动观念。

3.培养智慧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特色:1.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

2.贴近生活实际: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注重团队合作:通过集体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色:1.强调实际问题导向: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能力。

3.注重思维培养: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开展跨学科合作: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形成跨学科合作的课程设计,增加劳动教育的学科内涵和实践性。

2.强化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建设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劳动教育的专业性,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以上是一份劳动教育方案特色的简要介绍,劳动教育方案的特色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摘要:
一、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二、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推广和应用
正文: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是一种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日常生活劳动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如整理床铺、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生产劳动则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等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服务性劳动则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中,如支教、扶贫、环保等,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和知识。

另一种是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实践中,通过实践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上。

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践策略研究

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践策略研究

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践策略研究1.研究背景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忽视劳动价值、轻视劳动作用、藐视劳动行为、无视劳动意义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劳动情感淡漠、劳动技能下降、劳动课程泛化、劳动教育缺位,已经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国家战略,必须加以纠正和扭转。

年教育部施行的教学计划,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实施稿)》都明晰了在中学开办劳动技术必修课的建议。

年,教育部施行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通用型技术课程第一次步入高中生的课堂。

年,教育部施行了《普通高中通用型技术课程标准》,年施行了修订版,明晰了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学生能够赢得未来发展、终身自学、美好生活和担负起民族振兴大任所所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沦为存有理念、可以设计、能够动手、仁义缔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通用型技术课程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报读三个部分共同组成。

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办了四个系列:技术与生活、技术与工程、技术与职业和技术与缔造,存有现代家政技术、职业技术基础等11门课程。

报读课程包含传统工艺及其课堂教学、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内置应用领域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等四个专题。

高中课程方案也明晰劳动教育可以采用通用型技术教材,种类多样的通用型技术课程蕴藏存有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所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发挥。

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教育部年7月7日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津市第一中学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
作者:薛洪国
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02期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交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一个方面,受到了基础教育乃至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天津一中有着“与国同生,党哺育下得繁荣”的光荣历史,“五育”并举一直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80年代,以韦力校长为代表的老一代一中人,从办学历史中提炼出了学校的校训。

其中“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自理自学的能力”,都与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相契合。

步入新时代,我们在高质量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卓越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体系,将碎片化和间断性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整合和完善,形成了“一核三层五度”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

一、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提升劳动教育的认知高度
认知高度是影响工作水准的先决条件。

我们在不断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文件精神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认真开展有关学生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劳动教育形成了具有哲学思考、时代特征、育人功能和学校底蕴的理解与思考。

从哲学层面上看,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更是增强和彰显人本质力量的方式。

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共建中共享”的人生哲理并付诸实践。

从时代特征来看,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聚焦学生的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通过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环境、沟通协作的平台、激发创意的空间和未来生涯的指导。

从育人功能来看,劳动教育应当实现动手与动脑、规范与自由的统一。

劳动教育应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学会创造的教育,更应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学校底蕴来看,我们把“自理自学的能力”作为学生做人成事的基石,把“勇争第一,追求卓越”作为学生的精神底色,把“礼貌、诚实、感恩、爱心、责任、自尊、自强、乐群、善学、尚新”作为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学校坚持文化元素引领下的劳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敢于拼搏、乐于奋斗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尽责、善始善终的品质,最终涵养其受益终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发展内驱力。

二、架构完备的课程支撑。

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广度
一切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程转化为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我们在扎实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秉持两项原则,逐步架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原则一:劳动教育要实现由“课”到“育”的飞跃。

它不是专属于哪一个学科、哪一个处室的工作,而是要以专门课程为抓手,辐射到各门课程、各项活动中。

原则二:劳动教育要实现生活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的飞
跃。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自理能力、生活常识等方面的教育,更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新颖、更便捷。

围绕这两项原则,我们在完善课程支撑的过程中,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抓好劳动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与开发。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计划落实劳动实践类课程。

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和生活科学课程,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同构成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

在完整开设课程的前提下,我们坚持基于学校实际,力求使教学内容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使教学形式更贴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基础,建设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中活动案例的优长和不足,综合考虑学生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提出练习、作业、项目“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三维设计与制造”校本课程,完成了区级课题的研究,在学术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突破。

其次,抓好劳动实践类活动的课程化、序列化。

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对照“十项育人”内容,以学生自管会、班委会和社团等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以热爱劳动、服务他人为主题的活动,并将其整合到“三分支八系列”德育课程体系中,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阶梯。

如学校为了突出“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翁”中蕴含的劳动观和集体责任感,已经推行“三风赛”评比制度24年,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度16年。

班集体的每一个生活角落、每一个细节管理,都落实在学生的肩头;自管会中的学生干部,更是承担着营造整洁环境、建立公共秩序、督促规范落实、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辛勤地工作在年级日常生活和重大活动的各个岗位上。

每一项劳动都有专门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其工作质量,这个指标既是对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劳动观念和集体意识的考量。

伴随学生三年时间的“三风赛”和自管会,成了检验劳动教育成果最简便、最常规的方式。

最后,促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型人格培养的结合。

我校具有27年理科实验班的办学经验,推进了学生创新型人格培养工程的建立和完善。

在此过程中,我们把对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培养作为全体学生的培养方向。

创意要在生活中产生,创新要在劳动中实现。

为此,我们注重劳动教育和创新型人格培养的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舞台上,我校学生几乎在每一届都能获奖。

这背后是学校把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和3D打印技术、机器人兴趣活动、实用新型的设计发明、学生社团活动、理化生的创新实验有效整合并逐步上升为课程的持续努力。

三、提供精干的师资队伍,保证劳动教育的温度精度
优质的教育最终要通过优秀的教师来实现。

对综合性强,而又没有中高考驱动的劳动教育而言,教师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教育家型的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高尚的师德师风和实施“强力教学”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
中,并逐渐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秉持学校精神,扎扎实实、刻苦钻研的文化自觉型校本教研模式。

在学校里,虽然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组,但共同参与劳动教育的团队和个人却不在少数。

由德育处和各级部引领的德育工作团队,以强烈的精品意识,认真抓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从晨扫到值周、从安全到纪律、从社团活动到校级大型活动,每一个细节中学生的认真劳动、尽责付出,都体现着教师的悉心指导。

除了德育工作团队外,我们在劳动教育的战线上,还看到很多闪光点。

如承担了多年劳技课、在青少年科技活动届颇具影响力的张志强老师,是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开拓者。

还有学校通用技术学科的新星张君老师,自2007年到2017年,在踏踏实实的钻研中成长为天津市通用技术学科的领航教师。

另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大咖”丁兆轩老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干将,不仅带领着学生在劳动与创造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收获了众多国家级、市级奖项,还锻炼出一批活跃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技术小骨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能手。

新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須不断更新。

我们在硬件建设和改进以及新课程与原有工作模式、课程体系的对接上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不断更新劳动教育的理念,扎实建设劳动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必然会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

(责任编辑:焦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