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文言《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中景物的突出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品读学习】(一)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2.文章体裁骈文,也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唐宋古文运动后渐衰。

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相对;(2)语言上,重视辞藻的华丽,多用典;(3)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

3.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富春江,处中国浙江省中部,全长110公里,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

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图》绘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将它的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把握文章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ā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一、导入由《山中杂诗》引入二、复习任务积累文言词句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实战演练三、诵读文章1.自由朗读课文并背诵。

2.同位互查。

3.齐背。

四、我来设题1.如果你是出题人,针对本课你会出哪些默写题?请你出2道诗文默写题并给出标准答案。

步骤:(1)找学生说。

(2) 重点句子默写到学案上,并进行改正。

如: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词句出题前先让学生自主翻译全文,探讨疑难。

2、如果你是出题人,你认为哪些词语解释可能要考?请出4道解词题并给出标准答案。

步骤:(1)思考考查什么类型的词语?(2)自主分类整理。

(3)展示交流(4)识记(5)出题检测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飞戾天者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②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今义:喻指政治才能词类活用①凤烟俱净:消散形词词用作动词②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用作动词③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④互相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作动词⑤皆生寒树:使……寒冷形容词作动词⑥望峰息心平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词多义绝1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3沿溯阻绝断,断绝。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没有出路的5 绝巘多生怪柏极,非常。

许 1一百许里大约、左右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3时人莫之许承认、同意4杂然相许赞同5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重要的实词:①从流飘荡顺、随②负势竞上凭借③泠泠作响发出虚词:①鸢飞戾天者……的人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连词,可译为“就”3、如果你是出题人,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重要?请画出其中的两句并给出翻译。

步骤:(1)同位间合作,一人问,一人答,并做出判断。

(找2组同学)注意评判:字字落实,特别是句中的重点词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判断句。

(2)标画重点句子,识记句子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2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学校:富城初中班级:八(3)班设计:刘复印份数:5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1、关于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 净缥.()碧急tuān_ __甚箭经lún___ 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__上bì__ _学习过程:一、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4、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从.流飘荡:..:俱.净.:共色东西..:许.:独.绝.:本段大意:5、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碍.:急湍..: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段大意:二、合作探究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2021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语文版 do

2021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语文版 do

2021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语文版 do2021-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2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语文版do2022-2022学年九年级中文第二卷22“和朱元思书”学习指南案例中文版【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于骈体文接触不多,还不能感受到骈体文的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等特点,所以我把骈体文的独特韵味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四步阅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韵味,在“译读”中疏通疑难字句,在“感知”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作者情怀。

也希望这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时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学习内容分析])。

《朱元思书》看似简练的山水记录,其实是吴军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的风光,描述了中国南方美丽的江山奇美。

它以优美的文字、活泼的节奏、散漫的韵味、意境的意境,成为山水散文的杰作。

教材化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品味文章的优点,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言文的语感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

就形式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骈文,四字句几乎贯穿了整篇文章。

它读起来和谐而朗朗上口。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

3.熟练地背诵课文。

【重难点预测】重点:1.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难度:体验作者因观赏自然风光而产生的内心感受。

[知识链接]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河水是绿松石色的,在清澈的千英尺深处可以看到深水的流动。

游动的鱼和细石可以清晰地看到,而且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随时看到它们。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湍急的波浪像奔腾的马一样凶猛。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与考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与考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经纶lú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俱:全,都。

净:消失(形作动)。

(2)天山共色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天下独绝:绝妙,独一无二。

(4)任意东西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

(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从。

百:数词,实指数目一百。

许: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

=高可二黍许(6)直视无碍:阻碍。

/水皆缥碧:青白色。

(7)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乘奔御风(形作名)(8)负势竞上负:凭借,凭依。

上:向上(名作动)(9)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0)互相轩邈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

(形容词作动词)⑾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的清越。

作:发出。

⑿千转不穷,百叫无绝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百:表示多。

穷:穷尽。

绝:停止。

⒀望峰息心息:使……平息。

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美丽。

相鸣:互相和鸣。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5)经纶事务者经纶:筹划。

(16)窥谷忘反窥:看。

反:通“返”,返回。

(17)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上:在上边(名作状语)(18)疏条交映映:掩映。

/在昼犹昏:昏:黄昏。

(19)争高直指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20)鸢飞戾天者戾:至。

(21)有时见日日:阳光。

点拨:要善于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解释为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解释为返回4.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乘奔御风今义:奔跑,飞奔。

③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第一篇: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21.与朱元思书温故而知新(《俗世奇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主备人:彭丽梅①起哄()②喝彩()③绰号()④模样()....⑤怵()⑥撂高的()⑦一瞅()⑧抠下()....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发niān()②shàn()长③zhàn()浆④发zhènɡ()发傻3.《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____________的形象。

两位艺人都只选择____________件小事来写,却写得形神兼备。

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_______风味,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

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答案:1.①hònɡ②hè③chuò④mú⑤chù⑥liào⑦chǒu⑧kōu2.①蔫②擅③蘸④怔3.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一天津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4.眺望远眺遥望瞭望仰望极目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文体常识介绍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山水小品是指文章内容,而骈体文是指语言特点二、预习检测:(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几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韵yùn飘piāo荡轩xuān 邈miǎo泠líng嘤yīng缥piǎo 碧横héng 柯kē窥kui鸢yuān和hè 鸣戾lì 天急湍tuān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第然段则是作者对于富春江景色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表达了他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情怀。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中描绘的富春江,风景秀丽,水清鱼跃,山峰高耸,树木葱茏,充满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富春江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美好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篇值得欣赏和品味的美文。

一、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作者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为“风烟俱净俱”,可见本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文章的主题。

2、写景:“山光水色,与寸步不离之舟中;”叙事:“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山水相间,峰峦叠嶂,……”抒情:“登高望远,自感逍遥自在,非吾莫与喜。

”3、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山光水色,与寸步不离之舟中。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清和急。

2、静态描写了水的清:“水色澄碧,纤毫毕现。

”动态描写了水的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章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写水清的描写手法。

4、本部分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清和和急促的描写,突出了富春江水的特点。

5、《三峡》中的“万壑千岩”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三峡》中的描写更为壮观。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作者从觉和感受的角度来写奇山,写了云、岩、树、水等景物。

2、文中所描绘的不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而是一种清幽、幽雅的景象,因为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作者写“奇山”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云锦屏开,岩峦峥嵘,树木葱茏,水石奇秀”,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4、作者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是因为在这样的景色中,他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21.与朱元思书美好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4.背诵课文;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课前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询资料,补充作家作品信息;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嘤yīng戾天lì缥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ing横柯kē鸢飞yuān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1重点实词①风烟俱净指烟雾;都;消散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顺、随④急湍甚箭急流的水⑤负势竞上凭借⑥互相轩邈高;远⑦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⑧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互相和鸣⑨鸢飞戾天者到天上,至⑩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横柯上蔽遮蔽在昼犹昏好像,如同疏条交映互相掩映水皆缥碧青白色嘤嘤成韵和谐声音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2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一词多义①绝: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②直:直视无碍直接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争高直指笔直③无:直视无碍没有④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不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4古今异义①任意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指物品;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③猛浪若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④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⑤: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⑥窥谷忘反古义:看,观察,侦查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5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②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③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④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⑤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⑥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⑦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⑧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6特殊句式省略句①“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②“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③“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倒装句①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互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偶句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美好任务任务一: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以此理清文章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答: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第一段先总说从富阳到桐庐水行所见的沿江山水之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统领全篇;第二段,对“异水”进行具体描绘;第三段,对“奇山”进行具体描绘;第二课时美好回顾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ɡC.嘤嘤成韵yīnɡ鸢飞戾天lì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风烟俱净全、都②从流飘荡顺、随③猛浪若奔;飞奔的马④互相轩邈;高远⑤蝉则千转不穷穷尽⑥鸢飞戾天者至⑦经纶世务者筹划⑧横柯上蔽树干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猿\则\百叫无绝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解析:D.选项正确的朗读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答: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答: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答: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答: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美好探究任务一: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答: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任务二: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答: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任务三:掩卷而思——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美好思想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美好技法1.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2.景特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4.文章语言: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美好迁移古诗文中的“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美好文本一、与朱元思书理解性默写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6.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7.文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二、中考链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天下独绝群响毕绝B.蝉则千转不穷转视积薪后C.好鸟相鸣好为梁父吟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解析:D项均为“遮蔽”;A项:前面者“少有的,独一无二的”,后者为“消失,停止”;B 项:前者通“啭”,鸟叫声,后者为“转身”;C项:前者为“美丽的”,后者为“喜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猿则百叫无绝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从流飘荡求而从者C.鸢飞戾天者念无与为乐者D.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解析: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答: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关键词“轩邈”翻译错误扣分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关键词“反”翻译错误扣分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解析:“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5.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美好拓展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⑦葺,修建;⑧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⑨办,具备;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仆去月谢病告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仅仅,只7.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文中划线的句子;答: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9.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答:文句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石门山山高谷翠、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10.本书信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情感答: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第22课与朱元思书

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第22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式。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存刻画山水的词语。

3.培育朗诵能力、明白得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育酷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江山的奇美。

(二)学习重点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存刻画山水的词语。

(三)学习难点培育朗诵能力、明白得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在浙江省境内有一条秀丽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仿佛缀满了无数炫目的至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游客为这水光山色所倾倒,留下了数不清的诗篇和画卷。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确实是其中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让咱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教材精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 [俱:全,都。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随意(让小船)向东或向西。

) [从:顺,随。

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活着上是并世无双的。

) [富阳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

富阳,在富春江下游。

桐庐,在富阳的西南。

许:多。

]【句段分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风息烟散,天蓝山青,融为一体。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泛舟之乐趣。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给予归纳评判,激情赞美。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址也能看见水底。

)[缥碧:青白色。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直视:一直能看到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马一样)飞奔。

](①哪些语句写“异水”?②作者如何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③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句段分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急流之美。

2023年文言文中考一轮复习课课过关练第九篇《与朱元思书》学案(解析版)

2023年文言文中考一轮复习课课过关练第九篇《与朱元思书》学案(解析版)

第九篇——与朱元思书【教材注释】[第一段]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第二段]①[缥(piǎo)碧]青白色。

②[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第三段]①[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②[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③[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④[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⑤[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⑥[激]冲击,撞击。

⑦[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⑧[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⑨[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⑩[鸢(yuā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文体知识】一、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与朱元思书》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课时:2 教师:毛勇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导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导学过程设计一、自主预习(10分钟)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戾天(lì)鸢飞(yuān)经纶(lún)横柯(kē)2、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

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

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二、课堂、合作、探究(20分钟)(小组内讨论)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预习导学案1.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基本知识,会准确翻译课文。

(重点)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情怀。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zhá)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其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2.故事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

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二、文体知识骈体文定义: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

是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特点: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配对;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重视用藻,多用典,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北朝的“骈文双壁”三、写作特点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与朱元思书》(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与朱元思书》(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与朱元思书》(原卷版)⑴吴均(469一520),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

长于史学,也善诗文,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

⑵“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⑴[共色]同样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⑶[从]跟、随。

⑷[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⑸[东西]向东或向西。

⑹[许]表示约数。

⑺[缥(碧〕浅青色。

⑻[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⑼[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⑽[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⑾[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⑿[轩]高。

⒀[邈]远。

⒁[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⒂[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⒃[激]冲击,撞击。

⒄[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⒅[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⒆[嘤嘤]鸟鸣声。

⒇[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21)[千],表示多。

(22)[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3)[鸢飞戾天]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24)[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25)[戾]至、到达。

(26)[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27)[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28)[经纶]筹划、治理。

(29)[反]同“返”,返回。

(30)[横柯]横斜的树枝。

(31)[柯]树木的枝干。

(32)[交映]互相掩映。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案】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答案】(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⑶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答案】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答案】江水都是清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见到水底。

⑸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到底,毫无障碍。

《与朱元思书(吴均)》导学案(教师版)

《与朱元思书(吴均)》导学案(教师版)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导学案(教师版)设计者:周琪审查人:审查日期:执教:计划课时: 3 总课时序:使用日期: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知识链接】一、整体感知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

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

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

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8 《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8  《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专题0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与朱元思书》(原卷版)长于史学,也善诗文,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

⑵“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⑴[共色]同样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⑶[从]跟、随。

⑷[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⑸[东西]向东或向西。

⑹[许]表示约数。

⑺[缥(碧〕浅青色。

⑻[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⑼[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⑽[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⑾[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⑿[轩]高。

⒀[邈]远。

⒁[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⒂[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⒃[激]冲击,撞击。

⒄[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⒅[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⒆[嘤嘤]鸟鸣声。

⒇[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21)[千],表示多。

(22)[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3)[鸢飞戾天]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24)[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25)[戾]至、到达。

(26)[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27)[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28)[经纶]筹划、治理。

(29)[反]同“返”,返回。

(30)[横柯]横斜的树枝。

(31)[柯]树木的枝干。

(32)[交映]互相掩映。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案】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答案】(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⑶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答案】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答案】江水都是清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见到水底。

⑸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到底,毫无障碍。

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附答案)MY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附答案)MY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附答案)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天山共.色()互相轩.邈()略无阙.处()虽.乘奔御风()负.势竞上()望峰息.心()争高直指.()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二、文章理解: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答:、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2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2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2—3遍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再将词语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戾天()经纶()鸢(yuān)窥(kuī)柯(kē)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3、解释词义。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4、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补充不懂的字:补充不懂的句子:5、预习思考: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 _之美,概括为“__ _,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和“__ 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

6、研读课文。

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巩固拓展】1、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词(1)一百许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学习难点】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
窥谷忘反()横柯()
【探究学习】
任务一:初读课文,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
(5)从听觉角度写山“奇”的句子是: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任务二: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任务三: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是________的,从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

任务四: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其作用。

A层
【归纳提升】
1.归纳本文的主题。

2.总结本文的写作技法。

A层
【巩固练习】
(中考链接 2017年衡阳市中考题)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9-12题。

(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从.流飘荡
②鸢飞戾.天者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 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D. 风烟俱.净/湖中人鸟声俱.绝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层
【课后作业】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 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 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 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A层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
..(xuān miǎo)
泠泠
..成韵(yīng)鸢.飞戾.天(yuān lì)..作响(líng)嘤嘤
窥.谷忘反(kuī)横柯.(kē)
⒉⑴.通“啭”,鸟叫声⑵.通“返”,返回
⒊⑴向东向西;指物品
⑵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或许,应允,赞许等
⑶本文指飞奔的马;奔跑
⑷穷尽;贫穷
⑸至;罪恶
⑹筹划、治理;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⑺看,观察,侦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⒋绝:(1)没有第二个(2)断,停止
上:(1)向上(2)在上边
无:(1)没有(2)不
百:(1)确数,十的倍数(2)数,表示多
直:(1)直接(2)笔直
负:(1)凭借(2)背
穷:(1)穷尽(2)深(3)不得志,不显贵
见:(1)见到(2)通“现”显现
⒌⑴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⑵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⑶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⑸使动用法,使……停止
⑹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⑺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⑻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⑼使人感到有寒意。

⒍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⑵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⑶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A层
【探究学习】
任务一:(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从听觉角度写山“奇”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任务二: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2、3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脉络分明。

任务三:示例①: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

示例②: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是清澈、湍急的,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以体现。

要点:水的特征:清澈、湍急。

山的特征:高峻、连绵、充满生机。

目标导学四:修辞品析,写作借鉴
任务四: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澄澈透明;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水的湍急;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把山拟人化了,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极具音韵美。

A层
【归纳提升】
1.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
的思想感情。

2.⑴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

⑵景特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⑶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⑷文章语言: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

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

A层
【巩固练习】
9.①随着;②至。

10. D。

11.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A层
【课后作业】
1.D 2.D 3.B
A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