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工作。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培养其竞技能力,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强化课外体育训练,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课余体育训练,从中发现优秀运动员的苗子,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同时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人才,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一)基础性

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途径来看,它在总体上进行的是基础训练。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它的发展对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年龄阶段,在课余训练中应着重注意身体素质的发展全面,打好扎实的身体基础。基本技术是某运动项目中基本的、使用效率高的技术成分,对其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战术的发挥。

青少年处在接受能力较快的学习阶段。在课余训练中要选择可引起其兴趣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其掌握基本技术,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技术和掌握高难度技术奠定基础。在课余训练阶段不应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运动成绩,而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针对性地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

(二)业余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措施,且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而是学生在完成正常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的体育训练,这一“课余”性质就决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因而在训练目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方面与专业运动员有着很大的差异。

(三)相对系统性

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对系统性是指训练的不间断性和相对专项性。

现代体育训练特别强调系统训练,即指训练是一个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期训练过程中的不间断性和系统性。但是,对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在校学生运动员来说,这种过程常常是易于中断的。如学生在升学后,往往会随着学校的变化使已有较好的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断;学习过程中的上课、考试、实习、寒暑假等各个环节的变化,必然要干扰连续性,这就使得课余体育训练在客观上出现一些间断。为解决学、训这一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矛盾,课余体育训练自然要采取灵活的措施,在学习任务繁重时期,如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时,训练时间可减少,甚至停训;放

假期间,可适当增加训练时间。

课余体育训练是多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不强,尤其不能为了提高专项成绩而采取专业训练的手段做强化训练。运动员最终的运动才能、最终表现运动能力的专项,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很难确定的,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他们的持续发展与最终表现。即使初步定下的专项项目,一般身体训练和各种基本动作技能练习的内容仍占很大的比例。与专业体育训练相比,在课余体育训练中,专项内容的安排不是非常突出。

以上两方面原因就决定了课余体育训练只具备相对的系统性,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内进行较为系统的基础性训练。

(四)亚极限负荷

要挖掘运动员的最大潜力,必须对运动员施加极限负荷,但当负荷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劣变现象,对运动员的健康产生损害,最终会因伤病而影响或停止训练。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有很多种,极限负荷不是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所追求的,更不能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课余体育训练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内做适度的“强化”训练,但这种强化训练与通常在专业训练安排中的“强化”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课余训练应考虑其课余和业余性质,要考虑训练物质条件、运动员自身有机体的发育和未来的运动前途。因此,在课余体育训练中以学生运动员所能承受的亚极限负荷为宜。

(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还不完善,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体育训练需要挖掘人的最大潜力,有时甚至是“非常规”性的,这可能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损害。而且,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枯燥的训练有时很难适应。因此,所选择的内容、运动负荷、方法与手段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安排。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是依据学校体育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育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学校体育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对学校体育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学校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心理、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二是指在体育训练时,注意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即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增进学生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进身体形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为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打好多方面的基础。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专

门训练,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和理论以及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课余体育训练要求运动员以全面发展作为取得最好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围绕运动专项进行一般训练。一般训练是基础,确保为专项训练和专项提高服务。

(二)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训练过程中训练阶段和训练内容的安排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个周期都在前一个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训练要求前一个训练周期要为下一个训练周期不断地积累效应,新的周期需要适当变换训练思想、内容和方法,以求周期性地提高运动成绩,使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训练水平。周期性原则的主要科学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和体育比赛的时间安排的规律。竞技状态是运动员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所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是通过长期训练获得的。

(三)适宜负荷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根据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并使大、中、小负荷科学结合,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机体对适宜的负荷才会产生适应性变化。现代运动训练的经验证明,以量大、强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