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课文注释: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合集下载

2019-2020新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

2019-2020新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7课 启蒙运动知识点一 理性时代的到来1.条件(1)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科学: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3)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性质: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3.过程(1)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4.核心:“理性”。

(1)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否定一切外在权威,以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3)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4)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观点①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启蒙运动的扩展1.扩展(1)代表人物: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

(2)代表作品:《纯粹理性批判》。

(3)主张①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①。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解读]①是对孟德斯鸠主张的阐释。

[思考]史料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其实质意义是什么?【提示】学说:“三权分立”学说。

意义:否定了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史料二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

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②……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替的……这个(国家)权力也不应加以分割③,因为人民的总的意志是不能分割的。

【史料及解析】第7课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3)

【史料及解析】第7课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3)

【史料及解析】第7课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3)1.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其次,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法则,科学实验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神学说教;在科学的启迪下,一些思想家们相信人的理性,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法则。

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想方法。

再次,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很快,启蒙运动从法国传播到德意志和其他国家,涌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得到扩展。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教材主要表述了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并进而透视和概括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这些思想以哲学、法学、戏剧、小说等形式呈现出来。

他们力图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这是一种人事和社会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析《纯粹理性批判》

浅析《纯粹理性批判》

❖ 知性、判断力、理性:概念、判断、推理 ❖ 知性作用范围:“知性不是直观能力,是借助于概念的认识方式。判断
就是一个对象的间接的知识,因而是对于一个对象的一个表象的表象。 知性可以被表现为一种做判断的能力。(P62)”因此,基于判断与知 性的关系,康德在判断的基础上阐明了知性的作用范围和全部内容。

❖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直观公理来自❖ (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
❖ 2、知觉的预测
3、经验的类比
❖ (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 种必
(经验只有通过对知觉作某
❖ 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然连结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 4、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 (1)凡是(按直观和经验概念)与经验的形式条件相一致的,才是可能的。
框架图
先验感性论
❖ 先验要素论 (作为接受性的
❖ (人类认识能力 直观能力的感性)
❖ 中的先天要素)
概念分析论

先验逻辑
知性 先验分析论(知性先天概念)

(自为性的思维 判断力
原理分析论

能力的理性)
(判断力法规)
❖ 先验方法论
狭义理性
先验辩证法
❖ (形而上学体系
❖ 的形式条件)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 ❖ 判断是使给予的知识获得统觉的客观统一性的方式。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 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 22、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应 用
❖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想象力,统觉(先于一 切感性直观而指向一般客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一、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不是思想解放)4、同: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异:加尔文更激进二、启蒙运动1、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中心:法国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④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一、(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1、特点: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2、背景: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课文注释:启蒙运动的发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课文注释:启蒙运动的发生

课文注释:启蒙运动的发生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的代表作是《利维坦》,洛克的主要著作有《人类悟性论》,两人都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但是,启蒙运动是在法国达到高潮的。

18世纪上半期,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贵族和僧侣两大特权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深,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仍处于被压制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因此,法国的启蒙运动兴起。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形成,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课文注释:洛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课文注释:洛克

课文注释:洛克洛克(1632—1704),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

1646年,进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

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大部分时间用于攻读经验科学,曾与牛顿、波义耳等著名科学家交往,1666年,他结识了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勋爵,参与政治活动。

后来,一度因政治斗争逃亡国外。

1689年,他回到英国,建立家庭,潜心著书立说,接连发表了《论宽容异教的通讯》(1689年)《政府论两篇》(1689年)《人类理智论》(1690年)等著作。

1696年起曾任英国政府的商业监督官。

洛克总结了弗兰西斯·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

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系统地表述和论证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集中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

他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才有的,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天赋原则。

但是,他在一些问题上又有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成分,存在着明显的不彻底性。

在政治思想方面,洛克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等鼓吹封建专制的论调,为君主立宪制辩护。

他认为,既没有自然法则,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则确定《圣经》上说的人类祖先亚当就享有对世界的统辖权,而且,究竟谁是亚当的嫡系子孙,谁也说不清楚,因此即便亚当有统治权,也无法确定他的继承人。

他不同意霍布斯说的由于人的自私自利,在“自然状态”下,就一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乱成一团,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关系。

他也不同意霍布斯所讲的人们在订立契约以后就把自然权利转让给君主的说法,他认为,君主只不过是订约的一方,他必须受契约的约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必须按照“大多数”的意志行事,承认生命、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是人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君主如果破坏这种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doc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doc

康德的哲学思想——纯粹理性批判沈宝祖康德简介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其创建的批判哲学推翻了当时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大学的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德国发起了一场哲学革命,从而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指从康德开始的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康德的哲学思想时期是以1770年发表的论文《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而划分的。

以这一年为界限,康德的哲学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

他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清香的新自然观。

康德的新自然观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说”中。

第一个假说是“潮汐假说”,即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的摩擦而逐渐减慢的假说。

这一假说的哲学意义在于,它表明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是运动的,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第二个假说是“星云假说”,即关于宇宙中诸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假说。

康德认为宇宙中无数的恒星和天体系统都是按照给定的运动规律形成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不断生成又不断毁灭的永恒的运动过程。

二、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在“批判时期”,康德的研究重点已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向哲学领域。

在《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中,康德首次提出了先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思想。

此后,循着这一思路,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康德相继发表了著名的“三大批判”,逐步建立起他的完整的批判哲学体系。

康德

康德

杨祖陶:《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文要义剖析标签: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杨祖陶康德在写作《纯粹理性批判》时,即在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时,他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他的动机、意图、目的和步骤是怎样的?这些主要在康德这部著作一、二版的两篇序文中有许多的说明和提示,给我们提供了把握他的主要思路的基本线索。

1.为什么要对理性进行批判在康德看来,在他的时代必须对理性进行一番彻底的批判,为的是使形而上学,即哲学摆脱困境,以便能够成为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

康德指出,自古以来,形而上学就被视为一切科学的女王;如果把“意愿”当做“事实”的话,从所肩负的使命来说,它获得这种光荣,本来也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形而上学是关于最高存在,即世界的最后实在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宇宙整体的普遍本质的学问,其他的具体科学则不同,它们只是关于宇宙的某一现象、某一部分或某一相对的实在的学问。

由于人类的“理性”总是要求认识绝对、完整、最后的东西,而形而上学的对象如存在的本质、宇宙、灵魂、上帝等等恰好就是这类东西,它们正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人们也就必然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看待形而上学。

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的确也曾有过这样受人尊敬的年代。

在古希腊,形而上学或哲学是一切学问中最高的学问,哲学家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

在中世纪,形而上学虽然沦为神学的奴婢,但在当时所谓理性的学问中仍然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可是,到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地位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它一方面日益受到新兴自然科学的排挤,随着各种实证科学之脱离哲学,形而上学就变得越来越空洞无物;另一方面,由于资产阶级先进哲学家和思想家,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和唯物论者的批判,形而上学中剩下的与神学相关的部分也越来越威信扫地。

这样,到了18世纪末,形而上学就遭到社会上有识之士的普遍的“贱视”。

康德生动地说,形而上学有如一个原先儿孙满堂、在家享有无上权威和荣耀的贵妇人,而今却被遗弃,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可怜老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6_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6_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典型试题】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解析】普罗塔哥拉的思想特点是强调感性,忽视道德,A项说 法错误;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肯定人和人的价值 ,但“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体 现,B项排除;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法国卢梭的思想,C 项排除;康德是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D项正确。 【答案】D
康德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启蒙的真谛
【代表作】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 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 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 处了。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 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 循的原则。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典型试题】
1.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 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 确的是( )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思想】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判断 ②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非工具) 原文:“除了上帝之外,人是至高无上的;人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目的,人就是目的。” 康德强调人不应该像物一样被用作工具或手段,而应该被视为目 的。 ③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④人要自律,自由与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有自律才有自由”。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典型试题】
2 著名启蒙思想家康德强调“人非工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人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思想 B.强调人的自主、独立意识 C.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D.追求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问点总结:启蒙运动一、理性时代的到来1,缘由:(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开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剧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见:(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意于对人性的敬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开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认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定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呼喊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妙时代。

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见:(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议君主立宪制;(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同等和自由的。

(4)他坚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启程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3、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根底。

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假如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同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康德:德意志闻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同等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2.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3.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4.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5.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6. 法国戏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自白:“因为你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你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 ”这段自白蕴含的思想主张是( )A、反对神性,提倡人性B、反对特权,主张平等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理性”条目中指出:“理性,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二是指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的真理。

(完整版)俞吾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

(完整版)俞吾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

« 上一篇: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下一篇: 哲学与当代思维方法教学大纲(俞吾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Doctoryu @ 2011-05-30 10:29绪论康德其人及其哲学思想一、康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二、康德哲学的分期、问题和结构1、康德哲学的分期2、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3、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结构三、康德哲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意义1、康德哲学的研究现状2、康德哲学研究的新趋势3、康德哲学研究的意义第一章《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版本、问题意识和基本结构一、《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版本二、《纯粹理性批判》的问题意识三、《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结构第二章《二版序言》与批判哲学一、《纯粹理性批判》的书名、题词和献词二、《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言1、形而上学的根源及其历史命运2、传统形而上学研究中的两种观点3、作为第三种观点的批判理论三、《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序言1、逻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思维方式的革命2、形而上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3、知识与信仰的关系4、对批判理论的新阐述第三章《导论》与《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一、康德关于“三种知识”的理论二、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这一新概念三、“先天综合判断”是一切理论科学的核心原则四、纯粹理性批判的总课题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第四章先验感性论一、感性与知性的区别和联系二、先验感性论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三、对两种错误时空观的批判四、康德的空间观五、康德的时间观六、康德时空观的意义第五章先验逻辑论一、形式逻辑中的普遍逻辑二、先验逻辑三、先验逻辑与普遍逻辑的关系第六章先验分析论一、概念分析论1、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功能2、纯粹知性概念(范畴)表3、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二、原理分析论1、范畴(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2、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3、对象之区分为现象和本体三、反思概念的歧义1、什么是反思?2、反思概念表3、“无”中蕴含的概念与对象的关系第七章先验辩证论一、理性、理念和先验幻相1、理性2、理念3、先验幻相二、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1、纯粹理性的误谬推理(理性心理学)2、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理性宇宙学)3、纯粹理性的理想(理性神学)4、如何看待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第八章先验方法论一、纯粹理性的训练1、纯粹理性在独断运用中的训练2、纯粹理性在争辩运用中的训练3、纯粹理性在假设和证明中的训练二、纯粹理性的法规1、理性之纯粹运用的终极目的2、作为纯粹理性终极目的之规定根据的至善理想3、意见、知识和信仰三、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和历史1、纯粹理性的建筑术2、纯粹理性的历史主要参考书目1、I. Kant: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Frankfurt an Main: Suhrkamp Verlag, 19882、I.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Paul Guyer and Allen W.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7.3、I.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lated by Norman Kemp Smith, New York: The Humanities Press, 19334、I.Kant: Opus postumum, translated by Eckart Foerster and Michael Rosen,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3.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7、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8、诺曼.康蒲.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绰然译,商务印书馆,9、阿尔森.古留加:《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10、曼弗雷德.库恩:《康德传》,黄添盛译,世纪出版集团,200811、O.Hoeffe: 《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郑伊倩译,人民出版社,200712、郑昕:《康德学述》,商务印书馆,198413、张世英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4、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5、H.M.Baumgartner:《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李明辉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16、S.Gardner: 《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刘育兆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17、O.Hoeffe: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郭大为译,人民出版社,200818、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上册1975,下册197919、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册,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 199620、俞吾金等:《德国古典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21、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俞吾金:形而上学发展史上的三次翻转,中国社会科学2009-623、俞吾金: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07-624、俞吾金: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中国社会科学2006-225、俞吾金: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2001-3绪论康德其人及其哲学思想无庸讳言,在西方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的思想史上,康德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课件
◆——伏尔泰《哲学通讯》
摸索:这段话告知我们伏尔泰主张哪些方面的自由?
伏尔泰所作的不倦斗争,赢得了庞
大的名誉,他的名字响彻全部欧洲的 上空,很多社会名流慕名而来求见。 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 阔别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 都轰动起来。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 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纭涌到 他的下榻处,使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 不通。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 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做圣物 储存。
观点——主张社会契约论,首倡分权学说,立 法权属于议会,人民主权说集大成者之一
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时期 国别 思想家
兴起 英国
高潮 法国
世纪
霍布斯、 洛克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
扩大 德国 康德
主要著作 略
主要思想 略
摸索:为何启蒙运动的中心在18世纪的 法国?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 独裁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3 文化史
启蒙运动
教学课件
“听话”、“乖”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孩子刚诞生 就可以听到“听话”和“乖”的声音。不管父亲母亲、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亲戚朋友、老师长辈对孩 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听话”和“乖”。
面对父母的教诲,我们是听还是不听?
17—18世纪
【课程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
取代臣民)
(取代人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权分立
(避免独裁)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四、影响
• 1、(对欧洲)(现代化史观)它冲击着 欧洲的封建独裁统治 ,进一 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 2、(对世界)(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对资产阶级革 命的影响(法国、欧洲、北美、殖民地半殖民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教案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考试说明学习要求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涉及时期、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作等)2. 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联系文艺复兴的内容,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志康德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是平等自由的。

④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代表作:《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2、孟德斯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三权分立;②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评价: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①《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德意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①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相信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②但他又提出自由也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即不赞成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四、影响:(1)对欧洲: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性质),空前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2)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3)对世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7课启蒙运动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7课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记知识纲要必背要点1.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2.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是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思想武器。

3.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人要理性判断、人非工具、要自由也要自律。

知识点一理性时代的到来1.时间:①十七八世纪。

2.原因(1)自然科学的发展。

(2)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3)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法国进入高潮。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②理性”。

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5.主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构建一个③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理性主义的内涵知识点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主要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④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代表作:《⑤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2.孟德斯鸠(1)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立法权、司法权、⑥行政权,彼此制衡;提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代表作:《⑦论法的精神》。

3.卢梭(1)主要思想:“天赋人权”和“⑧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2)代表作:《⑨社会契约论》。

知识点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康德(1)地位: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

(2)主要思想: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⑩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相信⑪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3)代表作:《⑫纯粹理性批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7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简介

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简介《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

康德是一位有着苏格兰血统的皮匠的儿子,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并在这个天光阴暗,单调乏味的滨海小镇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康德16—22岁时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在温文尔雅的学校气氛和平静如水的环境中学习牛顿的物理学和沃尔夫哲学,这使他对生活的态度更加严肃。

他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母校的一位低级教师。

此后他潜心自然科学研究,教学著书,声望日隆,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

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

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使他热切地感到有必要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

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和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

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的钻研终于使他于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一巨型哲学著作。

在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中,康德承担了为数学和物理学的严密性和确定性辩护的任务,他高举理性的火炬,猛烈地批判了长期以来弥漫于欧洲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以及桎梏人们思想的封建神学,以至于在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

”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证实道德法则的理性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这三部被人们誉为“三大批判”的哲学巨著以尖锐激烈,富于挑战性的言词在极广阔的领域内提出一系列有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了康德“真”、“善”、“美”的庞大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在德国哲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古希腊泰利斯开创的西方哲学推向了辉煌灿烂的高峰。

《纯粹理性批判》很早被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最难读懂的哲学著作之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5)(3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5)(37)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14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主要是因为 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发展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 人类的主体地位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15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19




◆文艺复兴与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20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 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9
作 《社会契约论》 品 《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①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 观 想; 点 ②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评 卢梭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价 卢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10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 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 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 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 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 言之一,它就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6
作品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观点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 ④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评价 伏尔泰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

康德是一位有着苏格兰血统的皮匠的儿子,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并在这个天光阴暗、单调乏味的滨海小镇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康德16~22岁时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在温文尔雅的学校气氛和平静如水的环境中学习牛顿的物理学和沃尔夫哲学,这使他对生活的态度更加严肃。

他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母校的一位低级教师。

此后他潜心自然科学研究,教学著书,声望日隆,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

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

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使他热切地感到有必要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

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和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

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的钻研终于使他于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一巨型哲学著作。

在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中,康德承担了为数学和物理学的严密性和确定性辩护的任务,他高举理性的火炬,猛烈地批判了长期以来弥漫于欧洲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以及桎梏人们思想的封建神学,以至于在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被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

”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证实道德法则的理性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这三部被人们誉为“三大批判”的哲学巨著以尖锐激烈、富于挑战性的言辞在极广阔的领域内提出一系列有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了康德“真”“善”“美”的庞大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在德国哲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古希腊泰利斯开创的西方哲学推向了辉煌灿烂的高峰。

《纯粹理性批判》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最难读懂的哲学著作之一。

其中译本分别于1957年由三联书店和196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蓝公武。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
察。

康德为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本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阅读的部分。

18世纪的欧洲哲学界,认识论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两大认识论派别。

康德认为认识论问题如不解决,哲学只能在歧路上徘徊。

他首先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唯理论,指出莱布尼茨认为不需要感觉经验,仅凭人类的理性思维便可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达到真理,是“独断”和荒谬的。

康德坚决认为人的心灵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莱布尼茨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是虚伪的。

康德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

但他也批评了休谟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这实际上是否定科学知识。

康德意识到了争论双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双方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

依康德的这一观点,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觉经验,这些经验是混乱零散的东西;另一个是人类头脑中先天固有的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知识,因此人们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知识都是这两方面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人类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呢?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

康德认为,即使人的感官没有任何实际对象,“时间”和“空间”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当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我们体验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连串处于“时间”和“空间”形式中的过程,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对这一过程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人们才能获得感性认识。

所以只有从人类的立场,才能谈到空间与时间,它们不可能离开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

而“知性”则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所以必须将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