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审计报/2013年/6月/26日/第008版

内审文苑

商业银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松乔杨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财政监督检查局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总审

计室

当前,在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是系统中加载的数据资源存在误差或丢失,前台操作人员在电脑录入信息时随意性大,部分信息录入不全面,或信息格式不统一,造成审计人员在筛选和查证时被垃圾数据误导,影响对数据分析判断的准确性。二是非现场系统运行所需硬件要求与实际水平不匹配,系统运行缓慢,延长了数据筛查时间,拖慢了审计工作的进度。三是各大银行非现场系统不能有效衔接,针对可疑资金流向外行的情况,不能进一步深入查证,审计存在壁垒。四是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五是审计模型设计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日新月异,舞弊手段多变,各家机构间数据结构存在差异,需要及时对原有审计模型进行持续的改进优化,但目前对模型的改良未能实时跟进。六是非现场审计系统缺乏对项目的常态化监测与预警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银行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投入。针对非现场审计系统的服务器需求增加资金投入和系统管理人员的配置,规范各系统之间数据格式,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统一化,规范前后台业务数据录入流程,减少垃圾数据和数据丢失的情况。同时应注意各家银行数据资源的衔接,建立重大风险的预警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可疑资金的流向,把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系统内部培训、跨部门培训或组织审计人员去其他业务部门跟岗实习,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索质,更新员工的金融知识,及时了解新的金融产品、相关业务流程及其风险,鼓励审计人员参加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审计类职业资格考试。在培训的基础上建立考核制度,提高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打造一支综合索质较高的非现场审计队伍。

第三,要在现有人员配备基础上充分发挥员工知识结构优势。让擅长非现场审计与擅长现场审计的人员配合完成审计项目,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同时在非现场审计人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现场与非现场人员的适当交流,达到人员、业务和技术上的互补,在项目前期进行非现场审计时现场人员的参加不但可以提高其非现场审计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现场人员的讲解提高非现场人员对审计模型的理解,从而扩展研发模型的思路;在项目进入现场审计阶段时让非现场人员参加,及时对审计模型在查证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修正,增加非现场人员对审计发现疑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对审计项目的综合驾驭能力。

第四,要加大模型研发力度。要丰富、完善现有模型,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模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有针对性地建立模型,将科学的分析技术和优秀审计人员的宝贵经验固化到系统中,使之能在全系统范围内被共享,有效统一作业标准,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同时应注意对已有的分类模型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去除已经过时或失去数据支持的模型、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运用时减少修正模型的负担。

第五,要在行内建立长效性的数据需求互动平台。审计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能够通过该平台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业务部门通过平台提出数据需求和风险监测要求,审计机构通过非现场审计系统筛选相关数据回馈给驻地行。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发现银行业务中的风险,防患于未然,也可以了解业务部门的关注点,从而更好地为银行业务发展服务,业务部门也可以通过非

现场审计系统对所关注的数据指标和业务风险点进行统计和筛查,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