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搭桥术后注意事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管壁硬化、狭窄甚至闭塞,从而使下肢血供不足、肌肉无氧代谢,引起下肢疼痛、肌肉无力、跛行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下肢功能丧失的进展。
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运动锻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戒烟戒酒等,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搭桥术、旁路术等,或单独或联合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强度较大、风险较高,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介入治疗,即将导管经皮穿刺插入血管内,直接治疗病变部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主要有经皮腹主动脉导管输送、经股动脉引导的血管成形术和经股动脉引导的血管内支架植入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溶栓介入治疗。
溶栓介入治疗即在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将血栓分解,恢复血流通畅。
该方法适用于下肢动脉突发性闭塞,即较短时间内(通常是24小时内)下肢疼痛、跛行、感觉异常等症状显著加重,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溶栓效果和并发症等,以及在围手术期做好药物治疗、抗感染等支持性治疗。
溶栓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等。
肝素常常作为溶栓药物的辅助药物,可以达到抑制凝血系统和增强纤溶系统的效果;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结合,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分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rtPA是细胞因子链的第二代皮肤纤维蛋白原激活剂,具有高度的疏通血管闭塞、分解血栓以及降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溶栓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溶栓药物过敏史、脑中风、外伤、大面积肌肉出血、严重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此外,溶栓药物在治疗时可能产生出血、肌肉损伤、过敏、局部血肿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供应下肢的大、中型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供血不足表现的慢性动脉疾病。
【护理常规】1.术前(1)患肢护理:注意保暖,穿棉质袜或加盖被,禁止应用热敷及理疗,以免烫伤或增加局部的耗氧量使疼痛加重,对于足部溃疡或湿性坏疽的患者每天换药,无菌敷料包扎,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2)皮肤护理:因患肢疼痛大多取强迫体位,骶尾部皮肤极易发生压疮,加强皮肤护理必要时应用气垫床。
2.术后(1)体位:术后置管侧下肢伸直并制动,弯曲或者活动肢体易导致导管鞘或溶栓导管弯曲、移位甚至脱出,出现皮下血肿,必要时可应用约束带,约束带应注意松紧适宜。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还应监测血糖的变化;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3)管路护理①溶栓导管和导管鞘护理:导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移位,影响溶栓效果,翻身时应水平侧翻,防止导管移位、弯曲不畅。
②拔管后的护理:拔管后穿刺点加压包扎24h,患肢严格制动6h,卧床休息 24h,24h后解除加压包扎患者方可活动;加压包扎期间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以及患肢末梢血供情况。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再灌注综合征:观察患肢特别是小腿有无疼痛、压痛、有无肿胀等,如果疼痛加剧,张力性肿胀明显,皮温低,皮肤发亮,出现水疱,小腿麻木等临床表现应警惕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及时通知医师。
②出血: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或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逐渐增加行走距离;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患肢运动法,抬高1~2min,下垂2~3min,平卧2~3min,足部旋转、屈伸、反复锻炼 20~30min,或散步 20~30min,每日3~4次,患肢溃疡仅做床上患肢运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患肢疼痛有关。
2.疼痛与末梢组织缺血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组织缺血及营养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与组织缺血坏死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肢体缺血坏死、手术有关。
6.有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与动脉术后缺血再灌注有关。
7.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和应用抗凝药物有关。
8.潜在并发症——再栓塞与手术、疾病发展有关。
【术前护理】1.抽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应指导病人戒烟。
控制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2.鼓励病人适当有规律地进行步行锻炼,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其方法是坚持步行直至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每天坚持1小时。
3.保护患肢,防止外伤,注意保暖。
但不能局部加温,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坏死。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已发生坏疽部位应保持干燥,温络合碘水浸泡后无菌敷料包扎。
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及时手术。
4.疼痛护理长期的剧烈疼痛,可给予适当的止痛剂。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理解病人,用实际行动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动力。
6.安全护理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7.对于长期坐位的病人特别是较瘦弱的病人,要注意其骶尾部是否有压红或压疮。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变化和不适主诉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患肢血循环的监测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
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生。
4.体位股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术后患肢膝关节屈曲10°~15°,膝及小腿下可垫一软枕,保持病人舒适。
5.术后抗凝治疗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的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6.引流管的护理定时观察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如血性引流忽然增多,要注意出血的发生;而引流的减少或引流管不通畅,应注意血肿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1、饮食护理:以低热量、低糖及低脂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疼痛护理:1)体位: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避免久站、久坐或双膝交叉,影响血液循环。
2)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3)改善循环:轻症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供。
4)镇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药。
3、患肢护理:1)保暖。
2)清洁和抗感染: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洗脚,勤剪指甲,皮肤瘙痒的时候要避免用手抓痒使皮肤受伤,如有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重切口的换药。
3)运动:发生坏疽、溃疡时卧床休息,避免运动加重局部的缺血、缺氧。
4)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每日适当步行,指导患者进行Buerger运动,但在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不宜做此运动。
4、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帮助其更好出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取平卧位,患肢安置于水平位。
卧床制动2周。
自体血管移植者若愈合良好制动时间可适当缩短。
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以及尿量。
2)观察患肢血运,如远端皮温、皮肤颜色和血管搏动情况,若出现皮温下降,皮肤颜色发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患肢保暖,避免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观察术后肢体肿胀情况。
3)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4)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3、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和组织间液重吸收,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神经外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孙德雯【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60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oo.o%.病人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8±0.12)高于治疗前(0.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53,P=0.042);术后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意外;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为术后穿刺点渗血、血肿,1例为导管阻塞,1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为血压升高,均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1例因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膝下截肢术.[结论]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并发症,有利于预后.【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2页(P440-441)【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作者】孙德雯【作者单位】2000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由于动脉的退行性病变导致外周动脉阻塞,病人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较严重者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导致病人睡眠紊乱及日常生活质量降低[1]。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全身抗凝、静脉溶栓和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
近几年来,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日益受到重视,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的特点,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但血管腔内治疗后亦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现将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5岁~75岁(60.2岁±15.2岁);病程2个月~17个月(9.5个月±4.5个月);45例为双侧,15例为单侧;踝肱指数(ABI)为0.23~0.85(0.40±0.16);Fontaine分类:Ⅱa期6例,Ⅱb期15例,Ⅲ期33例,Ⅳ期6例。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多见,且常在中年以后发病。
临床分期对确立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方法:常用的有Fontaine分期,病程分为四个临床期;另外也有Rutherford分期,其对于临床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应当采取保守治疗(单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根据临床分期进行选择。
PART.01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动脉硬化病变部位,血管流入道及流出道条件和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通过手术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重建血供是挽救肢体的有效手段。
禁忌证:缺血肢体已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引起败血症,动脉远端无可用于血管重建的流出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承受血管重建手术。
PART.02动脉旁路术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传统方法,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于闭塞动脉段远近端作旁路架桥,改善肢体供血。
动脉旁路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与手术技术和移植材料有关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也很重要,应当有良好的血管流入道(即动脉旁路血管近端的血流灌注通道)和流出道(动脉旁路血管远端的血流流出通道)。
流入道和流出道动脉的血管条件和血流通畅情况直接影响旁路血管的通畅率。
因此,在行动脉旁路手术时,一定要选择近、远端血管条件最好的部位作为吻合口。
手术方式:动脉旁路手术分为解剖旁路和解剖外旁路两种。
解剖旁路即按照动脉解剖路径行旁路手术。
常用:主动脉-股动脉旁路术、髂动脉-股动脉旁路术、股动脉-胭动脉旁路术,以及股动脉-胫后动脉旁路术等。
解剖外旁路适用于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常规旁路手术,或者发生移植血管感染无法行解剖内旁路的患者。
常用的解剖外旁路有:腋-股动脉旁路、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经大腿外侧股-腘动脉旁路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及措施。
方法:对1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血管成形、内支架置入、血栓及斑块旋切、溶栓、血栓抽出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析,针对性实施护理。
结果:本组138例患者有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巨大血肿9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假性动脉瘤3例、消化道出血3例、支架内急性闭塞4例、支架再狭窄10例,造影剂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占手术的23.2%。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标签:动脉闭塞;介入放射學;并发症;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re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
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严重的肢体缺血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
笔者对138例患者介入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现将资料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对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入院的138例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单侧下肢阳性体征者97例,双侧肢体阳性体征者41例,均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单侧肢体动脉病变81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57例。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男116例,女22例,年龄36~82岁,平均62.8岁。
合并有高血压91例、糖尿病57例、吸烟82例、高血压及糖尿病47例、血脂增高101例。
1.2介入治疗方法138例患者根据造影检查结果,针对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分别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
下肢血管堵塞术后护理措施
下肢血管堵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手术是治疗下肢血管堵塞的有效方法,然而,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直接影响。
以下是对下肢血管堵塞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阐述:一、术后观察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
如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2. 血液动力学监测术后需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以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稳定。
3. 肢体血供情况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患者的肢体血供情况,如肢体有无发黑、发凉、肿胀等症状。
如有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
4. 疼痛评估与处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应评估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如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
5. 切口护理术后切口需保持干燥、清洁,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敷料,促进伤口愈合。
二、体位与活动指导1. 体位术后患者需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转动肢体。
根据手术部位和医生建议,可适当调整体位。
2. 活动指导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限制下床活动,避免穿刺点出血。
24小时后,可进行床上活动,如足背伸屈运动。
术后3-5天内,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三、饮食与营养1. 饮食术后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2.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出血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渗血,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 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出血、鼻出血、黑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3. 肺栓塞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胸痛、咳痰带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五、心理护理1.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搭桥术后护理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可以帮助控制血脂和血糖 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适量蛋白质摄入
患者需要适量摄入高质量 蛋白质,以促进身体组织 的修复和再生。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搭桥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非常重要。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规律的作息时间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整身体节律,促进心脏健康。建议每天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手术应激、电解质紊乱、心肌缺 血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头晕、胸闷 等症状。医生会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起搏器植入等。
低血压
总结词
搭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 乏力、心慌等。
详细描述
低血压可能是由于手术失血、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医生会监测 患者的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输血、调整药 物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搭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 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脏负担过重等原因 引起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 状。医生会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06
搭桥术后生活建议
营养支持
医护人员会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 绪。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可以添 加更多的营养补充剂或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
术后第四天至第五天
继续伤口护理
继续进行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 洁,避免感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新进展
医生也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治,远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困扰。
感谢观看
三、新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SO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以下是一些新的治疗 方法:
1、细胞疗法: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ASO的热门方法。干细胞具有 分化为新血管的能力,可以促进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肢体供血。
2、基因疗法:通过改变病变血管壁的基因表达,抑制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为ASO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预防措施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应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合理饮食应控制摄入总热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 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发生 风险。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有助于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四、临床实践
7、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些技术正在被探索用于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 反应,以及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临床数据和其 他生物标志物,人工智能模型可能能够预测哪些患者最可能对特定治疗产生反应。
四、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新治疗方法的应用将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 着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法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福音。
结合实际案例或经验分享,分享一些诊治下肢动脉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患者有高血 压和高血脂病史,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 理。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下肢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 高。
五、注意事项
五、预防措施
PCI术后健康教育
PCI术后健康教育一、术后护理注意事项1.1 术后卧床休息1.1.1 保持平卧位休息,不要翻身1.1.2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1.2 术后饮食1.2.1 禁止进食高脂、高盐、高糖、辛辣等食物 1.2.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果和粗粮1.3 术后伤口护理1.3.1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1.3.2 注意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碰撞或拉伤二、药物使用说明2.1 抗凝药物2.1.1 使用方法和用药剂量2.1.2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2.2 抗血小板药物2.2.1 使用方法和用药剂量2.2.2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2.3 其他术后药物2.3.1 使用方法和用药剂量2.3.2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三、术后症状监测3.1 心血管症状3.1.1 注意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变化3.1.2 定时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3.2 气管、支气管症状3.2.1 注意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变化 3.2.2 定时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音3.3 术后并发症监测3.3.1 注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3.2 随时观察伤口情况四、生活方式指导4.1 合理膳食4.1.1 低盐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4.1.2 多摄入新鲜蔬果和全谷物食品4.2 适量运动4.2.1 术后适当休息,不要剧烈运动4.2.2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4.3 减少精神压力4.3.1 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心态平稳4.3.2 避免长时间工作和过度劳累附件:- 术后护理记录表- 家庭常备药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
2.敷料:用于包扎伤口或创面的物品,保护伤口、促进愈合。
3.抗凝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4.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5.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繁殖引起的疾病。
6.出血:指血液在体内大量破坏血管、溢出或渗出。
搭桥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一)
搭桥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一)搭桥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搭桥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方法。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说明搭桥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等情况。
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认真巡视伤口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要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注意饮食和饮水术后病人需要按照医嘱进行饮食控制,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脂肪和糖分。
同时要保持饮水充足,防止脱水。
提供适当的体位患者需要保持身体平稳,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如需保持特定体位,需要受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和指导。
督促按时服药术后患者需要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和止痛药等。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效,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做好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得到重视,需要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因手术、疾病带来的恐惧、焦虑和抑郁。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在术后定期去医院复诊,进行术后恢复情况的跟踪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
结尾搭桥术后护理非常重要,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确保术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恢复。
以上是针对搭桥术后护理的基本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避免感染术后患者应该遵循医护人员的建议,避免染上感染。
术后护理中经常要打开伤口,如果不注意卫生,就可能让细菌渗入体内,引发感染。
因此,术后患者应该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勿让伤口淋雨。
在伤口处不要贴胶布或敷药,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增加感染几率。
确保血糖水平稳定搭桥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地卧床休息,不能像平时一样从事剧烈活动,因此需要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如果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术后恢复。
术后患者应该按照药师的建议,坚持用药和饮食调控血糖,避免出现血糖波动。
减轻胸痛术后患者的胸痛和不适是常见的副作用。
患者应该躺平,避免活动过度和剧烈咳嗽,以缓解胸部不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相关知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治疗原则】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二)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
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 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
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 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
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
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史(3)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营养状况(4)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的护理
愈合 5 , 院 l 一 1 , 例 住 4 3 平均 1 。 d d 9 d
2 围术 期 护 理
22 再灌注损 伤 动脉 闭塞会造成 远侧肢体组 织缺血 、 .5 . 损伤 、 坏死 , 再通后 , 组织代谢 产物及毒素人 血 , 引起 全身反应 , 如发热 , 肾功能受损 。本组病例 , 中 6例发现术后发热 , 其 最高体 温 3. 85℃, 中 2例 出现肌 酐 、 其 尿素 氮升高 , 未超过 正常值 2 但 倍, 及时通知 医生 , 给予对症 、 肾治疗 , 保 病情恢复 。
坏疽 , 限于足趾 , 例足趾坏疽病情稳定 , 但 3 限于足趾 , 3周后 于 行截 趾术 , 术后 恢复好 , 但最重要 的是 预防感染 , 为截 趾手术创
造条件。
1 结果 . 3
足背动脉恢复, 症状消失 2 例 , 3 症状 明显 改
善8 , 例 第一 、 二趾截趾 1 , 例 第二趾截趾 2例 , 术后足趾溃疡
肝 素 钠 1 0 2 50 U加 09 .%盐 水 5 l持 续 静 脉 泵 人 3 0m, ~ 4m/, l 同时监测 A ' h PT在 5 I 0左右 。1 周后 肝素钠 皮下注 射
q1 , 2 2周后 改 口服 华 法令 03 5m d h . g 。 7 q
生素 预防感染 , 例溃 疡术后 3周愈 合 , 例 溃疡 2周 后发展为 1 1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下肢缺血性血管疾病[1]。
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及钙化,继发血栓形成,以至发生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趾、足溃疡或坏死。
应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来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恢复远端血运,行之有效。
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成功地为11例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55岁一79岁,平均年龄69岁。
间歇跛行伴疼痛7例,静息痛4例,患侧足趾溃疡2例,足趾坏疽1例。
经动脉造影及CTA检查,股浅动脉闭塞长度在4 cm~9 cm,髂动脉及腘动脉通畅,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至少有一支通畅。
1.2手术方式:本组患者全部行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3结果:足背动脉恢复,症状消失9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足趾溃疡愈合2例,第一、二趾截趾1例,住院日为16d-30 d,平均住院日为20d。
2手术配合与护理2.1术前准备与护理2.1.1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参加术前病例讨论,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针对病1人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
2.1.2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情重,压力大,因而心理护理是重点。
术前一日下午到病房进行访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式、目的、安全性,尤其现代血管外科的发展,人工血管的改进,多种药物的应用,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喜的前景和安全的保障,提高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同时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另一方面,讲明吸烟与该病的关系,劝其戒烟[2]。
2.1.3特殊用物准备血管外科专用器械一套、后颅窝拉钩、留置针、1.0 mm硅胶管4根、5-0prolene缝线4根、人工血管等。
2.1.4药物:肝素钠12500U 2支、生物蛋白胶1盒、明胶海绵若干、止血纱布1包。
运用自体静脉行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运用自体静脉行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外科治疗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
鉴于护理工作在外科术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且周围血管粥样硬化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故其术后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极其重要。
标签: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护理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高发病,也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1]。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且多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史。
ASO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发病部位常见于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以股-腘动脉发病率最高[1]。
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缺血症状,多数为肢体慢性缺血。
对于出现严重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及组织缺血坏疽等均应及时采用手术方法。
我科自2008年1月~2013年7月运用自体静脉进行了82例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术,桥血管远期通畅性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患者,共82条患肢。
男60例,女18例。
年龄46~82岁(平均72岁)。
其中有42例合并2型糖尿病,5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6例合并冠心病,38例有脑血管病史,49例有吸烟史。
62例能独立自主生活,16例不能独立自主生活。
82条患肢,按照Rutherford分级法[2],34条表现为静息痛(4级),15条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溃疡(5级),33条表现坏疽(5级)。
术前测量肱踝指数(ABI)0.31±0.09。
1.2方法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必要的血管检查,常规血管造影,评价膝下和足部动脉条件。
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
桥血管均取自患者自体静脉,首选患肢大隐静脉,使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到最小。
次选对侧大隐静脉。
不放置术后引流管,用弹力绷带减轻下肢水肿。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ASO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加上下肢缺血病程较长,长期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ASO病人在我国有增多的趋势[2]。
以往传统治疗多为药物保守治疗、等待截肢或外科行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因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风险高[3]。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血管内支架的问世,腔内血管介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它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在DSA室进修期间,配合医生对28例ASO患者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4岁,平均68岁;其中有糖尿病者10例,高血压病者14例,冠心病者6例,有脑梗史者2例,吸烟史者20例。
临床症状以患肢麻木、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为主。
所有病例均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
2 术中常用器材穿刺针、鞘管、导管、导丝、支架。
3 术中配合3.1在DSA室内,使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静脉滴入抗生素,如罗氏芬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
3.2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
3.3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打开穿刺包。
包内物品有:卵圆钳2把,血管钳3-4把,持针器一把,治疗碗三个,小治疗杯一个,碟子一个,纱布数块。
3.4在碟子中放入3块无痛碘纱布,用于医生消毒患者皮肤。
3.5我们在小治疗杯中倒入2%利多卡因20ml。
在一个治疗碗中倒入造影剂,目前使用碘必乐370。
在另外两个治疗碗中分别倒入生理盐水500ml和250ml,并加入25mg肝素钠。
3.6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打开放有治疗巾的无菌包,供医生为病人铺巾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教育一、概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慢性缺血性疾病。
二、治疗原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综合治疗方式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术前指导1、戒烟:烟中尼古丁及CO对血管可产生不良影响。
2、足部及患肢保护1)适当保暖,患肢用棉质的保暖套,禁止热敷。
2)患肢处可放置支被架,避免被子直接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3)穿合脚鞋,皮肤瘙痒时不可用手搔抓。
3、活动: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以出现疼痛为活动量的指标;伴有溃疡或坏疽时应减少活动。
四、介入术后指导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
如有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电极片及导线脱落,监护仪报警,请及时告知护士。
2、术后体位:绝对卧床12小时,术侧肢体严格制动6小时,6小时后可在床上进行侧身;患肢不可屈曲;待拆除加压绷带后即可下床活动。
3、患肢保护1)返回病房可做足背伸屈运动,以利小腿深静脉回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疼痛较术前是否有缓解;如出现患肢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温下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自我观察:穿刺部位伤口如有渗血,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出院指导1、戒烟。
2、保护患肢(1)穿合适鞋,避免外伤,选择宽松的棉制鞋袜并勤更换。
(2)每天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不可用脚测水温。
洗脚后仔细检查皮肤有无变化,不可用力搓揉足部。
(3)出现溃疡或坏疽时禁止洗脚。
(4)尽量避免关节过度弯曲,以免影响血供。
3、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忌食咸菜、酱豆腐等,食物烹调可采用蒸、卤、煮、烩等方式。
4、使用抗凝药,请务必遵医嘱用法用量,不要自行增减。
观察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皮肤不明原因的出血点或片状瘀青,尽早就诊。
5、如体内带有支架请于MRI检查前告知工作人员,以免发生移位。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动脉硬化怎么办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动脉硬化怎么办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动脉壁发生结构性变化,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的疾病。
其常见症状为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肌肉无力等。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
一、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和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的形成。
3. 扩血管药物:如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通过放松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下肢缺血症状。
4.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血液的凝血能力,减少血栓的产生和扩展。
5. 抗血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依折麦布等)和贝特类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肪的沉积,改善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
6. 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动脉壁弹性,减少血管病变,缓解下肢缺血症状。
7. 中药治疗:如积雪草、黄酮类物质等,可以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改善炎症反应等途径,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二、改变生活方式1. 停止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戒烟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控制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坚果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3. 增加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车等,可以增加下肢血流量,改善下肢肌肉的耐力和代谢状态,减轻下肢跛行症状与疼痛。
搭桥手术后注意事项
搭桥手术后注意事项搭桥手术后没有痰,为什么还要拍背?术后拍背咳痰不可避免会导致切口的疼痛,但通常可以接受。
有的病人,医护人员给拍背的时候没有特别不适,而家属给拍背的时候反而情绪很大,不愿意配合拍背咳痰。
有的病人还会问:我没有痰,为什么还要咳嗽?心脏外科手术通常是在全麻下进行的,整个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这个过程会导致气管内分泌物的增多;另外体外循环、药物、心功能等对肺的影响,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肺、气管内的分泌物的增多,尤其是术前吸烟的病人,痰液量会明显增多。
这些痰液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部分肺泡组织被堵塞,我们称之为“肺不张”。
肺不张在影响人体氧合的同时(即导致病人缺氧),会大大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术后拍背、咳痰,对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没有痰,拍背、咳嗽也有助于预防肺不张的发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病人或家属,一定要好好配合。
搭桥手术后何时可以下地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心脏搭桥手术后,只要回到病房,原则上我们主张尽早下地活动,对于呼吸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好处,利于预防感染。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手术后3天,医生评估病人的各项指标后,如果可以,就会鼓励病人下床。
第一次下床活动之前,需要在病床边坐位适应一会,不要由平卧直接过渡到下床,以免引起头晕、心慌等不适。
第一次下床活动,不宜走出病房,仅需要在床边站立或者在家人的搀扶下沿床边慢步行走,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
若有不适,需要及时坐下休息或卧床。
如果病人感觉良好,可以到病房走廊行走,如果是去厕所,必须要有家人陪护。
另外,病人下床前需要检查与病人身体相连的各类管道和导线,尤其是起搏器导线,切勿牵拉。
起搏器一定要保护好,避免摔碰损坏,有的病人术后早期心率完全由起搏器起搏,一旦损坏将发生严重后果。
搭桥手术后可以翻身吗?很多病人因为手术后胸部有刀口,不敢翻身,身体很僵直,家属帮忙也无从下手,这样是不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搭桥术后指导
1.阿司匹林 0.1g ,一天一次,辛伐他汀 20mg,一天一次。
防止血液变得粘稠,防止血
管中形成凝血块,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
2.注意搭桥血管的部位,不要人为造成折、压。
比如,对于接近关节的血管,长久蹲着,
或者关节长久的弯曲,容易使血管处于一种曲折的状态,血流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容易堵塞。
3.要注意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并调整饮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起居规律、避免熬夜严格控制血脂、血压、血糖,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使动脉硬化的进展得到控制。
有利于保持搭桥的长期通畅。
患者冬天泡脚水温不能太高,以免加重脚缺血甚至发生烫伤。
4.自我检测。
注意观察自己搭桥肢体走路情况,是否行走时无力有加重,是否又出现间歇
性跛行。
根据行走的距离是否有缩短来判断下肢桥血管是否保持通畅。
5.适量运动,患者运动应该掌握运动强度,反映运动强度大小最实用的指标是心率。
计算
公式:170-年龄=你运动时每分钟心跳最快的限度。
例如,如果年龄是65岁,每分钟105次心跳就是上限,患者一定要把心跳控制在限度之内。
步行是中老年人很合适的锻炼方式。
每次可散步45-60分钟,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步行时要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对有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来说,虽然术后症状有改善,行走时间还是不长,这就要求循序渐进,慢慢来,累了歇会接着走。
还可以坐着或躺下时做抬腿、放下的动作,以锻炼腿上的侧支循环。
其他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6.定期医院检查,术后每3-6个月到医院检查彩超,或术后6-12个月复查CTA,明确了解
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有无再狭窄或狭窄程度多大,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等,同时也可以了解自身血管是否出现新的狭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