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市民阶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2013·全国Ⅱ卷高考·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
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
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
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
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
第一,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研究主要是对工商业者阶层的研究;
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
其次,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的影响,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 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文艺是市民阶层的产物,那么晚明的新思潮可以看作是知识 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学术同 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 满襟。遍身女衣者,
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6.(2014·海南高考·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
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 143 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
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答案解析】
1.【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解析】题干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
(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2012·海南单科·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
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
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 B 项正确。
【答案】B
2.【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 项正确;ABC 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7.(2012·全国大纲卷·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
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答案】D 3.【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 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 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 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 C 项。 【答案】C 4.【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 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 活动的经济现象,B 项正确;ACD 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B 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 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 项正确;A 项题干无从反映,B 项题干 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 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 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 ,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D 6.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 促进知识的更新,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材 料只是显示介绍书籍,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 C 项错误;“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 产和传播者”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解析】考查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提取材料中元曲因“托体稍卑”而不被重视的 核心信息,即时人(士大夫)因元曲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 调”而觉得难等大雅之堂,故正统典籍拒绝收录;反映的是传统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 斥。为此,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以补此憾。 【答案】C
1. 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
2. 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3. 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4. 工商业者的力量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
命题语言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传统的社会结构、
等级秩序和社会风尚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意识形态上看,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 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 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 会的整体风貌。
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士林风气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 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季,仕途未 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
二、高考命题分析
1.(2017·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
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
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2012·全国卷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
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4.(2012·全国卷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除反抗封建礼教这点之外,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 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 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
最后,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廛,混杂于市井 众生之间。久之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渐渐与市
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 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 宋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从政治上看,中国古代市民的政治能力是低级的,在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 从这种角度讲,中国古代市民阶层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社会”两元格局中的“市民社会”。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01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市民阶层”
一、“市民阶层”概念分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冯尔康根据政治秩序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 平民是其中的一个等级,一般包括胥吏、庶族地主、自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 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仅高于奴隶与半奴隶。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
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
叶伟颖在《试论宋代市民意识的觉醒及其表现》中指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
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百度文库层日趋活跃。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