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社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下降,其它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在 19 世纪 70 年代开 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出现,所以只能 推断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 A 项正确;清政策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 间工商的限制,与“重农抑商”不符,故 B 项错误;生丝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 业,小家经济对此不占主要部分,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 C 项错误;生丝 茶叶出口比重的下降,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完全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 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故 D 项错误。 【答案】A 5.【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 A 符合题意,选 A。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 B。由于实行统一的 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 C。由于该体制未能调 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排除 D。 【答案】A 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 210%,消费资 料生产增长 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 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答案】A 7.【考点】明朝经济政策 【解析】从材料中说明古代民众一旦入户,即严格禁止更改,户籍在古代还有身份职业的 象征,政府通过严格控制户籍,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以此来减少社会民众流动的可能性, 便于稳定和巩固其封建统治。AD 两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逻辑关系,B 项不是积极作用, 而是消极影响,排除。 【答案】C 8.【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 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 项错误;仍然有人 希望学而优则仕,B 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 【答案】D 9.【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江南和华南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解析】材料反映出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比重的变化,不能据此推断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传统的粮
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答案解析】 1.【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 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 活动的经济现象,B 项正确;ACD 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B 2.【考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解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 始受到抑制,故 A 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 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 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 B 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 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D 项错误。 【答案】A 3.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末租佃制(江南农村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对佃 户的影响) 【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 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 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 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 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 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4.【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由“近 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到“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 出国的地位”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5.(2011·海南单科·24)1958 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
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6.(2010·海南单科·22)与 1952 年相比,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 210%,消费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4.(2016·海南单科·15)19 世纪 7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 90%,
1900 年降至 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
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
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
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资料的生产增长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 45%。这说
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7.(2013·全国大纲卷·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食生产比重降低”,但不能推断粮食需求减少与人口变化的关系,故 B 项错误;由材料 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不能推断普通农户收益的变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经济作物 的种植面积扩大”,而经济作物主要是销售到市场上的,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0.【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 55.1 到 64.7,日本由 42.3 到 48.4,德国由 39.6 到 45.0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 A 项正确;农业美国由 7.2 到 2.9, 日本由 26.0 到 3.6,德国由 10.7 到 3.3 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 50 年 代到 70 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问题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 B 项错误;第三次科 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 C 项 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 49.7 到 51.7,比第三产业 45.0 要高,与工业发展滞 后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1.【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 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 因,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 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 结果,故 B 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 故 D 项错误。 【答案】B
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8.(2012·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
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二、高考命题分析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
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
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 1 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11.(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 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
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0.(2016·海南单科·23)表 1 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
1950 年
1970 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பைடு நூலகம்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9.(2017·海南高考·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
编撰:黄凌
06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分析
社会结构是一个在社会学中广泛应用的术语,但是很少有明确的定义,最早的使用应该 在 20 世纪初汉语社会科学的形成时期。在当前的汉语社会科学中,这个模糊的概念仍然被 广泛使用,广义地讲,它可以指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多方面的结构状况,狭义地讲, 在社会学中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课题。在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典型形态进行解剖时,马克思 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变迁的规律,要求人们从社会结构的建构、重组和解构的冲 突与融合中来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
学界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框架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两层次说。李培林认为,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成社会物质存在的决定层次(即经济 基础层次,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和受其制约的上层建筑层次(主要是指政治、 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 二是三层次说。杜玉华(2012)从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在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中,社会结构至少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的社会结构要素主要包括人 与自然;中观社会结构是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领域形成的各种关系结构的总 和;微观社会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具体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口结构、组织结 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等。 三是四层次说。张子礼、邓晓臻(2012)认为,社会结构在马克思看来,至少应该包括 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 最后还有五层次说。庞元正(2010)认为,可以把唯物史观对社会结构基本组成要素的 分析归结为生产方式、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五个方面。 综上,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 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 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 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来看待社会发展问题,他的社会结构理论,本身也成为了 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