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鲁迅与时间》教案设计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说出"虚度年华"、"勤勉"、"悔恨"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学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条。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网上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3、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可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延长为1课时半。
)教学过程:一、简介鲁迅,引出课题。
1、出示鲁迅相片,师简介鲁迅。
(1)师述: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逝世,他一生只活了55年。
但是--(2)出示句子: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学生读句子。
虚度年华的意思是?(白白地度过时光、年岁。
)(3)师述:鲁迅没有虚度年华,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创作了许多小说,如《狂人日记》、《啊Q正传》、《药》、《孔乙己》等等。
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小说。
你知道他一共写作多少字数吗?(4)有人作过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示:鲁迅一生只活了55年,可是它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
齐读句子。
老师手中的书约有22万字,640万字相当于这样的书近30本,从这句句子中的数字,你知道了什么?(5)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鲁迅也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
2、生命短暂的鲁迅却能给我们留下极为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和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鲁迅与时间)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优秀教学设计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教学重点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学生齐说: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指名读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富有哲理且浅显易懂的名言,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介绍鲁迅先生虽逝世的时间很长,但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随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再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很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诗歌写了哪两种人?(朗读指导: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语言的节奏感。
)2.同桌合作,分工读诗,说说分工的理由。
3.同桌朗读,交流理由。
教师相机点拨:“有的人”指的是两种人。
一种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像鲁迅那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
(设计意图:在自读中掌握诗歌大意。
借助同桌分工读诗,使学生感悟“有的人”其实指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
)三、品读悟区别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发现。
《鲁迅与时间》说课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鲁迅与时间》说课稿一、说教材《11 鲁迅与时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第11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鲁迅的一生,尽管只有短短的55个年头,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是他生前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结果,正如他自己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写作上了。
课文先叙述了生命短暂的鲁迅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接着分别从“熬夜写作”“除夕工作”两方面具体介绍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最后概括勤奋、战斗一生的鲁迅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文中用了许多具体的数字,突出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可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说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说教学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三、说教学准备让学生完成对字和词语解释的预习四、说设计理念打破常规的分析顺序,抓住三句重点句子的理解,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是“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前三个单元“体会用词要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的延伸。
如果把“理解词语的意思”比作造高楼的砖头,那么,“理解句子的含义”可看作造高楼前打下的地基。
所谓句子的含义,指隐含在句子里面的意思,有的句子用词较深,或者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表达的感情没有直接写出来,就要我们在理解句子大致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它所含的意思。
五、说教学思路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线路:第一步:启发谈话,导人新课1、板书: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谚语或格言吗?交流2、板书:鲁迅你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3、检查预习:字解释第二步:、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走近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本章节将通过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走近鲁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概述其主要作品及文学特点。
2.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5.拓展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应进行简要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7.作业布置,拓展思考:布置具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鲁迅作品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鲁迅作品,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涵。
4.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板块一回忆鲁迅,导入新课1.回忆鲁迅先生师:同学们好!请大家看这幅画像,他是谁?(课件出示鲁迅先生的画像)请你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他。
生:这是鲁迅先生。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以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2.导入新课师: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沙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
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了一首诗——《有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板块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1.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学生自读(1)补充创作背景师:作者臧克家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这样说道:我和鲁迅并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这首诗是参观了他的故居归来有感而写的,这岂不是“即兴”之作?是的,它是“即兴”之作,但是我写它确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深刻的思想感受的。
所以,它的思想内容是深厚的,耐人寻思回味的。
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反应强烈。
(2)再读思考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作者在诗歌中写了哪两种人?生1:读了第1小节,我知道了作者在诗歌中写的两种人分别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先生。
生2:前一种人是反动派,他们只是躯壳活着,如行尸走肉,生命毫无意义,虽生犹死。
后一种人是鲁迅先生,虽然他的生命不复存在,但他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
(3)梳理结构师:这两种人的人生观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把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
生:第一部分为第1小节,写了有哪两种人;第二部分为第2~4小节,写出了这两种人的不同人生观;第三部分为第5~7小节,写出了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师:你划分得很准确。
3.对比朗读,感悟写法(1)自主发现师:请大家再大声朗读这首诗,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2)交流反馈,探究写法生1:我发现这首诗中“有的人”反复出现,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有的人”是指两种人,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鲁迅与时间教案设计
鲁迅与时间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鲁迅生平简介1.1 鲁迅的生平背景出生年份:1881年出生地点:浙江绍兴家庭背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医生1.2 鲁迅的教育经历童年教育:在家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技术日本留学:学习医学,后转学文学1.3 鲁迅的文学生涯回国后从事写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发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第二章:鲁迅与时间主题概述2.1 时间在鲁迅作品中的重要性鲁迅作品中的时间元素:历史、现实、未来时间与个人命运的关系2.2 鲁迅对时间的思考与反思对传统时间的批判:封建思想、旧道德观念对现代时间的探索:科学、民主、自由第三章:鲁迅作品中的时间主题分析3.1 《狂人日记》:时间的疯狂与理性分析作品中的时间意识:时间的流逝与狂人的心理变化探讨作品对传统时间观念的挑战3.2 《阿Q正传》:时间的悲剧与喜剧分析作品中的时间线索:阿Q的一生及其命运探讨作品对个人命运与历史时间的反思第四章:鲁迅与时间的对话4.1 鲁迅与传统文化的时间观念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鲁迅作品中传统文化时间观念的体现4.2 鲁迅与现代时间观念的对话鲁迅与现代文学的时间观念比较鲁迅与现代思想的时间观念探讨第五章:时间在鲁迅作品中的艺术表现5.1 鲁迅作品中的时间象征分析作品中的时间象征元素:钟表、日历、季节等探讨时间象征在作品中的意义5.2 鲁迅作品中的时间叙述技巧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时间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等探讨时间叙述技巧在作品中的作用与效果第六章:鲁迅与时间的文化背景6.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特点:天人合一、历史循环等探讨鲁迅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6.2 世界文学中的时间主题比较鲁迅作品与世界文学中时间主题的异同分析鲁迅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七章:鲁迅与时间的现代意义7.1 鲁迅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时间主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探讨鲁迅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7.2 鲁迅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分析鲁迅作品对现代文学时间主题的影响和启示探讨鲁迅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鲁迅与时间的教学实践8.1 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教学设计分析如何将鲁迅作品中的时间主题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8.2 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第九章:鲁迅与时间的学术研究9.1 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学术界对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探讨未来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9.2 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学术讨论组织学术讨论会或论文征集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鲁迅作品时间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分析学术讨论会对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研究的推动作用强调鲁迅作品时间主题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的展望展望未来鲁迅作品时间主题研究的可能方向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鲁迅作品时间主题,为文学和文化研究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鲁迅生平简介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鲁迅生平背景和其作品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他的人生经历如何影响他的文学创作。
鲁迅与时间
鲁迅与时间引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与时间的关系在鲁迅的作品中也是一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探讨鲁迅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他的作品中对时间的思考和表达。
时间的流逝与急迫感在鲁迅的作品中,时间的流逝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并且常常伴随着急迫感。
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
他觉察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往往源于时间的流逝,人们惧怕时间逝去带来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疯狂的叙述和无处不在的流水线图景描绘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抓住了人们对时间流失的恐惧和焦虑。
时光的回溯与回忆鲁迅的作品还涉及到时光的回溯与回忆的主题。
他常常通过描述过去的情景来反思现实,并展示出时间对人们的影响。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通过对过去的反思,暗示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与病态。
时间与历史的关系鲁迅将时间与历史联系在一起,他意识到历史的进程并不能真正摆脱时间的影响。
在《在鸦片社前》中,鲁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揭示了时间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限制。
他认为,历史可以作为人们认识现实的一面镜子,但同时也暗示了历史过去的无法挽回。
时间的象征与意象鲁迅的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时间象征和意象,他通过运用特定的时间符号来传达对现实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用“时间钟”来象征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人们对于时间残酷流逝的恐惧。
这些时间象征和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深度。
结论鲁迅与时间的关系贯穿了他的作品,他对时间流逝、急迫感、回溯与回忆、时间与历史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和表达,鲁迅不仅展示了对社会现象的独到洞察,也展现了对人性和命运的反思。
鲁迅的作品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鲁迅 (1998). 《鲁迅全集》. 北京出版社.。
《和时间交朋友》教学设计
《和时间交朋友》教学设计北定小学彭向阳一、教材内容说明本主题的目的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善于动脑筋,不怕困难,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掌握克服学习中困难的部分方法,知道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通过“时间的奥秘”。
在“学习不怕难”这一内容中以范例的形式,给出一些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和思考,自己是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或者应该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时间的奥秘”以小丽做作业的两种不同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个研讨问题,引起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同时根据这个问题,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思路,让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教材中还设计了学生星期六需要做的几件事,让大家帮助他安排时间,目的是提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既能充分利用时间,又能做到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瞭望台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学习要勇于克服困难,善于思考,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提问,学会时间分配2、情感与态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加强信心3、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与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六、学习方法:探究,合作。
七、教学过程:1、通过猜谜语: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溜走了,学生答:时间。
同学与同学握手互动引出《和时间交朋友》2、课件出示:由一男生哭着跑进学校,他为什么会哭,从身后的爸爸给出的解释,引出“迟到了”是谁的错(学生:自己的错)3、课件出示:做调查,问题:早上要上学,您的孩子需要父母或其他家人在旁边提醒或催促他(她)快点,才能按时出门吗?(单选)根据调查结果发现28%的同学需要家长的催促,13%的同学不需要家长的催促,不需要家长催促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定个闹钟、早点睡觉、提前把所需东西准备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通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姓名郯城县胜利镇小学教研室第一单元主题:《时光老人对我说》课题:一分钟能做什么课题:谁把时间偷走了课题:我的作息时间表性,懂得珍惜时间。
2、学会为自己设计“学习时间表”。
教学重难点:学会制作“学习时间表”教学准备:一张“学习时间表”表格.平时自己活动、学习、游戏的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我们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活动、游戏等实际作了初步统计现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在每一天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仔细地想,大胆的说,小组内互评我们这样安排时间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在那里?二、学习经验交流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生活内容,每一天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要做,一个人不仅要学习,还想玩,怎样才能既玩得好,又学得好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
1.小组交流学习经验2.交流感受:推选出自己认为会合理利用时间,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学习明星。
三、采访明星深化生活现场采访自己认为会合理利用时间,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向他取经学习。
1.学生采访,并做好记录。
2.交流:通过采访,有什么收获?四、争当时间小主人引导生活时间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做时间的主人?1.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节约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讨论2.小组汇报五、制定我的学习时间表课题:锦囊妙计课题:记忆快车课题:身边的学问课题:今天我进步了吗课题:瞧,我能行课题:平安每一天课题:我的爱是什么课题:快乐的全家总动员课题:也让我来分点忧课题:我的温暖心情手,开心地说“认识你,真好!”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我们的“友谊相集”1.教师谈话:的确!认识朋友,和朋友在一起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呀!2.瞧!大家还记得这是……(教师投影或课件出示集体生活的照片,如:开班会、六一庆祝活动、参观、去敬老院……师生共同回忆两年多来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难忘的场景)3.启发学生照教师的样子说说自己和同学之间最难忘的事,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小学语文《鲁迅与时间》教案
小学语文《鲁迅与时间》教案___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勤奋和战斗。
他的巨大成就与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密不可分。
本课将探讨___是如何对待时间的。
在预课文时,学生需要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同时思考___对待时间的态度,他是如何说的,又是如何做的。
此外,学生还需要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并思考这些数字的作用。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检查预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字词的含义,例如“遗产”指的是___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虚度年华”则指白白地度过时光和岁月。
此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研究词语的用法。
在课文中,___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这句话表明___善于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同时,___还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这句话表明___认为时间是宝贵的,需要好好珍惜。
填空中的具体数字和事件都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年代编写字数1925年除夕编成《华盖集》、《题记》 12001932年除夕编成《南腔北调》、《题记》 1000多1934年除夕译小说《少年别》,写“译后附记”1935年除夕编《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后记》近2)让学生自己填写一下,然后交流答案。
1925年除夕,___编写了《华盖集》和《题记》,共计1200字。
1932年除夕,___编写了《南腔北调》和《题记》,字数超过1000.1934年除夕,___译了小说《少年别》,并写了“译后附记”。
1935年除夕,___编写了《且介亭杂文二集》和《序言》、《后记》,字数近.这些数字说明了___在除夕夜也在努力工作,抓紧时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课堂练。
1.根据表格填空。
2.请抄写下面三句话,并简要说明这些话的含义。
1)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中的,一个人只要抓紧时间,再忙也会有时间的。
鲁迅与时间
1925年的除夕夜,他为《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 1933年的除夕夜,他为《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 1934年的除夕夜,他为译完的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 别》写了译后附记; 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为《且 介亭杂文二集》写了《序言》和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 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 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 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 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 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 打一个盹(dǔn)儿,醒来以后又继续工作。
1925年的除夕夜,他为《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 1933年的除夕夜,他为《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 1934年的除夕夜,他为译完的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 别》写了译后附记; 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为《且 介亭杂文二集》写了《序言》和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预习
1.不看课文,仅仅是读了课题 《鲁迅与时间》,有什么想法?
《蝙蝠和雷达》 《孔子和学生》
《狼和鹿》 《我和狮子》
预习
2.读文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 了鲁迅哪些事?从2、3节中 找出能概括内容的句子。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 Fra bibliotek繁忙中挤出时间。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 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 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
1925年的除夕夜,他为《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 1933年的除夕夜,他为《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 1934年的除夕夜,他为译完的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 别》写了译后附记; 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为《且 介亭杂文二集》写了《序言》和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2《鲁迅与时间》 精选教学PPT课件2沪教版
然而, 他们离去了,我却又这样的不情愿。 世界上的一切人或事都是容易被轻易遗忘的。 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曾经拥有的,我渐渐失去了; 曾经的人,渐渐离开了。
友情与爱情,也败给了伟大的时间。 我们离散在岁月的风里,最后,不见了踪影。 突然,我发现自己也在渐渐遗忘某些人,某些事,渐渐在远离一些人的生活。
“遗”--“遣” “编”--“骗、偏”
作品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祝福》 《伤逝》 《 孔乙己》 《社戏》 《 故乡》 《 药 》 《华盖集》、《南腔北调》、《且介亭杂文二集》
《少年别》
题记——写在书的正文前 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 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 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 名言。 序言——一般指写在著作正 文之前的文章。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我不怕遗忘,只是心里会遗憾, 然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本就无力。 我想,我们都可以,空空的前行.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姐姐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妹妹不顾姐姐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姐妹俩一同出门。妹妹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姐姐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妹妹求职无功而返,姐姐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姐姐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她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姐姐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姐姐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六年过去了,姐姐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的工作却走马灯似地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姐姐资助。 妹妹向姐姐请教成功真谛。姐姐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次努力。” 只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赋相当机遇相同的姐妹俩,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不只是这位姐姐,多少业绩辉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于“多了一次努力”。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鲁迅的思想和作品,使学生了解鲁迅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鲁迅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3.鲁迅的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思想和作品。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对于社会变革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并与学生共同思考“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习鲁迅的思想通过阅读《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鲁迅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组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鲁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他的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3.学习鲁迅的作品通过选读鲁迅的散文、小说及其评论,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并从中体会鲁迅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批判性地思考鲁迅思想的现实意义,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导读和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鲁迅思想和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写作指导: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鲁迅的散文、小说及其评论。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对鲁迅思想的理解和批判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交流:(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鲁迅紧抓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知道课文中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上述特点的关系。
3.理解“往往、总、才、一直”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紧抓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布置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包括作品]和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2.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鲁迅,引出课题1.出示鲁迅肖像图,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一定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板书:鲁迅)那么,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组织简单交流对鲁迅的了解,伺机出示鲁迅作品资料]2.评价鲁迅。
[出示高度评价鲁迅的一段话,并组织读一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把课题完整,并组织齐读]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第1小节,完成以下填空题:[出示]鲁迅一生只活了岁,可是他却写作字,写作时间年,平均每年写作字。
2.组织交流。
1) 指名口述上面的填空题。
2) 启发说说:①课文第1小节在写作上的有什么特点?[引导初步领悟列数字表达法的作用: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②为什么课文第1小节最后说这是“惊人的数字”?[引导理解“惊人”的含义]③读了这些惊人的数字后,你想说什么吗?3.过渡:课文最后一句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那么,为什么说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他又是怎样争取的?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1.带着上面的问题[出示],默读课文2~4小节。
2.组织交流。
1)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附参考答案:从两个方面:①鲁迅自己说的话②文中的'具体事例,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对时间抓得很紧,并且善挤时间的人。
] (伺机板书:紧抓、善挤)2) 帮助理解鲁迅说的两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3早教学设计(学程导航)
3早教学设计(学程导航)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3.早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2.通过阅读、思考,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初步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教学资源
鲁迅名言:1.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
2.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4.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与时间》
学生经验:有赏梅的经历,对鲁迅的作品比较陌生。
教学用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2.自学生字、新词,自己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4. 收集关于梅花的诗句三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鲁迅与时间(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2、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
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4、积累文中的两句名言,并能够收集几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
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的含义。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听写句子,引入课文:1、揭示课题,听写句子,检查预习:(1)师: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他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描写了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
板书:2、鲁迅与时间(读题)(2)听写句子:师:鲁迅对待时间是怎样的态度哪?请大家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一段话。
(3)核对听写:出示: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刚才我们听写的句子就是课文的第四小节。
打开书,自己核对一下。
这段话里有一对反义词,发现了吗?勤勉的意思是——勤奋而努力;懒散的“散”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懒惰而散漫。
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
翻红:勤勉、懒散2、学习第一节,初步体会“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
他有哪些巨大的贡献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
(1)齐读(2)这一节有许多数字,自己再读读,要把数据读清楚了,自己再读读。
(3)体味“惊人”的含义: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短短十八年写了640万字,每年35万,多么不容易啊!)是呀,难怪作者要说这是——巨大的贡献。
(4)你能够看着板书来说说鲁迅的巨大贡献吗?出示:这节里的数据3、总结:课文的第一小节通过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化遗产,最后一节又再次点明了鲁迅巨大的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说明:全文其实是扣住了“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这句话来写的。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以听写句子的方式引出这句话,既是对预习情况的有效检查,也同时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
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对于文章的结构,教师不必强化,但是可以在教学的版块布局和过渡、总结语言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二、品读二、三两节,了解鲁迅的抓紧时间和善挤时间。
师:鲁迅巨大的贡献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哪?课文的二、三节为我们做了具体的描写。
1、认真默读第二、第三节,思考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到如此巨大的贡献的。
(1)学生默读(2)交流:小结:对呀,就是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
一起来读读。
板书: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师:对此,鲁迅自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那鲁迅是怎样抓紧时间和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哪?作者选取了鲁迅生活中的哪些时间段?指名回答(白天和夜晚相对于“除夕”来说也就是“平时”)板书:平时白天夜晚除夕3、学习第二节,提炼地说说,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思考,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等下请你提炼地说说。
交流(白天接待客人,夜晚工作到凌晨)板书:接待客人工作到凌晨齐读。
4、认真默读第三节,思考鲁迅在除夕是如何辛勤工作的。
师:自己认真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鲁迅在除夕夜做了哪些工作,也要请你提炼地说说。
(1)交流:(写序言、写题记、归类、整理这些工作,课文有一个词就概括了“编集”)(除了编集一年中所写文章之外,还做了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鲁迅在除夕常常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还常常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板书:编集整理计划(2)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鲁迅在节日仍然辛勤工作的哪?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师:自己认真读读,你觉得和以往我们读过描写他人辛勤工作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运用了许多数据)A、再读,要把数据读清楚。
B、在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C、请你看着这些数据,来说说,鲁迅是如何在别人玩乐、休息的时候辛勤工作的。
出示:1925年 1200字1932年 1000多字1934年1935年长达近万字5、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
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了。
下面请你提炼地来说说,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可以根据板书的提示,并且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板书:不仅……而且……6、总结:鲁迅不仅在平时抓紧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年过节时,仍然辛勤工作。
所以,作者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选择了鲁迅平时是如何抓紧时间的,同时通过一连串的数据,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在除夕鲁迅是如何辛勤工作的。
这样特殊的情况,更能反映出鲁迅对时间的珍惜。
所以,课文最后要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7、齐读第一节,再次感受鲁迅巨大的贡献。
说明:这篇课文语言浅显、直白。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更多目光关注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概括和复述的练习。
让学生根据数据复述,既训练了复述能力,同时了解记住名人的成就。
第二次让学生加上关联词简要复述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挤出时间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选材的技巧,了解像这样叙事明理的文章该如何选材,为将来自己能够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三、总结全文,整合信息,为鲁迅作简介:1、总结全文:师:“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鲁迅先生这种惜时、勤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师:通过课文的学习,相信我们对鲁迅先生也有所了解。
下面,我们来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
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等。
出示::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1)学生静心默读课文,划出含有有关信息的语句。
(2)学生撰写(3)讲评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并摘录下来。
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散落在文章各处的信息整合、梳理在一起,是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之一。
它包含了概括、复述、转述、选材、组织语句等多种能力。
教师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应提出明确要求,从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梳理有用信息;学生应该根据提示静心默读,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附板书:鲁迅与时间抓紧时间平时白天接待客人夜晚工作到凌晨善挤时间除夕编集文章整理日记计划工作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鲁迅与时间》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容易理解。
本课结构明确,首尾呼应。
在课文的一开头,作者通过了一连串详实的数据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在十八年间创作了数量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最后一节,作者又再一次地强调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在中间的两个小节中,作者紧紧扣住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选取了鲁迅先生在平时工作到凌晨和在除夕仍然辛勤工作这两个材料,通过了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作品名称,写出了鲁迅先生对于时间的珍惜。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下的学生在字词学习上,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近义词替换等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在教学时应该更多的关注,近义词的区分和关联词的准确运用上。
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学生体味课文用词的精准,培养学生将词语运用地更精当、更切合语境,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
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困难,找不到抓手,经常漏关键点;不能够较为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对文章的理解流于表面。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在阅读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于词义的准确理解,关注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关注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准确的字义、读音。
五年级上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
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
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的含义。
课文正是通过一系列数据将鲁迅如何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写具体的。
作者也是抓住了一系列数据描写了鲁迅在十八年中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是本文写作方法上的一个特别之处,在明理悟道的记事文章中大量运用数据描写。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这些数据,要让学生首先读清楚,然后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在这些数字后,所蕴藏的鲁迅的惜时、勤奋的精神品质。
并且,能够通过复述的形式,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三: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本文的结构明确,首尾呼应。
在取材上,作者选取了平时和除夕时两个材料,来反映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挤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