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6aab43cf84b9d528ea7a7f.png)
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变
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可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 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环境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目录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宇宙中最适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地球是个独立体,不能与别 的星球交流与合作。 目前适于人类生存的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应该庆幸和珍惜 宇宙对我们的厚爱,倍加爱护 地球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 去了解地球家园的环境和出现 的问题,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 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广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 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
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
失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 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 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 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二)环境学的内容
(三)环境学的分科
(四)环境学的主要任务
一、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科学是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便从零星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eb61db6137ee06eef91804.png)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阈强度 (阈值):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固定,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Reproduction)
指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 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生殖是人类繁衍后代,种族延续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对象
活的生命个体(人体)以及组成人体 的各个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
研究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任
务
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律和内部活动机制。 研究不同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 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 反 应 形 式 兴奋: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
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抑制:组织和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 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鹏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 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发展简史 生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英 国 医 生 哈 维 (William Harvey , 1578-1657) 用 动 物 活体实验的方法,第一次科 学地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 和规律,被公认为近代生理 学的奠基人,为现代生理学 (modern physiology) 奠 定 了 基础。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415ff3f705cc1755270999.png)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0a29be65ce050876321379.png)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ec9656127d3240c8447efc4.png)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粮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之一,粮食安全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政府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指出,一个国家或政府若能“足食、足兵”,则“民信之矣”。
中国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粮食与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粮食的储藏与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举措。
中国在粮食储藏储备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曾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据考古发现,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粮仓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正规的粮仓。
隋唐时代的洛阳含嘉仓,设施完善,造型优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粮仓[1]。
由国家出面进行的粮食储藏与储备行为,即为国家战略粮食储备。
依靠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熟练应用买入与抛出的价格平衡杠杆,在丰年可以帮助农民销售盈余的粮食,防止谷贱伤农;在歉年可以平抑物价,防止物价飞涨,乃至直接赈济灾民,维护社会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粮食储备崩溃,成为引发社会大动荡的导火索。
粮食储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此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粮食储藏便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懈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共识的形成,对于粮食储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在过去所追求的高质量、高效益基础上,还要加上低能耗以及低污染。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减少储粮损失、保持储粮品质、降低储粮成本、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的绿色储粮新技术。
其中,低温储粮是最被看好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
所谓绿色储粮,是指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延缓粮食陈化过程,确保粮食安全、卫生的综合性防治方法,它是以储粮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则是指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储粮食温度,并利用仓房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确保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粮堆温度维持在低温(15℃)或准低温(20℃)以下的一种粮食储藏技术。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c2e5792af90242a995e524.png)
2020/6/30
• 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虽握住一只怏 怏不乐的实验老鼠的头,同时,—位助手灵巧地 翻开老鼠左眼皮,在里面放上一块不透明的隐形 镜头。
• 5、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
30%
• ······
• 他人在场,责任分散
2020/6/30
3、调查法
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 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 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 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盖洛普的民意测验 1936年成功预测罗斯 福的当选,误差不到1%
基本原理 矛盾论 中和论
西方:古希腊的传统,以逻辑和分析思维为主 同一律
基本原理 矛盾律 排中律
2020/6/30
孔子的观察人的道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2020/6/30
二、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
个体心理
2020/6/30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科学教育出版社。 • (3)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苏 等
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 • (4)戴维 . 迈尔斯 著,侯玉波等译:《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6/30
(二)应用心理学
(6)管理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 (8)法律心理学 (9)医学心理学 (10)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11)工程心理学 (12)体育运动心理学 (13)航空航天心理学 (14)政治心理学 (15)经济心理学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9fab01ba1aa8114431d95d.png)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某种结构,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结 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
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些生命活动的 发生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 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传出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一、新陈代谢
物质、能量
机体
环境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可兴奋性组织对刺激作出的相应反应。
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
活动弱→强的过程。
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数据结构第一章--绪论(严蔚敏版)
![数据结构第一章--绪论(严蔚敏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8e8fd4c1c708a1284a44e9.png)
解 T = (D, R ) D={A,B,a,b,c }
R是D上的关系的集合 是 上的关系的集合
A
B
a R={ P1,P2 } P1 ={<A,a>, <A,b>, <A,c>} P2 ={<B,a>, <B,b>, <B,c>}
b
c
写出一个复数的数据结构 例3 写出一个复数的数据结构 Complex= (C , R) 解 一个复数可以表示为 a+bi 一个复数可以表示为 复数 C={a,b}
也可以表示成一个有序对 <a, b>
∴这里存在一种关系 P ={<a,b>} (只有一个有序对 只有一个有序对) 只有一个有序对
而R是C上的关系的集合 R={ P } 是 上的关系的集合
写出一个复数的数据结构 例3 写出一个复数的数据结构 Complex= (C , R) 解 一个复数的数据结构为 Complex= (C , R) 其中, 其中, C={a,b} R={ P } P ={<a,b>}
a b c
解 其数据结构可描述为 d e T = (D, R ) 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 D={a,b,c,d,e} 是数据元素的集合
R是D上的关系的集合 R={ P } 是 上的关系的集合
P ={<a,b>,<a,c>,<b,d>,<b,e>}
例2
一小组有a,b,c 三个学生,一个导师A 一小组有a,b,c 三个学生,一个导师A 和一个辅导员B 和一个辅导员B,此小组的数据结构如图:
48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 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定义〉 数据关系: 数据关系:〈数据关系的定义〉 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的定义〉 }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其中基本操作的定义格式为: 基本操作名(参数表) 基本操作名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描述〉 初始条件: 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描述〉 操作结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d2f544b307e87101f696f1.png)
主要内容: 机器的作用,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零 件的概括分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 性质与任务。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设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明白零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了解课程的 内容、性质与特点、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重 点: 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 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 绪论
八、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 孔志礼、马星国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习题与解析》 修世超、李庆林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 邱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吴宗泽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三、本课程的任务
1)培养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 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 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 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 的基本训练; 5)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情 报 学
工 程 力 学
数学
机 构 学
流
方 辩 体 法 证 力 论 法 学
化学
电 磁 学
热 力 学
基 础 工 程 学
物理学
泉水
基 础 科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静联结 动联结 与动力 源组合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就是机械零件 。
第一章 绪论
任何机械设计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机器的 性能好坏就取决于它的主要零件和关键零 件的性能好坏。要想设计出好 的机器,必须首先设计好它的 零件。因此,机械零件的设计 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设 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6cfa97dd88d0d233d46a8f.png)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755531b90d6c85ec3ac661.png)
8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就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 信系统,如图
同步
信 息 源
编 码 器
加 密 器
调 制 器
信 道
解 调 器
解 密 器
译 码 器
受 信 者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9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各部分功能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其一:进行模/数 变换;其二,设法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即数据压缩。信 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噪声, 干扰等的影响,会造成差错。信道编码是在原来的数字序列 中引入某些作为差错控制的码字,以实现自动检错和纠错, 当然这时会降低信息传输速,使数字信号适应信道所进行的 变换称为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目的就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 扰能力,尽可能的控制差错,实现可靠通信 加密与解密(例如交织):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可 有效的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即加上密码,这叫加密。 在接收端就需要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密
有线信道:如明线、电缆、光缆信道 无线信道:如短波电力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 信道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
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
15
4 通信系统的分类(续)
按通信工作方式分类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例 如,广播、遥测、遥控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 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例如,无线电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 作方式。例如,普通电话
10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绪论1
![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3f1f919ca0116c175f0e48d3.png)
分析题
1. 在图中线路AB上装有电流保护1,试指出它作为主保护和后 备保护的保护范围。
2. 在图(a)、(b)、(c)中,各断路器处均装有继电保护装置, 当K点发生故障时,保护动作使哪些断路器跳闸才称有选择性动作?
3. 在图中,K1点短路时,线路保护3动作跳开断路器3,是 否可称有选择性动作?它又如何起到远后备作用?
五、几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 继电保护与防止故障:继电保护并不能防止故障的发生, 继电保护的功能,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才能表现出 来,它并不能预测与防止事故。 • 继电保护与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并不单指继电保护装 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一次系统的需求,脱离继电 保护的电流、电压输入量,脱离继电保护对断路器的控制 以及断路器本身的动作行为(如动作速度)来讨论继电保 护的动作行为。 • 保护的用法: 继电保护装置本身不能直接用于高电压及大 电流设备上。 • 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属于自动动作的装置,属于自动 控制设备的一类。
2. 反应两端电气量的保护
A
E1
B
I f ( A B )
4 3 (a)正常运行情况
.
C
I f ( B C )
2 1 E2
.
A
I
E1 4
B
. ' d1
' Id 1
.
d1
'' Id 2
.
3
2
1
E2
(b) d1点短路时的9; d2
d2
'' Id 2
.
B
'' Id 2 .
4
3
2
1
E2
问答题:何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什么叫近后备和远后备、 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采用断路器失灵保护? • 主保护是反应被保护元件自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符合 要求)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 后备保护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故障元件保护装置或断路器 拒绝动作时,由相邻元件的保护或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 动作。 • 近后备是指某一元件同时装设两套保护,当该元件故障时, 一套保护万一不动作,则另一套保护动作于跳闸。 • 远后备是指故障元件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的上一 级元件的保护动作于跳闸来实现后备作用。与之不同的近 后备是同属一地的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来动作,此时要 求断路器不能拒动。 • 当采用近后备时,若断路器拒动,则必须通过装设在断路 器上的失灵保护,切除该线路连接母线上的所有电源线路。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db912f0b1c59eef9c7b446.png)
第一章绪论刚开始接触一门学科,人们首先往往会提出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比如:这门学科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和性质?它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及不同之处在哪里?它研究那些方面的问题?它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本章就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详细的介绍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及特征(一)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定义是来自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权威奥尔波特(G. W. Allport)对社会心理学涵义的规定:“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①社会心理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比较关注具体的个人行为和心理问题是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
阿伦森(E. Aronson)在《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中提到,“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②社会心理学要解释的就是人是怎样受影响的?为什么接受影响?究竟这个影响是什么?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变因是什么?这些影响的效果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那些变因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长久性吗?另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巴克(K. W. Back)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补充说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导致一个人改变他对别人的态度的过程很感兴趣”;“只有当某个个体受到与他相互作用的社会成员的影响或者这些成员受到该个体影响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才去考察这个个体。
”③对某一个人,其他人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此人对这些反应必定会有所知觉,这种知觉会影响到他看待自己的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种知觉影响是怎样作用于知觉者的整个过程。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个个体与群体相交叉的领域。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畑和孝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用一定的客观的共同手段去探讨,完全实证地归纳出在这类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法则性和一般性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56f57e5acfa1c7aa00cc1f.png)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4f6d20bcd126fff7050bc7.png)
(2)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制约作用。
首先: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 其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
(3)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①有利于生产者缩短销售商品的时间,增加利润。 ②产生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益。
(4)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生产: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的需要。 流通:直接面向消费 ,能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商 品的具体需要。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消费者主权”
(2)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
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生产者主权”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
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四)供求规律的作用
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商品自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偏好。 政府的消费政策。 消费者的预期。 人口数量的变动。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 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基本要求:供给决定需求,同时对必须不断地适应 需求。
两种形态:供求平衡,供求不平衡 三种表现形态:供求均衡、供过于求、供不应求 (1)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
二、供求规律
(一)商品供给
概念: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商品的价格。 政府的产业政策。 企业的预期。
(二)商品需求
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 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01.民俗风情 第一章 绪论
![01.民俗风情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c92b4c2e3f5727a5e962fa.png)
(三)饮食特点
• 汉族人通常以稻、麦为主食,搭配蔬菜、肉食 和豆制品等多种菜点,通过蒸、炒、煎、炸、 煮等等不同烹饪方法制作主食和菜点。 汉民族 善于烹饪,经过几千年的烹饪历史发展,菜式 基本分为四大菜系,即川、粤、闽、皖、鲁、 湘、:三餐制、宴席制
•
•
腊八节 阴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阴历腊月廿三
(四)社交礼仪
1、姓名与称谓 晚辈与长辈不能同名,有小名和大名之分。 称呼有通称、尊称、谦称。 2、相见与交谈 相见时有握手、问候等礼节。在交谈中,如 “死”在多数场合都是一个禁忌语,坐在 船上忌说“翻”、“沉”等。 3、待客与送礼
(五)传统节日
•
过大年/春节 阴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 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 初一要拜年。)
第二章 汉族民俗
一、汉族的基本情况 (一)汉族的形成 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 下游为活动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 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 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汉 族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其突出特点。关于汉民族形 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 大体有3种观点:①秦汉时代。②明末清初,或早在唐、 宋。③1840年以后。至今尚无定论。但普遍的看法认为 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 2、世俗信仰 • 即为民间信仰或大众宗教。内容庞杂、体系 凌乱,具有多神论的特点。有信奉佛教神、 道教神和民间神,有鬼灵崇拜、祖先崇拜、 圣贤崇拜,有天命观、兆象观、风水观等。 信仰的宗教神主要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 玉皇大帝、八仙等。 • (二)民族服饰 • 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服、汉 装、华服,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 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a1c1f3e0912a2161479297d.png)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_写作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199a8ab9d528ea81c77965.png)
第一章 绪论
四、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文性
王朔曾经称自己是“码字儿的”,你怎样看?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
人写作是为了与人交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
第一章 绪论
(二)综合性
基
础
写
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目
第一章 绪
录
论
第二章 材料和思想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写作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含义 写作六概念 写作三模块 写作五特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 要联系在一起的。 • 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一书中说,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 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 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角度的写作
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 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 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
文化学角度的写作
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 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
第一章 绪论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技 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 创作。文学写作属于写作的文学性、艺术性层次, 是基于基础写作之上的专业写作层次;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efc1449ec3d5bbfc0a7469.png)
复习思考题
1.生理学研究任务有哪些?可从什么水平、采用何种研 究法解决?
2.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4.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5.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举例说明。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 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 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
——Claude Bernard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排尿反射
盆神经传入 盆神经传出
阴部神经传出
(三)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红色框部分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feed-forward):是一个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在反 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 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如:条件反射
意义:前馈控制可以更快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并对 可能出现的反应偏差提前予以纠正,起到“防范于未然” 的作用。
新城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生理学的任务
1、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 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2、阐明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
3、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进 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命活动在整体生命 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的重点
功能(Function) 机制(Mechanism) 调节(Regulation)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决定兴奋还是抑制的因素:
外部因素:刺激的质和量; 内部因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征:动作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 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 有用的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应用遍及轻工、食品、化工、能源、环保、农业、医药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 发酵工程组成 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 一、何为发酵?
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的培养, 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
二、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1. 天然发酵阶段( 19 世纪以前) 特点 1. 手工作坊或家庭式生产
2. 非纯种培养
3. 产品质量不稳定
4. 凭经验传授技术
5.
一般为嫌气发酵 17 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首次观察到
大量的微生物 19 世纪中叶,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 “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 作用的结果。
”),发酵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认识了发酵的生理学意义
19 世纪后期,柯赫(细菌学之父) ,建立了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利用控制特定 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品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1905-1940 年 ) 在一次大战时,魏兹曼开拓了丁醇丙酮发酵,并建立了真正的无杂菌发酵。
特点
表面培养 生产过程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 生产规模不大 嫌气或好气发酵 3.深层发酵阶段
( 1940 年以后)
1943 年,在发酵罐中采用通气搅拌的深层培养法生产青霉素。
青霉素发酵技术
成功地建立起深层通气培养法和一套培养技术(包括通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基灭菌和无 菌接种等) 使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温度、
pH 、通气量、营养物的供给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厌氧一-好氧,导致一大批新产品的开发
这些都为以后的发酵工业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模型,成为当代发酵工业兴旺发达的开端 4. 开拓发酵原料(1960年以后)
60年代,为了解决由于人迅速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非碳水化合物代替碳水 化合物的发酵 主要产品为微生物蛋白质(单细胞蛋白 SCP )
特点
机械搅拌发酵罐的容积已经从第三阶段时的 80M 3扩大到150M 3 o
以烃为碳源生产微生物细胞作为饲料蛋白质的来源 5. 基因工程阶段(1979年以后)
这个阶段以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为标志。
基本方法定向的改变生物性状和功能,生产原来微生物不能生产的产物。
特点
为人类生产 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来源
拉丁语 “Fervere ”“Fermentation ”
用于描述果汁或麦芽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二氧化碳所引起的 狭义定义 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 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广义定义 工业上 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发酵定义
沸腾”现象。
厌氧培养
有氧培养
发酵产品增多,应用范围广泛。
哺乳动物的活性蛋白基因在微生物细胞中得到克隆和表达 发酵工业已经扩展到动物和植物细胞培养领域, 使过去只能在动植物中提取的一些产品,
现在也能成为发酵产品
目前,世界上已经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就有几十种, 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等。
生产效率高
10L 工程菌=50万只羊脑一-> 5mg 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2000L 基因工程菌=720kg 猪胰一--100g 胰岛素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更普遍 三、发酵工业的特点及其研究范畴 (一) 发酵工业的特点
1. 原料简单粗放,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2. 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过程安全
3. 效率高
4. 效益高
(二) 发酵工业的研究范畴 1. 微生物菌体细胞发酵
是以获得具有多种用途的微生物菌体细胞为目的产品的发酵工业 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积累成平行关系, 生长速率最大时期也是产物合成速率最高阶段,
稳定期产量最高。
2.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包括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产物 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蛋白、多糖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 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 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抗生素、毒素、色素 3. 酶制剂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酶的优点:产量大、种类多、生产条件易改进。
门冬酰胺酶、胆固醇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特点:
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a , P -
生长
对该生物无明显生
酶生产受微生物严格调节控制,解除调节控制,提高产量。
4.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定义 :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的某一特定部位(基团) 相关但更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
醋酸发酵 脱氢、氧化、脱水、脱羧、缩合等 特点 :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
5. 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
利用微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基因工程菌株发酵。
四. 发酵工业的类型及其工艺流程 发酵工业的类型 根据对氧的需要区分: 厌氧和有氧发酵 根据培养基物理性状区分: 液体和固体发酵 根据发酵工艺流程区分: 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 五、发酵工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发酵工业的应用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 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 生产天然杀虫剂、 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 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以及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1. 医药工业 抗生素发酵工业
(青霉素、 有机酸发酵工业 (柠檬酸、 酶制剂发酵工业 (淀粉酶、 氨基酸发酵工业 (谷氨酸, 核苷酸类物质发酵工业 (肌苷酸、肌苷等 ) 维生素发酵工业(维生素C 、维生素B 等)
2. 食品工业 (酒、酱、酱油、醋、腐乳、面包、酸乳等
3. 有机溶剂发酵工业 (酒精、丙酮、丁醇等 )
4. 农牧业 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工业 (酵母、单细胞蛋白等 ) 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的伴胞晶体) 细菌肥料(固氮菌)
5. 微生物环境净化工业 (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污水等
6. 生物能工业 (沼气、纤维素等天然原料发酵生产酒精、 (二)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
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选育和改良菌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产生带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产性能,这是常规育种方法无法做到的。
许多传统的发酵工程产品如柠檬酸、青霉素等都已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菌种改造, 大大地提高了产量。
在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中, 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 75% 左右
2. 结合细胞工程技术,用发酵技术进行动植物细胞培养 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动植物细胞的人工培养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修饰作用, 使它转变成结构
链霉素、土霉素等 ) 葡萄糖酸等 ) 蛋白酶等 ) 赖氨酸等 ) )
乙烯
等,
具有我们所希望的新的遗传性能和生
动植物细胞有产生很多微生物细胞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代谢产物,进行动植物细胞的培养, 就能生产这些特有物质。
紫草、三七等等植物细胞已可在发酵罐种大规模培养。
我国的传统中药涉及 植物,细胞培养是中药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应用酶工程技术,将固定化酶或细胞广泛应用于发酵与酿造工业
可大大简化提取纯化工艺; 固定后稳定性得以提高; 作为生物催化剂使用。
4. 改进发酵设备 生化反应器 生物传感器
5. 发酵法生产单细胞蛋白 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各种各样,各种资源都可以利用, 物要快上百倍。
因此,发展单细胞蛋白不失为一种解决废水废料、保护环境、节约粮食资源的好方法。
6. 加强代谢研究,进一步搞好代谢控制,开发更多代谢产品
由于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至今研究透彻的仅为代谢途径中的一小部分, 径,搞清其代谢调节的机制,将会开发出更多有价值的生物代谢产品。
思考题
发酵
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动物、植物)的培养,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
微生物转化发酵
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的某一特定部位(基团)修饰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关但 更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
深层通气培养法 指在纯种条件下,强制通入无菌空气到密闭发酵罐中进行培养的方式。
初级代谢产物
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
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 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分批发酵
指在发酵过程中,除了不断进行通气(好氧发酵)和为调节发酵液的 pH 而加入酸碱溶液 外,与外界没有其它物料交换的一种发酵方式。
培养基的量一次性加入, 产品一次性收获的 一种发酵方式。
连续发酵 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 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1. 发酵工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天然发酵阶段
2. 纯培养阶段
5000 种左右
而且微生物繁殖速度惊人,比动
搞清更多的代谢途
3.深层发酵阶段
4.开拓发酵原料阶段
5.基因工程阶段
2.发酵工业的研究范畴包括哪几方面
1.微生物菌体细胞
2.微生物代谢产物
3.酶制剂
4.微生物转化发酵
5.微生物废水处理
3.请绘出发酵工业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IR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