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染病学总论人卫四版
传染病学总论
民间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之间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开展广泛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重大疫情频发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重 大疫情,如埃博拉病毒、登革热 、寨卡病毒等,对人类社会造成 严重影响。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机遇
1 2 3
挑战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高致死率和高传 染性等特点,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
机遇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也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促 进了抗病毒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传染病的治疗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治疗并发症”的 原则,根据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选择
针对细菌性传染病,应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和患者 生理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药物选择
针对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 和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可试用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
心理干预
传染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 良情绪,应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疏 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05
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
全球传染病概况
传染病种类繁多
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 传染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 虫等引起的疾病。
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存在 显著差异,与社会经济、自然环 境、人口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0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 监测和报告系统
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传染 病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并控制传 染源。
2024年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2024/2/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33
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中医药在缓解传染病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 势,如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中医药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如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体质等。
2024/2/29
21
患者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心理干预
2024/2/29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 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2024/2/29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和给药途径等。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降 低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
的风险。
2024/2/29
19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退热治疗
对发热患者,可选用适 当的退热药物,同时注 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脱水。
2024/2/29
呼吸支持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患者,及时给予氧疗、 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
免疫预防等。
29
新型传染病挑战应对
01
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应对策略
针对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和防控难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
略和措施。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传染病防控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人卫版传染病学总论教学护理课件
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 预警系统,及时发用
分享经验和资源
各国共同分享防控经验和资源,加强信息交 流和技术合作。
联合应对疫情
共同应对跨国界的传染病疫情,协调防控措 施和行动。
促进全球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全球卫生安全水平,减 少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结核 分枝杆菌可侵犯人体的多个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典型表现包括咳嗽、咳痰、咯血等。结核病的 治疗需要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和隔 离,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新冠病毒
总结词
新冠病毒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 播的特点。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 ,或接触患者排泄物后未洗手直接 进食。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
接种疫苗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推荐的疫苗接种 计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减少与患者直接接触,如需接触应 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 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推动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
促进各国遵守和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加强全 球卫生治理和合作。
THANKS
详细描述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HIV后,经过平均 8-10年的潜伏期,发病时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 治疗药物,但通过早期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延缓发病时间和降低传播风险。
结核病
要点一
传染病学总论人卫四版ppt课件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5.显性感染 由于入侵的病原体数量 多、毒力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 组织损伤和机能障碍,出现临床表现。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3.隐性感染 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 组织损伤轻微,临床上不出现或仅出现不 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通过免疫学检测可 发现机体已获得特异性免疫。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二、组织损伤的机制
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通 过直接侵犯(如机械运动、溶组织酶、诱 发炎症等)、毒素作用(如病原体产生的 内外毒素)、免疫参与(如艾滋病毒破坏T 细胞,有些病原体致变态反应)引起机体 组织和功能损害。
传染病学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汇报人:2023-12-2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病原学基础•传染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目录•传染病治疗原则与方法•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建议•传染病研究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预测0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定义根据病原体种类和传播方式,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患者、带菌者、潜伏期患者等人群中,成为传染病的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多少与传染病发病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030201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社会恐慌和公共卫生危机。
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意义防控意义危害02传染病病原学基础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细菌常见的传染病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病毒病毒是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它们通常比细菌小,且复制周期短,容易变异。
真菌真菌也是传染病的病原体,如念珠菌、隐球菌等。
它们通常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引起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淋病奈瑟菌则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通过粘附、侵入、复制等过程,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感染机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与感染机制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并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鉴定方法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等。
传染病学总论
• 脓毒血症pyemi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强时,患者的其他组 织和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传染病的诊断
• 临床资料 • 流行病学资料 •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 一般常规检查 • 病原学检查 • 生化检测 • 免疫学检测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内镜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活体组织检查
病原体被清除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被动免疫 • 特异性主动免疫
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 组织损伤 • 临床症状、体征 • 生化 • 免疫应答 • 数量多 • 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或携带
•
组织损伤
隐性感染 轻
• 症状
无
• 体征
无
• 生化改变
无
• 免疫应答
有
• 发生率
高
• 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
• 肠道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 • 虫媒传染病 • 寄生虫病
保护易感人群
• 非特异性
• 特异性
• 人工自动免疫
•
活菌苗 死菌苗 类毒素
• 人工被动免疫
•
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谢谢
传染源
• 病人 • 病原携带者 •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 • 水的传播 • 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虫媒传播 • 土壤传播 • 血液制品
人群易感性
•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感染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 自然因素 • 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
• 病原体
• 传染性
• 流行病学特征
丙类传染病
2024版《传染病学》教学课件传染病总论(9)
05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与目标
早期治疗
尽早开始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 低死亡率。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防治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
03
对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
危险因素等,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疫苗研发与应用
加强疫苗研发
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推动新 型疫苗的研发和上市,提高疫苗
的预防效果。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确保 易感人群能够及时接种疫苗,提
高人群的免疫力。
加强疫苗监管
加强对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环 节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 全性。同时,加强对疫苗接种不 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保障公众
病情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 报告医生。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医嘱,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实施情 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
康复指导与心理支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给予 相应的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生活指导等。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阻止 病毒进入细胞等方式发挥 抗病毒作用。
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等方式 发挥抗菌作用。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024年度传染病学总论
2024/2/2
5
传染病分类方法
01
02
03
04
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如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等。
按传播途径分类
如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 病等。
按病程长短分类
如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等 。
按病情轻重分类
如一般传染病、重大传染病等 。
2024/2/2
6
流行病学原理及应用
流行病学原理
研究疾病分布特征、流行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科学。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024/2/2
03
实施疫苗接种计划
按照疫苗接种政策,有计划地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确保接种效果和安全性。
12
03 传染病诊断方法 与标准
2024/2/2
13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沟通渠道
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多种方式建立快速、高效的沟通渠道,确 保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
保密要求
在信息共享和沟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患者隐私和 信息安全。
2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制定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 治、物资保障等工作要求。
报告内容
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已采取的措施等信息。
报告要求
确保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 漏报。
2024/2/2
25
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
2024/2/2
2024年度-(精品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快速 、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基因,提高诊 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8
05 治疗原则与措施
19
一般治疗原则和方法论述
01
02
03
04
早期诊断和治疗
及早发现并确诊传染病,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以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
隔离与消毒
对患者进行隔离,减少病毒传 播;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结核分枝 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等。
细菌的致病机制
包括侵袭力、毒素产生和免疫逃避等 。
12
病毒类病原体介绍及致病机制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01
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病毒的致病等。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03
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等。
联合用药
个体化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可采用 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 药性风险。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21
抗病毒药物应用前景探讨
01
抗病毒药物种类
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如核苷类、干扰素类、蛋白酶抑
制剂等。
02
加强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改善营养状况
加强营养支持和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
25
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机制
强化监测预警
加强病毒变异和疫情趋势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完善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起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02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可引起斑疹伤寒、
梅毒等疾病。
真菌等
03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此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微生物可能引起新的传染病。
11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特征
2024/3/27
12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地区性、城乡差别和 人群聚集性等。
人群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 和免疫状况等。
2024/3/27
14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系统的建立
构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包 括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 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等。
预警机制的实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监测数 据,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并 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应对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和疫情形 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 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和社会动员等。
2024/3/27
15
04 传染病临床表现 及诊断依据
2024/3/27
16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概述
2024/3/27
29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优化
2024/3/27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不瞒 报、不漏报。
处置流程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 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效 率。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 液传播等。
传染病的分类
01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等。
02 根据病原体分类
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03 根据传染性强弱分类
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症状
发热
大多数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不同疾 病发热特点不同。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01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展。
02
新型疫苗技术不断涌现,如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为
快速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疫苗的研发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阶段
03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传染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出现,治 01 疗药物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病毒在密闭环境中传 播。
04
传染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通过 抑制或杀灭细菌来减轻感 染症状。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感染,通过阻止
病毒复制来减轻病情。
02 抗寄生虫药物
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通 过杀死或驱除寄生虫来达 到治疗目的。
04 免疫调节剂
类。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程序,确保 疫苗接种效果。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接 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避免接触眼、鼻和嘴
传染病学总论
热型
• 时间 • 分布 • 形态
皮疹
皮疹形态
• 斑丘疹 • 出血疹 • 疱疹或脓疱疹 • 荨麻疹 • 粘膜疹
毒血症toxemia
• 各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 产生的外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 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等不断进入血流, 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中 毒性休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病人血液中, 但不繁殖
丙类传染病
• 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管理传染源
• 甲类:强制管理 6小时,12小时 • 乙类:严格管理 12小时 24小时 • 丙类:监测管理
• 治疗病人、携带者 • 动物
切断传播途径
病原体被清除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被动免疫 • 特异性主动免疫
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 组织损伤 • 临床症状、体征 • 生化 • 免疫应答 • 数量多 • 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或携带
•
组织损伤
隐性感染 轻
• 症状
无
• 体征
无
• 生化改变
无
• 免疫应答
有
• 发生率
高
• 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
• 肠道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 • 虫媒传染病 • 寄生虫病
保护易感人群
• 非特异性
• 特异性
• 人工自动免疫
•
活菌苗 死菌苗 类毒素
• 人工被动免疫
•
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谢谢
• 寄生虫:原虫、蠕虫
感染 Infection
• 人与入侵的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的过程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 后,在人体有效的防御能力作用下,如皮 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等非 特异性免疫屏障,可使病原体处于不利的 环境而被消除或排出体外,也可以有事先 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来自母体或人 工注射的抗体、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 得的免疫)所清除,从而不产生任何病理 变化和临床症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第4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特异性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性 4.有免疫性
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 (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 旋体、原虫等)引起的,发现病原体有利 于传染病的确诊和防治 。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 排出,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 有:①空气传播、②水与食物传播、 ③虫 媒传播、 ④接触传播、⑤经血液、血制品 传播、 ⑥其它 。
3.易感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 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二、疫源地
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的病原 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所能波及的范围 称为疫源地。
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通过免疫学检测可 发现机体已获得特异性免疫。
4.潜在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双方力量保持暂时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 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不被排除,不出现临床 表现,一旦人体防御能力降低,病原体乘 机繁殖,引起发病。
5.显性感染 由于入侵的病原体数量 多、毒力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 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应答可 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利于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和消灭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二是 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的变态反应。 保护性免疫又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 性免疫两类。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对进入体内 的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是机体与生俱 来的、针对所有病原体的免疫,在抵御感 染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它包括①天然屏 障、②吞噬作用、 ③体液因子。
看到的是传染病病人,而不是所有的感染 者。但患传染病必须经历感染过程。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对机体的致病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
1.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
体内扩散的能力。如有些细菌的表面成分
(伤寒菌的Vi抗原)有抑制吞噬细胞作用的
能力而促进病原体的扩散易致感染;引起
腹泻的大肠杆菌(含定植因子)能表达受
传染病学 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 以及不断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促使患者康复,从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 传播流行的科学。
第2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指病
原体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 斗争的过程,也称感染过程或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 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它必须具备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 或中止。流行过程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 素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 殖并能不断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 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整 个时期称为传染期,是确定隔离期限的依 据。
2.特异性免疫 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 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故有一定
针对性。感染和疫苗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 免疫应答。包括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一、床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病原体的入侵、定位和排出 多数病原体只
有在入侵门户、体内定位适合的情况下, 才能引起病变。
传染病学总论人卫四版
第1节 概 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 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 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寄生虫病(parasitosis)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 后产生的疾病。二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 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2.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
又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当病
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体内某一部位生长繁
殖,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的整个时期,但
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如伤寒、乙型
肝炎。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者,
如麻疹和流感,病原携带者极为罕见。
3.隐性感染 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 组织损伤轻微,临床上不出现或仅出现不
体和小肠细胞结合。
2.毒力 指病原体毒害机体的能力, 毒力由毒素和其它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 外毒素和内毒素。其它毒力因子有:穿透 能力(血吸虫的尾蚴)、侵袭能力(志贺 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3.数量 对同一种传染病而言,入侵 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 因素而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原体致病力 可减弱(如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麻疹减毒 活疫苗),也可增强(如肺鼠疫)。病原 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 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HIV等)。
二、组织损伤的机制
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通 过直接侵犯(如机械运动、溶组织酶、诱 发炎症等)、毒素作用(如病原体产生的 内外毒素)、免疫参与(如艾滋病毒破坏T 细胞,有些病原体致变态反应)引起机体 组织和功能损害。
三.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二)代谢改变
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 组织损伤和机能障碍,出现临床表现。
上述五种表现呈动态变化,在一定的
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变。五种表现形式在不 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 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而显性 感染所占的比例最低。由此可见,感染过 程不一定都有临床表现。在门诊或 病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