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民国社会风俗的变迁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的变迁[摘要]: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延续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宣告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发展,社会大变革时期,风俗的演进也进入转型的阶段。
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本文将从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这五个方面来介绍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关键字]:民国风俗旗袍妇女解放民国时期民俗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在发端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俗学学者。
仅以风俗研究而言,就有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杨荫深的《衣冠服饰》,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等。
可以肯定的说,民国时期的民俗学专著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样、深刻,为以后民俗学者的“田野作业”起到示范作用。
陈学华和徐吉军编著的《中国风俗通史(民国卷)》就对民国时期各民族的饮食,住,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比较明显,在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围绕女性婚恋嫁娶而展开的民国社会风俗研究将会越来越全面。
一、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变革的背景1.外部因素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
2.内部因素(1)政治因素还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就认识到社会习俗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改良社会习俗政治进步中的作用,所以他们得出一种共识,那就是改良风俗必须成为社会全面变革而一部分,必须把政治改革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
有的把改革发饰、服饰习俗作为推翻清王朝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强调了风俗改良的政治意义。
这种将移风易俗政治化的思路和做法,在民国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008·广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 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参考: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 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 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 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 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 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2、内容:
(1)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核心)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后期: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1·天津)《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 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 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 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4、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现象
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现象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该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现象对中国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本文将从社会变迁和文化现象两个方面阐述民国时期的特点与意义。
一、社会变迁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经济、文化和习俗上的。
1.政治上的变革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新中国,民主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政治结构、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也都发生了变化。
一部宪法的颁布,削弱了各地土豪劣绅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加速了地方自治的进程。
同时,新政权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推行了精神新文化运动。
2.经济上的变革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有了北洋政府的支持,许多先进的商业企业兴盛起来,中国的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城市改建和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
3.文化和习俗上的变革北洋政府鼓励各地封建习俗的改革,通过法律的限制和宣传的力量,一些残酷的和反人类的传统习俗得以改变。
同时,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和新闻事业得到了兴旺发展,使人民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启示。
二、文化现象民国时期也涌现了很多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时代的特殊性。
1.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以后,精神新文化运动逐渐兴起,反对旧文化,呼吁推行现代化和民主化。
该运动代表人物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发起了许多文化运动和学术论坛,培养了大批的新兴文化人士和思想家。
2.新派京剧的出现新派京剧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在戏曲艺术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新派京剧的音乐、唱腔、舞美和演出形式都进行了大幅度改变和创新,深受观众的欢迎。
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3.绘画艺术的新潮流绘画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新式水墨画和新美术运动成为当时最具创新和先锋性的画风。
多位画家如吴湖帆、徐悲鸿、齐白石等都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打破了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定式。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和意义(1912—1919)
火花2是0火世柴纪的初商标,,中贴国在商火柴店盒贴上出。这的一标组语火。花反 映了早期1民91族9火年柴北业京的爱国大爱火国花学精生神焚。这烧种日精货神也是中
国民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1、背景: 外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3.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 原因:袁世凯1915年复辟帝制 结果:蔡锷云南起兵,各省响应,袁世凯撤销帝制。
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闾阎无 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滥用公款, 谋杀人才,而陷国家于危险之地位矣;假民党狱, 而良懦多为无辜矣。有此四者,国无不亡!……万 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 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 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3、缺陷:
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仍未能摆脱帝国主义资本控制 仍受自然经济严重束缚 时间短暂
4、影响
①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经济基础。 ②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阶
级基础。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推翻了清王朝, 并于1912年建立民国。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 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材料三: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19.66万 人。到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已达23.85万 人。1914年,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 大会,与会者超过180人。
第十单元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金奖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 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获金奖。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1895-1911
1912-1918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 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之一, 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 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 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之一,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晚 年定居重庆江津县。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 《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 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新文学,倡导 文学革命。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种 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第十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 春天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一:
1918年欧洲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
时间
国别
比例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减少到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减少到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开始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社会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推翻了清王朝, 并于1912年建立民国。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建筑的变化
• 在近代,由于受西式 建筑风格的影响一级 都市化程度的提高, 在一些通商口岸中国 人也开始修筑西式或 半西式住宅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建筑的变化 • 钢筋水泥结构、布局合理 的西式建筑成为巨商富贾 和大官僚炫耀财势的资本, 同时也为我国建筑业增添 了新的内容; • 电灯的使用为广大市民的 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 习惯,人们可以充分利用 夜晚的时间来学习或娱乐。 以上因素均使近代中国居 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 俗发生重大变化
府院之争导致了张勋复辟,复辟 后的张勋解散了议会,段祺瑞镇压了 张勋后却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满段祺瑞的做法, 成立了非常国会和广州军政府,随即 发动了护法战争。 结果,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 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 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 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二)饮食的变化 • 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 尚,洋式风味的饮料先 后进入中国市场,外国 传来的大量排挤着本土 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 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 业发生了变化; • 自来水的使用省却了挑 水的痛苦,更有益于提 高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 是近代城市居民饮食卫 生方面的一大进步。
二、经济生活的变化
(二)民族工业的“黄 金时代”
背景:欧战时西方国家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宽松的政 策(共和制度的建立, 实业家当政,如张謇, 周学熙等)。
图 1 : 1895 年 , 张 謇 开 始 筹 办 大 生 纱 厂 , 1899年春开车生产
二、经济生活的变化
1、轻工业 1)棉纺织:在民初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的纺织 厂1913年前有231家,资本额为3254.7万元,1920年 已增到475家,资本额达8275万元;全国的纱锭 1913年为65万枚,1919年增加到118万枚,各厂的 织布机同期也由2016台增加到5800多台——厂数, 纱锭和织布机在短短几年内超过以往20多年所有积 累的两倍多,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2)面粉:全国民族资本开设的面粉厂1896—1912年共 有47家,1913—1921年间有105家;中国的面粉出 口数1915年第一次出超5万担, 1918年增到200万担, 1920年更猛增至400万担。
1901年至1919年(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三、合作探究,重点点拨
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7分钟)
有学者认为,1901到1919年的中国既是“沉沦”的谷 底,又是“上升”的起点。是“沉沦”到“上升”的转 折期。 思考:
1901到1919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 哪些大事?其中哪些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沉沦”?哪些 又体现了由“沉沦”到“上升”?
6.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 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 共和国 建立中华 民国,但 未改变半 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的性质
课后巩固训练
学案中的课后巩固训练,我把其分为必 做和选做两部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自主学习时间用25分钟完成并 上交学案,教师进行批改,并进行总结反 馈。
课堂教学案
一、情景导入(1分钟)
领导我们觉醒了 领导我们站起来了 领导我们富起来了
课堂教学案
一、情景导入(1分钟)
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20 世纪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巨 变。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思 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 他们走的是一条救国、建国、强国的之路。在马克 思传入中国之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无疑是那 一时代最进步的思想。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网络
生活变迁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 五四运动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应针对“目标”与学案同步编 写,利用课堂最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闭卷 完成,以反馈“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通 过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即时获得关于这一节 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及时而准确 地辅导解难。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ppt课件
基础练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ppt课件
22
2.(2008上海)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 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趋势的是
ppt课件
2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915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国耻纪念 大会,会后,学生ppt课在件 操场焚烧日货 8
民 时间短暂 国 仍集中在轻工业 初 开始向内地扩展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示 意 图
发展概况:
①新建厂矿有 470多家 ②新增资本达1 亿3千多万元, 超过过去的半 个世纪 ③发展最快的 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化工、 皮革、卷烟等 行业也有相当 发展
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ppt课柱件。
16
13.(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 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 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 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派积极参加
帝制
第一次护 段祺瑞拒绝恢 孙中山于1917年
法运动 复《临时约法》 在广州成立中华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变革
剪发兴,辫子灭;
盘云髻兴,堕马髻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爱华兜兴,女兜灭;
天足兴,纤足灭;
放足鞋兴,菱鞋灭;
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卡片兴,大名刺灭;
……律师兴,讼师灭; 枪毙兴,斩绞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剪发辫
民国政府颁布旳剪令 清朝男子发式旳演变
辛亥革命后旳民间 剪辫子运动
独立、民主、富强旳强 国梦不变
《政府人物之真相》是 当初人创作旳挖苦漫画。
表达政府虽有“共和” 之名,实际是猿(袁) 家 天下。
1923年到1923年中国政局变动简表
时间
事件
成果
1923年3月
袁世凯上台,就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统治开 始
1923年31923年12月
1923年6月
1923年到1923年中国政局变动简表
时间
事件
1923年3月
袁世凯上台,就任临时大总统
1923年3月 1923年7月 1923年5月 1923年12月
前襟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背面没有开衩: 中国肯定要统一
袖口三个扣子: 三民主义
该称谓
清制要求:京官凡四品以上方可称大人,外 官则知府方能称大人,知县只能称大老爷。
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嗣后各官厅人 员相当,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 君。”各政党社团内部大多互称同志。
——《中国民俗学概论》
由绣花鞋•到1高92跟3鞋年你上看海到什么变化?
倡女权 清末旳女学生
• 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些城市 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 犹如仇敌”。有旳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 ”“复古会”,以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 20世纪23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中国近代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 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影视业
(1)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热考重点深化 (1) 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 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 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 动的促进。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 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 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
民国初年政治制度
浅析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变化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自此以后,这个生生不息的最古老的国家,便有“帝制”转入“民治”的新时代了。
①要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国家转变为民主代议制国家,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并且此次转型是在西方列强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毁掉了旧有的国家机器之后强迫进行的,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与阻碍,其过程是相当的痛苦。
唐德刚为了形象的描绘此次转型的痛苦过程,称此为“历史三峡”。
从“帝制”到“民治”,将经历一系列的浅滩暗流,最终将穿越三峡,顺流而东,奔向无边的海洋。
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日,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告别帝制、走向民主代议制度的转型漫长的进程中,虽然民国初年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政治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民国初年的政治可谓是命运多舛,从仿美的总统制到法国的总统制,再到袁世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历史发展规律复辟帝制。
似乎到这里我们以民主制度为目标的转型是十分失败的,但如果和西方进行比较,西方的民主制度也经历了数百年才产生的,而中国妄想三五年就完成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待民初的政治,我们不能从转型的失败与否的角度去看,而要看其过程和带给我们的经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了,采用美国制度为蓝本,以孙文为首的政府架构。
临时政府的制度也有一些是与美国不同的,美制是以国务卿为中央各部之首,战乱中成立的中华民国,则以陆军总长为首席部长。
在第一任临时政府的人事安排上,原来打算是以同盟会的高级干部为班底,由于战乱中立宪派的老官僚势力也较大,最后就决定舍名取实,把部长以下的位置由同盟会一举包揽,形成了一个新旧杂陈的“拼盘”。
孙文早在返国途中,观察国事,计较各派势力,便知将来的总统一职,非袁莫属,及抵国门。
听取诸家议论,多说尽同,因此后来虽然当选总统,也是非正式的临时总统,并且立即通知袁世凯,告之备位以待,在数通中文电报之后,还发表了英文投书《字林西报》。
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民国初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政治局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角度分析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一、背景民国初年(1912-1927)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国家建设的起步阶段,政治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仍处于动荡期。
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来,政治力量呈现出割据状态,各种地方军阀林立,国家政权十分脆弱。
同时,在国际上,一战爆发,许多国家卷入战争中,中国被迫加入反对德国的战争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西方列强纷纷抢夺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
面对这一复杂的局面,中国政治力量极度分散,政治势力林立,局势十分紧张。
二、政治势力的博弈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中,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非常激烈。
最显著的特征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斗争。
地方军阀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们支配着各自的区域,掌握了大量的兵权和财权,通过实力来争夺政治上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鉴于地方军阀的强大和割据局面的持续加剧,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加剧。
同时,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这种政治局势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也产生了类似的政治动荡。
在周边地区,战争和政治矛盾不断加剧,这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安全和政治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中华民族的命运更加的不稳定。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中,国家和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已经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侵略和掠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同时,国家内部的冲突和民族对立也在不断加剧。
部分民族大量迁徙,部分地区形成了民间武装。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1920
会
1922年5月北伐 失败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A.政治——①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②袁世凯复辟帝
制
B.思想文化——①辛亥革 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 一步传播
②尊孔复古逆 流出现
直接原因
C.经济——一战期间,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第15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2-1919)
一、民国初期的反封建斗争
(一)背景 中华民国初建; 北洋政府的专制行径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起初要处理的善后事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加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统 治力量;
二、结束南京临时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军队;
三、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张謇的大生纱厂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反映了 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13.(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
民国初期北京政局的变化
第七章
北京政局的变化
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独自控制了北京政权,但因连年征战,财政困难,致社会动荡,加上灾荒频发,“匪祸”四起,甚而影响到对外关系。工人运动随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后,当其不利于军阀统治时,吴佩孚也不再高唱“保护劳工”的论调,下令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酿成血案,更暴露了军阀统治的本来面目。直系内部围绕总统选举等问题,争斗不已,政潮频发,曹锟不惜采用驱逐黎元洪、贿买选票的方法出任大总统,结果却造成直系贿选之恶名,大大不利于直系的统治,同时也使民国法统在贿选与政潮的冲击下基础动摇。孙中山一直坚持进行北伐统一,但却屡遭挫折,然其并不灰心,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道路,重启革命征程。民国政治的发展之路正处在大变动的前夜。
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匪祸”表现形式不一。除了一般的打家劫舍的土匪之外,还有一些打出政治旗号的武装集团,可以视为历代农民起事的延续;有些武装集团与军政界有某种关系,也是军政界人物或军阀派系争斗时拉拢的对象;还有些武装集团与外国侵略势力有一定的瓜葛,如日本就特别注意扶植满蒙地区的民间武装力量以为己用。因此,对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匪祸”亦不可一概而论,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其中的大多数虽其情可悯,然毕竟非正常社会所可接纳;至于其中少数提出了一定政治目标的武装集团,因为其目标的不确定性,更因为其没有坚强的领导与严密的纪律,因此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以悲剧结局告终,不足为训。
北京政府统治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起事的领导者是白朗。白朗起事发生于袁世凯统治时期,但为叙述的方便而置于此处。白朗是河南宝丰县人,1893年出生,因名之谐音而绰号为“白狼”。民国初年,白朗在豫西拉起一彪人马啸聚山林,仍然以传统农民起事的“劫富济贫”为号召,因其“性豪爽,善驭人,疏财仗义,以是能得众,先奔走于汝(县)、鲁(山)、宝(丰)之间,结识豪侠,渐成规模。”1913年5月到6月间,白部先后破唐县和禹县,“自此白朗声振豫西,各地绿林附合者骤达二千人”。二次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认为白朗所部可资利用,曾经与他联络,但事未成。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反袁武装星散,但白朗所部在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屡屡攻城占地,令袁世凯头疼不已,多次派出大军进剿,1914年2月,又派陆军总长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令其“努力设法督饬速平为要”。其时白朗将所部改称“公民讨贼军”,又称“扶汉军”,自任大都督,发出讨袁告示称:“袁世凯狼子野心,以意思为法律,仍欲帝制自为,摈除贤士,宠任爪牙,以刀锯刺客待有功,以官爵金钱励无耻,库伦割弃而不顾,西藏叛乱而不恤,宗社党隐伏滋蔓而不思防制铲除,惟日以植党营私,排除异己,离弃兄弟,变更法制,涂饰耳目为事。摧残吾民,盖较满洲尤甚。海内分崩,民不聊生,献媚者乃称为华盛顿,即持论者亦反目为拿破仑,实则吕政、新莽不如其横酷也。朗用是痛心疾首,奋起陇亩,纠合豪杰,为民请命。故号称扶汉。”乔叙五:《记白狼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1956(3);杜春和:《白朗起义》,146、32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1卷(上),36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白朗虽然打出了反袁的政治旗帜,但其起事并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特质,实质仍是传统农民起事的旧套路,他也不注重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而以流动作战应付官军追剿并获取资财维持队伍。自起事后,白朗所部先后出没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省并进窥四川,虽然一度声势颇震,但终因没有稳固的根据地,部队在东征西进中缺乏依恃,又遭官军层层设防堵截,最终失败溃散。白朗也于1914年8月初在河南鲁山县因作战受伤而身亡。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
1920年,近代工业的 总产值约10.66亿元,占工 农业总产值219.03亿元的 4.87%,如果加上工场手工 业的产值12.95亿元,资本 主义生产手工业产值
赵德馨主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
第十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反专制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 1912-1919
国际:一战(1914-1918) 十月革命(1917.11.7)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1. 背景
袁世凯誓词:“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 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民族工业 短暂春天
思想 新思想
中体西 用;君 主立宪
维新思潮 革命思想
民主共 和实业 救国
政治
戊戌变法 新文化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变化:对西方从轻视到学习与崇拜
对外国事物的称呼
师夷长技 洋务运动 戊戌辛亥 新文化运动 坚船利炮 工商科技 西方制度 西方文化
中外资本比例分布
年份 1894
本国资本
万元
%
3519.1 39.3
外国资本
万元
%
5433.5 60.7
1913 30386.2 19.7 123709.4 80.3
1920 70079.2 29.6 166745.8 70.4
赵德馨主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
发展特点
1.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薄弱。
——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北洋军阀
刺 杀 宋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改变
称呼:先生、女士、同 志、君、你我他、同 学…
剪辫子、禁止缠足、握 手、下跪(求婚)、
孙大总统令:革除旧有称呼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官署革除 前清官厅称呼。文称:官厅为治之机关,职员乃 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 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 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 清官厅来恶称
服饰的变化
女士服饰
•旗袍----旗袍是属于“长袍”类的女装,是由远
古秦汉时代的“深衣”演绎而来的,历经唐、宋、 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起先是指男 女通用的长袍,后来到了近代就成为女子的专利 了。清朝时的旗袍宽大、平直,长可至足,而且 多用绣花滚边修饰。到了20世纪20年代,辛亥 风暴推翻了封建王朝,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 化观念丢在了一边。加之受外来服饰的影响,旗 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新式旗袍在乱世 妆扮中开始酿成,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 的长度变短,腰身收紧,领子变高并且系扣,线
条分明,成为极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含蓄风 范的改良旗袍。
•尤其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 迎,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 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在传统与现 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 近时代和生活,变得经济便利、美观 适体。深受中国女性的喜爱, 成为独 具中国特色的服饰,自30年代起,旗 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 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 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 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A.中山服装厂出品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1912-1919)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1912-1919)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民国初年反专制斗争2、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复习建议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在于政治活动、经济发展与思想活跃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复习中要把握三者的相互关系,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壮大,为政治活动奠定基础;政治活动会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思想活跃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活动,又为政治活动引领方向。
这也是民国初年历史发展的脉络。
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中居于总结性和开启性地位。
总结性是指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制度层次推进到精神层次,把国人的近代化实践引入到精神的改造,真正使国人思想受到启蒙,影响了一代青年。
开启性是指新文化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国人的近代化道路探索出现了新的道路,并鼓舞先进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改造,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这也是五四新文化并列的缘由。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北洋军阀统治前期:①民主共和,②护国,③护法,④短暂春天,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⑥无产阶级,⑦新。
新文化运动:①尊孔复古,②新青年,③北京大学,④民主、科学,⑤马克思主义,⑥思想解放。
考点聚焦考点一、民国初年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一)“宋案”和“善后大借款”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组成北京政府。
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参、众两院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力图以议会政治限制袁世凯专权,实现民主宪政,在赴京准备组阁途中被杀害。
2.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借款”以筹措内战军费。
(二)“二次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宋案”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
袁世凯派兵南下,战事在江西、江苏等地展开,历时月余,革命党人失败。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1.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2.以《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并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1920
会
1922年5月北伐 失败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 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 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 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 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提倡民主和科 《敬告青年》 陈独秀
前期
学,反对专制和 愚昧、迷信
《狂人日记》 鲁迅
(1915
—1917) 提倡新道德, 《狂人日记》 反对旧道德 《孔乙己》 鲁迅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新文学,
胡适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20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 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 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 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