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解读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eb6c0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8.png)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解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解读《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文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31a8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2.png)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是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渴望拥有神奇的葫芦的故事。
下面将用流畅易读、结构合理的语言来解读这篇课文。
一、故事梗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小男孩渴望获得一只葫芦的心情。
故事情节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小男孩尝试吃掉葫芦,试图用魔法变出葫芦,不停地向父母要求买葫芦,以及最后用真心和感恩之情拥有了葫芦的过程。
二、故事背景这篇散文是在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教材,旨在通过一个小孩渴望获得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自尊、懂得自立、懂得珍惜等道理,以及美好的家庭教育情感。
三、故事的启示1.懂得珍惜:故事中小男孩内心渴望拥有一只葫芦,但最终却是用心感恩得到了葫芦。
这告诉我们要珍惜拥有的,不要总是眼巴巴地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
2.懂得感恩:小男孩在父母买回葫芦后,心怀感恩,向父母说出了感恩的话。
这告诉我们在得到东西的时候要懂得感恩,此外在学习、生活中更是如此。
3.懂得自立:小男孩在得到葫芦之前有不同的尝试,说明他有自己的主见和行动力。
鼓励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自立自强。
四、文学特点1.真情实感:小男孩对葫芦的渴望是真挚的,看似简单的故事实际上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感恩教育:故事中父母买回葫芦后,小男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是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3.积极向上:小男孩在故事中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品质。
五、总结《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故事简单真实,却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通过小男孩的渴望和获得葫芦的过程,教育了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拥有的东西,勇于追求梦想。
以上是我对《我要的是葫芦》课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情感的传递。
小男孩的渴望和最终的感恩,都蕴含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让人在阅读中不禁感动。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076b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8.png)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课文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它通过讲述主人公种葫芦、期待收获的过程,揭示了一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细节。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注重事物的本质和过程。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主人公种下葫芦种子,期待着葫芦长大;第二部分描绘了葫芦生长过程中,主人公对一些问题的忽视;第三部分讲述了葫芦最终无法收获,使主人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全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寓意深刻。
(1)作用: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容忽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地位:本文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性,它是一篇结合生活实际,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主要内容:1.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3.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体会故事寓意;4.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3. 能够复述故事情节,体会故事寓意。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学会运用提问法、分析法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善于思考的品质;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含义;2. 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和寓意。
(2)教学难点:1.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理解故事寓意;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把握故事情节,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948a8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1.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1、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强调了学习和进展的 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确实认和敬重。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需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 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 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敬重学生的 独特差异,追求学生进展的独特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他们的创新 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识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 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 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爱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 问题:那棵葫芦渐渐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 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接受公开课最 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洁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第3页共3页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与讨论,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 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第1页共3页
认识。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幅图,让学生观看,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看的基础上,
2、认真观看,大胆想象,训练口语,进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育 训练口语,进展想象,以培育创新能力。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表达了肯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
(2019审定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名师版】
![(2019审定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0d431ba417866fb84a8e8b.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葫芦或葫芦的图片、投影片。
2.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或图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芦、邻”的声母是边音,“芦”在这里应读轻声,“治”的声母是翘舌音,“邻”的韵母是前鼻音,“盯”的韵母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会认的字也要能读准字音。
随生字“居”的学习,认识偏旁“尸”。
“挂”,可用熟字“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让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
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不要写得过长。
(三)词句教学第一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内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图画或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果实的样子。
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使学生知道,葫芦藤上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叶有关系。
因为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我要的是葫芦》文本解读
![《我要的是葫芦》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f6a5a7524de518964b7d77.png)
《我要的是葫芦》文本解读《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没有关系,邻居提醒他,他毫不在意。
最终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这一寓言故事的文学作品的形式告诉学生: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
寓言最突出的手法是夸张和拟人,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的,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展开滑稽的故事。
本文有四幅图,对应四段话:第一幅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很开心。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上长满了蚜虫,他不在乎。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还是满不在乎。
第四幅图画的是蚜虫更多,小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没得到。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好,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透过这些短语,我们仿佛看到一片长势很旺盛的葫芦架。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几次,这写出了种葫芦人的高兴和对葫芦的喜爱鲜明的勾勒出来。
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让学生知道,葫芦藤能结小葫芦,跟绿叶有关。
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还能了解到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第二自然段讲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个人满不在乎,然而种葫芦人特别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26a9f9b2cc58bd63186bd67.png)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2.学生自学(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
其他小朋友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说一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6540da1fab069dc50220190.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一、教材内容解析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蚡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奶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呼之欲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蚡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蚡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蚡虫,更没有叶子.他只期盼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要大.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中,"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有"吊"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一个"挂"字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中的"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种葫芦人只要葫芦的特点.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的内心.课文的2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 11 个生字,在字音方面,"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在朗读中正音."葫芦"以词语的形式识记,"芦"在词语中念轻声,在字形方面,11个生字都是合体字,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从结构看,"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梅;"蚡、盯、怪、慢"是左右结构.其中识"葫、芦、感、蚡、盯"这5 个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思.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查字典,选择义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本课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藤∶葫芦藤、丝瓜藤谢∶谢谢、感谢芦∶葫芦、芦花盯∶∶比赛、赛跑感∶怪∶奇怪、古怪慢∶减慢、快慢2.写字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将8个生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棵、盯、治、怪"等字是左窄右宽的,教学中可以将这4个生字组成一组教学,提高书写效率."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谢"是本课书写的难点,需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再让学生书写."言"是独体字,最上面的横要写得长而平正.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棵 12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 谢12 画,左右结构.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 左中右大致等宽. 想13画,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盯7画,左右结桶.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旁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言7画,独体字.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三横之间等距. 邻7画,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令"的第二笔捺改点,"β"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治 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开,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撇捺的宽度.二、课文学习1. 朗读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再圈一圈一连串动词"种了、长满了、开出了、挂了"等,读的时候要强调动词和"细长、雪白、小"等修饰性词语,读出喜爱的语气.(2)读好课文中带语气词的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其不同作用.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奶虫,快治一治吧!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即每句话后面都有感叹词."啊",表示赞叹、赞美,像"多么可爱"可以读出重音,表达出种葫芦人对刚长出来的小葫芦是非常喜爱、满意的,朗读中表达对小葫芦的赞美之情."快长啊,快长啊"在语调上,可以渐次上扬."呢",表示确定,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长势充满期待."吧",劝告,当读到"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时,可以读得急切些,表现出邻居对他诚恳的劝告.教师不要分析太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鼓励学生读好句子的语气.(3)在分角色朗读中,抓住提示语"自言自语、奇怪"等,在理解提示语意思的基础上,再读好语言.如"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声音可以小一些.其他提示语不是很明显的语句,要体会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如邻居看见叶子上有虫,心里非常焦急,所以才会劝种葫芦的人"快治一治吧",邻居的话语就要读得急切.(4)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不同的语气来,从而感受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比如,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句子连用两个问句,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旬的强烈语气,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接着用一个肯定句,表明自己只要葫芦,其他都不在眼中,都不会关心.朗读时,问句语调上扬,一句强过一句,第三句要一字一词地强调,尤其是"葫芦"二字可以重读.(5)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是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比如,第一自然段中"每天、几次"这些词语充分说明这个人眼里和心里都只装着葫芦,其他的一点都不关注.再如,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不难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奶虫更多了-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简洁的语言,却层层递进.可出示句子∶①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②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在对比朗读中,学生会发现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的.首先是奶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边朗读边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体会这个人的难过、后悔的心情,朗读时可以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2. 理解运用.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读懂故事伴随着朗读指导,可以通过恰当的导引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故事.比如"小葫芦开始的长势怎么样?从哪里能够看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人是怎么想的?结果怎样?"这一层次的教学要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完成.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 2 幅插图,结合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对比阅读.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叶子的颜色、生长状况、葫芦所在的位置等,提取 2幅插图中葫芦的生长状况、人物的心理、表情等相关信息,从而理解故事内容.(2)读懂寓意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后题进行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可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弄清呀虫、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种葫芦的人不懂得联系起来看问题,做事情,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葫芦都落了的结果.这是本则寓言的主要寓意.二是可以从是否善于听从劝告的角度思考.因为种葫芦的人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导致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还可以设计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寓意∶如观察插图,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怎么样呢?(后悔、恍然大悟.)3.课后练习.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中,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懂课文.第二题,通过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初步感知感叹旬、反问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强烈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教师和学生合作的形式,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说一说.比如∶下几滴毛毛雨怕什么!下雨天还要开运动会?下雨天不要开运动会. 下几滴毛毛雨不用怕.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种葫芦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可以说给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听一听.2.续编《我要的是葫芦》"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鼓励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大胆编故事、讲故事∶四、其它教学资料1.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作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2.蜓虫.昆虫的一种,又称蜜虫、腻虫.身体卵圆形.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3.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叶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正是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主要物质来源和全部能量来源.如果葫芦叶子上生了蜓虫,蜓虫靠刺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植物营养不良∶随着叶子的皱缩、卷曲甚至枯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受到了影响,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减少,小葫芦就可能由于缺乏营养而变莆掉落?。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文档资料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61a181f524ccbff12184a4.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一、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 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葫芦或葫芦的图片、投影片。
2 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或图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1 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芦、邻”的声母是边音,“芦”在这里应读轻声,“治”的声母是翘舌音,“邻”的韵母是前鼻音,“盯”的韵母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会认的字也要能读准字音。
随生字“居”的学习,认识偏旁“尸”。
“挂”,可用熟字“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 写字教学。
让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
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不要写得过长。
(三)词句教学第一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内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图画或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果实的样子。
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使学生知道,葫芦藤上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叶有关系。
因为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e14b8d02768e9950e738ef.png)
一、学习目标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材赏析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展开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透过这些短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长势旺盛的葫芦图。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去看几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几次,没有一天不去看几次。
这两句话把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鲜明地勾勒出来。
从这段中我们还能了解到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的汁液。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个人的满不在乎。
种葫芦的人特别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赛过”,胜过、超过的意思。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也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
邻居的催促“快治一治”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形成对比,预示着一定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那么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如果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越来越多,最后虫子把叶子吃光了,葫芦就会缺少水分和养料,就会变黄落掉,就得不到葫芦。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
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要改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
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析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bfa65aa417866fb84a8ec7.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析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
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
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呼之欲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
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蚜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更没有叶子。
他只期盼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
如,“长满了绿叶”中,“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有“吊”的意思。
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
一个“挂”字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中的“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种葫芦人只要葫芦的特点。
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的内心。
课文的2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
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112b9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1.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都是寓意故事,内容比较浅显,重点是要从故事中明白寓意。
本单元指向“思维发展”,重点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着只要小葫芦,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结的葫芦是没有关系的。
虽然邻居提醒他,但他毫不在意。
最终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
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的,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非常喜欢藤上结的小葫芦。
第二三自然段讲他发现葫芦叶上有一些蚜虫,邻居劝他快治虫,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第四自然段讲蚜虫更多了,葫芦叶黄了,小葫芦也掉了。
课文有两幅图:第一幅画对应的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很开心。
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情,都看得出他对葫芦的喜爱,从插图中仿佛能听到他在开心地数着有几个小葫芦呢。
第二幅图画的是枯黄的葫芦叶上,有好多被虫咬过的小孔,地上已经掉落了好几个小葫芦,他十分惊讶。
同样,我们也能感受他很伤心难过,仿佛在说:“我的小葫芦啊!”全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叙述,一是对葫芦生长过程的描写,开头的几句就简洁明了地说出葫芦生长的规律——生藤、长叶、开花、结果。
这段叙述是为理解寓意作铺垫的,暗示着植物生长的每个方面都是有联系的,种下葫芦籽,发芽后长出葫芦苗,慢慢长出细长的藤,藤上长满绿叶,又开出雪白的花,花谢后结出葫芦果。
教学中要关注这个植物生长的过程,可以通过看图或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
只有清楚了生长的规律,学生才能明白后来叶子黄了,小葫芦也就掉了的道理。
二是文章抓住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中的“每天”和“看几次”把种葫芦的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鲜明地描绘出来;“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的“盯"字,突出了种葫芦的人眼里、嘴里、心里都只有小葫芦。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名师版】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c16f95770bf78a64295456.png)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葫芦或葫芦的图片、投影片。
2.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或图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芦、邻”的声母是边音,“芦”在这里应读轻声,“治”的声母是翘舌音,“邻”的韵母是前鼻音,“盯”的韵母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会认的字也要能读准字音。
随生字“居”的学习,认识偏旁“尸”。
“挂”,可用熟字“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让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
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不要写得过长。
(三)词句教学第一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内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图画或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果实的样子。
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使学生知道,葫芦藤上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叶有关系。
因为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2019年秋季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精品
![2019年秋季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d6737b689eb172ded63b7ba.png)
《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文字解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文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e84475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2.png)
14.我要的是葫芦·生字详解棵kē【部首】木【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木(树),从果(水果),表示果树以棵来计算。
棵是用于植物的量词。
【常用词组】棵棵、棵秆、棵松【课文原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谢xiè【部首】讠【结构】左右【文字源流】“谢”字本义为辞谢,是一个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谢”字左边是两只手,右边很像一张席子。
而在小篆文中,“谢”字则演变为一个形声字,左边为“言”,表示字义:右边为“射”,表示字音。
后来,“谢”字引申为辞别、凋落之义。
此外,“谢”还是一个古邑名,位于今天河南省。
在现代汉语中,“谢”字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感谢”的词义。
【常用词组】谢谢、谢允、谢兰燕桂【课文原句】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想xiǎng【部首】心【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心表意,表示心有所思;相(xiang)表声,相本指眼睛注视物体,表示想是心思考问题。
本义是思索。
【常用词组】想念、想法、想入非非【课文原句】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dīng【部首】目【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目,其古字形体像眼睛,表示眼睛集中在一点上看;从丁,丁是钉的本字,有钉住不动之意,表示目光不偏离地看;丁(ding)兼表声。
本义是注视。
【常用词组】盯人、盯住、盯人防守【课文原句】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言yán【部首】言【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目(像眼睛),从分(像刀剖开东西,表示分明),合起来表示眼睛黑白分明。
本义是眼珠子黑白分明。
引申为看,也引申为盼望。
【常用词组】言语、言下、言下之意【课文原句】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邻lín【部首】lín【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邑(β)表意,篆书形体像人和居住之地;粦(lin)表声,粦是磷的本字,表示夜晚住家灯火远看如磷火。
简体字从β(邑)、令(hng)声,令有美好义,古时邻居之间互有依靠,关系融洽。
2019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
![2019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c72f72b307e87100f6961b.png)
《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2019新版统(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
![2019新版统(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c50e081ed9ad51f11df267.png)
《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2019最新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
![2019最新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643de2b9f3f90f76c61b9e.png)
《我要的是葫芦》片段赏析《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
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理解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
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
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葫芦或葫芦的图片、投影片。
2.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或图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芦、邻”的声母是边音,“芦”在这里应读轻声,“治”的声母是翘舌音,“邻”的韵母是前鼻音,“盯”的韵母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会认的字也要能读准字音。
随生字“居”的学习,认识偏旁“尸”。
“挂”,可用熟字“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让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
长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
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不要写得过长。
(三)词句教学
第一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内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图画或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果实的样子。
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使学生知道,葫芦藤上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叶有关系。
因为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理解“挂”可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比较,体会用“挂”很形象: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
第二段,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
重点体会“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种葫芦的人只看到小葫芦,一心只想小葫芦快长,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那个人为什么会对治叶子上的虫子感到奇怪?”因为他一心想着的是葫芦,因为他不懂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因为他觉得邻居对他的劝告是不必要的担忧——我要的是葫芦,你怎么劝我治叶子上的虫?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到邻居与种葫芦的人,他们在对待葫芦叶子长了虫的态度是不同的:一个说要治,一个说不用治。
第四段,采用看图或多媒体演示,结合课文朗读体会“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由于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别人劝告,结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芦终究没有得到。
因为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只能慢慢地变黄,落掉。
这都是没有及时治虫造成的。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既有描述,又有对话,是一篇朗读的好材料。
可用自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种葫芦的人看见小葫芦挂在藤上的高兴心情;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他却只“盯”着小葫芦时心里所想的话以及他自言自语所说的话;邻居劝他治虫时的对话。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让学生给词语加上修饰成分。
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填不是本课所学的词语。
填好后读一读,学生之间可以交流。
课后练习第四题可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朗读和体会。
通过读句子,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语气(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让学生通过对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不同语气的朗读,自己体会到:虽然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六)扩展活动
1.如果课文有第五幅图、第五自然段,该怎么画、怎么写?
2.续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编好故事以后,说给同桌听一听。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出示实物,引出课题。
出示葫芦,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就是与葫芦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看图,学文。
学第一段从整体入手,看图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关系没有?让学生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内在关系。
学了第一段,可以直接学习第四段。
通过看图学文,思考:那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会变黄、都落了?以此激励学生去探究原因,自然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方式,探究出那个人错在哪里。
最后可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体会。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字形,有重点地指导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进行扩展活动。
让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想好之后可以同桌或分组交流。
也可以假设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让学生编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开白色花。
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多样,大致中间
细,上、下部膨大,像大小两只连在一起的球。
嫩时可食用,干老后可做容器或供观赏。
葫芦,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