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PPT详细版

合集下载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ppt

《论语》ppt

4.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注释: (1)盍(he):何不。 (2)伐:夸耀。
翻译: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
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 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 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 路向孔子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 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 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翻译: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 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 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
3.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
斯可矣。" 翻译: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三次。孔子 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 家对中国发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 由治入乱是儒家。”
文化地位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 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 一统思想地位后而形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 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 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 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 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 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 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 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 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 心与主体。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 整版
• 论语概述与背景 • 儒家思想与核心价值观 • 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 • 学习方法与教育理念 • 政治主张与社会治理观念 • 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
01
论语概述与背景
论语简介及作者生平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成书于战国前期。
教育目的和原则探讨
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 重品德修养和知识技能的 培养。
教育原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 发式教学等。
探讨重点
阐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原 则,强调教育对于社会进 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
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法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篇章结构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主要内容
包括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教育原则、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其中,“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同时,《论语》还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论语传播影响
01
论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
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途径,论语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
神财富。
02
论语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论语所倡导的仁爱、礼制等思想对全球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人
类文明的进步。
03
论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 了儒家思想体系。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论语完整版PPT课件

论语完整版PPT课件
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是:
学思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教导,教诲 认识事物(的道理)
5.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吧之为知之,
通“汝”,你
代词,
不知为不知,这是知也。” 《为政》
通“智”
译文
5、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 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 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 明智慧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 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 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 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 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 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 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凭 (这一点) 做

以(之) 为 师 矣。”
译文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 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这一 点当老 师了。”
启示: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
常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译文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害。”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wèi,替
忠实
真诚,诚实
温习,复习
不信乎?传不习乎?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者不
比得上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论语ppt课件大全

论语ppt课件大全
论语ppt课件大全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精粹选读 • 论语中的智慧故事 • 论语的现代意义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孔子及其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著作,成书于 战国初期。
论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孔子提倡父慈子孝,认为父母应该关爱子女,子女应 该孝顺父母,这对现代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有指导
意义。
输入 标题
夫妻和睦
孔子强调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 稳定和幸福的基础,这对现代家庭维护夫妻关系和家 庭和谐有启示作用。
父慈子孝
兄弟友爱
孔子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 子女的品德和文化素养,这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方
诚信之道
谦虚之美
孔子提倡诚信,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这 对现代人建立信任和信誉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
孔子提倡谦虚,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学 习和进步,这对现代人提升自我修养和追 求卓越有启示作用。
论语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和谐管理
孔子提倡和谐,认为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对现代企 业管理者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与高效运作有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结词
尊重他人与换位思考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不 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 情。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总结词
实事求是的态度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不要虚假夸大或掩盖事实。这种态度有助于我 们保持客观、理性,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论语》五则PPT课件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国学《论语》PPT课件

国学《论语》PPT课件

.
7
二、关于学习
.
8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 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 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 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 而不满足。再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 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 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 另外,针对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 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 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 这里孔子勉励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 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
14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 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 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 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 “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 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 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 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 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 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 否定或全盘肯定。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2
主要思想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 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 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 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过重大影响。

论语全书ppt课件

论语全书ppt课件

培养德行 完善人格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论语提倡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德行 为首要目标,通过教育使人具备 仁、义、礼、智等品德。
教育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教育使文化得以延 续和发展。
教育方法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潜力。
循序渐进
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 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能力。
计和福祉。
民意至上
孔子认为人民的意愿和利益高于一 切,统治者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 选择,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实现人民 的利益。
民生保障
孔子认为保障人民的生计和福利是 统治者的基本职责,统治者应该采 取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 会环境。
05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Chapter
第四季度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君 主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 国,这一思想影响了中 国乃至东亚许多国家的 政治体系。
伦理道德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 ”为核心,提倡孝、悌 、忠、信、礼、义、和 等美德,对中国及东亚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应当普及到 每个人,这一思想打破 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论语全书ppt课件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 论语中的政治观念 •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Chapter
作者与背景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背景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旨在恢复周礼,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十一章从行为准则出发,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推己及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第十二章】
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 情
观察政治的得失、 风俗的盛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讽刺时政
人际交往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来自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乐制呢?
【第二章】
八 :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 佾,即64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48人;大夫用四佾,即32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孔子看来,“礼、乐、仁”是什么关系?
好 学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克制物欲 2. “敏于事而慎于言” 谨言慎行
3.“就有道而正焉”
虚心请教
启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 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 勉。
【第二章】
表假设,如果 如…何:“对…怎么样”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
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
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第十章】
克己对内)言复礼(对外)一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 。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
称赞,赞许
判断句
条目,细则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第五章】
形作名,有贤德的人
名作状,在心里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总结词
阐述做人的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君主等。
为政篇
总结词
讲述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详细描述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规范,强调了君子的品 德和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理想社会。
八佾篇
详细描述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人才评价和治世 之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强调 了人才的重要性和治世的智慧。
03 《论语》全文释义
CHAPTER
学而篇释义
总结词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详细描述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智慧的必经之路。同时,该篇 还提出了做人应具备的品德,如孝顺、诚实、友善等,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必备
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 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世界文化 产生了广泛影响。
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智慧 结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 之道。
05 《论语》的现代应用
感和忠诚度。
团队协作
孔子提倡的“和为贵”思想有助 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决策
孔子的智慧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面 临重大抉择时,企业可以借鉴“ 三思而后行”的原则,审慎思考
,避免盲目决策。
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论语》,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 境界,培养谦逊、宽容、自律等品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论语PPT讲解

论语PPT讲解

拱:拱手
❖ 止:使……止,留 宿:过夜
❖ 食:给……吃,使……吃
❖ 见:xian4,使……见。
3、第一段译文
❖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 ,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 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 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 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 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 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 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 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 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 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 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 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 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 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 华。
作业二
❖ 搜集出自论语的成语。 ❖ 整理论语中古今含义不同的常用词。
三、子路从而后
❖ 1、基本内容: ❖ 本篇反映隐者鄙视
孔子汲汲于仕进的 入世思想,而子路 则从儒家思想出发 来批评隐者的洁身 自好的出世思想。
❖ 2、第一段重点词语:❖ 从:跟从后:来自在后面,活用❖ 荷:担,挑
植:种植,插
❖ 芸:锄草
2、本段重点词语
❖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吧?”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以……为?特指疑问句,略带反问语气, 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

论语介绍ppt课件

论语介绍ppt课件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人的内 在品质的体现,只有通过自我 修养才能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 。
道德修养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 修养和提升,要求人们不断反 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达到 更高的道德水平。
03
CATALOGUE
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二十篇概述
孔子生平与思想渊源
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渊源,阐述孔子 思想的形成过程。
论语介绍ppt课件
目 录
• 论语的背景与作者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主要内容 • 论语的影响与价值 • 论语的解读与学习方法
01
CATALOGUE
论语的背景与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背景
01
02
03
社会动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社会处 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国 纷争不断。
思想繁荣
思想家
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论语创作背景
弟子记录
流传与影响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 经过整理编撰形成了《论语》一书。
《论语》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华 文化的瑰宝之一。
儒家思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
领导力的培养
《论语》中提出的领导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企业 管理、政治领导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5
CATALOGUE
论语的解读与学习方法
如何正确理解论语
了解时代背景
在解读《论语》时,需要了解其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孔子及 其弟子所处的社会环境。
注重字词含义
对于《论语》中的字词,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广泛 仁德
表并列
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生字音形
lú n yuè
“悦”的古字,愉快
yù n chuán
xǐng
yú jǔ
论语 罔
说 殆

dān

三省
逾矩
hào
wǎng dà i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gōng dǔ
n huì juà
zāi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喜爱、爱好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旧的(学过的)知识
表承接,就
以 为师矣.”
凭借
做,成为
可以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 一点成为老师。”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 重要性。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感到迷 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 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 会有疑惑。”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习检测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 来做事”。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 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二章
孔 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第一章: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每天
反省
wèi 自己
翻 译 句 子
先生,指孔子
按时
复习, 也、也是 温习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表顺接,然后
说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
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子: 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 一般是在姓之后加“子”,以表示尊敬, 是敬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 《春秋》
语录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 弟人 再传弟子 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中庸 孟子 大学 《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注意朗读节奏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注意朗读节奏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 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 贤
品质高尚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能忍受
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
乐趣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谋划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竭尽自己的 心力 泛指多次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二章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
立身,指有所 成就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表顺承,就 能听得见不同的 意见 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 “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孔子思想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 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学习小结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在其中 选择
几个
走路
一定

表顺承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跟从、学习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 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 自己的缺点。”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 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而枕之,
表顺承
吃饭 名词作动词 乐趣
乐 亦在 其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
正当手段 对于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 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