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孔子与论语简介课件孔子简介论语简介PPT
合集下载
《论语》精读课件-第一讲 孔子和《论语》概述
孔子及其弟子的另一贡献是对古代文献 的整理。至少传世的《诗》《书》《易》 《仪礼》《春秋》等五种经典与孔子及其 弟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孔子在学术上、 文化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 远。 如果从《论语》中孔子的言辞来还原他 作为一个常人的形象:他是一个在教学和 修身方面很有成绩的老师。有较强的入仕 愿望,但其政见过于理想化而显得有些天 真。其思想守旧、复古,因而迂腐和不合
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创建的儒家 学说只是百家之一。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 尧、舜、汤、文、武、周公等。汉武帝采 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孔子 逐渐被尊为圣人,曾有“素王”、“大成 至圣先师”等尊号。历代统治者都以儒家 学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大力弘扬,以控制 人心。虽然实际都是采用“外儒内法”的 统治术。 今天来看,说孔子是杰出的教育家也许 更合适。他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学 在官府渐变为学在私人,导致了后来百家
和蒲,只好返回卫国。57岁回到鲁国,此 后又先后去过卫、郑、陈、楚、蔡、叶等 国。尤其是在陈蔡之间时,被困绝粮,许 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倍尝艰辛,后为楚人 所救。63岁返卫,68岁季康子派人以币迎 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14年周游列国的 生涯。他仍有心从政,但不得任用,主要 从事教育和整理文献的工作,直至73岁去 世。不少弟子为之守墓3年,子贡守6年, 上百弟子及乡人围墓而居,名孔里。其故 居成为孔庙,为后世大多数统治者所尊奉 和祭奠。
那时人们无不信天、命、鬼神,而又以 此前的殷商和当时的鲁为甚。但孔子不迷 信。因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庄子说他“六合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孔子的政治主张主要见于《论语》的第 20章“尧曰”。包括统一度量衡,粮食充 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正名等内容, 但多流于空洞。其人生观比较积极,如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等。
论语第1课介绍孔子与《论语》PPT课件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 重用,乃集中精力从 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 千余人,身通六艺 (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终生热衷于 从事政治,有一腔报 国之热血,也有自己 的政治见解,但最高 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 采取一种若即若离、 敬而远之的态度。他 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 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 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 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 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 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 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如果人类要 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政治上的辉煌
孔子51岁时,担 任鲁国首都的市长 “中都宰”,政绩 卓著。在孔子的治 理下,鲁国国泰民 安。
周游列国时期
•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
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
• 58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 受国老的待遇,但 政治上得不到重用。 孔子退而修诗书礼 乐。
二、《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 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 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中
国
古 代
论
智 慧
语
的
结
晶
孔子与论语ppt实用课件通用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 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 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 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 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 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 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 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 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 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 传。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 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 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 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 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 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 的为人处世原则。”
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 《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 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 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 其为人。
孔子与《论语》
孔子身世及生平
出生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 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 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 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 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 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 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 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 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 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 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 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 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 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 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 传。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 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 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 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 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 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 的为人处世原则。”
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 《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 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 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 其为人。
孔子与《论语》
孔子身世及生平
出生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 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 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 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 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 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 音乐。”
【高中语文】中华经典文化论语选读:孔子与论语ppt精品课件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
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
“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
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孔子的为人
从以下孔子的话语,你觉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其书 《论语》最早的语录,最早的微博。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 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 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 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 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十七岁母亲去世)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 守丧时,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 参加。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 名士,没有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子的生平 一生五个阶段
求学阶段(1-35岁) 齐国历练 (36-40岁) 鲁国办学 (40-51岁)参政 (51-55岁) 周游列国 (55-68岁) 退而著书 (68-73岁)
孔子和论语详细介绍PPT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
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 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 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zhēng)在 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 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 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两人于是 “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的生日历史上有争议,现 在一般把孔子生日定于鲁襄公二十 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wéi) 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 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 “仲尼”。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 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 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 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儿童时表现得就与众不同,孔 子最喜欢的儿童游戏是“陈俎豆。设 仪容”,就是摆放各种礼器,模仿行 礼的样子。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 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 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 做学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 亲颜徵在去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 九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 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qí)官氏之女 为妻。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 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 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 了堕三都(郈、费、成)的措施,拆毁三桓所 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 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 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 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论语全书ppt课件
培养德行 完善人格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论语提倡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德行 为首要目标,通过教育使人具备 仁、义、礼、智等品德。
教育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教育使文化得以延 续和发展。
教育方法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潜力。
循序渐进
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 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能力。
计和福祉。
民意至上
孔子认为人民的意愿和利益高于一 切,统治者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 选择,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实现人民 的利益。
民生保障
孔子认为保障人民的生计和福利是 统治者的基本职责,统治者应该采 取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 会环境。
05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Chapter
第四季度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君 主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 国,这一思想影响了中 国乃至东亚许多国家的 政治体系。
伦理道德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 ”为核心,提倡孝、悌 、忠、信、礼、义、和 等美德,对中国及东亚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应当普及到 每个人,这一思想打破 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论语全书ppt课件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 论语中的政治观念 •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Chapter
作者与背景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背景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旨在恢复周礼,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
道德伦理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等 道德准则,成为了中国道德伦 理的核心内容。
社会价值
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
意义。
03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
01
仁爱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论语》中记
录了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仁。
《颜渊篇》
涉及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 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 获得真正的快乐。
阅读《论语》时,不仅要理解其意义, 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注重整体
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章或某一句话, 而应将《论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把握其核心思想。
《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导读
《学而篇》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观点。
《为政篇》
探讨政治伦理,提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等观点。
孔子与《论语》导读
• 孔子简介 • 《论语》简介 •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 《论语》导读 • 结语
01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他自幼刻苦好学,精通六艺,后成为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及其论语解读课件ppt
和上马石。
名著导读《论语》
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 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4/2/13
名著导读《论语》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
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
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
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
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2024/2/13
根本改造。
名著导读《论语》
2024/2/13 才被中国人尊为名著至导读圣《论语先》 师,万世师表。 1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颁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
奖 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
辞 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
孔子像
2024/2/13
名著导读《论语》
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024/2/13
❖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 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 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 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名著导读《论语》
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 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4/2/13
名著导读《论语》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
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
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
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
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2024/2/13
根本改造。
名著导读《论语》
2024/2/13 才被中国人尊为名著至导读圣《论语先》 师,万世师表。 1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颁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
奖 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
辞 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
孔子像
2024/2/13
名著导读《论语》
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024/2/13
❖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 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 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 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重读经典:孔子与论语ppt实用课件
——《论语.颜渊》
【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道: “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就是仁 德了。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贵贱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么?”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是什么?”孔 子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看,不合礼节的话 不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 做。”
重仲 尼。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世誉为 “至圣”,“万世师 表”。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千秋馨香,德配天地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 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 李三千。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1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等)区别。”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 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 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 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 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 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 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
影响:cheng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思想言行的基础, 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治体制、 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 例: 《论语》和中国人的姓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苏有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任贤齐 吾日三省吾身。——陈省身
【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道: “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就是仁 德了。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贵贱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么?”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是什么?”孔 子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看,不合礼节的话 不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 做。”
重仲 尼。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世誉为 “至圣”,“万世师 表”。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千秋馨香,德配天地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 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 李三千。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1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等)区别。”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 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 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 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 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 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 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
影响:cheng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思想言行的基础, 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治体制、 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 例: 《论语》和中国人的姓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苏有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任贤齐 吾日三省吾身。——陈省身
论语PPT讲解
拱:拱手
❖ 止:使……止,留 宿:过夜
❖ 食:给……吃,使……吃
❖ 见:xian4,使……见。
3、第一段译文
❖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 ,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 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 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 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 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 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 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 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 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 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 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 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 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 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 华。
作业二
❖ 搜集出自论语的成语。 ❖ 整理论语中古今含义不同的常用词。
三、子路从而后
❖ 1、基本内容: ❖ 本篇反映隐者鄙视
孔子汲汲于仕进的 入世思想,而子路 则从儒家思想出发 来批评隐者的洁身 自好的出世思想。
❖ 2、第一段重点词语:❖ 从:跟从后:来自在后面,活用❖ 荷:担,挑
植:种植,插
❖ 芸:锄草
2、本段重点词语
❖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吧?”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以……为?特指疑问句,略带反问语气, 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 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 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 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孔子轶事
孔子的性格
•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安贫乐道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夫子洞
当年的仲尼出生的山洞
,
龙生虎养鹰打扇
母亲——颜徵
• 孔子为鲁国人,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 后,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国。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 邑大夫。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 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 却脚有残疾。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 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来源请求],由于婚姻 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 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颜征在曾私下至 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 仲尼。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颜渊)、闵损 (闵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宰我)、端木 赐(子贡)。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 (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冉有)、仲由 (子路)。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 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服劳 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 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 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 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桃李三千。
颠沛流离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 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 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 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 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 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 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 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 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 喝醉过。
•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 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 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 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 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经济思想 •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
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68岁 55岁
51岁
▪ 返回 ▪ 周游 鲁国
20岁起
▪ 步入 列国
▪ 早年 仕途
0岁
经历
▪贵
族出
身
颠沛流离的一生
•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 夫子。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人,东周春 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 官府要职。孔子为儒家创始人,其德性论五行 思想(仁义礼智信)对邻近地区,如:朝鲜半 岛、琉球、日本、越南、东南亚等有深远影响, 此等地区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在某些宗教中 也被视为神祇。
•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 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 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 但被大夫晏婴阻。
•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仓皇 逃回鲁国 。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 已 51岁了
•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 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 但孔子也因此与“三桓”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 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 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结下了仇怨。
• ★鲁定公13年 ,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 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 孔子55岁。
•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 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 。因有人 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 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 。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天生神力,可以“力举 城门”,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 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 据民间传说孔子的出生也很不平凡,出生 之时,头顶向下凹陷,故取名曰“丘”。 这当然是不严谨的说法,先不说孔子是否 因此得名孔丘,单是头顶凹陷就有点玄乎。 因为在现在的观点看这绝对不是什么异象, 而是新生儿严重缺钙的表现。这样的新生 儿一般智力都有点问题。然而事实上恐怕 没人敢说孔子是“脑残”
《
国 学
论孔
经 典
语子
》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简介
• • •
• •
名“ 人世 ”界 之十 首大
文 化
人被 ”世
人 称 为 “ 圣
孔 子
有 儒 教春
弟 家 育秋
子 学 家末
三派
期
千创
思
始
想
人
家
、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在贫富与道义发
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
道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
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
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
• ★直道而行
•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
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
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
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的思想
• ★政治思想 • 孔子政治思想的其核心是“礼”与“仁”。 •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
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 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 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 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 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轶事
孔子的性格
•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安贫乐道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夫子洞
当年的仲尼出生的山洞
,
龙生虎养鹰打扇
母亲——颜徵
• 孔子为鲁国人,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 后,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国。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 邑大夫。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 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 却脚有残疾。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 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来源请求],由于婚姻 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 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颜征在曾私下至 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 仲尼。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颜渊)、闵损 (闵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宰我)、端木 赐(子贡)。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 (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冉有)、仲由 (子路)。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 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服劳 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 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 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 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桃李三千。
颠沛流离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 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 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 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 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 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 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 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 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 喝醉过。
•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 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 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 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 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经济思想 •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
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68岁 55岁
51岁
▪ 返回 ▪ 周游 鲁国
20岁起
▪ 步入 列国
▪ 早年 仕途
0岁
经历
▪贵
族出
身
颠沛流离的一生
•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 夫子。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人,东周春 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 官府要职。孔子为儒家创始人,其德性论五行 思想(仁义礼智信)对邻近地区,如:朝鲜半 岛、琉球、日本、越南、东南亚等有深远影响, 此等地区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在某些宗教中 也被视为神祇。
•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 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 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 但被大夫晏婴阻。
•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仓皇 逃回鲁国 。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 已 51岁了
•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 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 但孔子也因此与“三桓”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 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 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结下了仇怨。
• ★鲁定公13年 ,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 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 孔子55岁。
•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 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 。因有人 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 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 。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天生神力,可以“力举 城门”,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 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 据民间传说孔子的出生也很不平凡,出生 之时,头顶向下凹陷,故取名曰“丘”。 这当然是不严谨的说法,先不说孔子是否 因此得名孔丘,单是头顶凹陷就有点玄乎。 因为在现在的观点看这绝对不是什么异象, 而是新生儿严重缺钙的表现。这样的新生 儿一般智力都有点问题。然而事实上恐怕 没人敢说孔子是“脑残”
《
国 学
论孔
经 典
语子
》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简介
• • •
• •
名“ 人世 ”界 之十 首大
文 化
人被 ”世
人 称 为 “ 圣
孔 子
有 儒 教春
弟 家 育秋
子 学 家末
三派
期
千创
思
始
想
人
家
、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在贫富与道义发
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
道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
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
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
• ★直道而行
•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
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
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
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的思想
• ★政治思想 • 孔子政治思想的其核心是“礼”与“仁”。 •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
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 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 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 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 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