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PPT讲稿
合集下载
《从论语看孔子》课件
添加标题
强调君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
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礼乐制度的维护与改革
孔子对礼乐制度进行改革,提出“仁”的学说
礼乐制度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名分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的道德意义:孔子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知之为知之的启示:孔子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哲学
修身: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认为修身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追求真理与道义的人生追求
孔子强调追求真理:孔子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生的重要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强调道义:孔子认为,道义是人生的最高准则,人们应该遵循道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强调自我修养:孔子认为,自我修养是实现人生追求的重要途径,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应该平等对待所有的人。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因此他强调德治的理念,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孔子强调“学以致用”的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取功名。
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
德育的内容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和
孔子的政治思想:德治理念、民本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对孔子思想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强调君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
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礼乐制度的维护与改革
孔子对礼乐制度进行改革,提出“仁”的学说
礼乐制度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名分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的道德意义:孔子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知之为知之的启示:孔子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哲学
修身: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认为修身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追求真理与道义的人生追求
孔子强调追求真理:孔子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生的重要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强调道义:孔子认为,道义是人生的最高准则,人们应该遵循道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强调自我修养:孔子认为,自我修养是实现人生追求的重要途径,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应该平等对待所有的人。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因此他强调德治的理念,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孔子强调“学以致用”的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取功名。
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
德育的内容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和
孔子的政治思想:德治理念、民本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对孔子思想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论语第1课介绍孔子与《论语》PPT课件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 重用,乃集中精力从 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 千余人,身通六艺 (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终生热衷于 从事政治,有一腔报 国之热血,也有自己 的政治见解,但最高 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 采取一种若即若离、 敬而远之的态度。他 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 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 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 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 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 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 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如果人类要 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政治上的辉煌
孔子51岁时,担 任鲁国首都的市长 “中都宰”,政绩 卓著。在孔子的治 理下,鲁国国泰民 安。
周游列国时期
•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
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
• 58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 受国老的待遇,但 政治上得不到重用。 孔子退而修诗书礼 乐。
二、《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 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 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中
国
古 代
论
智 慧
语
的
结
晶
【高中语文】中华经典文化论语选读:孔子与论语ppt精品课件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
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
“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
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孔子的为人
从以下孔子的话语,你觉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其书 《论语》最早的语录,最早的微博。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 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 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 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 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十七岁母亲去世)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 守丧时,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 参加。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 名士,没有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子的生平 一生五个阶段
求学阶段(1-35岁) 齐国历练 (36-40岁) 鲁国办学 (40-51岁)参政 (51-55岁) 周游列国 (55-68岁) 退而著书 (68-73岁)
《论语》与孔子ppt课件
藏龙》中扮演的玉娇龙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取向,这
一形象在中国国内很难引起共鸣。她不像“大长今”,真正展
示的是韩国国粹的东西,包括宫廷文化、美食、医疗。因此,
认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从社会的长远来看,孔子的影响要远远高于章子
怡,更能代表中国,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章子怡只不过
……篡改历史是第一步,将祭孔大典申遗 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给国际社会造成孔子真 的是韩国人的印象,最终目的是达到韩国才是 亚洲文化的渊源所在,韩国文明哺育了包括中 国在内的东亚文明!
终结中医是当务之急?
韩剧《大长今》的热播, “韩医”申请世界遗产的争议, 让中医在“保护国粹”大旗下进 入了公众视野。但这一“国粹” 要怎样保护?
最近,余秋雨就中国文化输出情况发言,驳斥 了季羡林“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这一说法。
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 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中意蕴, 国人是否应该深思?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这种状况我们 从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比如,从服饰、饮 食、节日、礼仪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都穿西服夹克,开 始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比薩饼,过西方的情人节、鬼节、 圣诞节,婚丧嫁聘娶、吉凶军宾嘉等礼仪大都按西礼操办, 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用大量时间学习外语, 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日益西化。我们从中 国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变文化首先从日常生活细节的改变开 始,即古人说的“变文化自变衣冠变风俗始”,我们中国人 现在已经在衣冠、风俗等生活细节上改变了自己,现在中国 人除了汉语外还有什么是中国的呢?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 再过不了多久,恐怕语言也很难说是中国的了!
孔子和论语详细介绍PPT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
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 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 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zhēng)在 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 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 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两人于是 “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的生日历史上有争议,现 在一般把孔子生日定于鲁襄公二十 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wéi) 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 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 “仲尼”。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 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 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 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儿童时表现得就与众不同,孔 子最喜欢的儿童游戏是“陈俎豆。设 仪容”,就是摆放各种礼器,模仿行 礼的样子。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 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 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 做学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 亲颜徵在去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 九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 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qí)官氏之女 为妻。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 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 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 了堕三都(郈、费、成)的措施,拆毁三桓所 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 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 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 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高中语文】孔子与论语儒学ppt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修》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关于“仁”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尽心竭力,以忠实诚信的态度
《论语》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 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 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 章节出现。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 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 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 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 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 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就是 “主忠信”。(正面) 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推 己及人,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反面)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府大门 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三 间, 灰瓦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 每间辟一门,黑漆红牙 ,狻猊铺首, 菊花阀阅。明间上,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 文章道德圣人家。” ,为清代著名 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 章" 字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 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 明代石狮和上马石。
重读经典:孔子与论语ppt课件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重读经典: 孔子与《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 尼。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世誉为 “至圣”,“万世师 表”。
2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 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 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 能由此推知西、南、北方,便不再教他了。”
22、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等)区别。”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 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为 ‘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 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1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名句细读: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 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重读经典: 孔子与《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 尼。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世誉为 “至圣”,“万世师 表”。
2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 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 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 能由此推知西、南、北方,便不再教他了。”
22、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等)区别。”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 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为 ‘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 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1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名句细读: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 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论语PPT讲解
拱:拱手
❖ 止:使……止,留 宿:过夜
❖ 食:给……吃,使……吃
❖ 见:xian4,使……见。
3、第一段译文
❖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 ,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 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 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 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 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 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 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 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 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 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 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 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 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 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 华。
作业二
❖ 搜集出自论语的成语。 ❖ 整理论语中古今含义不同的常用词。
三、子路从而后
❖ 1、基本内容: ❖ 本篇反映隐者鄙视
孔子汲汲于仕进的 入世思想,而子路 则从儒家思想出发 来批评隐者的洁身 自好的出世思想。
❖ 2、第一段重点词语:❖ 从:跟从后:来自在后面,活用❖ 荷:担,挑
植:种植,插
❖ 芸:锄草
2、本段重点词语
❖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吧?”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以……为?特指疑问句,略带反问语气, 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觏(gò u)
历代评价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 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论语>今谈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 来做事”。
• 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 • 唐代加封为“文宣王” • 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历代评价
•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孟子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历代评价
•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
曰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卷六
•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
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
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 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 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鹤林玉露》
历代评价
• 夫子之道,不可须臾去也。不
闻之,是无耳也;不见之,是无目 也;不言之,是无口也;不学之、 不思之,是无心、无精爽也,尚可 以为人乎哉?
孔子与论语课件
•孔子地位和评价
•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
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 认为,孔子所行的“圣 人之道”,是遍及自然 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走上圣坛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历代评价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 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论语>今谈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 来做事”。
• 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 • 唐代加封为“文宣王” • 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历代评价
•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孟子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历代评价
•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
曰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卷六
•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
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
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 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 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鹤林玉露》
历代评价
• 夫子之道,不可须臾去也。不
闻之,是无耳也;不见之,是无目 也;不言之,是无口也;不学之、 不思之,是无心、无精爽也,尚可 以为人乎哉?
孔子与论语课件
•孔子地位和评价
•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
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 认为,孔子所行的“圣 人之道”,是遍及自然 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走上圣坛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