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简介ppt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总结词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石,强调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准 则。
详细描述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石,强调个人修 养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孝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悌是 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和谦让,忠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和 尽责,信是对朋友的信任和守信,礼是对社会和公众的 尊重和谦逊,义是对他人的公正和正义,廉是对个人品 质的廉洁和正直,耻是对自身行为的羞耻和自律。这些 品德和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 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06
论语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信与正直
论语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诚实守信,言行 一致,不欺骗他人。
宽容与包容
论语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对他人的理 解和包容,尊重多元文化和思想。
谦虚与低调
论语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谦虚低调,不断 学习和进步。
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质
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
总结词
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
详细描述
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做人 要诚实、守信、谦虚、宽容,做事要认真、负责、勤 勉、执着,做官要公正、廉洁、为民、尽责。这些道 理都是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旨在指导人们如何成为一 个优秀的人、做出优秀的业绩、做好一名优秀的官员 。这些道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 的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平天下
追求和平与稳定,为世界的繁 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君子与小人
君子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小人
缺乏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行为不端。
论语ppt课件大全

论语ppt课件大全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精粹选读 • 论语中的智慧故事 • 论语的现代意义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孔子及其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著作,成书于 战国初期。
论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孔子提倡父慈子孝,认为父母应该关爱子女,子女应 该孝顺父母,这对现代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有指导
意义。
输入 标题
夫妻和睦
孔子强调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 稳定和幸福的基础,这对现代家庭维护夫妻关系和家 庭和谐有启示作用。
父慈子孝
兄弟友爱
孔子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 子女的品德和文化素养,这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方
诚信之道
谦虚之美
孔子提倡诚信,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这 对现代人建立信任和信誉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
孔子提倡谦虚,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学 习和进步,这对现代人提升自我修养和追 求卓越有启示作用。
论语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和谐管理
孔子提倡和谐,认为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对现代企 业管理者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与高效运作有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结词
尊重他人与换位思考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不 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 情。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总结词
实事求是的态度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不要虚假夸大或掩盖事实。这种态度有助于我 们保持客观、理性,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精粹选读 • 论语中的智慧故事 • 论语的现代意义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孔子及其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著作,成书于 战国初期。
论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孔子提倡父慈子孝,认为父母应该关爱子女,子女应 该孝顺父母,这对现代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有指导
意义。
输入 标题
夫妻和睦
孔子强调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 稳定和幸福的基础,这对现代家庭维护夫妻关系和家 庭和谐有启示作用。
父慈子孝
兄弟友爱
孔子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 子女的品德和文化素养,这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方
诚信之道
谦虚之美
孔子提倡诚信,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这 对现代人建立信任和信誉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
孔子提倡谦虚,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学 习和进步,这对现代人提升自我修养和追 求卓越有启示作用。
论语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和谐管理
孔子提倡和谐,认为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对现代企 业管理者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与高效运作有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结词
尊重他人与换位思考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不 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 情。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总结词
实事求是的态度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不要虚假夸大或掩盖事实。这种态度有助于我 们保持客观、理性,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国学经典ppt课件论语

03
大同社会
论语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愿景,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目标。通过
实现公平正义、消除贫富差距,可以逐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繁荣。
05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道德观念
01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忠诚、仁爱等道德观念,有助于
家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孩子尊重长辈
02
论语中提到的“孝”道,提倡尊敬和顺从父母,有助于培养孩
促进社会和谐
国学经典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学习国学经 典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人类 文明进步。
论语的简介和影响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 哲学、伦理、政治思想。
教育影响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 该普及到每个人,这种教育思想对中 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正实现学习的价值。
“不亦说乎”则表达了学习的快 乐和满足感,说明学习不仅是一 种需要,更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认为诚实和谦虚是获取知 识的重要品质,只有承认自己 的不足和无知,才能不断学习 和进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 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要自以为 是或虚假夸大。
诚信
论语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在当今社会,诚信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的重要品质。
提高个人修养
1 2 3
谦虚
论语提倡谦虚,认为这是个人成长的必要品质。 在现代社会,谦虚使人进步,有助于个人在学业 和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自律
论语强调自律,主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通过 培养自律习惯,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 质量。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ppt课件

论 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 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 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 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 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子 曰 : 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不 重 则 不 威 , 学 则 不 固 。
子 曰 : 行 有 余 力 , 则 以 学 文 。 谨 而 信 ,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 弟 子 入 则 孝 , 出 则 弟 , 节 用 而 爱 人 , 使 民 以 时 。
子 子 曰 曰 : : 道 千 乘 之 国 : 敬 事 而 信 ,
子 曰 :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不 亦 乐 乎 ? 学 而 时 习 之 , 不 亦 说 乎 ?
巧 言 令 色 , 鲜 矣 仁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
《论 语》与《大 学》、《中 庸》、 《孟 子》、《诗 经》、《尚 书》、 《礼 记》、《易 经》、《春 秋》 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 共二十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公元前551年 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 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 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 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子 曰 : 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不 重 则 不 威 , 学 则 不 固 。
子 曰 : 行 有 余 力 , 则 以 学 文 。 谨 而 信 ,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 弟 子 入 则 孝 , 出 则 弟 , 节 用 而 爱 人 , 使 民 以 时 。
子 子 曰 曰 : : 道 千 乘 之 国 : 敬 事 而 信 ,
子 曰 :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不 亦 乐 乎 ? 学 而 时 习 之 , 不 亦 说 乎 ?
巧 言 令 色 , 鲜 矣 仁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
《论 语》与《大 学》、《中 庸》、 《孟 子》、《诗 经》、《尚 书》、 《礼 记》、《易 经》、《春 秋》 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 共二十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全书ppt课件

培养德行 完善人格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论语提倡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德行 为首要目标,通过教育使人具备 仁、义、礼、智等品德。
教育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教育使文化得以延 续和发展。
教育方法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最大限 度地发挥其潜力。
循序渐进
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 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能力。
计和福祉。
民意至上
孔子认为人民的意愿和利益高于一 切,统治者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 选择,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实现人民 的利益。
民生保障
孔子认为保障人民的生计和福利是 统治者的基本职责,统治者应该采 取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 会环境。
05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Chapter
第四季度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君 主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 国,这一思想影响了中 国乃至东亚许多国家的 政治体系。
伦理道德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 ”为核心,提倡孝、悌 、忠、信、礼、义、和 等美德,对中国及东亚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应当普及到 每个人,这一思想打破 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论语全书ppt课件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 论语中的政治观念 •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Chapter
作者与背景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背景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旨在恢复周礼,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 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 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 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 摄相事,鲁国大治 。但孔子也因此与“三桓”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 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结下了仇怨。 ★鲁定公13年 ,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 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欲:想做的事;勿:不要; 施:强加。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 “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 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 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致 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致 格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 而不校。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貳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 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学习规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三:多次。省
(xǐng):检查反省自己。谋:办事。传:老 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政治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的其核心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 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 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 秩序和制度。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 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 ”、“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排 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 汉族。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 落。但他磨练意志,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 人,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 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 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 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北宋政治家赵 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 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 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 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三省吾身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原本自秦代便已失传。到西汉时 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 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 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 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 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 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的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 庸”。
致 学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有教无类。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 万 。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 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服劳役的人将孔 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 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的祖先本为殷商(华夏族)。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天生神力,可以“力举城门”,是当时鲁国 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孔丘是其第三个夫人所生。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 “博学好礼”。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 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 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据民间传说孔子的出生也很不平凡,出生之时,头顶向下凹陷,故取名曰“丘”。这 当然是不严谨的说法,先不说孔子是否因此得名孔丘,单是头顶凹陷就有点玄乎。因 为在现在的观点看这绝对不是什么异象,而是新生儿严重缺钙的表现。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 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 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安贫乐道
叁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 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 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 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 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态度: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形容词做名词,不如自 己的人。 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 耻。”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 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 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