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摘要“自我效能感”自班杜拉提出以来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教育领域有不少应用。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性格、情绪特征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处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教学;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1977)在《自我效能感: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近二十年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广泛地被应用于心理学的各项研究中,不仅在人的心理健康和临床上有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还应用于解决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社会技能障碍、吸烟、毒瘾,甚至疾病控制等领域。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班杜拉重视人类所具有的“期待”的功能,认为期待是知识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进而,他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还通过其他的行为对如目标和抱负、结果期望、情感倾向等重要决定因素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选择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越是这样的内容,越能激发他们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和勇气,以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必要保证,而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不必做出很多努力,易于完成的内容,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退缩不前以至于气馁。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困难,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放弃这种尝试或努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取决于主体自身的努力。努力是学习动机的表征,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成就、自尊自信的

关系上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2.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据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为13%。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地或通过亲社会行为、问题行为以及学业成绩的作用影响乃至造成了学生目前及今后的抑郁:短期内,学生是由于他们的学业无能的信念而不是真实的学业表现产生抑郁的;长期内,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以学业成绩、问题行为及提前的抑郁为媒介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对焦虑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同样直接或通过学业成绩间接地构成了导致或影响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自我效能感不仅对作为学生的个人成就有巨大影响力,对作为成人的个人亦是如此。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倾向于挑战自我,选择有较高难度的活动,并敢于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因对自己期望较低,害怕失败受伤不愿付出过多努力,在结局未料时先判自己出局,失败了又将原因归于自身能力有限,进而再影响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恶性循环。无疑,个人在学生时代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与成人后的自我效能感一脉相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课堂中度过,而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的素质,能引导其向善,助其成功。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必然承担着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任务。

班杜拉等人在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总而言之,自我效能感与人们活动中的动机、情绪、态度等都有莫大的关系,进而影响活动的结果,即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胜任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中的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但这些信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因人而异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是否适合学生,能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若教师的教学始终以难、繁为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功的乐趣,那么学生势必难以形成高的自我效能感。从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年级越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对成功持期待心情的学生越少,这就是因为学生在一年难过一年的学习内容中消磨了自身的意志,降低了自我效能感的后果。

另外,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在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上,有与其他活动不同的地方。教师需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对待内向敏感的孩子,教师不应贸然让他公然回答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会因为紧张等自身特质而适得其反,而应该多鼓励与他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因为内向敏感往往有较强的代入感,能在对别人的夸奖中找到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对待外向自信的孩子,教师不应给他过多的成就感,因为过于容易的教学内容会滋长他的骄傲情绪,适度的挫败能激发他的求胜欲望,从而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功,最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