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可能会在困难面前轻易退缩,缺乏尝试的勇气。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且可行的目标目标就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为他们指引方向。
然而,目标的设定需要科学合理。
首先,目标要明确具体。
比如,“这次数学考试要提高 10 分”就比“要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加清晰。
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性。
其次,目标要具有可行性。
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如果目标过高,学生多次努力都无法达成,容易产生挫败感;而目标过低,又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例如,对于一个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开始可以设定“每周写一篇 300 字的短文,语句通顺”这样的小目标。
当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这个目标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如“增加到500 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等。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就像阳光雨露,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茁壮成长。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这种反馈要具体而真诚,不能只是泛泛地说“你很棒”,而是要指出具体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比如“你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结构清晰,论证有力,进步非常大!”同时,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谈初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学习压力和身心变化,如何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变得尤为关键。
以下是一些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旨在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挑战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1.清晰的目标设定: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老师和家长应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希望达到的成绩和能力,并为之设定合理的时间表。
2.建立个人成功经验:成功经验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学习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例如,及时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3.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思路等,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学生可以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独立写作等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互相支持和帮助,并鼓励他们分享成功经验和学习成果。
6.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室布置、教学氛围、教学方法等都应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
家长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
7.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应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共同制定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和计划。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自信心。
在中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以帮助中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一、建立积极学习环境首先,学校和老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和鼓励。
老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恰当的反馈。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尝试并展示自己的才能。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二、设定可达目标设定可达目标是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策略。
合理的目标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懂得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老师应该与学生讨论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力进行个性化指导。
通过逐步实现目标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
三、提供有效支持和引导支持和引导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老师可以提供学习上的支持,例如提供概念讲解、解答问题等。
同时,老师还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家长也应该在孩子学习上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设计一些个体或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让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一个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能坚持不懈,更具有适应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和老师应该通过创造积极学习环境、设定可达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和引导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为他们的成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技巧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技巧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心程度。
拥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中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
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技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学生在学习中首先需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赞赏和鼓励的方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同时,鼓励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设定可行性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供正面的自我反馈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过于苛刻,容易产生自我贬低的观念。
因此,提供正面的自我反馈对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给予中学生积极的反馈。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表现,并能够通过反思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建立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对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这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下,中学生将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任务,并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中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业和生活的时间,使之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中学生逐渐培养起这些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中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中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中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任程度,它对于个体的成就、动机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他们实现目标、建立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自我认知方面讨论如何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教育环境的作用教育环境是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比如,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认可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完成独立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扮演着塑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决定性角色。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和自主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并给予适量的自主决策的权力。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逐渐建立起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认知的重要角色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知觉,也是中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估,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中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上,而不是过于关注失败或困难。
同时,中学生应该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他人的鼓励和认可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总结: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他们实现目标、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环境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并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中学生应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并善于从他人的鼓励和认可中汲取力量。
初中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1、教师就得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日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2、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4、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不应“无缘无故”帮助学生,否则会降低其对自我能力的评价。
5、教师平时应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从衣着服饰、言语表达、举手投足中传达出来。
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提高。
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窍门:
平等和谐,欣赏激励,创造成功。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更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也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好成绩。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为学生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时限的目标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一步。
当目标清晰明确时,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例如,对于一个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不要只是笼统地说“要提高数学成绩”,而是具体设定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通过每天做 20 道数学练习题,将数学单元测试的成绩提高 10 分”。
这样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当他们逐步实现这些小目标时,会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提升,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同时,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需努力就能达成,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而轻易放弃。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力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及时、具体、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例如,“你这次的作文写得非常精彩,不仅语言生动,而且结构清晰,观点独特,看得出你下了很大的功夫,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这种具体的表扬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相反,批评和否定要谨慎使用,并且要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
不要只是简单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而是要同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比如,“这次数学考试你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以后做题时要更加细心,多检查几遍,相信你下次一定能避免这些错误。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特定情境中成功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判断和信念。
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和实现个人成长。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设定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设定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一步。
目标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需努力就能达成,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目前处于中等水平,那么可以先设定一个在下次考试中提高 5 分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既能激发学生的努力,又不会让他们感到压力过大。
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确保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的(SMART 原则)。
比如,“每天花 30 分钟做数学练习题,在一个月后的单元测试中提高 5 分”就是一个符合 SMART 原则的目标。
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这些阶段性的小目标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可或缺。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大的成就还是小的改进,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种反馈要具体而真诚,指出学生具体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和努力是有价值的。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一个新学的修辞手法,老师可以这样表扬:“你在这篇作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非常生动形象,让整个描述更加精彩,继续保持这样的写作技巧,你的作文会越来越出色!”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写得好”。
同时,反馈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
比如,当学生为解决一个难题付出了很多努力时,即使最终没有得到正确答案,也可以表扬他们的坚持和思考过程。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
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容易产生退缩、逃避等消极行为。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目标对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方向,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
首先,目标应该是具体的,例如“在本次数学考试中提高 10 分”“本周读完一本课外书籍”等等,而不是模糊的“提高数学成绩”“多读书”。
其次,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
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时,他们会逐渐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当学生表现出色或者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
同时,反馈和评价应该具体而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具体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以便在今后继续保持和发扬。
例如,当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一个新的修辞手法时,老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在这篇作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非常生动形象,让整个文章都增色不少,继续保持这样的写作思路,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而不是简单地说“写得不错”。
相反,当学生出现错误或者遇到困难时,反馈和评价也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策略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策略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学业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学习经验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有效方法:1.对差生降低成功的评判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2.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长处,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
3.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把长期的、抽象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近期的、具体的、简单的目标,使学生看到从事复杂学习任务过程中自己的每一步进展,更多的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认识到自己有可以挖掘的潜力。
二、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
榜样的行为表现是个体评价自身效能的一种参照。
为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所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以前和他学习成绩相当并且近来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
三、言语说服。
常用语言:你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如果你不能取得学习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在对学生进行言语说服时,必须注意改变他们的认知评价,让他们更为积极的看待自己的能力。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信任,教师的言论要与事实相符。
最好采取言语说服与任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他们的学习进步,逐步提升对他们的学习效能评价。
当说服性效能评价略高于学生的能力时,他们感到更为可信,更有可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四、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1.全面观察、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
教师应该以科学家的客观、严谨的态度来分析导致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首先,在下结论之前,应该全面、深入地收集有关信息;其次,在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线索之后,还要针对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等对事件进行科学、仔细的协变分析,然后再作结论。
2.避免归因偏差。
教师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偏差是,倾向于将学生的成功、失败简单地归结为特质方面的原因,如能力、品德等。
后果是,教师很容易对学生失去信心,怀疑自己对于学生所能产生的影响力,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改变学生,并因此而放弃努力。
教师应该尽量让自己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生的能力、品德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能力,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1. 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体而明确,可以通过小步骤逐渐提高难度。
学生应该参与制定目标,对于自己的学习进程有更明确的了解。
2. 提供正向的反馈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这样他们会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努力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
3. 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
学生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自己对话,正面评价自己的能力,鼓励自己面对困难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他们应该学会转变负面思维,如将“我做不到”转变为“我还不会,但我可以努力学习”。
4. 创造成功的机会和经验。
学生需要有机会去体验成功,这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相对容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后获得成功感,逐步增加任务的难度。
5. 鼓励学生寻求帮助和支持。
学生有时会面临困难或挫折,他们需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而不是沮丧放弃。
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强调困难的正常性。
6.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班级和家庭中的合作和支持有助于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认同。
7.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习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会更有信心面对学习挑战。
8.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自我反思。
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以下是一些策略:
1. 设定明确的目标:确保学生了解他们正在努力实现的具体目标,并帮助他们将目标分解为可管理的步骤。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并看到自己的进步。
2. 提供积极的反馈: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以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并相信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3. 建立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自我效能感。
通过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并确保他们在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 提供支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这将有助于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并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5. 鼓励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成就,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制定改进计划。
6. 培养乐观的态度: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的态度,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通过鼓励他们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并鼓励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好,可以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7. 鼓励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项目,这将有助于他们学
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从他人的成功中获得信心。
8. 提供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将有助于他们发展新的技能和能力,并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需要耐心、支持和鼓励。
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学生将能够建立自信心,并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教师工作计划——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技巧
教师工作计划——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技巧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于传授知识。
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其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和期望。
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确保计划既有挑战性又实际可行。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供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组织有趣的竞赛或活动等方式实现。
当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教师的反馈和鼓励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组织学习小组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五、教授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高效记忆等。
通过教授这些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在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对其自我认知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设定清晰的目标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当学生面临的任务目标清晰明确时,他们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本身,从而增强自信并体验到成就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设定清晰的目标:1. 明确任务要求:将任务要求以清晰简明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对任务的具体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2. 给予适当的挑战: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合理设定任务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困难以至于让学生失去信心。
3. 提供明确的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关于他们完成任务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发展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自我效能感的条件。
以下是教育者可以采取的策略:1. 提供支持和鼓励:教育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表扬、激励和信任,学生会感受到自己被认同和重视,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积极活跃、充满合作和分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3. 提供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书籍、教学材料、辅导等。
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习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鼓励自我反思: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长。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面对挑战,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和实现个人目标。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呢?首先,要为学生设定明确且合理的目标。
目标就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为他们指引方向。
然而,如果目标过高,学生经过多次努力仍无法达成,可能会产生挫败感,降低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目标过低,学生轻易就能实现,也无法真正提升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在他们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
比如,对于一个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如在下次考试中提高 5 分。
当学生实现这个目标后,再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如提高 10 分、15 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
同时,在设定目标时,要确保目标是具体、可衡量的。
例如,“每天背诵 10 个英语单词”就比“多背英语单词”更具体明确,学生也更容易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
其次,提供及时、积极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种反馈不仅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还能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
而且,反馈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你做得很好”,而是要指出具体好在哪里,比如“你这次的作文,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也很充分,看得出你下了很大的功夫,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出色!”这样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此外,反馈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
对于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采取的有效方法以及所展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它影响着学生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努力程度以及最终的成就。
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呢?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面对困难时更能坚持不懈,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则可能容易退缩、放弃。
因此,作为教育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
一、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手段。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及时给予具体、真诚的表扬。
例如,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你做得很好”,而是指出“你这次的作文在逻辑结构和用词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对于细节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你会越来越优秀!”这样具体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信心。
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挑战。
当他们对某项任务感到犹豫或者害怕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告诉他们“我相信你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即使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激发他们的勇气和动力。
二、设定合理的目标为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对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非常重要。
目标过高会让学生感到无法达到,从而产生挫败感;目标过低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可行的目标。
比如,对于一个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先设定一个在下次考试中提高5 分的目标。
当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后,再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
而且,要引导学生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例如,如果学生的目标是在本学期提高英语成绩,那么可以将其分解为每天背诵 10 个单词、每周做一套练习题、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测试等小目标。
学生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生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预期。
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展开讨论,主要涉及以下九个方面:1. 设定明确目标首先,明确的目标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学生应为自己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和时限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有助于学生聚焦任务,不被琐事分散注意力。
2. 制定可行计划仅仅设定目标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为达成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
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步骤、时间安排以及所需的资源。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控任务,并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
3.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提高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学生应学会关注任务中的积极方面,如挑战带来的成长机会,而不是过分关注可能的困难。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
4. 积累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不断地挑战自己,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来积累成功经验。
成功的经验能让学生更加自信,进而迎接更大的挑战。
5. 寻求他人支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建议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另一有效方式。
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6. 持续自我反馈定期的自我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通过对比目标和现实状况,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7. 调整自我期望有时候,过高的期望可能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学生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使之与自身的能力和现实状况相匹配。
适度的期望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失败。
8. 培养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激励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学会在遇到困难时激励自己,保持前进的动力。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设定奖励机制、想象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等。
9. 勇于面对挑战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挑战。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一份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工作计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观察、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课堂上,我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同时,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下,我会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会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分层教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增强自我效能感。
中学教师的工作计划——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与实践
中学教师的工作计划——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与实践一、引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他们的学习成果、心理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作为中学教师,制定一份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工作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本工作计划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2.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评价;3. 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策略与实践1. 鼓励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奖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
2.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4. 反馈与指导: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 培养抗挫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抗挫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让学生学会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6.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一步提高自我效能感。
7. 家校合作: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背景,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在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但在目前现状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容乐观,本文着重对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论述。
1.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无能力教好学生的信念。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信念,二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
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造和控制。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已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变化,因此他们在教学上比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教师有更多的关注与投入;由于相信自己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教师能积极、大胆地创造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倾向于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敢于和善于按照课程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教学情境,敢于和善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自我效能高的教师,注意对整个班的学生进行指导,不易受到个别学生发难的影响。
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态度宽容,处理灵活,方法得当,效果好。
其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自我效能高的教师,会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责任心更强,这些教师如果遇到困难,会通过选择、发掘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克服,而不会将学生看成是学不好的。
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方面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指正。
再次,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于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与强化方式。
研究表明,效能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干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效能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他们倾向于民主管理的态度,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总之,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2.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
自认知心理学产生以来,一系列新的学习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对各科的学习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
依据广义知识分类观,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学习三大类。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以上三类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1)通过明示教学目标、提问、教育现象演示,语言变化或是突出的板书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预期;2)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以通俗的语言使新旧知识建立清晰的联系;3)通过举例、板书、或教学实践等方法,促进选择性知觉;4)根据遗忘的规律,组织学生及时复习,重点指出难记或易忘的内容,提供多种感官活动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促进智慧技能的教学方法。
智慧技能是指导运用概念和原理对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
从教育学的教学实践看,主要是将教育原理、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的问题。
因此,可采用以下方法:1)在充分认知教师设计或提供的由实例到原理,由原理到实例的教学事例的基础上,组织分析、讨论和总结;2)提供各种教学情景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以提高学生因材施教和管理育人的能力。
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方法。
认知策略是个人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的能力。
1)教学生利用识记的策略和精加工的策略等学习方法,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2)提高学生元认知的能力,要求他们遇到困难时,问自己:我在做什么?对此我知道些什么?我做的对吗?用了多少时间?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以后什么情况下还会用到这种方法?3)给学生提供清楚地表达自己认知过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评价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
设置适当目标就学习目标的制定而言,一般说来,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远太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只有那些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习自我效能的增强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同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业水平,避免对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难以达到的目标,不仅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还会加深学生的心理挫败感。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教学的目标体系,要明确每节、每章或全书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哪些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堂考试以及不同层次学生中应该如何体现等等。
其次,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才能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人都有表达自己才能的欲望,充分满足这种愿望,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包办一切,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自由竞争,并且在竞争中给每个学生留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学生都有一种探求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作出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学生可以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控制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
我们认为,谦逊作为一种美德固然好,但贬低自我能力在成就行为中的作用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发挥。
同理,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能感,正确的归因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在自我调控学习中,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倘若,学生对成功作出外控的归因(如任务简单、运气)并认为靠自己是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就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他们还会认为自己不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将所取得的学业进步看作是微不足道的,并因此不愿作出进一步努力。
此时,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有效策略,这样他们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保持学习动机;将失败归为努力不够以及学习策略不当就会促使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调整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如学生通过努力仍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等,教师也要引导他们进行现实归因。
也就是帮助他们分析除自身努力之外,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学习方法、先前的学习基础、对教师教学特点的适应等,并与他们分析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败,尽量为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勇气与信心。
总之,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作内在的可控的归因,才更有助于学生从自身寻找学业成败的因素并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5.及时反馈与强化当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反馈,并对其进行表扬或奖励,使其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评价,以提高他们学习和活动的自觉性和效能感。
同时,评价也是一种艺术。
由于积极评价可能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而消极评价可能使学生降低自我效能感。
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亮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自信心。
在进行有效的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抑制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
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
例如,教师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对于学业优良的学生可能会增加心理压力,引起考试焦虑;而对于学业中下的学生可能会增加厌倦情绪和退避行为。
这时的分数对学生就是一种外部控制手段,常常与他们的主观抉择相冲突,容易引起他们反感。
二是强化奖励的原则性和公开性。
奖励办法要明确,凡符合规则的行为可获得奖励,教师具体实施时切忌凭自己情绪波动变更奖励办法。
否则,就会使奖励变得毫无原则,随心所欲,奖励成了教师的私有财物。
三是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对学生来说,社会性强化(微笑、关切的目光、赞赏)始终是重要的。
特别是伴有感情色彩的鼓励和赞扬,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事实上,消极的、不切实际的赞扬会降低自我效能,比通过积极鼓励增强自我效能更为容易。
这就提示我们,赞扬并不总是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提高赞扬的含金量,赞扬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归根结底,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就水平,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提高其学业成就。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关注并努力践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