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复习过程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发布时间:2009-1-24 14:16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从代宗大历年间至文宗太和年间的文学一般称为中唐文学。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的转折点,也是唐代诗歌的转折点,简要来说,就是从浪漫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代表人物,至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则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白居易之前,元结、顾况等人作为杜甫的同道,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从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第一节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顾况等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但据有关史料看,杜甫、元结等人并不为时人所重,从现存的10种唐人选本看,杜甫诗仅被选入唐末韦庄所编的《又玄集》。
而在当时受人推重的是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等人。
但这并不等于抹杀了元结等人的意义,相反,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驱者的历史功绩。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人。
少不羁,17岁方折节读书,早年科举失意,生活贫困,曾归隐余山,天宝十二年(753年)中进士。
“安史之乱”后为肃宗赏识,曾为道州刺史。
元结的卒年正是白居易的生年,元结的诗歌理论对白居易很有影响。
元结关怀民生疾苦,提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诗歌创作主张,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风之流”(《二风诗论)。
这些主张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反映现实的基本精神。
白居易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元结的创作实践了他的诗歌主张,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人民的同情,有时达到了十分深切的程度。
如《系乐府》中的《贫妇词》: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
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
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
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贫妇无法应付官吏的压迫,“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与杜甫的《石壕吏》十分相像。
《农臣怨》写百姓哭诉无门: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新乐府诗论
• 一、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 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 二、白居易的思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元九书》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三、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 《 策林》:补察 得失之端,操于诗美刺之间焉。 《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真诚的创作态度 4、诗教功能 5 、阐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6、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第三节 白居易的创作
一、白居易的诗歌内容 1、讽谕诗 2、感伤诗 3、闲适、杂律诗 二、白居易诗的艺术特点 1、讽谕诗的艺术特点 2、感伤诗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新乐府运动的其他人物
• 一、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顾况 1、元结 2、顾况 二、新乐府运动的开始张籍、王建、李绅 1、张籍 2、王建 3、李绅 三、新乐府运动的高潮元、白 元稹 悼亡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 第一节 概说 一、乐府诗的发展概况 乐府(音乐机构 秦与西汉初、武帝) 乐府精神 :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二、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的定义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三、新乐府运动的背景 1、 政治背景 2、前人创作探索(陈子昂、杜甫) 3、反对大历诗风 4、统治者的合作(宪宗与“纳谏”)
《古代文学》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第六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
◆“新乐府”的概念: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且能播之于乐曲的乐府诗。
◆“新乐府”诗特点:写实,风格平易通俗【附】“乐府诗”的发展▪《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
重内容轻形式。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
第二节白居易一、简介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
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
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
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
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时年75岁。
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二、诗歌分类:▪白居易诗歌现存有近二千七八百首,为唐人之最。
在江州自分其诗七八百首为四类(《与元九书》):1、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新乐府150首。
《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卒章显其志”;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骄横而百姓多苦难的社会现实。
第五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思想: 前期是“兼济天下”的时期, 后期是“独善其身”的时期。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诗论著作: 《与元九书》、《新乐府序》、 《策林》等。
一、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上下交和、内外胥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 ——《与元九书》
第一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 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 南)。晚年居香山,故称“香山居 士”。
一、生平:
白居易的生平以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为 界,分前后两期。
一、前期(44岁以前) 29岁中进士。 33岁授校书郎。
《常乐里闲居偶题》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第三,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强调诗 歌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 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 圣,下至愚矣,……未有声入而不 应,情交而不感者。” ——《与元九书》
第四,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 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 也。” —— 《新乐府序》
二、后期(44—75)
• 44岁在江州,作《与元九书》。 • 45岁,作《琵琶行》。 • 47岁,升任忠州刺史,作《竹枝词》 四首。
• 49岁,被召回长安,拜尚书司门员 外郎,提拔为中书舍人。 • 51岁,外调为杭州刺史,后改任苏 州刺史,作《钱塘湖春行》。
• 55岁以后20年,历任秘书监、河南 尹、太子少傅等职,最后官至刑部 尚书。 • 70岁以后,隐居香山。75岁卒。 • 著作:《白氏长庆集》。存诗2806 首。
8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 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 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 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 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因此,新 乐府诗歌具有讽喻性和通俗性的显著的特点。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明人高棅:“大历以还,古声愈下。 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 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 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 (《唐音癸签》卷七引)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清人翁方纲:“张、王乐府,天然清 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 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 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世居京兆 万年县人。15岁明经及第,24岁举书刺拔萃 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任监 察御史。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同年 罢为同州刺史。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 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氏长庆 集》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 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 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8第八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三、高潮:元、白 高潮: • 元和体。元和,宪宗年号。 元和体。元和,宪宗年号。 • 指元稹、白居易的诗风。元白为诗, 指元稹、白居易的诗风。元白为诗, 善状咏风态物色。 “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 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 悉传诵之,号为元和体。 悉传诵之,号为元和体。” • 专事摹仿元白的那些互相唱和的长 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短篇。 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短篇。 • 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模拟元和作家的 作品。 作品。 • 乐府诗:《田家词》《织妇词》 乐府诗: 田家词》《织妇词》 》《织妇词 上阳白发人》《胡旋女》《 》《胡旋女》《缚戎 《上阳白发人》《胡旋女》《缚戎 》《西凉伎 西凉伎》 人》《西凉伎》。 • 《莺莺传》《会真诗三十韵》 莺莺传》《会真诗三十韵》 》《会真诗三十韵 • 《春晓》: 春晓》 •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2.王建 • 取材广泛,尤善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新乐府诗中很有 取材广泛,尤善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 特色。 特色。 • 《田家行》: 田家行》 •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 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 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 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 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 王建比张籍更含蓄、更隐曲。 王建比张籍更含蓄、更隐曲。 • 《织锦曲》:“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织锦曲》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 边塞诗;《宫词》一百首。 边塞诗; 宫词》一百首。 3.李绅 • 《乐府新题》二十首。 乐府新题》二十首。 • 唐衢、邓鲂、李余。 唐衢、邓鲂、李余。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本文由nohtaet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新乐府运动,运动。
杜甫首创新题乐府。
运动。
杜甫首创新题乐府。
在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
新乐府” 创作高峰。
“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二)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1、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朋、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统治阶级日益腐化。
日益腐化。
从而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情,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随之而兴。
随之而兴。
2、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3、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4、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一、元结、顾况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
曾任道州刺史。
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
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
考研复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专题复习
2、后期:44岁以后
元和十年(815)回朝复职。时宰相武元衡被刺,遂上 书请捕刺客,以越职言事罪,贬江州司马,渐趋明哲保 身,作《琵琶行》,寄意不平。作《与元九书》,阐述 人生哲学与诗歌主张,总结前期创作。
元和十三年起,历忠、杭、苏州等地刺史。55岁后, 历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太傅等。以刑部尚书致仕,居 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受佛 道影响,思想趋于消极,主创闲适诗。
会昌六年八月,病逝洛阳,年七十五。
❖ 二、思想特征:
❖ 儒家为主,兼取释道。
❖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 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
❖ 诗歌多体现独善之义,以闲适、感伤为主调。
❖ 三、诗歌理论:
❖ 总结新乐府创作经验,是积极的政治主张在文学上的体现。主要体现 在讽谕诗创作中。《与元九书》。
王建长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号“张王乐府”。他 一生沉沦下僚,了解并同情百姓疾苦,其诗取材广泛, 反映了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类劳动者 的悲惨生活,尤善刻划劳苦人民的内心活动。
当窗织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 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头有零落, 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第一节 概说
❖ 一、乐府诗简史:
乐府诗兴起于汉代,今存汉乐府集中在东汉后期。“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乐府的创作精神。 ❖ 建安时期,诸子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此后发展基本与现实 脱节。 ❖ 盛唐时期,杜甫以“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写 时事,使乐府重归于现实反映的传统。与杜甫同时而稍后创 作新乐府的还有顾况和元结。中唐新乐府运动以此为基础取 得发展,以白居易为代表。
008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转变,总的说来,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
经中唐前期到贞元、元和年间,现实主义已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散文方面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小说方面则传奇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方面出现了白居易诸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迫使诗人们不能不正视现实;另一方面,社会比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也为诗人们的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
这就是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共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
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治)则词直,世忌则词隐。
’予遭理(治)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
”元诗写于元和四年,正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共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这里有三点须说明:一是用新题。
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
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
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现)事”,所以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
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新”字以示区别。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贞元(785-805); 元和(806-820)
三、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
这是中唐时代。唐代诗歌的两高潮,盛唐是一高 潮,以李杜、高岑、王孟为代表,中唐为一高潮 就是以白居易等为代表。
一、什么叫新乐府?
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他的精神 是继承和发展汉乐府以来及建安诗人的现实主义 传统。 有三个特点:
A、用新题;B、写时事;C、不入乐。
二、什么叫新乐府运动:
参加者:白居易——皮日休、杜荀鹤(继承者)
五、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
以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为纲领, 《与之九书》是一篇最全面、较强有力 地宣传现实主义到现实的纲领宣言。
理论纲领: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 阙时政”“泄导人性”的政治使命。 2、诗歌必须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大胆 地干预生活。 3、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 诗风。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 内容服务。
社会一度中兴,政治相对开明,皇帝 欢迎纳谏。唐宪宗元和年间下决心平定藩 镇,因此不断出兵,十年内不收征役,因 此称为元和中兴。而且李纯喜欢听不同的 意见,即善于纳谏,这样,白居易入朝廷 任翰林学士。
四、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
杜甫—元结、顾况—张籍、李神、王建、元稹 即2名先驱者 继承 张王乐府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充分运用优美明快和富 于音乐美感的语言,衬托出萧瑟凄 凉的秋天景色和出神入化地琵琶奏, 以音乐预期眠回音乐性的故事,显 示出音乐形象,艺术特色。层次分 明,描写细致生动,比喻新颖精巧, 景物烘托。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2010.12.讲义)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文学史上称“元白”。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
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
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买花》节选)“一丛深色花”,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
十户人家交纳的赋税才够贵族买一束花,那么,农民该怎样把骨头磨成钱,才能满足贵族的其他享受呢?他《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更是叫人心酸得无法读下去。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垢。
”老翁为什么会成为独臂的残废人呢?因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建立边功,提高威信,两次发动对云南南诏的战争,共动员兵力二十多万,都全军覆没。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为了逃脱必死无疑的出征,于是“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从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到这里,应当说恰到好处。
其余一切,该由读者自己去想象,由读者根据诗人安排的逻辑去做结论。
但是,正如白居易在诗题下加上“戎边功也”所提示的,其目的不在于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在于通过这首感人的诗使人受到教育。
因此他接着写道:“老人言,君听取。
2011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白居易著//顾学吉校,中华书 局出版(1-4册),1979年版
陈友琴编,中华书局出版, 2004年版
• 1.讽谕诗:反映民生疾苦,讽刺批 判现实弊政。 • 以《秦中吟》(10首)、《新乐府》 (50首)为代表。
•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 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 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 1.故事渊源: 据“天宝遗事”(唐 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写。
• 2.诗歌内容:诗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 破霓裳羽衣曲”,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 色误国 •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东 望都门信马归”,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 心断肠 • 第三部分:从“归来池苑皆依旧”至“魂 魄不曾来入梦”,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 绵相思 • 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
•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 •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寄唐生》) • “尚质抑淫,着诚去伪”(《策 林》)
(二)关于其诗歌理论的评价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 (一)诗歌理论:体现在《与元九 书》、《新乐府序》、《策林》等 著作中。其主要观点: • (1)诗歌应植根、反映社会现实, 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与元九书》) •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 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 府序》) • “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 二.《长恨歌》的主题(课文难 点讨论)
• ( 1 )讽谕说 . 认为:作者白居易通 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 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 暴露。
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成就 • • • •
一、题材广泛,主题集中。 “一悲吟一事。”“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二、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三、浅切质朴,通俗易懂。
• 感伤诗 • 《长恨歌》、《琵琶行》
• 闲适诗和杂律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 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第三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Fra bibliotek• 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 • 772-846,字乐天。 • “兼济天下” ,讽喻诗。 • 独善其身,闲适诗。
• 版本: • 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79.10。 • 王汝弼选注《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 白居易诗歌题材和分类 • 《与元九书》: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 诗。 •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 • 白居易的讽喻诗170多首,以《新乐府》50首和 《秦中吟十首》为代表。 • 1.“惟歌生民病”,同情人民疾苦。 • 2.揭露统治者的骄淫和各种弊政。 • 3.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怀。 • 4.反映妇女的不幸。
• 第五六章中唐文学复习题 • 一、 名词解释: • 五言长城、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郊寒岛瘦、 苦吟诗人、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 • 二、 填空、简答题:
• • • • • 1. 简述孟郊和贾岛诗风的异同。 2.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的不同。 3. 刘禹锡民歌体诗的手法。 4. 柳宗元诗的意象、语言特色。 5. 简评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白居易讽喻诗的表现 特色) • 6. 李贺诗歌个人风格。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救济人病”、反映生活的写实原则。 《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 《新乐府序》:“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 作,不为文而作。” 《寄唐生》“惟歌生民病”;《伤唐衢》“但伤民 病痛”; 《与元九书》“救济人病”。
第二十二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二十二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一、名词解释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2、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3、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二、论述题1、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参考答案: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
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
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2、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参考答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
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
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 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 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 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 逢未嫁时。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及其创作 一、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三、白居易的讽喻诗 四、白居易的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五、白居易的影响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及其创作——生平思想 白居易(772—846晚年居洛阳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太傅,后人 因而也称他白傅。 原籍太原。 下邽 “世敦儒业”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 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 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 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 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 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 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 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 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因此,新 乐府诗歌具有讽喻性和通俗性的显著的特点。
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分界线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代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它强调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历经战乱思想:儒、道、释主导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志在兼济”期(44岁贬官前)仕途遂顺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积极入世锐意进取关心国家人民反对权奸为民请命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方面诗歌以讽喻诗为主《长恨歌》《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现实主义创作高峰2、后期:“独善其身”期(44岁贬官后)贬官带来的不平与愤懑受佛道思想影响明哲保身乐天知命思想较消极颓唐诗歌创作以感伤诗和闲适诗为主《琵琶行》《与元九书》第二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一、白居易的诗论:1、为时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事:国家兴衰、时政缺失、民生疾苦2、讽喻美刺的创作要求。
美:歌颂刺:讽刺揭露黑暗、抨击时弊——讽喻诗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取材必须真实,反对粉饰现实4、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是根本,也要重视形式。
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讽喻诗——价值最高,批判性、战斗性很强——兼善天下1、反映、同情人民疾苦《观刈麦》《采地黄者》2、批判“急敛暴征”《杜陵叟》3、批判统治阶级的娇奢生活《轻肥》4、反对各种弊政《卖炭翁》(宫市)《红线毯》(进奉)5、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感情。
《新丰折臂翁》6、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上阳白发人》(二)、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行》(三)、闲适诗。
《观稼》(四)、杂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1、主题的专一和明确。
“一吟悲一事”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卖炭翁》3、鲜明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现实而作:“其事核而实”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强调形式的通俗性,语言浅显朴素。
《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
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 叙事与议论
议论尖锐深刻,富于感情。 有的则流于说教,枯燥无味。
讽谕诗中的对比手法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 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 花》)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长恨歌》的传播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 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 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与元九书》)
白敏中,居易从父弟,拜相,崔姓大族即云: “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番人。”
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 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 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 在眸子中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居易、李绅等彼此唱和,以诗歌的形式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映各种社会问题。 代表:代表作白居易《新乐府》50首、 《秦中吟》10首。
苏轼“独敬爱乐天”
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 形诗篇。(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讽谕诗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采地黄者》“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 《杜陵叟》“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
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红线毯》“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缚戎人》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作蕃 生。”《城盐州》“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 泽。”
井底引银瓶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讽谕诗的艺术特征
主题专一、明确
“一吟悲一事”,为了加强主题,“首 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新乐府运动:唐元和年间,以白居 易为首的一批诗人大量创作新题乐 府,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 人们把这一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杜甫:即事名篇(新题乐府) 先驱:大历贞元间,顾况《上古之什补亡
训传十三章》;元结《系乐府》十二首 高潮:贞元末至元和初,张籍、元稹、白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与苏州
浩浩姑苏民, 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 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 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 十里随舟行。
——《别苏州》
文学主张(诗歌主张)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 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 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元 稹《白氏长庆集序》)
白居易与东坡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 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
《东坡种花》:“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 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如何”。
《步东坡》:“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别东坡花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 坡桃李种新成。”
后之士大夫多慕乐天
《与元九书》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 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 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 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 之讽谕诗。又或退公,或卧病闲居,知足保 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 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 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 谓之杂律诗。
——《咏怀》
《中隐》
大隐住朝市, 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 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 隐在留司官。
白居易与杭州
别州民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主导思想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 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
白居易前后期思想的转变
至宝有本性,精钢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李都尉古剑》
直道速我尤,诡过非吾志。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适意》 我今幸双遂,禄仕兼游息。 未尝羡荣华,不省劳心力。 妻孥与婢仆,亦免愁衣食。 所以吾一家,面无忧喜色。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有唐衢者,见 仆诗而泣。(《与元九书》)
白乐天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州取解。 (王定保《唐摭言》卷二)
白居易葬龙门山,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 生传》于石,立于墓侧。相传洛阳士人及 四方游人过瞩墓者,必奠以卮酒,故冢前 方丈之土常成渥。(《唐语林》)
白氏门第
居易,鄙人也……盖所仗者文章耳,所望者主司 至公耳。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
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
大历十才子:清淡圆熟 韩孟诗派:奇崛艰涩 元白体:平易清浅 此外,如韦应物的闲澹、刘禹锡的俊爽、
李贺的诡丽、柳宗元的峻洁
白居易
与
新乐府运动
汉乐府
合乐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南朝乐府 魏晋乐府 唐新乐府 (合乐抒情)(乐府旧题)(即事名篇)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