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合集下载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09中文系非师(1)班090105111周青青公元七五五年,一场颠覆了整个盛唐王朝的动乱在中原大地上爆发。

唐帝国自此由盛而衰。

而与盛唐气象一并欣蔚文坛的浪漫气息也转入对尖锐现实的摹写。

随着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激起诗人面对惨痛现实的悲愤情怀及对广大人民的悲悯,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

元结、顾况等人一系列揭露社会矛盾的诗歌成为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同调。

这一股暗流到了中唐更是愈发汹涌,最终在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创作及推动下,掀起了中华诗歌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中原大地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迫使诗人不得不正面现实;另一方面,社会相对稳定,曾经一度在形式上的全国的统一为诗人们对现实改革的期望带来一丝希望。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中说道:“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

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

’予遭理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

”“新乐府”一名由白居易提出,宋郭茂倩纂辑《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题为“新乐府辞”,本于白居易。

所谓新乐府,即以新题写实事的乐府式的诗。

这里的重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时起文人乐府就有少数写实事,但多借用古题。

新乐府自创新题,故亦称“新题乐府”。

二是写实事,即用新题又写实事,是由杜甫创始的,但并非所有新题都写实事。

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

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未尝被于声”。

音乐上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其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精神。

由汉乐府“缘事而发”,一变为曹操等人借古题而写实事,再变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到白居易的“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有意识的写作准则。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复习过程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复习过程
正统的儒家诗论一脉相传,强调诗歌的政治 作用和社会意义,否定诗歌的独立地位。
反映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现实而作:“其事核而实”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强调形式的通俗性,语言浅显朴素。
《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
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 叙事与议论
议论尖锐深刻,富于感情。 有的则流于说教,枯燥无味。
讽谕诗中的对比手法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 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 花》)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长恨歌》的传播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 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 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与元九书》)
白敏中,居易从父弟,拜相,崔姓大族即云: “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番人。”
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 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 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 在眸子中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居易、李绅等彼此唱和,以诗歌的形式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映各种社会问题。 代表:代表作白居易《新乐府》50首、 《秦中吟》10首。
苏轼“独敬爱乐天”
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 形诗篇。(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志在兼济,行在独
善。 •奉而始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 以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
司马为界限,分为前后 两期。 • 前期:兼济 • 后期:独善
白诗的分类
•白诗共2800余首 •前期:800多首 •讽谕诗:150;闲适诗:
100;感伤诗:100;杂律 诗:400余首。
• 分类的标准:前三种都是古体诗,按内
• 特点: • 1.用新题(建安时代用古题写时
事) • 2.写时事(古代诗人自创新题, 往往不写时事) • 3.虽名为“乐府”,却往往不入 乐。
• 宋郭茂倩《乐庥诗集》
收入最后一类“新乐 府辞”中。
元稹
• 元白 • 《元氏长庆集》
• 反映现实的乐府诗
爱情诗
悼亡诗
• 《遣悲怀三首》 • 《离思》:曾经沧海难
•白居易的其余抒
情诗
问刘十九
• 绿蚁新涪酒, • 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暮江吟
•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珍珠月似弓。
•大林寺桃花
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
平雲脚低。幾處早鶯争暖 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 没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頽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媧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
•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
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 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冰泉冷涩 弦疑绝,疑絶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

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

”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新乐府运动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他们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元白”并称,在元稹、白居易生活的那个时代即已盛行。

白居易序刘禹锡诗云:“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原籍太原,后迁下硅(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由于战乱,他十一岁时就离家避难越中,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说:“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又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可见这一思想不仅支配了他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支配了他的创作方向。

他的一生,大体上即可依此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一)前期——即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幸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

所以诗人曾不无自负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既使诗人深感有“为民请命”的必要,而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觉得有此可能,于是“兼济天下”的思想便占了主导地位:“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为了实现这种宏愿,他非常积极、勇敢,也不怕牺牲自己:“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折剑头》)“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2011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概述

2011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概述
• 1、本于传统诗教说但也有重大发展:偏 重讽刺时事,表现民生疾苦。 • 2、局限性: • 企图以诗达到缓和社会矛盾,未免天真; • 过于看重以诗进谏的政治目的; • 形式上过于程式化,不符合艺术规律。
第二节 白居易
一、生平及思想 • 白居易(772 —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 士。曾官太子少傅,后 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 白少傅。 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后迁居 下邽(今陕西渭南 县 )。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 (一)诗歌理论:体现在《与元九 书》、《新乐府序》、《策林》等 著作中。其主要观点: • (1)诗歌应植根、反映社会现实, 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与元九书》) •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 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 府序》) • “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 •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寄唐生》) • “尚质抑淫,着诚去伪”(《策 林》)
(二)关于其诗歌理论的评价

以四十四岁(815) 贬江州司马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兼济天下”, 创作讽谕诗。 后期:“独善其身”, 创作了 感伤诗、 闲适诗、 杂律诗。
白居易于会昌 六年(846年)八 月,在洛阳城东 南履道里的家宅 中与世长辞,时 年75岁。
白居易墓
坐 北落 麓在 的洛 白阳 居龙 易门 陵东 园山
• 3.闲适诗和杂律诗。如《问刘 十九》《赋得古原草送别》、 《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
《问刘十九》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File
中唐诗歌的整体特征
诗歌与时事政治的关系有所增强 激情的压抑、扭曲和退化
压抑:沉郁、晦涩 扭曲:怪诞、哀苦 退化:闲适、琐细
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长安早春旅怀》)
忽因时节惊年岁,四十如今欠一年。 (《寒食夜》)
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才子的白居易:才华横溢,多情善感。
白居易自称:“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 元白”。
白居易的诗文书肆皆题其卷云:“白才子文 章”。
刘禹锡:“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 当。”
白居易的爱情悲剧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长相思》)
合乐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南朝乐府 魏晋乐府 唐新乐府 (合乐抒情)(乐府旧题)(即事名篇)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新乐府运动:唐元和年间,以白居 易为首的一批诗人大量创作新题乐 府,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 人们把这一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潜别离》)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 (《逢旧》)
仆本恨人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简简吟》)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 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挑李风折莲,真娘 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 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 江南雪。 (《真娘墓》 )

考研复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专题复习

考研复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专题复习
《适意二首》之二:“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 尽浩然气。”
2、后期:44岁以后
元和十年(815)回朝复职。时宰相武元衡被刺,遂上 书请捕刺客,以越职言事罪,贬江州司马,渐趋明哲保 身,作《琵琶行》,寄意不平。作《与元九书》,阐述 人生哲学与诗歌主张,总结前期创作。
元和十三年起,历忠、杭、苏州等地刺史。55岁后, 历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太傅等。以刑部尚书致仕,居 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受佛 道影响,思想趋于消极,主创闲适诗。
会昌六年八月,病逝洛阳,年七十五。
❖ 二、思想特征:
❖ 儒家为主,兼取释道。
❖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 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
❖ 诗歌多体现独善之义,以闲适、感伤为主调。
❖ 三、诗歌理论:
❖ 总结新乐府创作经验,是积极的政治主张在文学上的体现。主要体现 在讽谕诗创作中。《与元九书》。
王建长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号“张王乐府”。他 一生沉沦下僚,了解并同情百姓疾苦,其诗取材广泛, 反映了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类劳动者 的悲惨生活,尤善刻划劳苦人民的内心活动。
当窗织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 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头有零落, 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第一节 概说
❖ 一、乐府诗简史:
乐府诗兴起于汉代,今存汉乐府集中在东汉后期。“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乐府的创作精神。 ❖ 建安时期,诸子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此后发展基本与现实 脱节。 ❖ 盛唐时期,杜甫以“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写 时事,使乐府重归于现实反映的传统。与杜甫同时而稍后创 作新乐府的还有顾况和元结。中唐新乐府运动以此为基础取 得发展,以白居易为代表。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闲适、杂律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暮江吟》: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大林寺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族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诗,今存三千八百多首。五十一岁 时,他曾把自己的一千三百多首诗分为讽 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讽谕诗
• 代表作为《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 十首 • (1)“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 • (2)批判统治者“轻裘肥马”的骄奢生活 • (3)批判“急敛暴征”,反对各种弊政 • (4)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 (5)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 其一 •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其三云: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乐府诗
• 这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当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反映农 民痛苦生活的《田家词》,哀叹民生的《织妇 词》,鞭挞奸佞的《上阳白发人》、《胡旋 女》,批判边政的《缚戎人》、《西凉伎》等。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2010.12.讲义)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2010.12.讲义)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文学史上称“元白”。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

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

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买花》节选)“一丛深色花”,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

十户人家交纳的赋税才够贵族买一束花,那么,农民该怎样把骨头磨成钱,才能满足贵族的其他享受呢?他《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更是叫人心酸得无法读下去。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垢。

”老翁为什么会成为独臂的残废人呢?因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建立边功,提高威信,两次发动对云南南诏的战争,共动员兵力二十多万,都全军覆没。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为了逃脱必死无疑的出征,于是“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从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到这里,应当说恰到好处。

其余一切,该由读者自己去想象,由读者根据诗人安排的逻辑去做结论。

但是,正如白居易在诗题下加上“戎边功也”所提示的,其目的不在于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在于通过这首感人的诗使人受到教育。

因此他接着写道:“老人言,君听取。

人民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人民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来反映时事的乐府诗。

作为一种诗歌运动,它的理论纲领以白居易的诗论为核心。

白居易认为诗歌应该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为了更好地达到诗的政治目的,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语言要通俗易懂。

乐府运动的主要参加者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人。

二、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1.生平白居易(772—846),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曾官太子少傅,世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白居易出生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白季庚曾做过彭泽县令、襄州别驾等小官。

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以他四十四岁时贬谪江州司马为界线:1)“兼济天下”的前期前期的白居易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白居易自幼饱读诗书,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自小就在他思想里根深蒂固。

同时少年时避难越中的悲惨经历使他目睹了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步入仕途后,他看到了朝政的腐败与国家面临的危亡局面。

这些更加激发了他兼济天下、救国救民的信心和决心。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官拜左拾遗。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有机会直接对皇帝讲话。

在三年的任期内,白居易对于自以为朝廷处置失当的应该匡正的各种大事,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并希望通过向皇帝进言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改革朝政,振兴朝廷,从而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四十四岁的白居易因上书缉凶而得罪,被贬为江州司马。

2)“独善其身”的后期。

白居易谪居江州三年,后来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

从五十八岁开始,称病引退,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会昌六年卒。

后期的白居易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过着饮酒、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新乐府与古文运动

新乐府与古文运动

第五节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一、经历。

以被贬江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也有人认为是三期)。

早年锐意进取,曾与元稹为应制科,闭门思考,写了《策林》七十余篇,系统表现了自己对政治的积极关注和系统思考。

此后又写《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全面揭露,希望能让统治者警醒。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害,白居易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开始对政治逐渐失去热情。

虽然此后宦海浮沉,官位不断升迁,但白居易从广阔的社会天地逐步退入狭窄的个人生活。

在思想方面参禅礼佛,用佛禅来抚慰自己的心理,以平静的心灵来面对社会人生的变迁。

在行为方面,游山玩水、诗酒风流,享受生活。

二、诗论。

上承《诗经》之“国风”、汉乐府和杜诗中写实、通俗的特性。

赵翼:“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

陈寅恪:“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

”(《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

”1、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也。

”(《新乐府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2、崇尚诗歌质朴通俗。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新乐府序》)元和十年被贬江州后,他写了《与元九书》,对讽喻诗的创作从理论上予以总结,“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

古代文学第六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歌派

古代文学第六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歌派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3
二、元结、顾况是新乐府运动先驱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人。早 岁长安应试不第,和下层有接触。天宝十二载(753) 进士。安史乱起,率领邻里逃难。乾元二年(759) 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曾在鄂北、豫南一带招集义军, 抵抗史思明南侵,有战功,官终容管经略史。存诗约 70首。
形象、具体描写纤夫不堪忍受的痛苦,控诉不合理的 劳役制度。联想:李白《丁都护歌》。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15
王建乐府诗的特点与张籍乐府诗相似,简括爽利, 很少铺叙与议论,但王建较张籍更具体,描写更细 致,意思更含蓄。除乐府诗外,其七古近体也接近 元白,而一些五古又接近韩愈、孟郊。
王建《宫词》百首,流传极广。这是其中的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
第六章
白居易 与元白诗派
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标志杜甫现 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展。
有完整理论主张,丰富创作实践,产生深远 影响,在现实主义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结、顾况、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等, 白成就卓著。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 第三节 白居易诗论 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 第五节 白居易影响
元结还曾编《箧中集》,收录和他同时的沈千运、 孟云卿等7人反映现实的诗歌24首,体现了他的文 学主张。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7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 进士,曾任著作郎,因《海鸥咏》讽刺权贵,于贞 元五年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归隐茅山,号“华阳真 逸”、“华阳山人”。有《华阳集》3卷。
《征妇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尽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 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 如昼烛。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2、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3、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1、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

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

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2、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

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元稹、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唐代中期,大致與韓愈、孟郊等人同時,有一批詩人在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詩潮。

其顯著特點,是以樂府——特別是新題樂府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以期達到實際的社會效果。

同時在藝術表現上,這群詩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淺切的語言、自然流暢的意脈來增加詩歌的可讀性(這一特點恰好與韓、孟一派詩人相背反)。

他們中包括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等人。

以前人們曾把這一新詩潮稱為「新樂府運動」。

早在安史之亂前後,杜甫就曾以樂府風格的詩篇針砭現實,《兵車行》、《麗人行》等擺脫古題,「即事名篇」(元稹《樂府古題序》),其實已經是一種新題樂府,只不過「新樂府」的觀念沒有被明確提出。

大歷、貞元年間,顧況也寫過一些運用俚俗語言反映現實社會問題的詩篇。

從貞元末至元和初,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諸人先後步入仕途。

他們作為新進官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熱情和積極表現自己的願望,而元和初憲宗頗思振作,這也給他們帶來一種興奮。

因此,他們彼此唱和,相互呼應,熱情地以詩歌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反映各種嚴峻的社會問題,企圖把詩歌作為有力的政治工具來使用。

諸人中,張、王最早從事這一類型的寫作,而「新樂府」概念的形成,則始於李紳的《樂府新題》二十首。

其詩已佚,但從尚可知道的詩題來看,其內容特點是清楚的。

李紳的創作引起元稹、白居易的熱烈響應,並由他們——尤其是白居易,把新樂府的創作推向高潮,白氏的《新樂府》五十首,成為這一新詩潮的代表作。

這一詩潮的高峰期為元和四年(809)前後,為時不很長。

除了新題樂府,這群詩人當然還寫過很多其他類型的詩作,各有不同的成就。

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蘇州(今屬江蘇)人,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曾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

有《張司業集》。

第六章 元白与新乐府运动

第六章 元白与新乐府运动

艺术特点
1、主题专一明确,“一吟悲一事” 《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缭绫》念女工之劳 也 《上阳白发人》悯怨旷也 《新丰折臂翁》 戒边功也 《卖炭翁》苦宫市也 2、写作手法上,“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 志。”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 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 中人赋。”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 染。······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 关于《 长恨歌》 的主题历来有争议, 关于 《 长恨歌 》 的主题历来有争议 ,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讽喻说; 1.讽喻说; 讽喻说 爱情说; 2.爱情说; 爱情说 双重主题说。 3.双重主题说。 双重主题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卞孝萱《元稹年谱》 《元稹评传》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谢公最小偏怜女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谢公:谢安。 谢公:谢安。 黔娄:战国寒士。 黔娄:战国寒士。 乖:违。
新乐府运动评价
积极意义:呼吁诗人正视广阔的社会生活, 再度扩展诗歌题材 消极意义:使诗歌成为政治的从属与工具, 忽视诗歌的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自由抒情 的意义,艺术上也容易流于直露浅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
◆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

◆“新乐府”的概念: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且能播之于乐曲的乐府诗。

◆“新乐府”诗特点:写实,风格平易通俗
【附】“乐府诗”的发展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

重内容轻形式。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

第二节白居易
一、简介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

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

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
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

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

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时年75岁。

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二、诗歌分类:
▪白居易诗歌现存有近二千七八百首,为唐人之最。

在江州自分其诗七八百首为四类(《与元九书》):
1、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新乐府150首。

《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卒章显其志”;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骄横而百姓多苦难的社会现实。

《轻肥》则将矛头直指宦官集团。

《新乐府》(五十首)
讽谕诗以《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议婚、重赋、不致仕、伤宅、伤友、立碑、轻肥、歌舞、五弦、卖花)为代表。

此类诗(讽刺诗)之特点:
▪题材广泛,多反映揭露时弊;
▪主题集中,“一吟悲一事,”
▪叙议结合,对比强烈;
▪人事典型,形象鲜明;
▪语言质朴、浅切。

2、闲适诗——移病闲居,知足保,吟玩情性,100首。

3、感伤诗——事牵情动,随感而吟咏,100首。

白居易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归入“感伤”类的诗:《长恨歌》与《琵琶行》。

唐宣宗李忱也有诗赞云:“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


▪《艺概·诗概》:“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非易到。


“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补察时政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创造的。

这是儒家诗教传统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叙写时事精神的进一步发展,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在《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做诗“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的美学主张。

著名的《与元九书》,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几无不道。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侧,无可奈何。

……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自居易《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唐宣宗吊白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作品研读:
讽喻诗:
▪《秦中吟》十首之《轻肥》揭露宦官生活的腐朽糜烂;买花》揭示了严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上阳白发人》写宫中宫女的悲惨遭遇,她们在深宫中葬送了青春和幸福,揭露了宫廷选取嫔妃制度的罪恶;《杜陵叟》写朝廷虽颁布免税命令,但人民没有受到实惠,毫不留情的斥责了那些下层具体执行行政命令的贪官污吏;《卖炭翁》写”宫市”对市区商民以及近郊农民所造成的痛苦。

作品研读:
闲适诗与杂律诗《大林寺桃花》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闲适诗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

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作品研读:
㊣※《长恨歌》的内容:
《长恨歌》先从唐玄宗的重色写起,杨贵妃凭其“天生丽质”恃宠而骄,终至引发安史之乱,这也正是李杨爱情悲剧的根源。

接下去作者并没去讽刺李杨的荒淫,而是极力渲染唐玄宗失去杨贵妃的痛苦伤悲和对她的无尽思念,这是诗中最感人的地方。

最后又通过在仙境的杨贵妃的描写,表达出他们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样《长恨歌》已超出帝王宫妃的范围,成为对世间男女山盟海誓、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讴歌,对受天地阻隔、长恨不已的爱情悲剧的叹惋。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叙事曲折,有详又略,构思精巧,虚实相生。

叙事、抒情、写景的完美结合。

《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及其主旨
琵琶行》自序云其元和十年被贬江州,送友江边,夜遇琵琶女,闻其遭遇,“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琵琶行》以赠之。

但前人或以为琵琶女之事未必真有。

《琵琶行》借琵琶女飘零憔悴沦落天涯的遭遇,写自己遭谗受贬、政治失意的怨愤。

《琵琶行》的表现手法
《琵琶行》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对音乐的描写,这得力于作者一系列贴切比喻的妙用。

同时作者把写声和写情完美的融合,音乐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昂,恰似琵琶女内心起伏回荡的情绪变化。

第三节元稹
(779-831)
才子,洛阳人,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因此多次遭贬,于长庆二年升任宰相,但与裴度发生冲突,双双被贬。

有《元氏长庆集》,存诗800余。

与白居易情同手足,在文学上是知音,一唱一和。

元、白酬唱诗,如“通江唱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在当时的文坛一时流行“元和体”。

▪主要成就在:
新乐府——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齐名天下。

《连昌宫词》,是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来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明显的具有劝讽之意。

但此诗将传闻与史实糅合在一起,再辅之以想象和虚构,集中在连昌宫展开故事的写法,还是很有感染力的成功之作。

▪艳情诗——他生性风流,有《莺莺传》记其事。

苏轼评曰;“元轻白俗”。

元诗“轻”大概指有些作品“轻佻”、轻薄,如《会真诗三十韵》等艳情诗,这是中唐文学世俗化的表现之一。

另外可能也与《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的影响有关。

“白俗”指白诗通俗平易。

《行宫》诗很著名。

▪悼亡诗——妻韦丛贤惠,早逝,追思亡妻。

这些诗使他永垂不朽。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径花丛懒回顾,半为修道半缘君。


▪《六年遣怀八首》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 其五:“伴客消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日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乡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不展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