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合集下载

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

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

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白居易倡导了什么运动?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

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

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唐诗宋词8第七章 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唐诗宋词8第七章 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人 张戒 评之: “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 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 王安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长庆体: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 二人作品均于 唐穆宗 长庆年间(821—824)结集, 白有《白氏长庆集》,元有《元氏长庆集》, 诗歌风格亦接近,故有此称。 清初以来,亦往往专指元白偏重于叙事的七言长篇歌行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宪宗第三子。元和七 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 他是 宦官 梁守谦 等拥立的唐朝第12位皇帝。在位4年期间宴 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 后服金石之药而死,享年29岁,葬於光陵。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Biblioteka 动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元和体:指唐元和年间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 诗风。 《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 相埒liè ,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据元稹《上令狐相公启》,有些人摹仿他们那 些 次韵相酬的 长篇排律 以及 流连光景的 短诗,当时也被目之为 元和体。 元和 是 唐宪宗 李纯 的年号(806—820)。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元稹、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唐代中期,大致與韓愈、孟郊等人同時,有一批詩人在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詩潮。

其顯著特點,是以樂府——特別是新題樂府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以期達到實際的社會效果。

同時在藝術表現上,這群詩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淺切的語言、自然流暢的意脈來增加詩歌的可讀性(這一特點恰好與韓、孟一派詩人相背反)。

他們中包括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等人。

以前人們曾把這一新詩潮稱為「新樂府運動」。

早在安史之亂前後,杜甫就曾以樂府風格的詩篇針砭現實,《兵車行》、《麗人行》等擺脫古題,「即事名篇」(元稹《樂府古題序》),其實已經是一種新題樂府,只不過「新樂府」的觀念沒有被明確提出。

大歷、貞元年間,顧況也寫過一些運用俚俗語言反映現實社會問題的詩篇。

從貞元末至元和初,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諸人先後步入仕途。

他們作為新進官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熱情和積極表現自己的願望,而元和初憲宗頗思振作,這也給他們帶來一種興奮。

因此,他們彼此唱和,相互呼應,熱情地以詩歌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反映各種嚴峻的社會問題,企圖把詩歌作為有力的政治工具來使用。

諸人中,張、王最早從事這一類型的寫作,而「新樂府」概念的形成,則始於李紳的《樂府新題》二十首。

其詩已佚,但從尚可知道的詩題來看,其內容特點是清楚的。

李紳的創作引起元稹、白居易的熱烈響應,並由他們——尤其是白居易,把新樂府的創作推向高潮,白氏的《新樂府》五十首,成為這一新詩潮的代表作。

這一詩潮的高峰期為元和四年(809)前後,為時不很長。

除了新題樂府,這群詩人當然還寫過很多其他類型的詩作,各有不同的成就。

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蘇州(今屬江蘇)人,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曾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

有《張司業集》。

他為人熱情誠懇,交游很廣,與以韓愈為首的詩人群體和以白居易為代表的詩人群體都有密切的關係。

正如他自稱的「學詩為眾體」(《祭退之》),他既寫有像《城南》這樣頗似孟、韓的作品,也寫有《宿江店》、《霅溪西亭晚望》這樣近似大歷十才子詩風的作品,也寫有《野老歌》、《廢宅行》這樣反映現實、通俗曉暢的樂府詩。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课件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课件
第七章 白居易和 元白诗派
1
绪论
• 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与韩孟奇崛险怪不同 ,元白以新题乐府的形式,重写实、尚通 俗。二者取向不同但实质都是创新,殊途 同归。 • 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 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欲言。
新乐府运动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 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 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 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 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 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 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 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 新丰折臂翁。
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 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 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 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因当时朋党之争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 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很快又 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便请求 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 刺史,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 ‚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 官远慢,且贵身安妥。‛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 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 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
二、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①关心时事。 ②反映现实。 2.‚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①关切民生疾苦。 ②补察时政。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新乐府诗论
• 一、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 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 二、白居易的思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元九书》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三、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 《 策林》:补察 得失之端,操于诗美刺之间焉。 《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真诚的创作态度 4、诗教功能 5 、阐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6、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第三节 白居易的创作
一、白居易的诗歌内容 1、讽谕诗 2、感伤诗 3、闲适、杂律诗 二、白居易诗的艺术特点 1、讽谕诗的艺术特点 2、感伤诗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新乐府运动的其他人物
• 一、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顾况 1、元结 2、顾况 二、新乐府运动的开始张籍、王建、李绅 1、张籍 2、王建 3、李绅 三、新乐府运动的高潮元、白 元稹 悼亡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 第一节 概说 一、乐府诗的发展概况 乐府(音乐机构 秦与西汉初、武帝) 乐府精神 :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二、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的定义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三、新乐府运动的背景 1、 政治背景 2、前人创作探索(陈子昂、杜甫) 3、反对大历诗风 4、统治者的合作(宪宗与“纳谏”)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ppt课件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ppt课件

张籍、王建是中唐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 张籍,字文昌,苏州人。曾任太常太祝,十年未迁,孟郊戏称 “穷瞎张太祝”。长庆初,韩愈荐之国子博士,后转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人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存诗四百余首。 张籍与王建、孟郊、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都有交往, 与韩愈最密。韩和白都有论张籍诗风的诗,韩称“古淡”,白则称 赏其讽谏之义:“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 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 张籍有乐府诗90首,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广泛,农民、樵 夫、牧童、织妇、船工、兵士,都成了表现对象;商人奢侈牟利、 官府横征暴敛、战争的残酷、边将的邀宠,都有反映。张籍乐府中 写得最集中、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
张籍乐府诗一般选题不大,“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如 《节妇吟》P180: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 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借男女情爱写政治态度,入情入理,一波三折,最后以“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结束,将人物在两美难全之际复杂 微妙的心理活动展示出来,贴切传神。 张籍近体也多追求平易而意蕴深厚之风格,如《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发又开封。 “又开封”,与前句“复恐”结合,将“万重”意绪无从表达又恐 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耐人寻味。宋人张戒云:“专 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 王安石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 诗》)。张籍的诗表面看平易、本色,无雕琢痕迹,但又融入作者 在布局造语上的大量心血。所有这些功夫,诗成之后则浑化无迹。
白居易和新乐 府运动

8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8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 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 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 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 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因此,新 乐府诗歌具有讽喻性和通俗性的显著的特点。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明人高棅:“大历以还,古声愈下。 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 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 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 (《唐音癸签》卷七引)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清人翁方纲:“张、王乐府,天然清 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 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 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世居京兆 万年县人。15岁明经及第,24岁举书刺拔萃 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任监 察御史。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同年 罢为同州刺史。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 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氏长庆 集》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 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 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本文由nohtaet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新乐府运动,运动。

杜甫首创新题乐府。

运动。

杜甫首创新题乐府。

在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

新乐府” 创作高峰。

“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二)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1、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朋、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统治阶级日益腐化。

日益腐化。

从而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情,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随之而兴。

随之而兴。

2、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3、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4、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一、元结、顾况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

曾任道州刺史。

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

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

第七章 白居易 第八章古文运动-推荐下载

第七章 白居易 第八章古文运动-推荐下载

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772-864)元稹(779-831)概说一: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看似背道而驰,但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创新。

概说二: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社会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但对诗歌的审美功能重视不够。

概说三: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艺术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故名。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郭茂倩《乐府诗集》)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其源有二:1、“诗三百”中的“风”诗传统;2、安史之乱以来杜甫、顾况、张籍、王建等人的写实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少傅等。

有《白氏长庆集》。

●十七八岁时曾以《赋得原上草离别》受到顾况褒奖。

●799年进士及第(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800年与元稹同时授职,为秘书省校书郎,二人友情由此开始。

●806年研究时事,作《策林》七十五篇,显露自己的政治才华。

●806年4月,任周至县令,为新乐府诗创作源泉。

作《长恨歌》。

●807年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810年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815年武元衡被刺,因上书急谏贬江州司马。

819年任忠州刺史。

●820年穆宗即位,请求外任,为杭州刺史。

825年为苏州刺史。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居洛阳龙门,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008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008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转变,总的说来,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

经中唐前期到贞元、元和年间,现实主义已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散文方面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小说方面则传奇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方面出现了白居易诸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迫使诗人们不能不正视现实;另一方面,社会比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也为诗人们的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

这就是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共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

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治)则词直,世忌则词隐。

’予遭理(治)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

”元诗写于元和四年,正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共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这里有三点须说明:一是用新题。

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

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

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现)事”,所以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

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新”字以示区别。

白居易及新乐府运动(语教)PPT课件

白居易及新乐府运动(语教)PPT课件
《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 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 更有新人胜于汝。

13
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 大多一吟咏一事,主题集中,选材真实典型。 • 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卖炭翁》、《上阳白发人》 、《新丰折臂翁》
• 叙事、议论相结合,“卒章显其志”。
《红线毯》:“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 《井底引银 瓶》:“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动。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
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力求用诗歌干预现
实,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在艺术上,力求平易、通俗、
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
2
3、新乐府运动的理论
体现在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元稹《乐 府古题序》等作品中。
(1)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 旨。“为君、为臣、为民、为事、为物而作,不为文而作 也”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将诗歌与人民生活 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 语言质朴平易,词浅意深。
.
14
(2)感伤诗
《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 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琵琶行》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 形象,通过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与自己遭 受权贵打击的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 社会压抑人才的罪恶。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PPT课件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PPT课件

,强调诗歌应如《诗 和谐婉转,认为在写新乐府诗要开门
经》一样要有风、雅、比、兴。
见山,要求反映社会、符合现实,因
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15
.
五 新乐府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乐府运动不是朝廷用行政命令推行起来的,而是进步人士从
的大目标出发,自觉地开展起来的。这场运
动把我国从
开始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居易一生共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
宗、武总等八位皇帝。
4
.
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暴敛 和欺压人们的罪行,如
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
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 爱国主义思想
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5
.
选材真实典型,主题单一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特别是阶级
对比 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和外貌描写刻
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等
■前期(44岁前)——兼济天下
(分三期之说:中期(44—45)任江州司马—罢苏州刺史,为思想转折点)
■后期(44—75岁)——独善其身
3
.
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色彩,主导思
想是儒家的“
,后期释、道思
想上升,白居易晚年住在香山寺中,与一些和尚交往密切,白
言诗传统,《诗经》过后,只有曹操的四言
诗写得比较好,而顾况这些诗思想上可以,
艺术上都是基本无文,被人传诵的是

●总的来说,顾况诗成就不高,新乐府诗数 量不如元结多,反映显示也不够到位、深刻, 因此他二人不能够掀起一场新乐府运动。
张籍
●张籍,安徽人,出身寒微,中过进士,但官
职低,且又有病,晚年贫病交加,然而诗歌却

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分界线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代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它强调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历经战乱思想:儒、道、释主导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志在兼济”期(44岁贬官前)仕途遂顺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积极入世锐意进取关心国家人民反对权奸为民请命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方面诗歌以讽喻诗为主《长恨歌》《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现实主义创作高峰2、后期:“独善其身”期(44岁贬官后)贬官带来的不平与愤懑受佛道思想影响明哲保身乐天知命思想较消极颓唐诗歌创作以感伤诗和闲适诗为主《琵琶行》《与元九书》第二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一、白居易的诗论:1、为时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事:国家兴衰、时政缺失、民生疾苦2、讽喻美刺的创作要求。

美:歌颂刺:讽刺揭露黑暗、抨击时弊——讽喻诗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取材必须真实,反对粉饰现实4、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是根本,也要重视形式。

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讽喻诗——价值最高,批判性、战斗性很强——兼善天下1、反映、同情人民疾苦《观刈麦》《采地黄者》2、批判“急敛暴征”《杜陵叟》3、批判统治阶级的娇奢生活《轻肥》4、反对各种弊政《卖炭翁》(宫市)《红线毯》(进奉)5、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感情。

《新丰折臂翁》6、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上阳白发人》(二)、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行》(三)、闲适诗。

《观稼》(四)、杂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1、主题的专一和明确。

“一吟悲一事”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卖炭翁》3、鲜明的对比。

人民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人民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来反映时事的乐府诗。

作为一种诗歌运动,它的理论纲领以白居易的诗论为核心。

白居易认为诗歌应该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为了更好地达到诗的政治目的,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语言要通俗易懂。

乐府运动的主要参加者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人。

二、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1.生平白居易(772—846),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曾官太子少傅,世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白居易出生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白季庚曾做过彭泽县令、襄州别驾等小官。

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以他四十四岁时贬谪江州司马为界线:1)“兼济天下”的前期前期的白居易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白居易自幼饱读诗书,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自小就在他思想里根深蒂固。

同时少年时避难越中的悲惨经历使他目睹了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步入仕途后,他看到了朝政的腐败与国家面临的危亡局面。

这些更加激发了他兼济天下、救国救民的信心和决心。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官拜左拾遗。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有机会直接对皇帝讲话。

在三年的任期内,白居易对于自以为朝廷处置失当的应该匡正的各种大事,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并希望通过向皇帝进言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改革朝政,振兴朝廷,从而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四十四岁的白居易因上书缉凶而得罪,被贬为江州司马。

2)“独善其身”的后期。

白居易谪居江州三年,后来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

从五十八岁开始,称病引退,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会昌六年卒。

后期的白居易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过着饮酒、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白居易及其新乐府诗运动的理论主张

白居易及其新乐府诗运动的理论主张

白居易及其新乐府诗运动的理论主张
白居易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这些文章里,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白居易认为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应该反映生活。

针对当时民生凋敝的现实,他特别强调以诗歌反映民生,这是他的安人治国,惊世致用的政治抱负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诗论的重大发展合贡献。

2, 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社会功能。

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强调以诗歌规讽时政,干预现实,唤起诗人的现实责任感。

3, 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

白居易首先在我国诗歌理论史上明确的提出通俗化的要求,对新乐府运动形成“为匹夫匹妇”代言的特色,起了规范的作用,对开创以俗为奇的元白诗派,并使其拥有广泛读者群体起了指导的作用。

4, 其不足也有以下几个:将儒家功利主义的诗论强调到极致,重视诗歌的讽谏作用,而忽略了他美感作用,致使他们创作的有些乐府诗成了理念先行,抽象说教的谏章。

忽视了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诗贵含蓄蕴藉的特点,对唐代诗人创造意境理论及实践成果吸取和借鉴的不够,导致他们的部分乐府诗歌议论未能和形象很好的结合,直白详尽而缺乏意蕴和回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及其创作—生平思想(后期) 元和十三年(818)升任为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被召回长安,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被任命为杭州刺
史。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白居易又
出任苏州刺史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享年75岁,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第一,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认为诗
歌必须担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 情”的政治使命。 第二,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形式 必须为内容服务。 第三,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第四,强调语言的通俗质朴。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 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 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 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 逢未嫁时。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
奇。” 《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
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覈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 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讽喻诗 《与元九书》: ……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
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 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 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 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 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序》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
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
知。”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新乐府序》:“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系于意,不系于文。” 《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
声,实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清人翁方纲:“张、王乐府,天然清
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 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 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世居京兆
万年县人。15岁明经及第,24岁举书刺拔萃 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任监 察御史。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同年 罢为同州刺史。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 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氏长庆 集》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 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 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牧橡实。西江贾 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牧童词》:“牛牛食草莫相顾,官家截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一: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策林》六十九:“大凡人之感于事,则
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 而形于歌诗矣。” 《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 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 事。”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寄唐生》:“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 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 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元白: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新唐书·白
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 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最为友善,文 学主张、诗歌风格均相近,同是中唐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概况 二、张籍 三、王健 四、元稹 五、几个相关名词解释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一)、乐府诗的发展概况 (二)、新乐府运动发展的大致脉络 (三)、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的定义 (四)、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 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 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元稹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 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 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 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第三节 《长恨歌》及其接受 第四节 刘禹锡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明人高棅:“大历以还,古声愈下。
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 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 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 (《唐音癸签》卷七引)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1.政治背景。 2.前人创作经验 3.反对大历诗风 4.统治者的合作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 张籍(768?—830),字文昌,吴郡
人,后迁居和州乌江。贞元十五年(799) 进士。元和初年任太常寺太祝。长庆元 年(821)由韩愈推荐为国子博士,后迁 水部员外郎。大和二年(828)任国子司 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 集》。
元白诗派:指中唐时期以通俗浅切的语言,新乐 府的形式,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创造 了“以俗为美”的艺术境界的一批诗人。这批 诗人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等人。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元和体:指唐元和年间以元稹、白居易为 代表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 “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 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 启》,有些人摹仿他们那些次韵相酬的 长篇排律以及流连光景的短诗,当时也 被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 年号(806—820)。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 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 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 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 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因此,新 乐府诗歌具有讽喻性和通俗性的显著的特点。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与张籍情谊最深,唱酬甚多,皆擅长
乐府诗,世称“张王乐府”。 张籍《赠王建》云:“白君去后交游
少,东野亡来箧笥贫。唯有白头王建在, 眼前犹见咏诗人。”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王健 《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 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 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 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 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讽喻诗 (一)、讽喻诗的思想内容 (二)、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讽喻诗 1.广泛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
大的同情,如《观刈麦》、《杜陵叟》、 《重赋》、《红线毯》等。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欺压人民的种 种弊政,如《卖炭翁》、《轻肥》、 《买花》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讽喻诗 3.宣扬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如《西
凉伎》、《新丰折臂翁》。 4.反映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宫女的痛
苦,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 《上阳白发人》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及其创作
白居易的讽喻诗 主题专一和明确。 运用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鲜明的对比,特别是贫富对比。 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语言通俗易懂。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长庆体: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二人作
品均于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结集,白 有《白氏长庆集》,元有《元氏长庆集》,诗 歌风格亦接近,故有此称。清初以来,亦往往 专指元白偏重于叙事的七言长篇歌行。 元轻白俗: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李肇 《唐国史补》:“元和以后,……诗章则学矫 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此即指元诗“淫靡”、白诗“浅切”的一面。 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 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