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公共管理,视角]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院前急救资源合理配置和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院前急救资源合理配置和应用分析

一、院前急救概念

院前急救是指医护人员从事发地点到医院之前对伤病员采取的现场抢救、监护和运送过程。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之国外先进急救方式造成的影响,各地政府加深了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增加了对其的投入,相继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院前急救机构,运行方式转变为运送与急救并举,开始应用 120 急救特服号码,期间我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迅速。

二、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

(一)对院前急救需求和现有院前急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随着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各地院前急救患者数量、出车次数正在逐年增加,急救病种主要是创伤与心脑血管疾病,还有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院前需求增加,而院前急救能力却严重不足。

(二)配置急救资源不合理

1.急救网络覆盖范围狭窄。对照急救医疗建设管理要求可知,很多城市急救站总量不足,布置缺乏合理性,网络覆盖范围狭窄,因此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2.救护车和设备。各级政府近几年来对院前急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还有一些城市在配备救护车总量上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有的地区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配置比较简陋,特别是一些乡镇网络急救站点,急救医疗设备比较简陋甚至严重不足。人员配置也没有统一模式,按照要求一车要配有一医、一护、一驾、一担架员 4名人员,绝大部份急救中心不具有该配置。

3.急救队伍和应急能力。由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各地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明显不如医院,临床医生不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各大急救中心都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资源紧张危机,导致了目前学历职称低、急救技术不熟练,处置水平不高。

(三)院前急救管理问题

1.院前急救行业行政管理逐步区域化。

各城区急救站点、急救网络站点都接受急救中心的统一调度,承担辖区内急救工作,业务上接受各地急救中心的调配,但经费是由各区级财政负责,特别是乡镇网络站点,因大多是乡镇医院自愿参与进来,经费得不到保障,医疗服务好的乡镇医院相对积极性高点,现在已有宁波、深圳等地对网络站点根据急救业务量进行财政补贴,约为200 元 / 车次。

2.人员配置与经费不足,院前急救工作缺乏保障

地级市急救中心虽然具备人员编制以及财政经费投入,但是人员与经费全部不足。市县级急救中心以依附型急救中心模式为主,在医院内设置,基本上依靠医院解决急救人员、救护车和经费支出;市县级急救中心仅有少数的人员编制,缺少财政经费投入,政府对院前急救的财政补助基本为零。医学专业人员无法安心院前急救工作,急救队伍缺乏稳定性。

三、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一)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重视解决人员编制与投入资金问题。急救中心承担着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担任着最紧急突发医疗救援工作,政府应当将其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共卫生单位,尽量解决急救中心人员编制问题,充分保障人员与资金。

2.构建完善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为了保证院前急救医疗网络迅速建设与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建健全便捷、高效优质、功能良好的院前急救网络,符合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应当构建省、市、县和乡镇四级网络。

(二)加强应用院前急救资源效率

1.对120 号码加强管理。120 是唯一院前急救呼叫号码,各个地区应当开通辖区内的这一电话,相关主管单位应当仔细清理所属地的急救号码,坚决清除违反规定的,对没有院前急救资格却擅自开通急救电话和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2.最大程度应用急救资源。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院前急救方式,设计分布合理的急救站,尽量使其发展为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由政府全额投入资金,构建合理的调度系统,配备良好的设备,保证发展急救中心与人民要求相统一。

3.构建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由于120 电话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受理工作,同时调度人员仅能利用电话与呼救人联系,无法对病情进行诊断,因此无法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为了与急救工作发展需求相适应,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在呼叫电话中有效划分疾病轻重缓急,并且实行对应的急救调度派诊。同时完成派车之后,可以利用电话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急救。当前已有 13 家地级市的急救中心采用了美国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IAED)的 MPDS 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笔者所在中心已于 2013 年获得了亚太第一家绩优急救中心认证,近二年应用 MPDS 调度系统在急救医生未到达前对病患进行指导,成功救治病人达到 15 例。

4.加强培训具有急救技能的人员。在院前急救中人是主要资源,人决定了现场急救的水平。所以,应当专业培训院前医疗急救的工作人员,对现场救护的非医学人员,实行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普及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对遭遇意外创伤以及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

5.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第一,构建规章制度系统。完善规章制度系统,依法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急救中心工作制度。医疗工作需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遵守卫生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医疗机制。第二,制定工作标准。对医疗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就是标

准化,急救中心还应当联系等级医院相关标准,制定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院前急救临床救治路径标准。第三,加强监控医疗质量。监控医疗质量是实现各项规章制度、达到工作质量标准的有效保障。在实践中,为了确保送达医院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将联系各个阶段特点以及医疗差错易发之处,对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监督措施,并且定期考核评估。

结束语

作为医疗与社会保障主要部分的院前急救体系,在急救医疗系统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院前急救在抢救危重病人、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院前急救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了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