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背影》《父亲》《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课后练习3.单元检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单元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课后练习讲解教师讲解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单元内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

(3)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单元检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检测,检验学习效果。

(3)检测讲解教师讲解检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6篇)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6篇)九年级语文教案很有意思。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积累感悟文中精彩的名言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掌握本节课的论证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反思。

顺势导入课题。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

(讲解一两个即可)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提问:本文的结构是什么?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总——分——总。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开头领起全篇,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2-8):运用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分别谈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设置小组讨论)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一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先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复习目标:●知识目标:归纳相关的知识点。

●能力目标:探讨小说阅读的规律技巧,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复习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复习重点:课文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教学难点:小说阅读规律技巧的探讨。

教学方法:练习法、列表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具选用:多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小说相关画面回顾导入复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知识点的归纳整理⒈重点字词的积累⑴生字:嗔怪chēn??怄气òu?腻烦?颦儿?鳏guān寡孤独???攥zuàn在手里?桑梓zǐ????腆t iǎn着?????面面厮觑qù⑵词语:不省人事???恃才放旷??面面厮觑??今非昔比???果不其然⒉小说知识的复习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是什么?⑵小说情节由(??)、(??)、(?)和(?)四部分构成。

⑶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和(??)。

⒊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四、典型例题剖析㈠阅读范进中举精彩段,做下列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跤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再为商酌。

”⒈上面选段写范进发疯的过程,可分为四层,请依次归纳层意(每层不超过四个字)。

2.“噫!好了!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怎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

(不超过40个字)3.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技法指导】描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叙身边事情,表现生活的真正滋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课文导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主题和结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词语研究:学生通过词语研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搭配。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表达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预:要求学生提前预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活相关知识。

3. 讲授知识: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演示,逐步介绍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4. 练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小组或全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6.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使用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多媒体资源等。

7.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参考答案和批改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供指导和反馈意见。

3. 测验考试:组织定期的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互评互助:鼓励学生进行互评互助,相互帮助和提供建议,促进研究进步。

教学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教学辅助资料和练册- 学生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复习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四、质疑探究:
(一)掌握下面文学常识
1.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2. 顾颉刚:历史学家。
(二)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
3.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主备人
备课组
语文
授课时间
2022年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第五单元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文学常识
3.课文理解
重点
议论文有关知识、重点词语
难点
议论文有关知识
教法
小组学讲,合作探究
教具
一体机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一、目标导学
1.掌握重点词语。
2.记住重要文学常识
3.理解重点文章。
二、自主先学
4、我们不论对于哪本书,那种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六、检测反馈
阅读《“知入”与“知出”》,回答问题。
1、根据文章内容,谈谈阅读中“入”“出”的辩证关系。
2、本文第4段划横线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七、布置作业
《“知入”与“知出”》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五、拓展延伸
阅读《怀疑与学问》选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也就是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回答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3.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5.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6.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核心素养】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2.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3.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4.在习作中,学会用真实、充分的论据,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论述。

【评价任务】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鲁迅批驳了甚器尘上的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文章立驳结合,论证严密;语言犀利生动,富有战斗性。

(2)《怀疑与学问》一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引名言、举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谈创造性思维》则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4)《创造宜言》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主题是“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观点的表达,学会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2. 单元内容。

3. 教材编写意图。

- 在九年级上册安排本单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辨别是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本单元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文化、学术、创新等多个领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 经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例如在七年级学习过简单的议论性短文,知道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议论文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2. 思维能力。

-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

在学习议论性文章时,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论证过程理解困难。

3. 学习习惯。

-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在阅读议论文时可能只是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论证思路和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 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 学会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能够仿照课文,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巩固阅读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教案

【点拨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四、板书设计五、拓展提升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变理,机在其中”。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三十六计。

【点拨示例】三十六计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1.瞒天过海 1.无中生有 1.打草惊蛇2.围魏救赵 2.暗渡陈仓 2.借尸还魂3.借刀杀人 3.隔岸观火 3.调虎离山4.以逸待劳 4.笑里藏刀 4.欲擒故纵5.趁火打劫 5.李代桃僵 5.抛砖引玉6.声东击西 6.顺手牵羊 6.擒贼擒王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1.釜底抽薪 1.偷梁换柱 1.美人计2.浑水摸鱼 2.指桑骂槐 2.空城计3.金蝉脱壳 3.假痴不癫 3.离间计4.关门捉贼 4.上屋抽梯 4.苦肉计5.远交近攻 5.树上开花 5.连环计6.假道伐虢 6.反客为主 6.走为上三、板书设计八、拓展延伸同学们怎样看待晁盖一行人的行为?他们有罪还是无罪?【点拨示例】我们推崇《水浒》,热爱那些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我们知道,不管是谁,今天要是去模仿晁盖一伙的行为,去抢运钞车等,无论你是“智取”还是“豪夺”,那肯定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学习这篇小说,除了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还应该树立起法制观念,梁山好汉的确能杀,有时杀得性起,杀得开心,杀得痛快,但这迟早是会杀出毛病、杀出问题的。

你想,这个样子乱杀一气,可能连无辜的好人或不该杀的人也跟着杀了。

看看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一节和此处的“劫生辰纲”在本质上何其相似呀!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的。

九年级++第五单元复习资料-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名师精品课堂(统编版)

九年级++第五单元复习资料-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名师精品课堂(统编版)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作者及背景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迫在眉睫,国内悲观论调甚嚣尘上。

特别是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鲁迅先生针对这一观点,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开篇以三个事实为依据,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态度,即盲目骄傲、盲目崇拜和祈求鬼神,从而引出对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第二部分:驳斥对方的论证。

通过层层剥茧的方法,指出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并揭露了反动派的本质。

同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第三部分:正面立论。

作者从古至今列举了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证明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展现出了坚定的自信力。

三、重点字词及句子解析重点字词:如“地大物博”、“怀古伤今”、“玄虚”、“渺茫”等,这些词语在文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重点句子:如“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揭示了反动派的虚伪面目。

四、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文章运用了仿词、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信力”、“自欺力”等词语的创造,既形象又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错误观点。

表达效果:文章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对敌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斗志。

五、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反驳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鲁迅先生在赞美革命者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同时,也揭露了敌人“摧残”、“抹杀”革命者的罪行。

【重点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重点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17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 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2. 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3. 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这课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名篇,文字出神入化,意境引人入胜.有令人震撼的场面描绘,有稍纵即逝的感慨感悟,也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追寻.让我们继续沿着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漫游,领会独具风格的诗词魅力和韵味.第一首《使至塞上》王维一.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 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2.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理解诗意思考下列问题: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教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成功,神七升天,上海世博、广州世大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背景介绍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

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

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作者:雷林宙李志清谢华何玉梅袁赛怀来源:《语文建设》2006年第10期单元整体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戏剧单元,选编了老舍的《茶馆》(第一幕),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节选)和张天民等人的《开国大典》(节选)。

学生已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几篇戏剧,初步掌握了戏剧的有关常识,初步具备了赏析戏剧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

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理解作品内容,实现创造性阅读;通过品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特点及戏剧冲突。

二、单元设计思路《茶馆》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建议先教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陈毅市长》,后教《茶馆》。

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读、演、评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知识。

2.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丰富人文素养。

四、课时分配《陈毅市长》(节选)2课时,《茶馆》(节选)3课时,《开国大典》(节选)1课时。

(湖南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陈毅市长》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陈毅市长》(节选)被选编在本单元第二课,鉴于本文故事情节集中、事件线索明晰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提到本单元的第一课来教。

2.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戏剧矛盾的焦点“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难题”与“陈毅机智幽默地化解难题”设置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3.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语言品味列为教学重点。

4.学习目标:(1)了解《陈毅市长》的剧情,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

(2)了解陈毅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握戏剧主旨。

(3)体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和《陈毅市长》的创作背景。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过程方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讨论法。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鲁迅写此文进行了批驳。

二、检查预习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濒bīn 搽chá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脂粉zhī脊梁jǐliang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省悟——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2、本文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1)论据:两年前不久现在(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破:(1)失掉的是“他信力”;(2)发展着“自欺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熟悉相关课文和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 预先复第五单元的课文和配套题。

3. 准备一些相关图片和实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

2. 阅读理解:给学生分发课文并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然后与全班分享结果。

3. 文言文鉴赏: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并通过解析词语和句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撰写相关的议论文或小小说,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技巧的理解,并澄清他们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讨论的质量、积极性和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

2. 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的评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通过课堂和作业反馈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扩展文化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外研究,扩充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适用期末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适用期末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不少影响救援久远的经典著作。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

他们题材各异,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他们风格各别,有的雅,有的俗;他们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并使我们获得审美享受。

3.中招考点:(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2)人物描写方法及分析人物形象(3)环境描写的作用4.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小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但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点泛泛而谈,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格式还不够规范。

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准确默写本单元重点生字词。

2.通过复习,能梳理出文章故事情节3.通过复习,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4.通过复习,能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整理生字词,让学生找出识记生字词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出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指导和联系,让学生总结出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指导和联系,让学生总结出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在那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语文版同学们,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戏剧知识?是否掌握了欣赏戏剧的方法和技巧?透过作者的描写和塑造,你对清末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在陈毅、齐仰之、毛泽东等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和教益?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五单元,梳理知识,盘点收获。

单元扫描重点突破:本单元节选了三个话剧。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课本选取的是第一幕,写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末日来临的现实。

《陈毅市长》(节选)主要描述了陈毅深夜亲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仰之答应“主持筹划”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的经过。

显示了陈毅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时刻所显示的对未来形势的清醒估计和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雄伟胆略。

《开国大典》(节选)塑造了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亲切质朴的光辉形象,让我们领略到伟人的风采。

个性化的语言是本单元戏剧最突出的特征。

同学们阅读时要透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聚焦:1.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追求“话到人到”,人物的对话必须是性格化的语言,“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

请结合《茶馆》中的人物语言,略作体会说明。

解析:《茶馆》是完美体现老舍这一主张的杰作,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这些人物的语言真正做到了“闻其声知其人”。

2.《陈毅市长》一文人物的语言有何特点?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解析:这场戏的人物语言都非常富于个性化,成功的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陈毅的语言机敏、风趣,普通话中夹有方言、文言,放得开,收得拢,听上去张嘴就来,实际上意味深长,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亲切之感,看得出有着良好的修养,显示了豪爽、直率的性格特征。

齐仰之的语言夹有文言和化学术语,不失学者的身份和教养。

开始他的话简单、生硬,有公事公办的味道,看得出有抵触情绪,不太信任共产党人;后来他的话变得热情、诚恳,以至滔滔不绝。

从齐仰之的语言中,可以看得出他固执、急躁、清高、朴质的性格特征。

考点预测:1.戏剧的文体知识如:特点、分类、剧本的内容组成等,多以填空形式出现。

2.体会语言的内涵,抓住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多以阅读题形式出现。

3.情感体验: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人际交往中的技巧、看待问题的长远目光、质朴谦虚豁达等美德……这些都可能成为考查的重点。

4.有关作者老舍、沙叶新的情况也可能考查。

基础乐园佳词积累:趿拉珍馐咂摸凌乱请帖鄙人揿钮驽钝赐教自娱伊始伫立阑珊爽朗难堪褡裢藻井文绉绉闭门羹打秋风说媒拉纤绫罗绸缎兵荒马乱老气横秋深居简出充耳不闻才疏学浅痛心疾首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怡然自得熙熙攘攘颓垣断壁神聊海吹金碧辉煌一文不名龙盘虎踞奄奄一息化干戈为玉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无事不登三宝殿常识识记:(一)戏剧知多少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说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学),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种类:1.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4.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等。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1.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的变换。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

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上下场等。

人物语言:包括独白、旁白、对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二)会晤作者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

当代剧作家。

主要剧作有:《一分钱》、《焦裕禄》(与人合作)、《约会》)、《陈毅市长》等。

《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话剧创作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含英咀华:1.“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品析:此话出自常四爷之口,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他对现实有清醒认识、正直、豪气的性格特点。

他看不惯二德子之流吃软怕硬、窝里横的作派,直言揭露批判,体现了当时有良知的民众对清朝腐败无能的痛心和无奈。

2.“我哪里是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品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化学变化主要*内因,齐先生的爱国之心和与我们的合作是最主要的,我只是起了一点促进作用。

生动贴切的比喻使陈毅市长的语言显得幽默风趣又不失含蓄,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亲切之感。

3.“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品析:此话出自陈毅之口,表现了他的礼贤下士、坚韧不拔,思贤若渴。

化用三国故事既非常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诚意,又让人感到陈毅有着良好的修养和豪爽、直率的性格。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代伟人的风范,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4.同学们,学了第五单元,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精美语段,请选择一段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并作简要的赏析。

你的摘抄:。

你的赏析:中考链接真题再现:1.请简要说说你读《陈毅四请深山高士》(原文略)后的感受,字数不超过200字。

提示: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也可以与《陈毅市长》(选段)或《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草庐”作些比较,探讨异同或提出质疑等等。

(厦门市2001年种考题)解析:此题开放性较强,是典型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结合的考题。

学了《陈毅市长》,就可以从中拿出一点或几点与本题文章做一比较,异同自见分晓。

2.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

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

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待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规,探索创新;善待自然,呵护草木……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请你以“美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福州市2002年中考题)解析:美德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从何处着笔呢?本单元中的人物会给你启发:常四爷仗义执言、同情弱者;陈毅虚怀若谷、大胆创新;毛泽东朴实平凡、严格要求子女……这些闪光的品质都可以出现在你的笔下。

备考策略:1.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准确掌握作家作品情况。

3.掌握戏剧的有关知识,把握欣赏戏剧的一般方法。

4.从伟人的为人处事中获取启发和教益,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快乐演练1.基础过关⑴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字,找出并改正。

冲耳不闻痛心急首龙盘虎据颓园断壁⑵从剧本的情节和结构看,《陈毅市长》是_________。

2.思维拓展个性化的语言是戏剧塑造人物的关键。

结合下面情境,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年龄设计恰当的语言,力求体现出人物的个性,要求至少一人品质低下。

一艘航船在大洋上行使,忽然狂风大作,船即将沉没。

这时船上的四个人会说什么呢?年轻的大学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兵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口才磨练某校初三(1)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中学生是否应该看电视连续剧”的辩论会,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力提升阅读“先生之言差矣。

……岂不是当时腐败社会所造成的吗?”,回答问题。

⑴这段话是针对齐仰之的什么情况说的?⑵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⑶陈毅说完这段话后使齐仰之“深有感触”,原因何在?用简洁的话概括出三点。

⑷文段中有两个问句,“啥子道理哟?”是问句,作用是;“岂不是当时腐败社会所造成的吗?”是问句,作用是。

⑸这段台词表现了陈毅怎样的性格?5.写作宝典依据戏剧特点将下首诗改编成戏剧。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参考答案:1.⑴冲——充急——疾据——踞园——垣⑵多幕剧2.略。

3.略。

4.⑴是针对齐仰之不理解社会制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而说的。

⑵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

⑶对齐仰之献身祖国科学事业而报国无门的遭遇报以同情和理解,达到勾通的目的。

以齐仰之的亲身经历为论据,很有说服力。

肯定和赞扬了齐仰之的爱国热情,并再次激发这种热情,这是打动他的关键。

⑷设问引出下面的话反问强调肯定⑸豪爽、直率、幽默、英睿。

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