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

合集下载

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反垄断法成为了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针对反垄断法的违法行为,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罚款、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等方面,详细探讨违反反垄断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罚款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或个人将面临巨额罚款。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对价格垄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监管机构有权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可达到违法所得的数倍之高。

罚款旨在惩罚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应的罚款金额将根据具体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对于实施价格垄断、分割市场、限制生产等违法行为,罚款金额通常较高。

二、行政责任在反垄断法实施中,监管部门将承担重要的行政责任。

监管部门有权对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进行调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相关证据材料等。

除了调查措施,监管部门还有权采取惩戒手段,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回违法所得等。

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如撤销相关执照、暂停业务经营等。

三、刑事责任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不仅面临行政制裁,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价格垄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包括拘留、有期徒刑以及罚金等惩罚措施。

对于罪行较重的行为,如组织、策划、实施垄断案件,涉及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可能面临数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巨额罚金。

四、民事责任反垄断法还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受到反垄断法违法行为损害的企业或个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赔偿。

民事责任是通过法院判决违法方支付经济赔偿,以弥补被侵权方的损失。

赔偿金额通常根据违法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同时还可以考虑对被侵权方的精神损害进行补偿。

综上所述,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将承担多重法律责任。

罚款、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等惩罚手段将联合发力,以确保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关于反垄断民事责任的若干思考

关于反垄断民事责任的若干思考

应 为 实施 了垄 断 行 为 的 任 何 “ , 在 实际 承 担 责 任 时 并 非 如 此 , 多 主 体 特 别是 具 体 实施 了 垄 断行 为 的 企 人” 但 许
业 内部人 员、 业 协 会 、 用 行 政 权 力 的行 政 机 构 及 其 法 律 、 行 滥 法规 授 权 的 具 有 管 理 公 共 事 务 职 能 的组 织等 通 常 不 能 作 为 独 立 的 民事 责 任 主体 。 由 于 垄 断 协 议 以 及 经 营者 集 中 等行 为 具 有 不 同 性 质 , 民事 责任 的 承担 也会 其
s c su sa u jc ,b h vo ,fr ,ec n t e r ,t es be to n i n p l iil bl u h i e ss be t e a ir o ms t .I h o y h u jc f t mo o oy cvl i i — s a — a i
te ncu e n e s n w h a m p e e t d a m o o o y c n c .Bu n p a tc ti o h t is i l d sa y p ro o h si lm n e n p l o du t iua l h n t co s a e t o e w h r h n e n lsa f o sne s i p e i l , nd pa tc lry w e he a t r r h s o a e t e i t r a t f fbu i s m l — m e i g m on p l c n c s t ta e s o ito , t e d i ita ie g n is b sng h i ntn o o y o du t , he r d a s ca ins h a m n s r tv a e ce a u i t er p we sa d t eor nia insw ih a m i ita ie c p ct u h rz d b a s a d r gu a in t o r n h ga z to t d n s r tv a a iy a t o ie y lw n e lto s bu a usng t i x c tv o e s,he a o e a d d a u lfe o a s m e cvlla iiy i e b i here e u ie p w r t y c n n tber g r e sq aii d t s u i i ib l nd — t pe de l Thea s m p i fcvi l b l ism a a y d e t h if r ntn t r so o o o y a n nty. su ton o i l i ii e y v r u o t e d fe e a u e fm n p l — a t gr e e t n o e r to s U nd r c ran cr u sa c s whe on i e i g t e a s m p in o e m n sa d c nc nta i n . e e t i ic m t n e , n c sd rn h s u to f a ir tc vll b l is nttus i i i i te ,pr l i r e s r so nt— o o o y a e c h l b u n o a c u t a i e i na y m a u e fa im n p l g n y s al e p ti t c o n , m a h d n iy n fcv ll b l is i lo dif r n r m h e e m i a in o i i la lte n nd t e i e tf i g o ii i ii e s as fe e t fo t e d tr n to f cvl ibi is i a t i

价格垄断的法律后果(3篇)

价格垄断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垄断现象也日益凸显。

价格垄断是指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限制或者排除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从而操纵市场价格,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我国《反垄断法》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违反该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探讨价格垄断的法律后果。

一、价格垄断的法律定义根据《反垄断法》第三条,价格垄断是指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商品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操纵商品价格:包括提高、降低商品价格,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操纵商品价格。

2. 操纵价格指数:通过操纵价格指数,影响市场对商品价格的认识和预期。

3. 操纵市场供应:通过限制或者排除其他经营者供应商品,操纵市场价格。

4. 操纵市场需求:通过限制或者排除其他经营者购买商品,操纵市场价格。

二、价格垄断的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2. 民事责任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六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5. 行业信誉受损价格垄断行为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使得经营者行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6. 国际形象受损价格垄断行为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了国家形象,可能导致国际社会对我国企业的信任度降低。

反垄断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反垄断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构 成要 件 。 比如 主 体 、 责 的 意 思 状 态 、 引 致 损 害赔 偿 的 违 法行 为 范 围 、 害 的 认 定 、 害 的 计 算 等 方 面 差 归 能 损 损 异 明 显 : 者 的 实 现 方 式 . 管 辖 的 法 院 、 权 力 的介 入 程 度 及 诉 讼 时 效 等 方 面也 有 所 区分 。但 是 , 国现 行 两 如 公 我 的 《 垄 断 法 》 五 十条 对反 垄 断 损 害 赔 偿 的规 定却 极 为 简单 , 且 以 民 法 作 为 依 据 , 显 然会 影 响 到 反 垄 断 反 第 并 这
态 , 非填 补 损 害这 一 原 则 所 能 统 领 。把 传 统 民法 中 远

这 一 规 定 的 核 心 问 题 并 非 在 于 立 法 技 术 的 粗 疏 ,而 是 在 立 法 理 念 上 没 有 辨 识 反 垄 断 损 害赔 偿 与
民事 损 害 赔 偿 的极 大差 异 , 以及 由 此 引 申 出 的 对 于
南通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版 社
第2 7卷 第 1期 双 月 刊 2 1 0 1年 1月 出 版
反 垄 断 损 害 赔 偿 责 任 研 究
张 骏
( 华侨 大学 法 学 院 ,福 建 泉 州 3 2 2 ) 6 0 1
摘 要 : 垄断损 害赔偿 责任 与 民事损 害赔偿 责任有着 明显 的区别。两者有着截 然不 同的 目的 : 反 两者的
二、 反垄 断损害赔 偿与 民事损 害赔偿 的差异
断 行为 , 他 人造成 损失 的 , 法 承担 民事责任 。” 给 依
偿要赔 什么, 不是 依处罚 原则, 不依 阻吓原 则, 并 也 而
依据 ‘ 衡 之考量 ’ 均 。此 种 考 量 系 以受 害 人 之 利 益 为

论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损害赔偿制度

论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损害赔偿制度

论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损害赔偿制度程雪军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经济法硕士【摘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是反垄断法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损害赔偿制度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借鉴国外立法与实践,并与我国现实相结合,提出双倍损害赔偿、简化损害赔偿计算方式、限制传统抗辩、引入“判决前利息”制度、简化证明损失和因果关系。

【关键词】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损害赔偿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直接肯定了私人提起反垄断诉讼的诉权。

但纵观《反垄断法》,对作为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核心的损害赔偿。

法律却鲜有直接的规定。

法贵于行,只有明确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损害赔偿,才能使法律的初衷得以彰显。

一、确定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损害赔偿的重要性1.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重要性。

我国的反垄断法的执行机制以公共执行为主,私人执行并没发挥出预期效果,但反垄断私人诉讼是如此重要。

首先,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只有授予私人诉权,才能真正维护公民权利。

其次,垄断行为的受害者比反垄断执法机构更容易发现违法行为,作为案件受害人的私人更具有诉讼的积极性。

再次,私人诉讼会对反垄断法执法机关起到监督作用,有助于防范“政府失灵”。

最后,私人诉讼可以更好地使得受害人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有利于实现社会正义,从而得以实现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经济秩序的和谐统一。

2.确定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损害赔偿的重要意义。

损害赔偿是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好损害赔偿的问题,才能促使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有效进行。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不够发达,其重要原因在于:首先,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损害赔偿规定不够明确,无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次,私人在反垄断法诉讼中是弱势群体,诉讼成本高昂,举证困难,如果没有明确损害赔偿的激励。

就会出现私人诉讼的惰性。

最后,明确合理的损害赔偿的确定,会对反垄断法私人诉讼起到法律边界效应。

反垄断法中民事损害赔偿对宽恕制度实施的影响

反垄断法中民事损害赔偿对宽恕制度实施的影响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反垄断法中民事损害赔偿对宽恕制度实施的影响马立钊毕金平(学术界杂志社,安徽合肥230051;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在打击卡特尔违法行为中,反垄断法中宽恕制度已经成为反垄断法实施机构最为重要的调查工具。

该制度以减免行政和刑事责任为条件来诱使卡特尔违法者向反垄断法实施机构报告违法行为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信息。

但是,在实践中面临承担严重的后继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往往使得卡特尔违法者可能不去申请宽恕待遇,因此,为促进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实施,规定该制度的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后继民事损害赔偿对宽恕制度实施的影响。

[关键词]反垄断法;宽恕制度;民事损害赔偿[中图分类号]D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077-04一、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与民事损害赔偿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卡特尔调查工具即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

1993年,该制度在被修订之后成为了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发现新卡特尔违法行为最为重要的工具。

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指,参与卡特尔的行为人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反垄断法实施机构展开调查之前或之后,主动报告和揭发其参与的卡特尔,以获得从宽处理待遇的制度。

该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即反垄断实施机构以豁免卡特尔违法者的公法责任来诱使其报告违法行为并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

宽恕制度是一种促使卡特尔从内部瓦解和分裂的措施,对于卡特尔的形成和维持具有较强的威慑性,同时又节约了执法资源。

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主要对象是卡特尔违法行为。

卡特尔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反竞争行为,其不仅损害市场竞争机制,而且还会对消费者和相关竞争者造成损害,所以各国往往规定了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使得受害人的损失得以救济。

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功能是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同时其还具有其他功能:一是增加垄断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和侦查概率即具有威慑功能;二是弥补公共实施机制的不足即补充功能。

反垄断案件中的法律追究和罚款

反垄断案件中的法律追究和罚款

反垄断案件中的法律追究和罚款引言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在反垄断案件中,法律追究和罚款是对垄断行为的法律制裁手段。

本文将分析中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者的法律追究和罚款规定,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法律追究垄断者在反垄断法中,对垄断者的法律追究主要体现在反垄断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和民事诉讼三个方面。

1. 反垄断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46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对违反反垄断法的垄断者进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垄断行为等。

对于符合《反垄断法》第47条规定的特定情形,市场监管机构还可采取强制分拆所持股权或者出售股权等措施。

2. 刑事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3条,从事垄断活动被视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可构成犯罪。

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如剥夺政治权利、拘役、罚金等。

其中,对于构成盗窃、抢劫或者故意杀人等犯罪的利用垄断地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将受到刑法中相应犯罪的处罚。

3. 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受违反反垄断法损害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3条,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垄断者赔偿被侵权方的损失,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赔偿。

二、罚款处罚措施罚款是对垄断者进行法律制裁的一种重要方式。

反垄断法规定了罚款的标准和程序。

1. 罚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46条规定,垄断者非法获取的利润可以按照不超过其非法所得的倍数进行罚款。

另外,根据《反垄断法》第47条规定的特定情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对垄断者罚款不超过其上年销售额1%,或者对连续违法生产经营者罚款不超过其上年销售额10%。

2. 罚款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49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分支机构对垄断者进行罚款时,需要经过认定违法行为、听证和作出处罚决定等程序。

民事纠纷中的垄断行为与经济损害赔偿

民事纠纷中的垄断行为与经济损害赔偿

民事纠纷中的垄断行为与经济损害赔偿在日常生活中,民事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这些民事纠纷中,由于垄断行为所导致的经济损害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民事纠纷中的垄断行为与经济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

一、垄断行为的定义及类型垄断行为是指市场上某个行业或企业控制了该市场的供应或需求,从而影响价格或产量的行为。

在中国,垄断行为主要包括垄断定价、串通投标、拒绝交易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

二、经济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对于实施了垄断行为的企业,受害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害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应当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合理开支三部分。

受害方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进行索赔。

三、垄断行为与经济损害赔偿案例分析以往的案例中,曾有一些企业因为垄断行为而导致消费者经济损害的情况。

比如某电商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价格,结果被判定为垄断行为并需赔偿受害方的损失。

这些案例的审理过程为我们理解垄断行为赔偿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四、如何进行经济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在确定经济损害赔偿金额时,需要考虑到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因垄断行为而产生的实际经济损害,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差异等方式来计算;间接损失则是指因直接损失而导致的其他损失,如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减少等。

合理开支则是指为维护自身权益所需支付的合理费用。

五、结语在民事纠纷中,垄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而对于垄断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害,受害方有权要求企业进行赔偿。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我们需要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

同时,企业也应自律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共赢发展。

我国反垄断法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

我国反垄断法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

双倍价款 ( 费用 )赔偿 。这两个本土的立法例 ,已经建立 了双倍赔偿的 立法基础 ,也更能适应中国现状 。同时有人也认为 ,双倍赔偿介 于三倍 损 害赔偿与单倍损害赔偿之间 ,有效地保证反垄断法案件数 量处 于适 中 的规模 。但是 ,笔者认为以上两部 规定保护 的客体与 反垄断法 不一样 , 所遇到 的问题也不同。 比较而言 , 判 断垄断行 为比判断 “ 欺诈”行为要 复杂得多 ,要求更多 ,受害者需要付 出的成本更多 。如此则 一方面双倍 赔偿对私人执行的激励不够 ,另一方 面对违法者 的制裁力 度不足 ,不能 有效将反垄断法运用于司法实践。 ( 三 )美国的强制三倍赔偿和 台湾的三倍以下酌定赔偿 。 美 国是唯一在反垄断法中采强制性 三倍赔偿制度 的国家 ,规定 了垄 断侵害下 的三倍赔偿 及诉讼 费和合 理的律 师 费。它对 受害 者的激 励作 用, 体现在其使美 国根据反托拉斯法而由私人提起 的损害赔 偿要 比政府 提起的诉讼 多得 多,以致在整个 2 o 世纪 7 O年代 ,政府所 提起的诉讼 数 字只 占所有反托拉斯诉讼 的 5 %。同时 ,高额赔偿对 现实违 法者进行严 厉惩戒 ,对可能的违法者进行预防 ,对违法垄断形成 强大的威慑力 ,从 而 有 效 防 止违 法 垄 断 的发 生 。 我国台湾地 区的 《 公平交易法》规定 了被害人可 向法院请求侵权人 承担损害额以上 。但不得超过 已证明损害额之三倍 的损害赔偿责 任。台 湾学者认为 , 损 害赔偿制度虽是私人间利益之填补 ,但涉及公平法之 损 害赔偿 , 行政机关尽一份心力 ,能够让一般 民众较 容易扮演监督者 之角 色 ,公平法也更容易落 实。 相较于三倍 以下酌定赔偿在实践 中法官对度的难以掌握 ,笔 者认 为 三倍赔偿更具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 ,据统计 ,在美国联邦法院 审理的所 有反垄断诉讼 当中 , 私 人追索 三倍损害赔偿的案件 占到 9 0 % 以上 。私人 执行 的积极性如此之高 ,所 占的比例如此之重 ,使反垄断法得 到更好地 运用 ,也更好的保护了私人利益和经济效益 。 笔者认为 ,我国引入惩 罚性赔偿制度应借鉴美 国的三 陪赔 偿责任制 度 。虽然三倍赔偿制度也存 在威慑过度和执法过度 的可能 ,但 与其他赔 偿 制度相 比,却是优点最明显而缺 点最少 的制度 ,它能有效 补偿受害者 的损失 ,激励反垄断私人执行 ,威慑 和遏制违法垄断行 为 ,能更好地维 护市场竞争秩序 。因此 ,在没有更好 的赔偿制度可替代 的情况下 ,三倍 赔偿制度是我 国反垄断法惩罚性赔 偿的最好选择 。当然 ,中国应 同时考 察美国的立法 和实践 ,再根据 中国的现实情况完善相应 的配套制 度。我 国刚颁 布的反垄断法司法解释为引入三倍赔 偿制度起 到基础作用 ,尽 力 避免滥诉 与过度威慑 。同时 ,在三倍赔偿 责任基础 上 ,我 国可参 照美 国 反垄断法的做法,立法排 除适用 三倍赔 偿 的情形 ,避免 强制 三倍赔 偿 刀切” 的僵硬性 。( 作者单位 :四川大 学)

对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3篇)

对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假设甲公司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在市场上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甲公司被认定存在垄断行为,并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后果概述1. 行政责任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对于垄断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3)处以罚款;(4)吊销相关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2. 民事责任甲公司因垄断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1)停止侵害;(2)赔偿损失;(3)消除影响;(4)赔礼道歉。

3. 刑事责任如果甲公司的垄断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包括:(1)拘役;(2)有期徒刑;(3)罚金;(4)没收财产。

二、具体法律后果分析1. 行政责任(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责令甲公司立即停止涉嫌垄断的行为,以防止其对市场秩序的进一步破坏。

(2)没收违法所得:若甲公司存在违法所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予以没收。

(3)处以罚款: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罚款数额最高可达垄断行为的营业额的10%。

对于甲公司,罚款金额将根据其垄断行为的严重程度、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

(4)吊销相关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若甲公司的垄断行为情节严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可依法吊销其相关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2. 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甲公司需立即停止涉嫌垄断的行为,以消除对其他经营者的损害。

(2)赔偿损失:甲公司需依法赔偿因垄断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的损失。

赔偿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消除影响:甲公司需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其垄断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造成的负面影响。

(4)赔礼道歉:甲公司需向受损害的其他经营者赔礼道歉,以表达歉意。

3. 刑事责任若甲公司的垄断行为构成犯罪,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刑罚将根据犯罪情节、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

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王显勇
【期刊名称】《经济法论坛》
【年(卷),期】2007(004)001
【总页数】15页(P357-371)
【作者】王显勇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重构 [J], 袁武强;张在范
2.我国应当健全行政垄断法律责任制度——以《反垄断法》第51条为基点展开的探讨 [J], 刘元龙
3.试论建立我国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J], 陈永忠
4.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兼议《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J], 王力
5.论惩罚性民事责任──兼论我国民事责任制度的重构 [J], 王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内容摘要:反垄断法目标实现过程中,在受害人的救济方面,国家机关的反垄断执法亦存在一些弱点。

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允许受害人通过反垄断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诉讼,来维护自身权利,其目的在于给予受害人及时充分补偿,促进私人诉讼,以推动反垄断法目标的实现,即受害人的竞争权利保护与违法行为的抑制。

本文在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立法或执法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私人诉讼损害赔偿请求是因违法行为而受害的私人事后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诉讼。

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旨在使违法行为者承担民事经济责任,以填补受害人损失,间接抑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从垄断行为导致的损害性质来看,被害人难以发现损害发生,因此被害人事前要求加害人停止侵害很不容易。

以美国反垄断法诉讼为例,其约90%的案件由私人原告提起,其中损害赔偿诉讼占绝对多数。

中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追究反竞争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受害人可以这一规定为依据提起民事诉讼。

因此,可以说损害赔偿请求制度是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核心。

本文的探讨主要围绕反垄断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展开。

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一)存在主观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行为者明知侵权行为的后果可能发生而从事其行为的心理状态。

不过,故意的认识不含对违法的认识,则行为者只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损害,就构成故意。

所以被告通过主张不存在故意而被免责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就过失而言,被告能够这样抗辩:他自己不能预见损害的发生,或者由于除违反行为之外的其他因素产生损害,无法避免,这里的其他因素包括市场情况或消费者爱好的变化等。

实际上只要存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违法行为与损害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过失就得到暂且的推定,因此笔者认为无过错抗辩并无实践意义。

反垄断法的责任

反垄断法的责任

反垄断法的责任1、民事责任《反垄断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裁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担当民事责任。

”即经营者应担当对他人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行政责任包括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惩罚款,但不包括对经营者进行拆分。

3、刑事责任从世界上看,美国、法国、日本国的反垄断立法中规定了对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刑事责任,但中国的反垄断法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但是,假如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进行调查时,”拒绝供应有关材料、信息,或者供应虚假材料、信息,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或者有其他拒绝、阻碍调查行为的“,将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回答:2022-05-01 21:22一、不正值竞争行为的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反不正值竞争法》规定经济责任、民事责任的意义在于爱护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受到实际损害时得以补偿。

二、不正值竞争行为的行政责任《反不正值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要通过不正值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值竞争行为的查处来实现。

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使被破坏的市场竞争秩序得以恢复。

《反不正值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形式主要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消退影响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形式。

此外,还规定了与不正值竞争行为有关的我国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的行政处分。

三、不正值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进行的最为严峻的法律制裁,适用于那些对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严峻、情节恶劣的不正值竞争行为。

对于刑事责任,《反不正值竞争法》只是作了原则规定,确定详细的刑事责任要适用我们我国刑法的相应规定。

四、违反《反不正值竞争法》的详细的法律责任依据《反不正值竞争法》第四章规定,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应担当的相应的、详细的法律责任有:1.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担当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担当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值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计算基础:根 据侵权行为的 严重程度、持 续时间、影响 范围等因素确

添加标题
计算公式:赔 偿金额=侵权行 为造成的损失× 惩罚性赔偿倍

惩罚性赔偿倍 数:根据侵权 行为的严重程 度和持续时间 等因素确定, 一般为1-3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殊情况:对 于特别严重的 侵权行为,可 以适用更高的 惩罚性赔偿倍 数,但最高不
赔偿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 到垄断行为的严重程度、 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因
素。
赔偿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考 虑到被侵权人的损失情况, 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赔偿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考 虑到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
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赔偿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考 虑到侵权人的经济状况, 包括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
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 性赔偿法律制度研 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
03 赔 偿 法 律 制 度 的 理 论 基础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
05 赔 偿 法 律 制 度 的 实 践 案例分析
02 反 垄 断 法 领 域 惩 罚 性 赔偿法律制度的概述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
超过5倍
添加标题
05
反垄断法领域惩罚性赔偿法 律制度的实践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概述
案例一:美国微软公司垄断案 案例二:欧盟对谷歌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案例三: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垄断案 案例四: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垄断案
案例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情况
案例一:某公司因垄断行为被 罚款,法院判决其支付惩罚性 赔偿金
垄断行为。
添加标题
案例二:某公司 因垄断行为被罚 款,启示是反垄 断法对垄断行为 的严厉打击,教 训是公司应遵守 法律法规,避免

比较反垄断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

比较反垄断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

比较反垄断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摘要:反垄断法的出台在我国初步确立了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反垄断法第50条所确立的因垄断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过于简单,忽略了反垄断法的公法属性和立法目的,进而决定了反垄断损害赔偿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事损害赔偿,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就不能仅仅依据民法为依托来主张反垄断法损害赔偿。

关键词:反垄断法损害赔偿民事侵权一、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引出反垄断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第50条的规定:因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众所周知,民法为典型的私法,按照传统观点认为公法私法应该泾渭分明,私法应专注于意思自治,其调解机制为市场机制;公法应专注于管制,以强制手段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反垄断法第50条这一做法就是所谓”公法遁入私法”,其动因在于借私法辅助管制。

①”公法遁入私法”符合当今的立法趋势,值得肯定,但我国反垄断法对此的规定太过于简单,未能与民法很好的衔接,存在很多漏洞。

从我国《反垄断法》来看,反垄断法上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种: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其中民事责任对于赔偿受害者损失,惩罚侵害者,预防垄断行为的产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国在反垄断法第50条予以明确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所谓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而反垄断法中所造成的利益侵害不会涉及到人身权益,在财产性权益中也不为物权,由此可以看出损害赔偿责任是反垄断法中最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

二、比较反垄断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既然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见在立法意图上是将民法的规定作为主张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依据的。

那么,是否可以将基于反垄断法产生的反垄断损害赔偿责任与基于民法产生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等同?在我看来,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

横向垄断协议的法律后果(3篇)

横向垄断协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在竞争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横向垄断协议的方式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我国《反垄断法》对此类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主体将依法进行处罚。

本文将探讨横向垄断协议的法律后果。

二、横向垄断协议的定义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协议。

这类协议通常包括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分割市场、限制购买或销售、联合抵制等行为。

横向垄断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2. 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3. 协议内容违法,违反反垄断法规定。

三、横向垄断协议的法律后果1. 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 处罚措施(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责令经营者停止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以恢复市场竞争秩序。

(2)罚款:对于违反反垄断法的经营者,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罚款。

罚款数额一般根据经营者上一年度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3)吊销营业执照: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吊销经营者的营业执照,使其失去市场准入资格。

3. 民事责任(1)损害赔偿: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方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2)违约责任:经营者违反横向垄断协议,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起横向垄断协议的法律后果案例:2018年,某市两家水泥生产企业达成垄断协议,限制水泥市场供应。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单选题]1.下列垄断行为案件中,可以由国务院市场监管总局管辖的是()。

A.某省区域内的垄断协议案件B.某自治区区域内的滥用市场支配地(江南博哥)位案件C.某直辖区区域内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D.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反垄断统一执法,直接管辖或者授权有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管辖下列案件:(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2)案情较为复杂或者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

(3)总局认为有必要直接管辖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反垄断执法工作,以本机关名义依法作出处理。

掌握“反垄断行政执法”知识点。

[单选题]2.根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责令行为人改正违法行为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C.对行为人处以罚款D.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掌握“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概述及法律责任”知识点。

[单选题]3.经营者违反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对其处以的罚款数额为()。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反垄断是保障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重要制度,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自200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来,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执法行动,但也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其中之一即是反垄
断民事赔偿制度的缺失。

在反垄断执法中,除了政府机构进行的行政处罚外,民间对恶意垄断企业的维权也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反垄断法并没有规定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赔偿,只能通过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进行维权。

因此,建立健全的民事责任制度,让
消费者和其他被害人能够在受到恶意垄断企业侵害后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对于彻
底解决恶意垄断问题、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都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建立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二、外国反垄断法中民
事赔偿制度的实践可借鉴性;三、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四、建立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制度设计和立法途径。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
献资料搜集、案例分析、访谈调研等方式。

三、研究意义
(1)对于建立健全的反垄断法制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平竞争体系的改革;
(3)在促进我国社会公正贡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对于维护垄断市场下的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5)对于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我国反垄断领域国际话语权具有现实意义。

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与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分野——兼评《反垄断法》第50条

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与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分野——兼评《反垄断法》第50条

革 法》 的规定 , 对公司违法者 的罚金增 加到 1 亿美元 , 个
人 的刑事罚金提高到 10万美元 , 最高监 禁期也从 3 0 而 年增 加到 1 O年。 @而美国是典型 的三倍 损害赔偿 机制 , 最典 型的三倍赔偿 的规定见 于美 国 的《 尔曼法 》 7 谢 第 条⑥ 克莱顿法》 4条的规定④。 和《 第
部分是 以行政处罚、 民事赔偿 、 刑事制裁三管齐下 的方式对 垄断行为进行 全方位 的规制, 但是 , 垄断行为直接侵 害 了 自由、 公平 的市场竞争秩序, 损害 了整体经济利益、 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 因此 , 我国反垄断法应 当设 置具 有震慑 作用的刑事惩罚性制裁措施 , 与民事责任制度相 互补充。 [ 关键词 ] 反 垄断法 ; 损害赔偿 ; 民事责任; 刑事化 [ 中图分类号 】D 2 .9 [ 9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4 1 (09)3— 0 2 0 0 4— 8 7 20 0 07 — 3
20 09年第 3期 总第 15期 3
中国农业银 行武 汉培训 学 院学报
J u a fAB u a riigC l g o r l C W h nT ann ol e n o e
No. Ma .2 0 3 y 09 S ra . 3 e i lNo 1 5
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与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分野
反垄断惩罚性模 式 中三倍 赔偿 和三倍 以下 酌定损 害赔偿 , 都是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机制 。 最典型 的始 于 美 国,80年 的《 尔曼法》 1 和第 2条规 定 , 反 19 谢 第 条 违 《 谢尔曼法》 构成 轻罪 , 以处最 高额为 5 0 可 00美元 的罚 金, 1年以下的监禁 , 或二者并处。15 95年修订时 , 最高 罚金提高到 5万美元 ;94年的修订发生 了非常巨大的 17 变化 , 司 的最高罚 金被提高到 10万美金 , 公 0 对个 人的 罚金从 5万美元增加到 1 0万美元 , 并且监禁期也从 1 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竞争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报告(2010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88页。

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文/李志刚徐式媛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国家被称为经济宪法,对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反垄断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为人民法院受理反垄断民事赔偿案件和市场主体提起反垄断民事赔偿诉讼确立了法律依据。

但该条规定的功能仅限于建立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对反垄断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中的具体问题,如原告资格、起诉条件、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等问题均未作进一步的规定。

在人民法院受理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后,如何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正确、稳妥地审理反垄断民事赔偿案件,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已决案件的主要特点据统计,自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人民法院受理的反垄断民事案件共9件。

①案件数量虽然不多,但考虑到反垄断法在本质上是经济法,以行政执法为法律的主要执行方式,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在反垄断法颁布实施1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有9件,并不为少,这一数字也远高于我国同期反垄断行政执法的总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主体以反垄断法为依据提起民事诉讼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从这9个案件中的原告性质看,既有经营者,也有消费者。

而以消费者身份起诉的原告,其本身还是律师。

律师以消费者的身份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律师法律意识比较强,以民事诉讼方式对垄断行为提起诉讼,也是其维护自身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表现。

二是律师与法为伴,以法为业,如果普通消费者出于成本收益考虑而不愿意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投入时间精力的话,对律师而言,这本身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三是律师通过诉讼引发社会对违法垄断行为的关注,并以法律武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公益诉讼的性质,也推动了我国反垄断民事赔偿诉讼的起步和发展。

从结案方式来看,以撤诉和驳回为主。

这样的结案方式对于以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为重要职责的人民法院而言,均已实现了化解社会矛盾的目标,但一定程度上却回避了法院对被告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的实质性判断。

从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目的来看,反垄断法对原告的民事救济的目的应当已经得到实现,如有多起案件是以被告给付原告一定数额金钱而了结的,给付金额甚至已远远超过了原告诉请的赔偿金额,足以实现民事赔偿责任的补偿功能。

但从反垄断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个别了结并未从根本上终止垄断行为。

由此看来,以民事诉讼的方式推进反垄断法的执行,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笔者认为,原因并不在法院和法官,事实表明,反垄断实施伊始,人民法院就已经全面、积极地参与到反垄断法的实施中来,通过受理和审理反垄断案件,行使反垄断民事司法的职责。

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其中,最集中、最典型的问题还是体现在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上。

二、审理反垄断民事赔偿案件之难反垄断民事赔偿案件审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适用难。

反垄断法的条文具有高度概括性,此为各国立法之通例,对关键性的操作术语,反垄断法往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如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但何为不公平价格,法律并未作出确切解释,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和市场数据来界定。

在诉讼当中,原被告双方往往出于不同的利益需要分别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反垄断法在立法上的①[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141页。

开放性赋予了反垄断制度的一种内在灵活性和演进性,与此同时,也给法官在适用法律方面带来宽泛的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

二是经济分析难。

评估一项垄断行为的市场效率需要复杂的经济学分析,对一些问题经济学理论本身也有争议,如一项具体的经营者集中行为,究竟是促进了市场竞争,提高了市场效率,还是阻碍了市场竞争,降低了市场效率,在经济学理论上可能就存在争议。

在对垄断事实的认定中,法官通常要求当事人提供专家证言或者书面研究报告,而对争议事实的论证过程,基本上都是围绕经济学问题展开,对法官的判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垄断损失的计算上,经济学家在对有限的市场数据进行收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的抽象和假定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肯定是有差异的。

因此,对垄断损失的计算也很难有严格的精确性。

三是原告胜诉难。

在法律没有就反垄断法的证明责任作出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原告须证明被告有垄断行为、原告有损失、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垄断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才有可能获得胜诉结果。

但就举证责任的承担而言,由于原告并不掌握被告的经营情况,因此,要以翔实的数据证明被告的垄断行为并非易事。

从法院的角度来说,由于反垄断法不仅涉及原被告双方企业或个人,还涉及整个行业的竞争状况,要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垄断并就损失赔偿的数额提出裁判意见,必须极为慎重。

因此,反垄断案件审理的时间可能很长,这无疑提高了原告的诉讼成本,比起在取证、资金实力均占优势的垄断企业而言,原告并不占优势。

三、反垄断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责任性质的考察民事责任是以民事法律规范为基础,对民事违法主体所采取的一种以恢复被损害的权利为目的,并与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联系的国家强制形式。

根据民法理论,最主要的责任类型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责任并非因合同关系而起,故当属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该条文旨在明确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从该条文列举的权利类型看,没有将公平竞争权列入其中,但从该条文的文义解释及侵权法的一般理论来看,侵权法所保护的权利不仅包括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所列举的民事权利,还包括受到法律保护的其他利益,有学者将其称为民事法益。

以此为基础,民事主体基于反垄断法而享有的民事权益可被称为反垄断法益,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侵害反垄断法益的行为具有可诉性,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然而,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在性质上与普通民事责任又有所不同,因为从性质上来说,反垄断法是经济法,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确切地说是经济法上的民事责任。

经济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商法中的民事责任有何差异?日本学者金泽良雄认为,民法中的民事责任目的在于维护民事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着眼于民事权利的恢复;商法中的民事责任目的在于维护企业的存立及其经营,着眼于企业的营利性,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私益;经济法调整的标准并不在于私人方面,而在于公的方面,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是采用私法性的手段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的。

①关于反垄断法(日本称为禁止垄断法)所保护的法益,金泽良雄认为,禁止垄断法的规制已经超越了以私益为保护法益的市民法的限度,因此,其保护法益,非私益,应为公益,是作为公益的自由竞争经济秩序的公益,虽然日本的反垄断法也有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但从本质上来看,反垄断法保护的主要还是公益。

与普通民事赔偿责任相比,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责任有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原告主体的不确定性。

在普通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确定的,因此,在原告资格的认定上并不复杂。

而垄断行为的受害人为不特定人,由于垄断侵害具有“涟漪效应”,不仅直接作用于竞争者或者上下游的经营者、消费者,而且像涟漪一样渐次传递,间接受害者可能远远超过直接受害者,这给科学界定反垄断法上的原告资格带来困难。

第二,损害赔偿额计算的复杂性。

对于普通民事赔偿责任而言,一项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是具体的、可测度的,但在反垄断民事损害赔偿中,据以计算损失的价格包括了时间和市场多种不可重置的历史因素,要准确界定原告的损失是否是因为垄断行为导致的,难度很大。

因此,反垄断法上的损害赔偿责任是民事责任,具有保护民事主体私益的功能,但由于其又属于经济法上的民事责任,还具有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公益功能。

这种责任和功能上的双重性对于解决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实务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的目标功能反垄断法的经济法性质和民事责任的私法性质,使得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实施目标上呈现出多元性,不同的目标对于反垄断民事赔偿责任的制度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厘清反垄断法上民事赔偿责任的目标设定。

从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反垄断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追求的目标功能包括以下四种:1.补偿。

即行为人实施垄断行为并致他人损害以后,应当向受害人负损害赔偿责任,以填补受害人因其行为所受到的损失。

补偿功能是民事责任的基本功能之一。

以补偿为目标,在反垄断民事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上,原告须举证证明其基于垄断行为所遭受的确切经济损失,法官应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主要依据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

补偿的对象可以是一切基于违法垄断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受害人,既包括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也包括消费者。

2.惩罚。

即通过对垄断行为实施主体的制裁,使其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不利的后果。

虽然民事责任也具备惩罚性功能,但根据侵权法的一般规定,均是以填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重心,惩罚功能并非民事责任的主要目标。

相反,刑事责任则体现出强烈的惩罚性功能,但我国反垄断法并未规定基于垄断行为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此外,反垄断法规定的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也具有惩罚性功能。

在国外立法例中,最为典型的惩罚性民事赔偿制度设计是美国的3倍损害赔偿制度,即被告对原告的赔偿数额须按照原告实际损失额的3倍来计算。

显然,这种3倍赔偿的民事责任制度已经超越了补偿的范围,而把惩罚侵权人摆到了反垄断法民事司法救济的重要位置。

3.威慑。

即通过规定垄断行为的实施主体应负的民事责任,责令实施了违法垄断行为的主体进行损害赔偿,以此警示行为主体不要再次实施,并教育其他潜在的主体不要实施违法垄断行为,防止不法行为的再度出现,从而实现反垄断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目标。

4.恢复。

即恢复因违法垄断行为而受到危害的市场竞争状态。

反垄断法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秩序为目的,因此,不管是反垄断法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法律制裁来恢复受违法垄断行为侵害的公平竞争秩序。

从具体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来看,停止侵害的责任方式体现的恢复功能最为直接,而以损害赔偿方式承担的民事责任体现的恢复功能则比较间接。

甚至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被告以给付个别原告远超过其损失的若干倍数额的财产为代价,换取原告的和解、撤诉行为,原告通过反垄断民事诉讼获得了远超过其损失的额外收入,被告以赔偿起诉的原告一笔不算太高的费用为代价,换取司法干预的退出,从而继续实施违法垄断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