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限时训练 b卷 第五章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习题1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1.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A。
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C.公众参与D。
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解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属于环境管理的目的。
答案: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C。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D。
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明显错误。
答案:A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3~4题。
3.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①个人②企业③政府④地区A.①B.①②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4。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国家和政府 B。
个人和企业C.地区和行业 D。
部门和单位解析:第3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第4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答案:3、C 4、A5.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是( )A.企业 B。
个人C.政府D.非政府环保组织答案:C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全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更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
下图表示在不考虑政策措施对能源需求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的预测情况。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2013年2月6日国务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限时训练 b卷 第四章 第一节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18分)1.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作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A.落叶阔叶树B.针叶树C.常绿阔叶树D.灌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上树种的地区分布,北京地处温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针叶树在各纬度带均有分布,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树种。
答案C2.下列国家中,天然林保存较好的是()A.巴西B.俄罗斯C.中国D.澳大利亚解析俄罗斯的森林树种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由于纬度较高,自然条件严酷,天然林保存较好。
答案B3.地球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和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别是()A.俄罗斯巴西B.巴西俄罗斯C.俄罗斯加拿大D.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森林的分布,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热带雨林主要是分布在巴西的亚马孙平原。
答案A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
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
据此回答4~5题。
4.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解析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答案C5.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
答案A6.下列不属于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的是()A.提供大量木材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析森林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这属于森林的经济作用。
答案A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下图),回答7~9题。
土地资源构成图土地利用结构图7.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A.1% B.20%C.19% D.21%解析涉及到土地资源构成和土地利用结构,其中未利用地占到20%,土地资源中不适宜利用地占1%,故后备资源为1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限时训练b卷第一章第三节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16分)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熟悉了环境,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观。
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对人地关系的熟悉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可以无停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C.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解析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只有维持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平等的,既不能夸大人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的限制,人与环境应一路发展。
发展经济只要适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C2.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活着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B.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解析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增加大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担负更大的责任。
经济发展要有限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答案B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用意,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丛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3~4题。
3.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B.丛林C.村寨D.梯田解析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域,丛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修养水源、维持水土;若是丛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梯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答案B4.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取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取得较清洁的水源,以防利用受农业生产污染的水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检测卷
地理·选修6(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卷(五)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承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A.制定法规 B.环境管理C.公众参与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解析:环境管理是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
答案: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解析: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A3.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A.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 B.参加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C.进行国土规划,加强国土立法 D.加强法制教育,严格法制管理解析: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点,即“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因此,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答案:B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10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
根据材料完成4~5题。
4.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解析: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
答案:B5.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环境教育手段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管理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限时训练 b卷 第三章 第二节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20分)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1~2题。
1.内蒙古当地人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
破坏地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B。
地下采空区易出现塌陷C。
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D.不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结合图中各煤矿的分布和内蒙古的自然特征,开采煤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地面塌陷、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
答案D2。
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
减轻了交通压力B。
延长了产业链C。
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效益D.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解析电力输出对内蒙古来说,减轻了交通压力,延长了煤炭生产链,经济效益增加,但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D“第三届中韩绿色经济合作论坛"于2011年4月20日在江苏无锡举行,表示将继续蓄力发展核电能源,认为核能仍是当今世界最干净与最有可拓展前景的能源。
结合下图回答3~5题.3。
我国确定了13个新建核电站站址,确定这些站址位置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常规能源缺乏B.核燃料资源丰富C.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低D。
水源紧张解析由13个新建核电站站址可知,它们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造成当地常规能源短缺。
答案A4。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B.煤炭、水能、石油和天然气、核能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能、核能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能解析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为主,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水能、核能等所占的比重偏小.答案A5。
下列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A。
藏北高原——沼气B.内蒙古高原—-风能C.四川盆地—-太阳能D.山西——核电解析藏北高原主要是太阳能,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内蒙古风能有优势,山西煤炭丰富,无需发展核电。
人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同步配套练习第五章检测
,,第五章检测(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A.特殊性和差异性B.普遍性和共同性C.特殊性和普遍性D.共同性和差异性解析有些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性质上具有 普遍性和共同性。
答案 B2.实施 ISO14000 系列标准的目的是( )A.规范全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B.该系列标准有污染物质排放绝对量的设置,体现了国际通用性C.以市场消费行为、市场对企业(机构)环境形象认可为动力,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不带有任何强制性, 突破了环境管理政府行为的单一模式D.要求管理过程程序化,强调所涉及的企业(机构)不断地改善其环境行为解析 ISO14000 系列标准是指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应该达到的规定和要求 其宗旨是规范全球企业和 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答案 A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的活动施加影响,据此完成第 3~4 题。
3.关于环境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B.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C.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D.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4.环境管理执行主体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B.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D.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解析第 3 题,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我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 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 确的环境道德。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5.6 环境保护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5.6 环境保护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5.6 环境保护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5.6 环境保护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5。
6 环境保护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1.2015年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APEC蓝"“星际穿越热映”“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等入选了2014年十大科普事件。
APEC蓝是指:2014年APEC 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
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
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
网友戏称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10分)(1)APEC蓝可以反映我国当前什么环境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6分)(2)简述该类问题的防治措施。
(4分)答案(1)大气环境污染(雾霾天气严重)。
产生原因:①生产、生活燃煤所产生的废气;②汽车尾气;③建筑工地和道路产生的扬尘;④冬半年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对两点即可)(2)防治措施:实行清洁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减少燃煤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倡公交出行,冬季集中供暖等。
(答对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大气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可从污染物来源和不易扩散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第(2)题,具体措施要根据问题而提出,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问题,要针对污染物来源提出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课内基础训练 5-1(含答案解析)
课内基础训练巩固双基展望考情1.在《公产的悲剧》中,公产是指( )A.公共财产B.公共设施C.地球上的一切事物D.自然环境要素答案 D2.生物学家哈丁在《公产的悲剧》中提出的新理念是( )A.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B.生物多样性原则C.环境管理D.可持续发展答案 C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B.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C.环境要素的整体性D.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答案 B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据此完成4~6题。
4.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生物多样性破坏C.海平面上升D.酸雨范围扩大5.下列措施与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相吻合的是( )A.退耕还湿B.洁净煤技术C.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6.2019年1月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世界各国通过互联、电视等多种渠道把会议情况展示给公众,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为(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4~6.解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是减少矿物能源消费,开发水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有助于减少矿物能源消费。
互联、电视向公众展示环境会议情况属于宣传教育手段。
答案 4.C 5.C 6.D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汕头贵屿镇是中国的电子垃圾产业中心。
当地农民工使用最原始方法处理电子垃圾,数以百计的河流因含有重金属物质而呈现漆黑色;镇区外,那些被抛弃的田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堆放点,经常冒出遮天蔽日的滚滚黑烟;当地70.8%的儿童的血铅水平处于铅中毒的程度。
材料二下图为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流程图。
(1)根据材料说明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6训练: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
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A.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B.中国的环境管理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D.公众参与E.个人环境道德修养[触摸高考]主题一认识环境管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牧草产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
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
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
(1)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产奶量将下降。
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怎样变化?(2)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3)怎样才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信息可计算得出,三个农民收益都会减少。
第(2)题,需要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
第(3)题,避免环境退化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载畜量,这往往需要一定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来维持。
第(4)题,“宣传”属于“教育”,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中,往往运用“罚款”这一条款。
(4)第(3)题中的措施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哪些手段和职能?答案:(1)三个农民的实际收益都会减少。
(2)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3)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4)手段: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职能:规划、协调、监督,指导等。
主题升华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的比较续上表2.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2)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什么?解析:第(1)题,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是不现实的,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是临时性的措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 第五章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第五章测试卷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太湖沿岸某高校建立了太湖水质争辩小组,方案为太湖水的爱护作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1.小组对Ⅰ、Ⅱ、Ⅲ地进行了取样,图中能够表示溶氧量(DO)、无机物(N、P)的浓度的是下面的________示意图( )【解析】太湖对污水具有净化力量,因此自Ⅰ至Ⅱ的N、P含量增多,而溶氧量则削减;自Ⅱ至Ⅲ,N、P含量削减,而溶氧量则增多。
【答案】 C2.该小组在校内里分发了《爱我太湖,从自身做起》的倡议书,以下不行能消灭在倡议书内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B.挂念农夫了解合理使用农药的学问C.留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湖中D.全面禁止湖面养殖【解析】全面禁止湖面养殖不太可能。
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加强养分与饲料学争辩,提高水产养殖饲料质量和投饵水平,同时强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才是合理可行的措施。
【答案】 D“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状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大力进展生物柴油,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此完成3~5题。
3.“碳交易”的消灭能使( )①环境质量渐渐恶化②环境质量渐渐好转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4.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德国C.韩国 D.马来西亚5.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3~5.【解析】第3题,“碳交易”是规范排放量的好方法——很多公司为了将得到的配额出售获利,往往接受更清洁的技术生产能源;很多公司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也会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这样循环的结果就是,碳排放量得到了把握,资本得到了活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限时训练b卷第四章第三节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16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分布来看,湿地大多分布于()A.内陆地区B.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C.沙漠边缘D.高纬度地区解析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通常有各种类型的湿地发育。
答案B2.广东省是我国湿地大省,其重点保护的湿地类型是() A.淡水湖B.红树林海滩C.水稻田D.鱼塘解析红树林海滩是广东省重要的湿地资源,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答案B3.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解析考查湿地减少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说明此湖泊遭受到污染。
答案C4.下列对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沼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的过程B.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C.围湖、围海造田,导致入流泥沙减少D.国家实行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是湖沼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但这一过程极其缓慢;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如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围湖、围海造田,能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等。
国家实施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能够阻止湿地消失的加快。
答案B2011年12月25日江西日报消息12月24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大会在南昌举行。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年来的情况,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1分)
1。
我国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C。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D。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解析我国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环境保护的原则,“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环境保护的途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环境保护的目的。
答案C
2.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A。
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
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解析环境管理的目的具有双重性,既能让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证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
答案B
3。
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技术手段
C。
法律和行政手段D。
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是为了宣传保护环境这一思想。
答案D
4。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实施论证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贯彻措施中的哪一项()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解析工程建设对环境肯定会造成一些影响,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进行论证,可以对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答案B
5.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A。
排污许可证制度B。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污染集中处理制度D。
谁污染谁治理
解析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答案D
新华社消息济南2011年11月18日电山东省物价局、财政厅、
水利厅等五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限制开采地下水,并限期关闭部分自备井,对以供应居民生活用水为主的海水淡化项目给予财政、价格扶持,不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材料完成6~7题。
6。
环保部门依法关闭部分自备井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哪项基本政策()
A.谁污染谁治理B。
预防为主
C。
强化环境管理D.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解析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关闭部分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防止出现环境问题。
答案B
7。
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宣传教育手段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②④
解析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A
二、综合题(29分)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7日,《大河报》报道的新《水浒》剧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一事见报后,执法部门出手制止了剧组的破坏行为,
下达了停拍通知。
据《大河报》报道,正在拍摄中的新《水浒》陷入了“环境门”,剧组被指破坏河南郑州黄河湿地核心地区.拍摄现场大片湿地已变成一块平地,地上乱扔的垃圾和塑料袋一片狼藉,拍摄用的马匹被拴在野生的红柳树上,无人看管,还任由马匹不停地啃咬树皮,马匹周围一圈的野生红柳的树皮都被马吃掉了。
材料二
材料三影片《无极》剧组曾因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被处以9万元罚款,香格里拉县分管副县长因负有领导责任被免职。
2007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已下发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核心景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
(1)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说明其采取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
(2)材料中,对《无极》剧组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3)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对横断山区、青藏地区等高海拔地区
的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大,为什么?
解析第(1)题,广电总局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这是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景区环境采取的行政措施。
第(2)题,从材料看,对《无极》剧组的处罚涉及行政、经济等手段。
第(3)题,青藏地区、横断山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很慢。
答案(1)行政手段
(2)行致、经济手段等。
(3)横断山区、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极为缓慢,自然生系统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幅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
材料二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滇池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湖水质沦为劣五类。
“为了母亲湖”、“救救滇池”的呼声日益强烈。
材料三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开展滇池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保护滇池的法规,确定了综合整治的规划,专门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专职机构等。
下图是工作人员在滇池进行工作。
错误!
(1)滇池按成因属于()
A.河迹湖B。
构造湖
C.火山口湖
D.冰川湖
(2)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滇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鉴于上述原因,环境管理对于其管理对象的约束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4)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_____。
解析第(1)题,滇池亦称昆明湖,由构造陷落而成。
第(2)题,近几年,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骤增长,这导致滇池水质迅速恶化。
第(3)题,环境管理
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
其约束方向分别是:个人,侧重于日常正确消费行为的建立;企业,侧重于清洁生产;政府,侧重于环境影响评价。
第(4)题,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1)B
(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骤增长。
(3)个人: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政府: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4)法律手段、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