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83页PPT
谢谢!
83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Hale Waihona Puke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洋地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洋地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洋地黄的简介洋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被称为毛地黄或掌叶黄。
它是从一种名为Digitalis purpurea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洋地黄具有很多药用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和西医领域。
洋地黄的主要成分洋地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强心苷类化合物,如洋地黄毒苷和洋地黄毒甙等。
这些成分是洋地黄发挥药效的关键。
洋地黄的作用与功能洋地黄在临床中有多种作用与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1. 强心作用洋地黄具有强心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它对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有效。
2. 治疗心律失常洋地黄可用于治疗某些心律失常,例如房颤和心房扑动。
它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使心律恢复正常。
3. 利尿作用洋地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水肿和体液滞留。
4. 抗炎作用洋地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5. 抗心绞痛洋地黄对治疗心绞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洋地黄的主治疾病洋地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1.心力衰竭:洋地黄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2.心律失常:洋地黄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调节心脏电活动,恢复正常心律。
3.水肿:洋地黄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降低体液滞留。
4.高血压:洋地黄对治疗高血压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5.心绞痛:洋地黄能够增加心肌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用洋地黄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洋地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洋地黄属于处方药,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使用洋地黄时,需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患有心脏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的患者禁用洋地黄。
•洋地黄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总结洋地黄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强心、利尿、抗炎等多种作用与功能。
强心苷的提取和分离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提取分离色谱鉴定纸色谱薄层色谱强心苷的分离提纯通常比较复杂与困难,因为它在植物中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1%以下),而且同一中药中所含的强心苷类成分不仅种类多、结构性质相近,还易受植物体内酶、酸的影响生成相应的次生苷,从而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同时共存的糖类、鞣质、皂苷、色素等,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强心苷的溶解性,这些都增加了提取分离工作的难度。
提取时还需考虑强心苷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如需提取原生苷,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水解的发生。
措施诸如原料采收后要低温(50℃~60℃)通风快速干燥、保存期间注意防潮、用乙醇提取以破坏酶的活性。
同时还要注意在提取过程中避免酸或碱的影响。
如需提取次生苷,则要利用酶的活性,如采用发酵法进行酶解等。
(一)提取提取强心苷通常用70%~80%的乙醇为溶剂,若原料为种子类药材或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需先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处理后再提取;若原料为叶或全草,含叶绿素较多时,可用析胶法,将醇提液浓缩后静置,使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成胶状沉淀析出,滤过除去,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稀醇提取液中的叶绿素。
提取液中共存的糖、水溶性色素、鞣质、皂苷、酸性及酚性等物质可用氧化铝、聚酰胺吸附法或铅盐沉淀法除去,但需注意强心苷也有可能被吸附而损失。
提取液经上述初步除杂后,可用氯仿和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乙醇)溶液依次萃取,将强心苷按极性大小不同分为若干部分,但每一部分仍为极性相似强心苷的混合物,需做进一步分离(二)分离混合强心苷的分离可用萃取法、逆流分溶法和色谱法,并对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选用适当溶剂反复结晶以获得单体。
多数情况下,由于混合强心苷的组成复杂,往往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尤其结合各种色谱法进一步分离。
常用的色谱法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
分离亲脂性强心苷(如单糖苷、次生苷)和苷元时,一般选用吸附色谱,吸附剂用硅胶或中性氧化铝,洗脱剂可用氯仿-甲醇、酯酸乙酯-甲醇、苯、丙酮等。
分离弱亲脂性强心苷时,宜用分配色谱,常用支持剂为硅胶、硅藻土、纤维素,洗脱剂为不同比例的醋酸乙酯-甲醇-水或氯仿-甲醇-水。
地高辛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D-鸡纳糖
CH3 HO O OCH3 H, OH
D-弩箭子糖
CH3 O H , OH HO OH
D-6-去氧阿洛糖
CH3 O H , OH HO OCH3 HO
L-夫糖
O CH3 HO H , OH CH O 3
OH
D-洋地黄糖
D-洋地黄毒糖 洋地黄毒糖
D-加拿大麻糖 L-黄花夹竹桃糖
O O
R
2
毛花洋地黄中强心苷的种类
碱水层
红色棕油状物质
加1.5倍的丙酮溶解,静置过夜
地高辛粗品
80%乙醇重结晶
地高辛
地高辛结构鉴定思路
地高辛为一种强心苷,将其完全水解后,得 到单糖:D-洋地黄毒糖和其苷元:异羟基洋
地黄毒苷元。确定单糖种类、单糖和苷元分子 数目比,再分别对单糖和苷元进行结构鉴定。 并根据碳谱确定单糖之间、单糖与苷元之间的 链接方式。
结构鉴定流程
一种单糖 地高辛 a.盐酸丙酮水解
b.HPLC分离
波谱解析
苷元
波谱解析
D-洋地黄毒糖的结构鉴定
先通过质谱确定分子量和分子式,再结合碳谱, 先通过质谱确定分子量和分子式,再结合碳谱,就可确定单糖的 结构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质谱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C-NRM(氘代吡啶)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H-NRM(氘代吡啶)
毛花洋地黄叶粗粉
加等量水拌匀,40-50℃发酵酶解20h
发酵药粉
3-4倍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冷却,过滤
药渣 胶状物
乙醇液
减压浓缩至含醇量20%,15℃静置20h,去胶过滤
稀乙醇液
氯仿萃取三次(稀乙醇液的1/5量)
(树脂、叶绿素)
中药化学
水 解 性
(1)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
甾类成分在无水条件下,遇酸能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检识 甾体母核。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试样溶于氯仿, 加浓硫酸-醋酐(1:20)试剂,反应液呈黄→红→蓝→紫→绿等变化,
4. 显 色 反 应
最后褪色。 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应:将试样溶于氯仿,加25%的三氯
葡萄糖)y , 如黄夹苷甲
(thevetin A)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如绿 海葱苷(scilliglaucoside) 紫花洋地黄苷A
K-毒毛旋花子苷
(1)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水解对象为Ⅰ型强心苷,水解条件是用稀酸 (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短时间加热回流(半小时 至数小时),特点是能使苷元与α-去氧糖之间、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 之间的苷键水解断裂,但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之间、α-羟基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在此条件下不易水解断裂。故水解产物为苷元和糖 (α-去氧糖、双糖或叁糖等)。 例如: 紫花洋地黄苷A 稀酸 洋地黄毒苷元+2洋地黄毒糖+D洋地黄双糖 洋地黄毒苷元-O-(D洋地黄毒糖)3-D-葡萄糖 K-毒毛旋花子苷 稀酸 毒毛旋花子苷元 + D-洋地黄毒糖-D-葡萄糖 毒毛旋花子叁糖
强心苷
分 定 义 布
强心苷主要存在 于一些有毒植物 中,在夹竹桃科、 玄参科、百合科、 萝摩科、毛莨科 等植物中较为普 遍 常见含强心苷类 成分的植物有: 毛花洋地黄、紫 花洋地黄、黄花 夹竹桃、毒毛旋 花子、铃兰、海 葱、羊角拗等。
生物活性
强心苷化合物对 心脏有显著生物 活性,能使心肌 收缩作用增强, 可用于治疗心力 衰竭及心律失常 等心脏疾病。但 剂量要适当,稍 过量即导致中毒 。
强心苷—提取、分离与鉴定(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一)原生苷的提取 ❖ ①提取原生苷要防止酶解作用。 ❖ ②新鲜药材采收后尽快在50~60℃通风快速烘干或晒干
。 ❖ ③药材保存期间应防潮。 ❖ ④提取时用70%-80%乙醇为溶剂,以破坏酶的活性。 ❖ ⑤用硫酸铵等无机盐使酶沉淀除去。
❖ 若为种子类或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需先用石油醚等溶剂脱酯后再进行提取; ❖ 若为叶或全草,含叶绿素杂质较多时,可用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后再提取。
(二)次生苷提取 ❖①酶解(加水于30~40℃进行6-12h发酵酶解 ) ❖②也可先提取原生苷,再用稀酸水解生成次生 苷后,选用合适的溶剂回流提取。 ❖有些次生苷的药理活性较高,且毒副作用低, 如临床常用的药物地高辛。
放置后褪色;
碱性苦味酸试剂,于
100℃加热4-5分钟,
甲酰胺或 丙二醇
甲酰胺饱和的苯、甲苯 或苯-三氯甲烷(9:1) 二者混合溶液
显橙红色; 25%三氯醋酸乙醇液, 于100℃加热2分钟,
显红色;
强心苷-提取与分离
1
概述
2
结构类型
3
理化性质
4
提取分离
5
鉴定
4
提取分离
一、提取
❖植物中存在的强心苷类成分含量较低(1% 以下),而且同一植物中常含有几个至数十 个性质相似的强心苷,有时还伴有次生苷、 苷元。
二、分离
❖(一)两相溶剂萃取法 ❖利用强心苷在二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
不同而达到分离。
❖如:毛花洋地黄总苷中苷甲、苷乙、苷丙的分 离,由于苷丙与苷甲、苷乙在三氯甲烷中溶解 度有差异,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可将苷丙从总苷 中分离。
❖ (二)色谱分离法 ❖ 若要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强心苷,还是需要用色谱法。对分离亲
中药中强心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汇总
3.Kedde反应 (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3-4滴, 产生红或紫红色。 4.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 取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液于试管中, 加入碱性苦味酸试剂数滴,呈现橙或橙 红色。有时需放置15min后显色。
(三)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 1. Keller-kiliani(K-K)反应 此反应是α-去氧糖的特征反应,对游离的α-去
前者是C14, C16二羟基,其中C16 羟基能和C17内酯环的羰基形成分子内 氢键,后者是C12,C14 –二羟基,不能 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毛花洋地黄苷丙 在水中的溶解度(1:18500)比毛花洋 地黄苷乙大。在氯仿中的溶解度,毛花 洋地黄苷丙(1:1750)小于毛花洋地 黄苷乙(1:550)。
①苷元母核上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 C3位-OH多为β -型---洋地黄毒苷元, C14位-OH都是β -型(C/D环顺式)。 ②C10 , C13 , C 17 位有侧链, C10 , C13 多为 β -CH3 。 C 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2)结构类型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δ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 -构型,个别为α -构型, α -型无强心作用。
洋地黄毒苷
OH RO
3)糖基和苷元上羟基数目的多少对溶解性 有一定的影响。如乌本苷是一个单糖苷, 却有8个羟基,水溶性很大(1:75),难 溶于氯仿。 O
CH3 HO HO HO O
鼠李糖
O OH
OH
乌本苷
4)当糖基与苷元上的羟基数目相同 时,苷元上的羟基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的比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水溶性大。 如毛花洋地黄苷乙和毛花洋地黄苷 丙,都是四糖苷,整个分子中有8个羟 基,四个糖的种类也相同,苷元上羟基 的数目也相同,仅位置不同,
《中药化学》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下列糖中水解速度最快的是 [1分]A.D-洋地黄毒糖B.D-洋地黄糖C.D-葡萄糖D.L-鼠李糖E.L-黄花夹竹桃糖2. 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是 [1分]A.Kedde反应B.Baljet反应C.Raymond反应D.Keller-Kiliani反应E.以上均不是3. 毛花洋地黄苷A与紫花洋地黄苷A结构上差别是 [1分]A.羟基位置异构B.糖上有乙酰基取代C.苷键构型不同D.C17内酯环不同E.C17-羟基不同4. 强心苷强烈酸水解的酸浓度一般为: [1分]A.3-5%B.6-10%C.11-20%D.30-50%E.80%以上5. ()是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 [1分]A.Lieberman-Burchard反应B.Tschugaev反应C.Raymond反应D.吨氢醇反应E.以上都不是6. 洋地黄毒苷元的UV最大吸收在 [1分]A.270nmB.217~220nmC.330nmD.300nmE.以上均不是7. 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西地兰)的苷元结构是 [1分]A.洋地黄毒苷元B.羟基洋地黄毒苷元C.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D.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E.吉他洛苷元8. 甲型强心苷元的---位上都有羟基 [1分]A.2、3位B.3、4位C.3、16位D.3、14位E.2、4位9. 只对α-去氧糖游离型呈阳性反应的是: [1分]A.K、K反应B.吨氢醇反应C.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D.对硝基苯肼反应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10. 生产强心苷次生苷,原料药首先要 [1分]A.用石油醚处理B.50-60°C干燥C.30-40°加水放置或用0.02-0.05mol/L处理D.90°C水加热提取E.乙醇提取11. ()是作用于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反应。
[1分]A.K、K反应B.Raymond反应C.三氯化锑反应D.ChloramineT反应E.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12. 为了得到真正苷元,Ⅱ型强心苷可采用 [1分]A.3-5%HCI水解B.3-5%H2SO4水解C.1-2%KOHD.0.5-1%NaOHE.氧化开裂法13. [1分]A.五元饱和内酯B.五元不饱和内酯C.六元不饱和内酯D.六元饱和内酯E.不饱和内酯14. K、K反应(-)、吨氢醇反应(+)的苷是: [1分]A.洋地黄毒糖苷B.羟基洋地黄毒苷C.芦丁D.K-毒毛旋花子苷E.甘草酸15. 乙型强心苷元的UV最大吸收在 [1分]A.270nmB.217-220nmC.330nmD.295-300nmE.以上均不是16. 下列哪种苷能溶于含水氯仿中? [1分]A.乌本苷B.洋地黄毒苷C.紫花洋地黄苷D.毛花洋地黄苷丙E.西地蓝17. 毛花洋地黄苷乙与苷丙溶解度差异是由于: [1分]A.苷元不同B.糖的种类不同C.糖的数目不同D.分子中羟基数目不同E.糖链数目不同18. 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可用 [1分]A.乙酐-浓硫酸反应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C.Legal反应D.Keller-kiliani反应E.三氯化锑反应19. 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 [1分]A.水解α-去氧糖的酶B.水解α-去氧糖和葡萄糖的酶C.水解葡萄糖的酶D.水解鼠李糖酶E.水解葡萄糖、鼠李糖酶20. 强心苷温和酸水解的条件是 [1分]A.0.02-0.05mol/L HCI或H2SO4B.0.02-0.05mol/L HCI或HNO3C.0.5-0.8mol/L HCID.0.1-0.2mol/L HCIE.0.3-0.5mol/L HCI21. 紫花洋地黄苷A用温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1分]A.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洋地黄双糖B.洋地黄毒苷元+3分子D-洋地黄毒糖+ D-葡萄糖C.洋地黄毒苷元+(D-洋地黄毒糖)2+洋地黄双糖D.洋地黄毒苷元+(D-洋地黄毒糖)3+洋地黄双糖E.洋地黄毒苷元+1分子D-洋地黄毒糖+(D-洋地黄毒糖-葡萄糖)22. 甲型强心苷元的UV最大吸收在 [1分]A.270nmB.217-220nmC.330nmD.295-300nmE.以上均不是23. 用毛花洋地黄为原料提取强心苷总苷,以热乙醇(70%V/V)提取的原因与下列何者无关 [1分]A.有利于提出有效成分B.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C.有破坏酶的活性的作用D.有沉出叶绿素的作用E.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24. 洋地黄毒苷易溶于氯仿的原因是 [1分]A.糖的种类少B.糖的数目少C.苷元中羟基少D.整个分子中羟基数目少E.以上都不对25. 用来检识羟基洋地黄毒苷元的特征反应是: [1分]A.Liebermann-Burchard反应B.Tschugaev反应C.H3PO4反应D.Salkowski反应E.Legal反应26. 甲型强心苷苷元的C17位基团是: [1分]A.不饱和内酯B.饱和内酯C.五元饱和内酯D.五元不饱和内酯E.六元不饱和内酯27. 强心苷α、β不饱和内酯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溶液是 [1分]A.水B.酸水C.醇D.酸性醇E.碱性醇28. 异强心甾烯是由于: [1分]A.C3-OHα型B.C10-OHα型C.A/B顺式D.A/B反式E.C/D反式29. ()是作用于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反应 [1分]A.K、K反应B.Raymond反应C.三氯化锑反应D.Chloramine T反应E.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30. 下列除( )外均是甲型强心苷的反应。
洋地黄毒苷的提取
洋地黄毒苷
洋地黄毒苷元
O O
OH HO
强 心 苷 中 常 见 的 去 氧 糖
H3C OH HO OH O OH CH3 OH OH O CH3 O OH OH OH OH OH OH
D-鸡 纳 糖
D-弩 箭 子 糖
H3C OH
D-6-去 氧 阿 洛 糖
H3C
OH H3C
O R
OH
O
OH OH OH
趁热加等量丙酮 0-5℃放24h,滤集结晶
结晶
少量丙酮洗涤 50-60℃烘干
洋地黄毒苷
洋地黄毒苷
许丽文
由玄参科植物毛地黄(亦称“洋地 黄”或“紫花洋地黄”)的叶中提 取制的。
C41H63O13,分子量764.95。白色结 晶性粉末,无臭。熔点256-257℃。略 溶于氯仿,微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
强心药物。 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抑制传导。主要用于治疗充血 性心功能不全。能蓄积,过量 可产生毒性反应。用药期间忌用 钙注射剂。
洋地黄毒苷的提取
合
合并液
浓缩液(含醇20%)
降温至28-31℃ 静置4-6小时
并
静置物
胶质
液 滤液
过滤
上清液
2
步骤4:脱色
洋地黄毒苷的提取
合并液2
约30℃时,CHCl3萃取3次, 合并CHCl3萃取液
萃取液
5%NaOH洗去有色杂质
碱性透明液
水洗 中性透明液
洋地黄毒苷的提取
步骤五:析晶
中性透明液
颗粒
平铺恒温(28-31℃)放置8-10小时(防止水分挥散)
发酵好的洋地黄叶
洋地黄毒苷的提取
步骤二:提取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精选】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提取分离色谱鉴定纸色谱薄层色谱强心苷的分离提纯通常比较复杂与困难,因为它在植物中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1%以下),而且同一中药中所含的强心苷类成分不仅种类多、结构性质相近,还易受植物体内酶、酸的影响生成相应的次生苷,从而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同时共存的糖类、鞣质、皂苷、色素等,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强心苷的溶解性,这些都增加了提取分离工作的难度。
提取时还需考虑强心苷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如需提取原生苷,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水解的发生。
措施诸如原料采收后要低温(50℃~60℃)通风快速干燥、保存期间注意防潮、用乙醇提取以破坏酶的活性。
同时还要注意在提取过程中避免酸或碱的影响。
如需提取次生苷,则要利用酶的活性,如采用发酵法进行酶解等。
(一)提取提取强心苷通常用70%~80%的乙醇为溶剂,若原料为种子类药材或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需先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处理后再提取;若原料为叶或全草,含叶绿素较多时,可用析胶法,将醇提液浓缩后静置,使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成胶状沉淀析出,滤过除去,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稀醇提取液中的叶绿素。
提取液中共存的糖、水溶性色素、鞣质、皂苷、酸性及酚性等物质可用氧化铝、聚酰胺吸附法或铅盐沉淀法除去,但需注意强心苷也有可能被吸附而损失。
提取液经上述初步除杂后,可用氯仿和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乙醇)溶液依次萃取,将强心苷按极性大小不同分为若干部分,但每一部分仍为极性相似强心苷的混合物,需做进一步分离(二)分离混合强心苷的分离可用萃取法、逆流分溶法和色谱法,并对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选用适当溶剂反复结晶以获得单体。
多数情况下,由于混合强心苷的组成复杂,往往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尤其结合各种色谱法进一步分离。
常用的色谱法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
分离亲脂性强心苷(如单糖苷、次生苷)和苷元时,一般选用吸附色谱,吸附剂用硅胶或中性氧化铝,洗脱剂可用氯仿-甲醇、酯酸乙酯-甲醇、苯、丙酮等。
分离弱亲脂性强心苷时,宜用分配色谱,常用支持剂为硅胶、硅藻土、纤维素,洗脱剂为不同比例的醋酸乙酯-甲醇-水或氯仿-甲醇-水。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强心苷类药物
三、强心苷的物理性质
1.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物质, 有旋光性,C17 侧链为? -构型的味苦,α-构型 味不苦,但无效。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性
?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一 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难 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 弱亲脂性苷微溶于氯仿-乙醇(2:1),亲脂性苷微 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乙醇(3:1)。
? 一般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或苷元的亲
水性强、亲脂性弱,可溶于水等高极性溶剂
而难溶于低极性溶剂,多为无定形粉末。
洋地黄毒苷是一个三糖苷,但3分子糖都是
洋地黄毒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故在
水溶液中溶解度小(1:100000000),溶于氯
仿(1:40)。
O
洋地黄毒苷
CH3 O
CH3
OH RO
? 但糖基和苷元上羟基数目的多少对溶解
二.毛地黄
? 毛地黄 Digitalis purpurea
? 科属:玄参科 ? 形态:多年生草花,常作二年生栽培。花期
6-8月,果熟期 8-10月。
O
毛花洋地黄中强心苷的种类
R2
O
R1
CH 3
OH
OO
CH 3
CH 3
OO OH
R 洋地黄毒苷元 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OO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OH
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洋地黄毒苷元与不同单糖结合的苷的毒性比较
化合物名称
LD50(猫,mg/kg)
洋地黄毒苷元 洋地黄毒苷元-D-葡萄糖
0.459 0.125
洋地黄毒苷元-D-洋地黄糖
0.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O
CH3 HO
O
OH H,OH
D
16
1
9
14
15
2 A 10
8
3
5 B7
4
6
A、B反式
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 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 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 反式;C/D环多为顺式
12
17
11
C 13
D
16
1
9
14
15
2 3
A5 10B
8 7
4
6
A、B 顺式
构向式为:
11
2
12 13
1
10 9
17
3 45 6
(1)α-羟基糖:除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 6-去氧糖如L-夫糖(L-fucose)、D-鸡纳糖(Dquinovose)、D-弩箭子糖(D-antiarose)、D6-去氧阿洛糖(D-6-deoxyallose)等;6-去氧糖 甲醚如L-黄花夹竹桃糖(L-thevetose)、D-洋地 黄糖(D-digitalose)等。
H,OH
CH3 O H,OH
O CHH3OH,OH
HO OH
OHOH
HO OHOH
HO OH
D-鸡纳糖
D-弩箭子糖 D-6-去氧阿洛糖 L-夫糖
CH3 HO
O
OCH3 H,OH
CH3 O H,OH
CH3
O
HO O
H,OH
CHH 3OH,OH
OH
D-洋地黄糖
HO OH
D-洋地黄毒糖
HO OCH3
OCH3
▪ 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四)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强心苷中,多数是几种糖结合成低聚糖形 式再与苷元的C3-OH结合成苷,少数为双 糖苷或单糖苷。糖和苷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D-加拿大麻糖 L-黄花夹竹桃糖
(三)构成强心苷的糖对强心作用的影响
▪ 构成强心苷的糖数目和种类不同,对强心 苷活性影响不同。
▪ 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
▪ 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 >2, 6-去氧糖苷
▪ 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五)结构举例
甲型强心苷
(D-洋地黄毒糖)3 O
R1
OH H
O
O
R1 R2
R2
洋地黄毒苷 H
OH
(digitoxin)
狄高辛 OH H (digoxin)
乙型强心苷
O
H
O
C
glc O
OH
绿海葱苷 (scilliglaucoside)
(六)、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证明,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对其生理活 性有较大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取决于苷元部分, 主要是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不饱和内酯环的种类及 一些取代基的种类及其构型。糖部分本身不具有强心 作用,但可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强度。强心苷的强 心作用强弱常以对动物的毒性(致死量)来表示。
8 14 15 16
7
A.B反式
1 25
11
12 13
10
9
17
8 14
6
15 16
7
3
4
A.B顺式
2.结构类型
(1)苷元部分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
强心苷在植物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存在于 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 花科、毛茛科、卫矛科、大蕺科、桑科等十 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
强心苷在植物体中主要存于花、叶、种子、 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组织器官中。
(二)强心苷结构与分类
强心苷的基本结构是由甾醇母核和连 在 C 17 位上的不饱和共轭内酯环构成苷 元部分,然后通过甾醇母核 C 3 位上的 羟基和糖缩而合成。
强心作用。
甲型强心苷元:
C17位上连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强心甾烯型。以强心甾(cardenolide)为母核命
名。
R
22 23
20
O
21 O
O O
14
OH
HO
H
甲型
3
5
HO H
OH
毛地黄毒苷元
3¦Â,14¦-二羟基-5Â-强心甾-20(22)-烯
乙型强心苷元
C17位上连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称为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以海葱
甾(scillanolide)或蟾蜍甾(bufanolide)为母核
命名。
R
22 23
20
24
r
O
21
O
r
O
O
OH
HO
H
乙型
OH
HO
海葱苷元
3¦Â,14¦-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2)糖部分的结构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C2位上 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 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α-去氧糖常见 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它苷类成分的一个 重要特征。
从毛地黄中分离提取 强心苷类药物
生物化工系 张洪鹏
一 、强心es)是指生物界中一类对 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强心苷能加强心肌收缩性,减慢窦性频率。主要用 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心房扑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疾病。
强心苷还有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和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 并能使动物产生眩晕、头痛等症。
一般根据在生物体内是原生还是次生,可分 为原生苷和次生苷。次生苷是含有两个以上 糖的原生苷,经水解失去一部分糖而得到的 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
1.甾核的立体结构构型及表示方法
20
12 19
17
11
18 1
C 13 * D
*
14 *
16 15
2
9*
A * 10 B
8
3
*
7
5
4
6
12
17
11
C 13
1.甾体母核
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与强心作用关系密切的是C/D 环须顺式稠合。一旦这种稠合被破坏,将失去强心 作用。若C14羟基为β构型时即表明C/D环顺式稠合, 若为α构型或脱水形成脱水苷元,则强心作用消失。 A/B环为顺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必须具C3-β羟 基,否则无活性。A/B环为反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 元,无论C3是β-羟基还是α-羟基均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