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药物化学-第二节提取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别离总结第一章总论提取别离的根底,必须看PPT。
第二章糖和苷红色字体为PPT上的标注。
蓝色字体为根据总论得出。
得到原生苷方法:采集原料时速加热枯燥或冷冻保存然后热水提取或者醇提取〔抑制酶解〕得到次生苷、苷元方法:水提取,让酶水解糖苷,而且降低极性,便于别离〔皂苷、强心苷〕PPT例子:【一】溶剂抽提法〔溶解度〕目的:1、去杂质〔多为油脂类〕2、别离苷元、单糖苷或少糖苷、"多糖〞苷。
流程:【二】溶剂沉淀法〔溶解度〕目的:别离多糖〔分量子不同且溶解性不同的各类多糖〕【三】水提醇沉法〔乙醇分级沉淀〕多糖中常有蛋白质杂质【四】季铵氢氧化物沉淀法〔碱试剂沉淀法〕目的:别离酸性、中性多糖【五】离子交换法〔解离度〕目的:1、去杂质〔可解离杂质:酸碱盐〕2、别离糖类【六】凝胶层析法〔分子量〕目的:1、去杂质,无机盐及小分子化合物〔进入凝胶内部〕2、别离糖、苷第三章苯丙素类【一】苯丙酸的提取:根据苯丙酸类成分的极性和溶解性,采用有机溶剂或水提取别离:苯丙酸类及其衍生物大多具有一定水溶性,常与其它一些酚酸、鞣质、黄酮苷等混在一起,采用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等别离【二】香豆素类的提取1、系统溶剂提取法:一般可用甲醇或乙醇从植物中提取,回收溶剂的浸膏,然后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依次萃取,分成极性不同的部位。
例:2、水蒸气法蒸馏法:*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别离,常用于纯化过程。
3、碱溶酸沉法:原理:1.具酚羟基的香豆素类溶于碱液加酸后可析出。
2.香豆素的内酯环性质,在碱液中皂化成盐而加酸后恢复成内酯析出。
注意以下几点:1.碱液水解开环时,要注意碱液的浓度和加热时间,否则将引起降解反响而使香豆素破坏,或者使香豆素开环而不能合环。
2.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用此法可能得到次生产物。
【三】木脂素的提取1. 提取: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展萃取。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 ● 氢核磁共振(1H-NMR)谱:
化学位移范围:在0~20 ppm
三大要素:化学位移(ppm)、偶合常数(J)及
峰面积。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1~5 mg),测试时
间短
●碳核磁共振(13C-NMR)谱:
化学位移范围:在0~250 ppm
要素:化学位移(ppm)
具有相同基本骨架化合物的UV光谱相同,但
并非是同一化合物;
测定范围 波数600~4000cm -1之间,其中1600cm-1
以上为化合物的特征基团区,1000-500cm-1为指纹区。
作用 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
类型的判断等。
优点:
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均可测定;
C=O, O=N=O等;
助色团:其本身是饱和基团(常含有杂原子),
它连到生色团上时,能使后者吸收波长变长或 吸收强度增加,如-OH, -NH2, -Cl等;
深色位移: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
收波长变长,也叫红移(red shift);
浅色位移: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
收波长变短,也叫蓝移(blue shift);
第一节 有效成分的提 取与分离 一、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
溶
溶
提
解
剂
取
规
类
方
律
型
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范围:水蒸气蒸馏是分离和 纯化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有机 物常用的方法。
(三)升华法
适用于有升华性 质的成分。
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致
(一)系统溶剂分离法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三)沉淀法 (四)吸附法 (五)盐析法 (六)透析法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章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章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现代的结构鉴定方法。
首先是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方法。
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研磨法、浸泡法、渗漏法、浸渍法、热水浸提法等。
这些方法在药材的初步处理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充分提取出来。
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提取方法更加多样化,比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这些方法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
接下来是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方法。
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沉淀法、蒸馏法、萃取法等。
这些方法常用于将药材提取液中的目标成分与杂质分离开来。
现代的分离方法有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TLC)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分离和纯化目标成分。
此外,还有一些电泳方法如毛细管电泳、凝胶电泳等,能够对天然药物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最后是天然药物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结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学和质谱学。
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NMR)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的信息。
质谱学通常用于研究分子的质量和质量分布,并且能够确定分子的分子式和分子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鉴定方法,如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SEM)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分子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信息。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传统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现代化学技术的进步也为药物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天然药物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

的 因
3.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增强。
素
42
OH
OH
OH
HO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43
4.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
影
响 水 甲醇 乙醇 氢氧化钠水溶液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水溶液
吸
附弱
强
力
的
因 素
常以浓度渐高的含水醇梯度洗脱,如EtOH-H2O
44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常用凝胶种类为葡聚糖凝胶
47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分离依据:共存成分的性质差异 1. 溶解度差异 2. 分配比不同 3. 吸附性差异 4.分子大小差异 5.离解程度不同
48
离子交换法
1. 步骤及原理
• 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用水、或含水溶剂装柱; • 含水流动相通过树脂; • 可交换离子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交换,吸附到树脂上; • 中性及无交换离子的成分流出; • 用适当溶剂将吸附到柱上的成分洗脱下来。
溶剂极性
溶剂极性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
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 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
37
(3)简单吸附法用于物质的浓缩与精制
• 活性炭吸附法
结晶、重结晶中脱色、脱臭; 从大量稀水液中浓缩微量物质——一叶秋碱的浓
缩、精制。
38
(4)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分离依据:共存成分的性质差异 1. 溶解度差异 2. 分配比不同 3. 吸附性差异 4.分子大小差异 5.离解程度不同
25
2.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天然药物化学 _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更快
晶体小宜吸附杂质
注意点:水为溶剂易变质,必要时加防腐 剂。
渗漉法
动态浸提法 粉碎
浸润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漉
提取范围:有效成分对热不稳定且易分解的成分 如甘草,稀氨水渗漉液,提取甘草酸铵盐。 优点:由于有较大的浓度差,提取效率较高。 缺点:溶剂用量大,且耗时多。
煎煮法
溶剂:水
提取范围:对含挥发油及遇热不稳定的的成分 不适合使用;含多糖类,因煎提液粘稠,难以过滤, 不常用。如:甘草煎煮,甘草酸单钾盐。 优点:操作简便易行,提取效率比冷浸高 缺点:水溶性杂质较多,水提液易发霉变质。
•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 过20%的粉末。 •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 40% •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 60% •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 95% •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 95% •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 • 95% • 的粉末。
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分配: 成分以不同程度溶解于两相溶 剂中的过程。 分配系数K=Cu/CL: 当分配达到动态平衡时,成分 在两相溶剂中的浓度比。
• A、B两种物质用三氯甲烷及水萃取, Ka=10,Kb=0.1, • 一次萃取后 • 90%的A在水中 • 90%的B在三氯甲烷中
• 铅盐法曾被应用于分离具有酸性和中性的 成分,目前已较少用。 • 在中性醋酸铅沉淀部分可得到含羧基 及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如有机酸、粘液质、 鞣质、某些黄酮等。碱式醋酸铅沉淀部分 得到只有一个酚羟基的成分以及中性皂苷 等。经碱或醋酸铅沉淀后的水或醇液中有 中性成分。因铅对人有害,生产中最好不 用此法。
1天然药物化学-第二节提取分离方法

1. 透析法:
小分子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等)在溶 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如多 糖、蛋白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 离的方法。
2.超滤法:
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 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 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 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 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3.超速离心法:
利用溶质在超速离心作用下具有 不同的沉降性或浮游性而分离。
4.凝胶过滤法:(也称分子筛过滤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滤过作用 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 网眼里吸满水后凝胶膨胀呈柔软而富于弹性的 半固体状态。人工合成的凝胶网眼较均匀地分 布在凝胶颗粒上有如筛眼,小于筛眼的物质分 子均可通过,大于筛眼的物质分子则不能,故 称为“分子筛”。
如: 三七的水提液中加硫酸镁→三七皂甙乙↓ 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氯化钠或硫酸铵盐 析。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 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主要分离方法
1.简单的液-液萃取法
2.逆流分溶法(CCD)
相当于多次萃取。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连续、 自动的逆流分溶仪。
该仪器可使两种性质相似、 即使分溶常数很接近的化 合物,经过一定次数振摇、 转移的操作,亦可达到分 离的目的。
3.纸色谱法(PC)
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地吸附着液体 固定相(如水、甲酰胺或其他),用与 固定液不互溶的溶剂作流动相。将试样 滴在纸一端在展开罐中展开,由于各组 分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最终形成互 相分离的斑点,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 色谱法。
4.液-液分配柱色谱法(LLC)
固定相和流动相均为液体,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世纪——) 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
深度、广度:机体内源活性物质 微量、水溶性、不稳定、大分子 速度:吗啡————1804速度:吗啡————1804-1925 利血平———1952利血平———1952-1956 生物碱:1952前100年,95个 生物碱:1952前100年,95个 1952-1962,1107个 1952-1962,1107个 1962-1972,3443个 1962-1972,3443个
1.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1.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18世纪末 原始和萌芽阶段
天然药物识别、使用经验——巫术 巫术、 天然药物识别、使用经验——巫术、迷信色彩 文明的进步——对疾病 文明的进步——对疾病、天然药物的认识趋于客观 对疾病、
231—341, 231—341,晋,葛洪,《抱卜子》 葛洪, 抱卜子》 1575, 1575, 1711, 明,李, 《医学入门》,没食子酸 医学入门》
海洋天然药物
3.天然药物相关术语 3.天然药物相关术语
天然药物 natural medicine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本草纲目》,1892种 / 《本草纲目拾遗》,1021种 本草纲目》 1892种 本草纲目拾遗》 1021种 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总数,15000余种 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总数,15000余种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世纪——) 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四: 特点四:生物活性测试普遍开展 单纯的化合物分离————活性跟踪分离 单纯的化合物分离————活性跟踪分离 小规模测试——高通量筛选 小规模测试——高通量筛选 HTS high throungput screening
天然药物化学:03-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 对于任何粗提取物进行最初分段时,建议不要分得 过细,以避免目标成分过于分散并造成每段中浓度 过低难以检测
❖ 实际工作中常将粗提取物分离成几个相对较粗的 大段,然后迅速集中精力于那些含有目标成分的 段
❖ 对于较细致的分段分离,通常采用在线检测技 术,如紫外检测器指导分段操作,也可以采用 现代制备或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三、分离纯化
事先了解或掌握存在于粗提取物或分段中的目标 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确定分离步骤
物质性质包括溶解性(疏水性或亲水性)、酸碱 性、带电性质、稳定性和分子大小
天然药物分离的色谱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4. 加压溶剂提取法
加压溶剂提取法,也称“加速溶剂提取法” 采用比其他提取方法更高的温度,这就需要高压 使溶剂在高温下保持液态。 高温和高压提高了溶剂渗透进入样品的能力, 改善了代谢物的溶解能力, 加快了提取速度、 提高了提取率。
此外,低溶剂消耗使加压溶剂提取法成为比常规 方法更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法。
决于溶质的极性、沸点、分子量。 ①对亲脂性、低沸点成分溶解能力强,如挥发油、烃类、醚类、
酯类等。 ②成分极性基团(如OH、COOH)越多,越难提取。如糖类、
氨基酸的萃取压力要4×104Pa以上。 ③成分分子量越大,越难提取。
2. 超声波协助溶剂提取法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UAE)
③热效应,是指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可以不断 被介质所吸收,吸收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变为热能, 从而导致介质本身和待萃取成分温度升高,增大了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这种吸收声能引起生物体组织内部温度的升高 是瞬时的,因此可使被提取成分的生物活性保持不 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汽 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 称为升华。 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 质,可以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药 中提取出来。如樟脑。
2.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穿透力更强,更加快速高效帮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 释放。
3.酶法辅助提取
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有效成分长包裹在细 胞壁内,酶法就是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等破 坏植物细胞壁,以利有效成分的最大限度的溶出。
六、压榨法 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存在于 植物的液汁中时,可将新鲜的原料直接 压榨,压出汁液,再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提取法
(一)冷提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二)热提法 1.煎煮法 2.回流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冷提法
1.浸渍法:是用水或醇浸渍药材一定
时间,然后合并提取液,并将其减 压浓缩的方法。该法因为一般都是 在低温( 常温或 60-80℃) 下进行的, 不用加热,所以适合于挥发性成分 及受热易分解成分的提取。但提取 的时间较长,效率低。用水浸提时 还要注意提取液的防腐问题。
2.渗漉法:是将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先用水或醇浸渍数小时,然后从渗 漉筒的下口使提取液流出,上口不 断地加入新的溶剂,此方法因为药 材与溶剂之间能够始终保持较大的 浓度差,因此提取效率较高。该法 同样适用于挥发性及受热易破坏分 解的成分的提取。但是有溶剂耗费 量较大的缺点。
热提法
1.煎煮法:
第二节 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常用分离 纯化方法分离方法
一、研究分离纯化技术的重要性
(一)制备工艺研究的重点 原料经提取加工所得的提取物通常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只 有经过进一步地分离纯化,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学成分。 提取 分离纯化 检识
除去部分或全部杂质 提取物 目标 成分 (杂质+化学成分)(纯度提高)
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
1. 同种植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 黄酮类 生物碱 生物碱 萜 类 甾醇类
苦 参
贝 母
2. 总成分含量少而种类多 长春花 总生物碱含量 1 / 千 分离生物碱单体 68种
3. 有效成分含量低 长春碱 3 / 万 长春新碱 3 / 百万 美登碱 2 / 千万
OH HO O OH OH O OH
常见官能团极性比较:
羧基>酚羟基>醇羟基>氨基>酰
氨基>醛、酮>酯基>醚基>烯基 >烷基
化合物的极性判断:
由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 等综合因素决定。
分子较小,极性基团多的物质: 亲水性较强—易溶于亲水性溶剂
分子较大,极性基团少的物质: 亲脂性较强—易溶于亲脂性溶剂
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O
OH O
黄酮
蒽醌
OH OH
HO
O
O
香豆素
木脂素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汽蒸馏法 三、升华法 四、超临界萃取法 五、辅助提取法 六、压榨法
一、溶剂提取法 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 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 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 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
(二)检测分析研究的重点
天然产物工作中,无论原料或终产品,经常会是混合 物;这些含有杂质成分的样品,检测分析之前,一般 都需要做前处理,以便除掉干扰分析的杂质,否则, 检测分析工作常常难以进行。 要除掉待测样品中的杂质,同样需要分离纯化技术: 待测样品 供试样品 检测分析 分离纯化 除掉干扰检测 分析的杂质组分
溶剂可分为: 水、亲水性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依次排序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 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 酮<乙醇<甲醇<水
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之
分。溶质在溶剂当中的溶解遵循相 似相溶的原理,亲水性的化学成分 易溶于水或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中, 亲脂性的成分易溶于亲脂性的有机 溶剂中。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剂, 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药材中的有效成 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CO2、丙烷、乙烷
五、辅助提取法(即辅助溶剂进行提取) 1.超声波辅助提取
利用超声波增大物质分子的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强溶剂 穿透力,提高目标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缩短提 取时间。
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地吸附着液体 固定相(如水、甲酰胺或其他),用与 固定液不互溶的溶剂作流动相。将试样 滴在纸一端在展开罐中展开,由于各组 分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最终形成互 相分离的斑点,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 色谱法。
4.液-液分配柱色谱法(LLC)
固定相和流动相均为液体, 液态固定相又称固定液,被涂渍在惰性材料载 体上构成固定相。 被分离的各个组分在互不相容的固定相和流动 相中溶解度不同,所以分配系数不相同,在试 样组分随流动相移动通过色谱柱的过程中,他 们在柱中经过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产生了差速 迁移,从何彼此分离。 载体(又称担体)仅起负载一定量固定液的作 用,它必须是惰性材料;不溶于固定液和流动 相,也不与他们起任何化学反应,有较大的表 面积,机械强度好。常用的载体如吸水硅胶、 纤维素、多孔硅藻土和微孔聚乙烯小球等。
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 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 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 有局限性。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
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 盐、鞣质等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压榨法主要适于新鲜药材及种子中油料的提 取。如: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甘蔗中提取 蔗糖。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配比不同
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能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一、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 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不同使物质得以分离。
4. 沉淀试剂沉淀法:
某些酸、碱性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加入沉 淀试剂生成水不溶性盐类沉淀析出。
如:生物碱的酸性液 + 加入生物碱沉 淀试剂 生物碱难溶性复盐↓
5. 盐析法: 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饱和,有效成分沉 淀析出,其它水溶性杂质溶于水。
如: 三七的水提液中加硫酸镁→三七皂甙乙↓ 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氯化钠或硫酸铵盐 析。
该方法是我国中医中药最早使用的
传统的提取方法。是将药材用水加 热煮沸提取,在提取过程当中大部 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的提取出来。
水-是一种强极性溶剂。 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鞣 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 碱盐和极性苷类等都能被水溶出。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的缺点是:提出的杂 质多;对于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被破坏 的成分不宜使用。
1. 透析法: 小分子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等)在溶 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如多 糖、蛋白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 离的方法。
2.超滤法: 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 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 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 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 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2. 回流提取法:是 用有机溶剂作为提 取溶剂,在回流装 置中对药材进行加 热回流提取,该方 法提取效率较高, 但因为长时间加热, 所以不适合受热易 破坏分解的成分。
3.连续回流 提取法:是 回流提取法 的发展,具 有消耗溶剂 量更小,提 取效率更高 的优点。常 用索氏提取 器或连续回 流装置。
3.超速离心法:
利用溶质在超速离心作用下具有 不同的沉降性或浮游性而分离。
4.凝胶过滤法:(也称分子筛过滤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滤过作用 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 网眼里吸满水后凝胶膨胀呈柔软而富于弹性的 半固体状态。人工合成的凝胶网眼较均匀地分 布在凝胶颗粒上有如筛眼,小于筛眼的物质分 子均可通过,大于筛眼的物质分子则不能,故 称为“分子筛”。
寻找差异、利用差异 决定分离难易的关键:不在于成分多少, 而在于差异大小。
只要存在显著差异,从上千种成分中分离出某种成分也未必困难; 反之,如果差异微小,即便是两种成分的分离,也会相当棘手。
学习和研究分离纯化技术,重在把握思路,切忌生搬硬 套,死记硬背,应当重视培养“善于寻找差异和利用差 异”的良好习惯。 尽管天然产物中成分众多,然而只要细心研究,总能发 现被分离成分之间的某些差异。在分离纯化工作中可以 利用的差异是很多的,其中最常利用的有四类差异: 溶解度(或分配系数)、酸碱性(或解离度)、吸附性、 分子量
①水:
水溶性的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特点: 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 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强 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 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
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内酯、 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
2. 硅胶、氧化铝:
为极性吸附剂。
吸附特点是: ① 对极性物质的亲和力强于弱极性物质。 ②被硅胶、氧化铝吸附,当加入极性较强的 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3.聚酰胺:
属于氢键吸附,不但适用极性物质也适用 于非极性物质的分离。
吸附规律 : 被分离物质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数 目越多,吸附力越强;分离物质形成分子内 氢键的吸附力减弱。 特别适合酚类、醌类、黄酮类、鞣质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