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生态系统稳态及其调节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稳态及其调节

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何看待人类的发展和需求 与生态系统的稳态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地沙漠化
『』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 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 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类型一)抵抗力稳定性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 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能力。 调节能力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特点: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任何一个生态系 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 统的自动调节能 越小,抵抗力就越低。
力总有一定的限 度。 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抵抗力就越高。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类型二)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指生态系统在遭遇外界干 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 能力。
例如, 河流受到污染。
2.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 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 着相反的关系。
生物圈2号
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是一个人工建造的 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占地1.3万平 方米,8层楼高的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是 人们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包括了 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沼泽地、海洋(含珊瑚礁岸)、 沙漠等五类荒野生物群带,以及人类的农田、微型城 市及技术圈等三种人造地区。生物3800~4000种,包 括猪、羊、鸡、蜂鸟和各种鱼类,还有各种有益的昆 虫和微生物等。

《生态系统的稳态极其调节》课件1

《生态系统的稳态极其调节》课件1
{ 生产者——有无;是否适合(大小、水陆生) 消费者——有无;食性、数量、大小
• 四、观察
• 1.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
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而且柔软下 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能运动,为生活状 态;外壳变白,而且浮起,即为死亡。
• 五、实验结果分析
• 2、做生态瓶的容器,第一最好是透明的,因为植 物生产氧气需要阳光,容器透明,阳光才能照射进 来,而且透明的容器也便于我们观察;第二容器不 能太小,太小生物生存空间小,不易存活。第一次 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建议用热水洗涤, 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碳酸氢钠) 。
• 3、水非常关键,最好选择河水等天然水,因为自 然界中河水里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用河水来做生态 瓶,生态瓶里的小动物更容易成活。如果无法获取 自然水域水,可以用静置24小时以上的自来水来替 代,或者用桶装矿泉水也行。
• 生态瓶,是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它可以是模拟的微型淡水(池塘)生态系统, 也可以是模拟的微型陆地生态系统。
• 生态瓶既然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那 么它也符合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由环境因 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 标志。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则取决于它的 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 调关系。
(6)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 窗台上(不要随意移动其位置)。
• 三、对照实验
• 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陆 地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性,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中, 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如改变环境、生产者、消费 者等)。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发展要求说明“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不作分组实验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展示给学生看。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调节.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主要调节作用).如图A。

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与植物种群数之间的反馈调节,正反馈: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特点:暴发性的,经历的时间很短结果: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破坏作用。

实例:湖泊生态系统受污染后的反馈调节,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原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自动调节平衡功能受到损害,生态系统稳态就被破坏。

2、破坏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与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素材二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素材二浙科版必修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定性的两个方面(1)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

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3)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它们之间呈相反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探究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1)负反馈调节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②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②实例: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新浙科版必修三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浙科版必修三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态、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这三方面内容。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本小节需要用本章的其他部分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是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知识基础,与第七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本章前面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③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②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3.解决方法: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讲义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个大家庭,它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而生态系统的稳态,则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想象一下,一个生态系统就像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需要协调运作,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等,都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生态系统才能为其中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例如,一片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动物以及土壤、水分、空气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大量树木被砍伐,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表现(一)结构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各自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就像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藻类等生产者,鱼类等消费者,还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它们的数量不会突然大幅增加或减少,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长度和每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相对固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也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二)功能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比如碳循环、氮循环等,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输入和输出大致相等,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供应和平衡。

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从生产者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各级消费者。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散失,但总体的输入和输出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一)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讲义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而生态系统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比如,一片森林中,树木的数量可能会因为某些自然因素(如火灾、病虫害)而暂时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调整,又会重新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

生态系统的稳态包括多个方面,如物质循环的平衡、能量流动的稳定、生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等。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能够适应并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从而更好地生长、繁殖和进化。

其次,有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容纳丰富的生物种类,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

再者,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湿地能够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种间关系等。

比如,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某个物种过度繁殖,可能会打破种间的平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外部因素则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逐渐适应并恢复到稳态。

人为因素是当前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人类的活动,如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排放污染物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难以维持。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稳态。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 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 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 态系统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C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生物的种类要 齐全; 生物要有很强的生活力 透明 ; 生态缸的材料 生态缸在 光线良好的地方 避 , 免阳光直射
本章知识体系
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能量流动 食物链 生态系统 的结构 食物网 生态系统 稳态 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 功能 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
练习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有自我调节能力 D 食物链破坏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 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 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 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 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 D.抗干扰能力
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 高的原因是 A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 B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人为劳动 C 种植地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且 种植地植物种类少, 环境条件好 D 其产品运输到系统外
生态瓶
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 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 而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 危害, 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 B C D 松毛虫繁殖力强 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类)、提升营 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控制环境污染等。
意义: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和自然 和谐发展,生态系统朝人类有利的方向 发展。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实习原理 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
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 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理解影响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情况: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
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 越低。
例.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 4种 生物,他 们可能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 定的是 ( B )
乙 A .甲 丙



B.


丙 C. 甲 乙


D. 甲

丙素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 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稳态的标志 (物种多样化)各成分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 稳定 (结构复杂化)有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完善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 持动态平衡
狼数量增加 狼数量下降
兔数量增加 兔数量下降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注意问题 1、生态瓶必须是密封的。 2、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 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必须透明(既让见光,又便于观察)。 4、动物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模拟池塘生态系统时,瓶中水量应为4/5。 6、应贴标签,写姓名、日期。 7、放在较强散射光处(不能放在直射处),不 要移动小生态瓶。 8、观察内容:动植物生活情况,水质变化(颜 色变化)、基质变化。 9、稳定性破坏的指标:瓶中生物全部死亡。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讲义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而又奇妙的生态系统,从广袤的森林到辽阔的海洋,从无垠的草原到小小的池塘。

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态呢?简单来说,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这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范围内,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或崩溃。

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土壤中的养分循环、阳光的获取和水分的分配等,都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它为生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能够适应其环境,找到合适的食物和栖息地,从而繁衍后代,延续物种。

其次,稳态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这些服务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等。

想象一下,如果生态系统失去了稳态,例如气候变得极端不稳定,水源被严重污染,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此外,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的生态环境能够容纳更多种类的生物,促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多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像是生态系统自身拥有一套“内在的平衡机制”。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它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恢复平衡。

比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草动物的数量突然增加,那么草的数量会减少。

但随着草的减少,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其数量也会相应地下降,从而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能量则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渐递减。

只要这种流动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就能维持稳态。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Hope
多思 多问 多学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自制生态瓶
生态系统的稳态
过度砍伐
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具有使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相互协调,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
清澈的河流受到轻微污染
特别注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 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反馈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 一定限度的。
热带雨林
苔原
特别注意: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 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正反馈 VS 负反馈
特别注意:正反馈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作用,因此 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
活动:生态瓶的制作
注意事项:①瓶口要密封、瓶体要透明,且体积不宜过大。 ②生物种类要全但数量要少,且生命力旺盛。③散射光照 射,不能放在直射光下。
负反馈调节:最常见
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 生的变化。作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正反馈调节:很少见
正反馈: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回归教材: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 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 统达到稳态为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其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变化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和保护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两个方面。

结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关系相对稳定的程度,即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变化时,生物种类的组成和相对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维持其基本的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其内部的负反馈机制和外部的调节机制。

首先,负反馈机制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负反馈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一个典型的负反馈机制是食物链。

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食草动物依靠植物为食物来源,而食草动物则为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中,当某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时,它的食物的供应会减少,导致它的数量减少,从而保持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机制能够抵消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过度生长和过度捕食的情况,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其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受到外部的调节机制的影响。

外部调节机制是指来自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为稳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合适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当环境条件恶化时,生物种类的组成和相对丰富度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过度的开发、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服务下降。

因此,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最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受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

人生的途程是遥远的,只要双脚不息 地前行,道路就会向远方延伸。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42021/3/4T hursday, March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42021/3/42021/3/43/4/2021 3:20:29 PM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它们 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分析】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有生产者 水草,消费者小鱼,还有分解者真菌和细菌,它们之 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和谐的物质循环: 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 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 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
B.图A中甲、乙、丙三者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 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 的稳态
D.图A是负反解负反馈对 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起主要作用,正反馈往往 导致稳态的破坏更严重。 【解析】选C。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为“乙→ 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 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 的增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图B为正反 馈调节机制,它会使生态系统远离原有的稳态。
讨论: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 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兔数量增加
兔食物增加
兔数量下降
兔吃植物量增加
兔因饥饿死亡
兔吃植物量减少
植物减少 植物增多
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节 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 机制叫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 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 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 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方式: 3.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兔数目增加 兔数目减少 兔饥饿死亡 兔食物增加 植物减少 兔少食吃植物 植物增加 兔多吃植物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方式: 3.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①负反馈调节: 如:大火后森林的恢复 负反馈调节:
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 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 万余头。 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 万余头。 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 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 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 野草,毁坏林木, 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 他动物锐减, 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 疾病的困境。 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 年 鹿下降到3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 病弱者居多, 鹿下降到 头 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植物 鹿 狼
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1.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②重度污染,自净化能力 重度污染, 不足以恢复其稳定性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有一定限度
生物种类繁多 营养结构复杂
生物种类稀少 营养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复杂, 组分 食物网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天然森林植被 林下是丰富的植被覆盖
四川西南地区一望无际的碧绿松林 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自身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
1.概念: 1.概念: 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保持或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2.包括两个方面: 2.包括两个方面: 包括两个方面 ①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 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保持原状的能力。 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实例: 实例:草原对干旱的抵抗力
草地鼠——草群 草群 草地鼠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雨季生长旺盛 活动、 活动、出生率高
草 群
旱季生长不良
休眠、 休眠、出生率低
草 地 鼠
自我调节
减轻压力, 减轻压力,利于草群复苏
1.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河流轻微污染 通过物理沉降 轻微污染, 物理沉降、 ①河流轻微污染,通过物理沉降、化学 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 消除污染 流生物种类、 流生物种类、数量不受明显影响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 普遍存在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正反馈调节: 如:湖泊污染后鱼类死亡加重污染 正反馈调节:
加速最初变化的发生 少见 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 繁多 结构功能 复杂 保持原状能力 强
破坏后恢复原状能力弱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
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 头野鹿, 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 林中约有 头野鹿 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 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 存。 为了这些鹿的安宁, 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 年 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 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 1930年累计枪杀了 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 多只恶狼。 年累计枪杀了 多只恶狼 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 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
北极苔原
热带雨林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很强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弱 抵抗力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相反关系 稳 定 性 恢复力 稳定性 抵抗力 稳定性
生物量、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