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锻造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氧化*:钢料加热到高温时,表层中的铁与炉内的氧化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钢料表面形成氧化铁即氧化皮。
脱碳:钢料表层的碳和炉气中的某些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钢料表层的碳含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脱碳。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而引起晶粒过分长大的现象称为过热。
过烧:金属加热到接近其熔化温度,在此温度下停留时间过长,显微组织除晶粒粗大外,晶界发生氧化、熔化,有时出现裂纹,金属表面粗糙,甚至呈橘皮状,称为过烧。
加热规范:是指金属坯料从装炉开始到加热完了整个过程,对炉子温度和坯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定。加热速度:金属表面温度升高的速度。
温度头:当坯料表面加热到始锻温度时,炉温和坯料表面的温差称为温度头。
锻造比:即KL是表示锻件变形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在锻造过程中,锻件镦粗或拔长前后的截面积之比或高度之比。
锤锻模中心:锤锻模中心指锤锻模燕尾中心线与燕尾上键槽中心线的交点,它位于锤杆轴心线上,应是锻锤打击力的作用中心。
冲孔走样及其原因:走样:开式冲孔时,坯料高度减小,外径上小下大,上端面中心下凹,下端面中心凸起的现象。
原因:环壁厚度D0/d太小,D0/d越小,冲孔件走样越严重。
聚集规则:
聚集第一规则:当长径比ψ≤3,且端部较平整时,可在平锻机一次行程中自由镦粗到任意大直径而不产生弯曲, ψ允=3。
聚集第二规则:当长径比ψ>ψ允,在凹模圆柱形模膛内聚集时,可进行正常局部镦粗而不产生折叠所允许外露的坯料长度f的条件:
①Dm≤1.5d0时,f ≤d0
②Dm≤1.25d0时,f ≤1.5d0
聚集第三规则:当长径比ψ>ψ允,在凸模锥形模膛内聚集时,可进行正常局部镦粗而不产生折叠所允许外露的坯料长度f的条件:
①Dm≤1.5d0时,f ≤2d0
②Dm≤1.25d0时,f ≤3d0
螺旋压力机力能关系:指一次打击后毛坯消耗的变形功、机械损耗的摩擦功与打击力之间的关系。锻造余块:为了简化锻件外形或根据锻造工艺需要,零件上较小的孔、狭窄的凹槽、直径差较小而长度不大的台阶等难于锻造的地方,通常需要填满金属,这部分附加的金属叫做锻造余块。
知识点梳理:
1.自由锻工序的分类:
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扩孔、芯轴拔长、弯曲、切割、错移、扭转
辅助工序:压钳把、倒棱、压痕
修正工序:校正、滚圆、平整
2.自由锻工艺规程内容:
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
确定坯料的质量和尺寸;
制定变形工艺和确定锻造比;
选择锻造设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制定坯料加热和锻件冷却规范;
制定锻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要求;
填写工艺规程卡片。
3.钢锭缺陷的位置:
钢锭的内部缺陷主要集中在冒口、底部及中心部分,其中冒口和底部作为废料应予切除。
4.白点:
白点是隐藏在钢坯内部的一种缺陷,会显著降低钢的韧性。白点是由于钢中存在一定量的氢和各种内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当钢中含氢量较多和热压力加工后冷却太快时容易产生白点。
为避免产生白点,首先应提高钢的冶炼质量,尽可能降低氢的含量;其次在热加工后采用缓慢冷却的方法,让氢充分逸出和减小各种内应力。
氢在650℃及350℃时,在钢中扩散速度很大,在此温度附近保温停留,便可使氢大量扩散出去。
钢中组织应力是由奥氏体转变引起的。因此,要求奥氏体转变迅速、均匀、完全,则组织应力可减小。珠光体钢在620-660℃,马氏体钢在580-660℃及280-320℃时奥氏体转变最快,故当锻件冷却到上述温度进行等温转变时,可以大大减小组织应力。
5.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
确定原则: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使锻件获得良好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在此前提下,为了减少锻造火次,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并方便现场操作,应力求扩大锻造温度范围。
基本方法:运用合金相图、塑性图、抗力图及再结晶图等,从塑性、变形抗力和锻件的组织性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并在生产实践中检验和修订。
6.粗镦的分类及缺陷:
分类:①平砧镦粗②垫环镦粗③局部镦粗
镦粗时容易出现鼓肚、侧表面裂纹和内部组织不均匀等缺陷。
7.拔长方法的分类
分类:①平砧拔长②型砧拔长③芯轴拔长
8.芯轴拔长的缺陷:
缺陷:芯轴拔长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孔内壁裂纹(尤其是端部孔壁)和壁厚不均。
原因:内壁金属由于弯曲作用受切向拉应力;内孔壁长时间与芯轴接触,温度较低,塑性较差。
措施:锻件两端部锻造终了的温度比一般的终锻温度高100~150 ℃;锻造前芯轴应预热到150~250 ℃
9.拔长方法:
(1)螺旋式翻转送进法
(2)往复翻转送进法
(3)单面压缩法
10.扩孔方法的分类:
分类:①冲子扩孔②芯轴扩孔③辗压扩孔
11.自由锻设备吨位确定方法:
①理论计算法②经验类比法
12.开式、闭式模锻三阶段及其特点:
开式模锻的三个阶段:
(1)开始模压到金属与模具侧壁接触为止;
(2)金属充满模膛;
(3)金属充满模膛后,多余金属由飞边流出。
第Ⅰ阶段由开始模压到金属与模具侧壁接触为止,这个阶段的变形犹如孔板间镦粗(在没有孔腔时犹如自由镦粗)。第Ⅱ阶段在第Ⅱ阶段,金属也有两个流动方向:一部分金属充填模膛;另一部分金属由桥口处流出形成飞边,并逐渐减薄。由于模壁阻力,特别是飞边桥口部分的阻力作用,迫使金属充满模膛。此阶段金属在两个方向流动阻力明显增大,处于三向压应力的状态,此阶段是锻件的成形的关键阶段。
第Ⅲ阶段第Ⅲ阶段主要是将多余的金属排入飞边槽。此时流动分界面已不存在,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的区域内,其他部位则处于弹性状态。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与薄件镦粗相同,如图5-4所示。此阶段是模锻变形抗力最大的阶段。
闭式模锻的三个阶段:
(1)第Ⅰ阶段——基本成形阶段
(2)第Ⅱ阶段——充满阶段
(3)第Ⅲ阶段——形成纵向飞边阶段
第Ⅰ阶段基本成形阶段
此阶段由开始变形至金属基本充满模膛。此阶段变形力的增加相对较慢。
第Ⅱ阶段充满阶段
第Ⅱ阶段是由第1阶段结束到金属完全充满模膛为止。此阶段变形力将急剧增加,但变形量却很小。
此阶段开始时,坯料端部的锥形区和坯料中心区都处于三向(或接近等)压应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