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核舟记》课件(2018新教材)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57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57张PPT)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 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 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 湛的技艺。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第6段),总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 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总 ●(1)总说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点明核舟的来历和主题。
(2)介绍核舟的大小,然后介绍中部船舱、重点介绍小窗。
分 (3)介绍船头,写苏轼、鲁直和佛印三人的动作和神情。
(4)介绍船尾,写两名舟子的动作和神情。 (5)介绍船背的题名和篆章。
总 (6)对核舟作总结,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
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文章说明顺序: 船舱
船头 船尾
●问题:1.能不能先写船头再写船舱最后写
5.文章先介绍了核舟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 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 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 “奇巧”“灵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6. 这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案】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7.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答案】东坡。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 然不能违背“初衷”;二是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 壁”,苏东坡是主人公,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相 吻合。
然不能违背“初衷”;
到了唐但代,表能现在了一一根象个牙共笔同杆氛上雕围刻,铁这马就云雕是的愉将悦士轻“行松军、图”活。 泼自乐。
他最著名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③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6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60张PPT)

11、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船桨 正 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古代男子的美称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尚,还 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而窄
2020/2/11
其次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之妙。
一是“大苏泛游赤壁”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文 人雅事,雕刻者却能借助《赤壁赋》和《后赤 壁赋》中的文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以此 通过观赏者的文字想象力来艺术化地把这一主 题反映在一枚径寸核舟之上,令人叫绝。
二是精心设计了“舟尾横卧一楫”和左右两舟子 等细节,给观赏者造成江上泛舟的实感。
2020/2/11
原文: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 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译文:
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 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 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魏学洢 (1596~1625), 字子敬,明朝浙江 嘉善人,著有《茅 檐集》。《核舟记》 选自清朝人张潮编 辑的《虞初新志》。
2020/2/11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 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记载:王叔 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 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他最著名的微雕 艺术作品是“桃核舟”。此枚明代核舟船篷 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 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 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 况完全一致。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 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 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原文 译文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 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 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 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
注释
•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 37. 卧右膝:卧倒右膝. • 38.诎:同“屈”,弯曲. • 39.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 40.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 41.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原文 译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件
a.罔不/因势象形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 王/毅叔远甫/刻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解析】 c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虞 /王毅叔远甫/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盖__大__苏__泛__赤__壁__云________;点明全 文中心的句子是:__嘻__,__技__亦__灵__怪__矣__哉________。 (2)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__罔_不__因__势__象__形__,__各__具__情__态___。 (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_列__数__字_____、_作__比__较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 用是:_突__出__雕__刻__者__技__艺__的__高__超_________。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_【__答__案__】__船__身__从__头__到__尾__有__八__分__多__一__点__儿__,__大__约__有__两__个__黄__米__粒____ _那__么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__【__答__案__】__谁__能__给__我__三__斗__粟__米__,__我__就__把__我__的__技__艺__传__授__给__他__。_____
15.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
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答__案__】___(_示__例__一__)不__赞__成__这__种__说__法__。__因__为__这__种__技__艺__创__造__出__来____ __的_冰__雕__作__品__,__深__受__人__们__的__喜__爱__,__能__带__给__人__们__美__的__享__受__。__(_示_____ __例_二__)_赞__成__这__种__说__法__。__因__为__花__了__很__大__的__功__夫__雕__出__的__作__品__,__却_____ __不_能__保__存__久__远__,__白__白__地__浪__费__了__人__力__和__物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课件(共46张PPT)

高高的帽子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

表并列 指手卷的右端 轻轻地按
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
指手卷的左端
拿着 呈现
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偏斜他们的 靠近
说话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举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极,非常
(zhǔ)类 同“屈”,弯曲 表并列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靠 代左膝 可以 分明可数的样子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 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 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 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 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 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 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 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里也有数量词组在名词 之后的现象,比如在说明性的逐一列举的时候(类似 本题第3小题的情况),因此这一点并不属于古代汉 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时也不必(有时甚至是不 能)把数量词移到前面。
如何翻译古汉语中的数量词 1.无量词的先补出量词再翻译。 2.古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
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 生情,十分感慨,写成两篇《赤壁赋》。苏轼是个博学 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 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赤壁之战” 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 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 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 坡赤壁”。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中 国 的 微 雕 技 术
中 国 的 微 雕 技 术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 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 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 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 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 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 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 《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 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拿着书画拿横幅的右端,用左说手什轻么按鲁直的背露脊出。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
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指着书(画身横子幅),略好微像侧在斜说什么话。互苏相东靠坡近露的出两右膝脚。,比黄,鲁靠直近露出左脚,各自
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象
器成具各具、 种有人 (物 各, 种以事及物飞的鸟)神、形情走象姿兽,态、树木、石赠头送,全都是按照(模材拟指料,雕原这刻来里的)形状刻
形,各具 情态。尝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 (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 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 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 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 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 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 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 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 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 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 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 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 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 色是红的。
再读文本,探究主旨
拓展研读,文体比较
小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也是一篇气韵 生动的艺术小品文,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文中诸 多细节,作者不仅处理得井井有条,准确细致, 而且笔触生动,韵味十足。课文通过介绍王叔 远雕刻核舟的超群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 艺术的宏大成就。
•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 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 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 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不满一寸。原来是挑 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 也真是神奇啊!
理清文章结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核__舟____。作者是抓住 “__奇___巧___”(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特征来
•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 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 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 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 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 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 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 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 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 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 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 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 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 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 楚地数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新人教版)11 核舟记(共33张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新人教版)11 核舟记(共33张PPT)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53《核舟记》片段,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没有 根据,依据 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 赠送 我
6、盖大苏泛赤壁云
乘船游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jī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大约 缓缓地 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 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 声然。
16
3、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一下本段有 什么作用?
❖ 更强调了核舟虽小,但雕刻的物品很多,更 突出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把握文章的结构
1.整篇文章的又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的 呢?
总---分---总 2.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给我们介 绍这个精巧的核舟的吗? 小结:空间顺序
分析课文
• 以四个同学为单位,讨论课文内容: 1.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反映的是什么事? 2、核舟上调刻哪些人和事物? 3、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
总体把握: 1.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反映的是 什么故事?
盖大苏泛赤壁云。 2.核舟上调刻哪些人和事物上除了外,还有
哪些事物?
调刻五个人,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 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题名并篆文,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正面:中 头 尾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 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短,用空间顺序介绍,就连雕刻家的 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 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 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 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地方看出是“泛舟”游赤壁的?
• 答:①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速度慢
• ②从“舟尾横卧一楫”可知船随水行 • ③从两舟子的神情动作可知在泛舟
• 3,文章最后一段总计核舟,运用了什么写 法?有何作用?
• 答:总计核舟的人、物、字,与“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形成鲜明对比,运用侧面,衬托 的写法,高度赞叹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 艺。
中心
本文作者通过介绍一件精美的工 艺品——核舟,抓住了核舟的体 积小、容量多、技艺巧的特点, 细致地描写了它的艺术形象,赞 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 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 的卓越成就。
左手倚一衡木:同”横“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
中轩敞者为舱 :(名作动:高起) 石青糁之:(名作状:用 石青)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作动:戴着高高 的帽子)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 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
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 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 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 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他左臂挂着念珠并靠左膝上。念 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 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 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 船工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 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 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 紧靠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画卷 下面的衣褶里。
•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怀, 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 相类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品课件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罔不因 势象形:顺着、就着。 .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起。 . (3)佛印绝类 弥勒:像。 . (4)矫 首昂视:举。 . (5)其两膝相比 者:靠近。 .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 (7)而计其长曾不盈 寸:满。 .


11
核舟记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器 mǐn(皿) 糁 (sǎn) . 膝 (xī). 倚 (yǐ) . 戌 (xū) . 篆 (zhuàn) .
楫 (jí ) . 虞 (yú) .
髻 (jì ) . 钩画了 了(liǎo) .
2.找出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四、资料助读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 陷,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 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 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 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者雕刻的核舟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 这件事的限制。如大苏泛赤壁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黄庭坚和佛 印陪同。
3.核心图解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 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 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

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 PPT课件

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 PPT课件

后赤壁赋(节选)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 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 止而休焉。
魏学洢
大苏泛赤壁
作者简介
魏学洢,明末人。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 我们学过的《口技》也是编 选在《虞初新志》中。
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 叙”?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 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 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 的雕刻技巧。
东坡 右手执 卷
端, 左手抚 鲁直 背。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执 卷 末, 右手指 卷,
如有所语。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东坡 现 右足,鲁直 现 左足,各 微 侧,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其两膝相比者,
炉 上 有 壶,其人 视 端
容 寂,
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 听茶声
然。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 船 背 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只船的背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
文 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珠 可 历历
数也。
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 一 楫。 楫 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 刻了竹蓬、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 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 的。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写作背景
雕刻艺人王叔远,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 的核舟赠给魏,魏学洢赞叹王叔远的技艺,便写了《核 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
文题释义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 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 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 的官职。


平 就 写 船的背面 写的是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笔画 清楚明白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代字 黑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篆字图章
朱红

雕刻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

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
代指所刻字的凹处。
核舟首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厘米高,中 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 盖着它。旁边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 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 在刻着字的凹处。
高高的帽子
胡子 是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并列

拿着 画卷的右端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轻轻地按
画卷的左端
说话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呈现
偏斜 他们的 靠近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极,非常 像

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

零数、大 上

约 “又”余数 约 下 高 敞 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用箬竹叶做的
船篷,名作状
开设
打开
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遮盖
承接
左右相对 代窗 就
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用石青, 涂染名
慢慢地
起 名作状 作动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同“屈”弯曲
并列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靠 代左膝 可以 分明可数的样子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 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 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 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 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 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 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怀,抬头仰望, 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 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 —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计竟
“又”
算 然 满 句首语气词
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
转折“却” 雕刻 代核舟
者为之。嘻,技艺灵怪矣哉!
“拣” 长 挑选 而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 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 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11 核舟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把握课文大意,领悟文章内容。 2.体会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重点) 3.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新课导入
《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 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 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 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 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 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 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 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 和佛印陪同。
文意疏通

奇妙 叫
用 径 的 雕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 象牙雕刻42位美国总统
潘大师在打磨成鼎形的指甲壳大 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了一幅国画。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 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刻 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 塔模型。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 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 里。
走近作者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 人,著有《茅檐集》。
顺着、
没有 就着 模拟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
神 情 曾经




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姿 赠 我 表推测的 泛舟 句末语气词

句首语气

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 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 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 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 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梳着)椎形
船桨
撑船的人
发髻,名作动
舟尾横卧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
靠 同“横” 扳着 好像 …的样子
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
眼端 神 那 睛正 色
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好像
…的样子
若听茶声然。
尾横放着一只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 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锥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 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 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 光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