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确保了国家的 社会主义性质,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逐渐地放松和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各种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 不断涌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党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公 然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搞自由主义的多元化,使得党和国家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正确的舆论支撑,结 果,社会主义大厦不可避免地倒塌———苏联解体。正如伟大导师马克思所说: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 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①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苏联解体; 教训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4145[2011]07 - 0014 - 06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极为复杂,近 20 年来,国内外学界进 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就意识形态方面对苏联解体的作用及 其教训谈些浅见。
2011 年第 7 期 总第 191 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No. 7 General No. 191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曹长盛
( 北京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摘要] 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崇尚哲学的抽 象人道主义、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民主社会主义、历史学的虚无主义、文学的自由 批判主义等,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 原因。教训表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 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 必须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作 用; 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收稿日期:2011 - 05 - 23 作者简介:曹长盛,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来自百度文库3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539 页。
14
6 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举起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帜,具体地论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1989 年 11 月 26 日,戈尔巴乔夫在《真理报》上又发表了《社会主义思想与 革命性改革》一文,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作了全面的论证。1990 年 7 月苏共 28 大 上,在他主持下制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声明和新党章,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确定为“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使得“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既是苏联改革的行动纲领,又是苏 共行为的准则,成为党和国家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路线。戈尔巴乔夫为了实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他大力鼓吹和推行利益多元化、意见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通过鼓吹利益多元化,否定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 主义国家代表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强调意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 推行政治多元化,取消党的一元化领导而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 致了改变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动摇和取消党的领导地位,并使党产生混乱和分裂; 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议会民主制,改变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政治反对派势力的得势及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加重了国家的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党和政府威信下降,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全国政治、经济、民族、社会 各方面的危机加深,最后导致苏共先被取缔后解散,联盟政府被先夺权后取消,最终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宣 告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彻底破产,也表明了抽象的人道主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唯心 史观。
一、苏联意识形态多元化及其后果 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及其变化,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怎样导致对党 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改变和苏联的解体的呢? 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作概要的论述。 一是哲学领域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化。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哲学人道化的倾向。这种倾向 主要是在赫鲁晓夫提出的抽象人道主义的政治纲领的鼓舞下出现的。它的出现同时又适应了为这个纲领进 一步提供理论依据的需要,因此发展甚为迅速。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苏联哲学界用抽象人道主义解 释整个马克思主义。到 80 年代所谓“改革”时期,抽象人道主义逐渐成为得到官方支持的主流哲学。当时, 苏联哲学界无论是研究人本身还是考察社会历史进程和当代全球问题( 诸如生态平衡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核武器威胁问题) ,都从抽象人道主义出发。这种思潮还通过文学、艺术、科技、管理、生活方式等渠道,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推动着苏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演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 记后,逐渐地把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他推行“全面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在 1986 年 2 月召开的苏共 27 大上,用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作为阐述国际国内问题的准则。1987 年 11 月出版的由他署名的《改革与新思 维》一书,明确地把“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作为“新思维”的核心。1988 年
二是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被美、英等西方国家宣扬为“规范的经济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主张经济自由化,主张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私有制,认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 由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所能选择的最好的制度。公开提出“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号召人们以此作为行动 判断准则。赞美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认为私有财产权应享有不受约束的自由,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有 害的。同时,反对计划经济和公有制,认为计划经济必然导致经济上的低效率,无法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公 有制是产生极权政治的基础,也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改良和社会保障制度,认为“普遍追求保障,不但不能 增加自由的机会,反而构成了对自由的最严重的威胁”。认为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私有制在促 进效率、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明显地是为 资本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苏联解体; 教训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4145[2011]07 - 0014 - 06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极为复杂,近 20 年来,国内外学界进 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就意识形态方面对苏联解体的作用及 其教训谈些浅见。
2011 年第 7 期 总第 191 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No. 7 General No. 191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曹长盛
( 北京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摘要] 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崇尚哲学的抽 象人道主义、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民主社会主义、历史学的虚无主义、文学的自由 批判主义等,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 原因。教训表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 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 必须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作 用; 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收稿日期:2011 - 05 - 23 作者简介:曹长盛,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来自百度文库3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539 页。
14
6 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举起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帜,具体地论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1989 年 11 月 26 日,戈尔巴乔夫在《真理报》上又发表了《社会主义思想与 革命性改革》一文,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作了全面的论证。1990 年 7 月苏共 28 大 上,在他主持下制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声明和新党章,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确定为“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使得“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既是苏联改革的行动纲领,又是苏 共行为的准则,成为党和国家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路线。戈尔巴乔夫为了实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他大力鼓吹和推行利益多元化、意见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通过鼓吹利益多元化,否定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 主义国家代表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强调意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 推行政治多元化,取消党的一元化领导而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 致了改变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动摇和取消党的领导地位,并使党产生混乱和分裂; 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议会民主制,改变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政治反对派势力的得势及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加重了国家的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党和政府威信下降,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全国政治、经济、民族、社会 各方面的危机加深,最后导致苏共先被取缔后解散,联盟政府被先夺权后取消,最终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宣 告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彻底破产,也表明了抽象的人道主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唯心 史观。
一、苏联意识形态多元化及其后果 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及其变化,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怎样导致对党 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改变和苏联的解体的呢? 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作概要的论述。 一是哲学领域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化。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哲学人道化的倾向。这种倾向 主要是在赫鲁晓夫提出的抽象人道主义的政治纲领的鼓舞下出现的。它的出现同时又适应了为这个纲领进 一步提供理论依据的需要,因此发展甚为迅速。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苏联哲学界用抽象人道主义解 释整个马克思主义。到 80 年代所谓“改革”时期,抽象人道主义逐渐成为得到官方支持的主流哲学。当时, 苏联哲学界无论是研究人本身还是考察社会历史进程和当代全球问题( 诸如生态平衡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核武器威胁问题) ,都从抽象人道主义出发。这种思潮还通过文学、艺术、科技、管理、生活方式等渠道,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推动着苏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演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 记后,逐渐地把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他推行“全面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在 1986 年 2 月召开的苏共 27 大上,用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作为阐述国际国内问题的准则。1987 年 11 月出版的由他署名的《改革与新思 维》一书,明确地把“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作为“新思维”的核心。1988 年
二是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被美、英等西方国家宣扬为“规范的经济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主张经济自由化,主张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私有制,认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 由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所能选择的最好的制度。公开提出“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号召人们以此作为行动 判断准则。赞美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认为私有财产权应享有不受约束的自由,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有 害的。同时,反对计划经济和公有制,认为计划经济必然导致经济上的低效率,无法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公 有制是产生极权政治的基础,也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改良和社会保障制度,认为“普遍追求保障,不但不能 增加自由的机会,反而构成了对自由的最严重的威胁”。认为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私有制在促 进效率、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明显地是为 资本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