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与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疖与痈

疖与痈都是生于皮肤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可发于任何部位,其临床表现均有红肿热痛,病程较短,且均有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一般预后良好。二者的区别在于病变的范围,疖多位于皮肤浅表,是单个毛囊的化脓性感染,直径在3cm~6cm左右;痈多位于皮肉之间,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汗腺的化脓性感染,直径在6cm~9cm左右。

疖中医学也称为“疖”,如“暑疖”“蝼蛄疖”等;多发性疖则根据部位不同又称为“发际疮”“坐板疮”等。痈在中医里称谓较多:一类称为痈,如颈痈,腋痈,脐痈等;另一类称为有头疽,如脑疽,发背疽,少腹疽等;此外痈之大者称为发,如足背发,腓踹发等。

疖与痈的病因病机大致相同,多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者外感伤寒,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邪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气血失于通畅,毒热阻于皮肉之间,聚而成形,发为疖﹑痈之病。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疖与痈均为红肿硬块,疼痛明显。可以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后期局部疼痛加重并溃脓。

1.1.2 体征:疖初起形成圆锥形隆起的硬块,直径在3cm~6cm,几天后中央可见有单个黄色脓头;痈初起为圆球状隆起硬块,直径在6cm~9cm,此后中央出现多个粟粒状脓头,并变软塌陷,溃破后形如“火山口”样,疖与痈都可诱发周围淋巴结肿大。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以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1.3 诊断标准

依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1.4 分期分型

1.4.1 初期: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坚硬。此证轻者全身不适,经治疗后肿

硬变软而消散;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1.4.2 溃脓期:成脓期约在7天左右。即使体质较差,气虚不易托毒外出成脓,但亦不会超过2周。当化脓时局部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全身则有发热持续不退等现象。若局部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已成。

1.4.3 收口期:流出脓液,多数为稠厚黄白色,亦有夹杂赤紫色血块的。若溃后排脓通畅,则局部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在经10天左右收口而愈。若溃后脓出而疮口四周仍坚硬,或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应考虑是否疮口过小,流脓不畅,或体质虚弱等原因,影响新肉生长,以致不能收口。

1.5鉴别诊断

1.5.1痤疮:虽也有红色结节,但伴有丘疹和黑头,并限于面部和躯干。

1.5.2 急性蜂窝组织炎:起病急骤,皮色潮红,扩展迅速。有时会出现组织坏死,但不会出现多个脓头,溃后不会出现蜂窝状。

1.5.3 丹毒:皮肤焮红,边界清楚,很少化脓,多发于下肢或颜面。

2 辨证

2.1 火毒壅盛证:初期患部生一肿块,色红灼热,高肿疼痛,红肿范围逐渐向周围扩大,伴有寒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或红,苔黄,脉滑数。

2.2 毒热酿脓证:红肿中央变软,脓头处腐烂塌陷,溃流脓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2.3 气血失和证:脓液溃后,腐肉脱落,肉芽新生,逐渐收口,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2.4 气血两虚证:红肿平塌,根盘散漫,暗红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水稀薄,疮口不收,伴面色少华,低热乏力,口渴多饮,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其他一些证候,以及证候兼杂相见,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3 治疗

3.1手术治疗

适用于疖与痈的成脓期。根据脓肿的大小选择恰当的切开方式:较小的疖肿,可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切开脓腔,放出脓液,内置红粉纱条或雷夫奴尔纱条

引流。对于较大﹑较深的痈,最好在静脉全麻下切开脓腔,根据脓肿大小给予一字﹑十字切开,注意探查并开放一切潜在的脓腔,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液,内置红粉纱条以化腐提脓引流。

3.2药物治疗

3.2.1 中药内服治疗

3.2.1.1 火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和营。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30g,蒲公英 30g,连翘 15g,赤芍15g,丹皮15g,花粉12g,生地黄12g,陈皮9g,生大黄6g,生甘草6g。

常用中成药:梅花点舌丹,每次2粒,每日3次。

3.2.1.2 毒热酿脓证

治法:解毒托里,清热泻火。

方药:透脓散加减。生黄芪15g,白术15g,当归15g,川芎12g,炮山甲9g,桃仁9g,皂刺9g,陈皮9g,花粉6g,酒大黄6g,甘草6g。

3.2.1.3 气血失和证

治法:调和气血,清解余毒。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生黄芪15g,白术15g,当归15g,白芍15g,玄参12g,生地12g,桂枝9g,陈皮9g,大枣9g,生姜6g,甘草6g。

3.2.1.4 气血两虚证

治法:扶正补虚,托毒外出。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银花15g,地丁15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12g,桔梗9g,皂刺9g,生甘草6g。

3.2.2西药治疗

初期可服广谱抗生素,若感染较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3.2.3 外用药物治疗

初期,宜清热消肿,可外敷如意金黄散,四黄膏等。收口期,如溃脓较多,宜用红粉纱条化腐提脓,如肉芽生长良好,分泌物不多,宜用玉红纱条生肌育肉。

4 疗效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