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体内不同特征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了这些特征如何通过基因在后代间进行传递。
而遗传的分子基础就是研究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一、DNA与基因的关系1. DNA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存储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组成,通过碱基配对规则,形成DNA链。
2.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指控制一种或多种特定性状表现的一段DNA序列。
每个细胞包含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染色体上存在许多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二、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1.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时将DNA复制成两份的过程。
这确保了每个新生物体都能得到完整且相同的遗传信息。
2. 转录和翻译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过程生成RNA (核糖核酸),然后被移至细胞质,被翻译为蛋白质。
三、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现象。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插入或缺失(添加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等。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之间发生互换,从而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这会增加基因组的多样性。
四、遗传工程与分子基因学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利用分子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它涉及到转基因、克隆和其他技术,以改善农作物产量、抵抗力或者治疗一些遗传疾病。
2. 分子基因学分子基因学利用分析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来探究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它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凝胶电泳和DNA测序等技术。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一、DNA与基因的关系1. DNA结构与功能a. 双螺旋结构及碱基配对规则2. 基因的定义a. 控制特定性状表现的DNA序列二、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1. DNA复制过程a. 分裂时确保每个新生物体得到完整且相同的遗传信息2. 转录和翻译过程a. 转录:DNA转换为RNA,发生在细胞核中b. 翻译:RNA翻译为蛋白质,发生在细胞质中三、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类型及影响:a. 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可能引起无害、有害或者有益影响。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和变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了解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详细探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形成原因和对进化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课件、白板、教科书、图片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实验用具等。
三、教学过程1. 概念介绍a. 遗传的基本概念: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b.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携带遗传信息等。
2. DNA的复制a.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旋、复制、连接。
b. 意义和目的:保证遗传稳定性、提供变异基础。
3. 基因突变a. 形成原因:化学物质作用、辐射、DNA复制错误等。
b. 类型和影响: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重组等;对进化的推动和创新作用。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遗传的分子基础的主要内容。
b. 关联其他生物学相关概念: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
四、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结构、复制过程的动画和实验截图。
2. 图片、图表辅助解释各个概念和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生动呈现基因复制和突变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现象,并描述其中涉及到的遗传分子基础。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于性状表现的影响,拓展学生思维。
3. 综合评价: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学科实践任务,包括解析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章,总结学科前沿发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 建议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突变类型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能量B.需要酶C.需要原料D.不需要模板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通过直接控制激素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以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这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2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1∶2∶2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A.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C.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D.只要碱基配对出错就会引起性状改变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B.密码子、反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上C.tRNA上只有3个碱基,其余RNA上有多个碱基D.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3种RNA共同发挥作用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B.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C.DNA复制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DNA复制的时间只能是有丝分裂间期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2)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该引物为一段单链的RNA分子。
知识归纳 DNA结构及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T2噬
菌体
侵染 大肠 实验过程 杆菌 及结论
的实 验 (赫 尔希 和蔡
(1)保温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分离。(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
斯) 误差 分析 (2)
小表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14C和18O对 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原因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
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 原因是 检测时无法区分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DNA的结构
表观遗传
(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2)原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 (3)特点:可遗传性;碱基序列不变性;可逆性(如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可发生去甲 基化)
肺 炎 链 球 艾弗里 菌 及其同 的 事的转 转 化实验 化 实 验
过程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2噬菌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 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 :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 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 才是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 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 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即:DNA 是遗传物质) 四、1956 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 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遗传物质 DNA 和 RNA DNA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和 DNA 的复制: 一、DNA 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 3、DNA 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 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 (n 为碱基对对数 ) ..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 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理解DNA和RNA在遗传中的作用;3.掌握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4.分辨常见的遗传模式。
二、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模型三、教学过程第一节: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遗传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了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
通过对遗传物质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规律。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2. 遗传的研究内容(1)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和R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性状的表现和传递方式:遗传性状可以通过基因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表现和传递。
第二节:DNA和RNA在遗传中的作用DNA和R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DNA负责存储并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1. DNA的结构(1)DNA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缠绕而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过程(1)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过程是通过DNA聚合酶在酶的辅助下进行的,每条模板链作为新合成的DNA的模板,使得新合成的DNA分子保留了原有DNA分子的一部分序列信息。
(2)复制的特点:复制是半保留的、半连续的、半保守的。
3. RNA的类型和功能(1)mRNA:负责将DNA的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tRNA:将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匹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rRNA:组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三节:常见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是指某个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
常见的遗传模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基因突变等。
高中生物选修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的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生物学基础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信号传导。
-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功能。
2.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细胞核分裂,形成两个遗传信息相同的细胞。
-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分裂,形成四个遗传信息不同的细胞。
3. 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为ATP能量。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的载体。
- RNA功能:作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者和部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蛋白质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
2.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连锁与重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3. 进化论- 物种起源: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
-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2. 群落生态- 种群生态:种群的大小、分布和动态变化。
- 群落结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 生态位分化:物种间减少竞争的适应性进化。
3. 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水等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共生等。
四、人体与健康1. 人体系统-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 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2. 健康与疾病-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和疾病防治。
- 代谢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 遗传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3. 营养与健康-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 营养失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影响。
03遗传分子基础-PPT精品文档96页
小 fMet 亚 基
fMet
GTP IF32
大
亚
U A基C
A
5,
小 亚
UAC AU G
I位F23
基
GTP
GD3,P+Pi
IF32 3IF032S--m3m0RRSN-NmAAR--35N00ASS三--ffMM元ee复tt--tt合RRNN物AAff
IF2
GDP+Pi
fMet
大 亚 基
A
5,
位 小 U A C
人类珠蛋白基因结构图
5 转录起始点
3
外显子 1
外显子 2
外显子 3
(E1) 内含子1(I1) (E2) 内含子2(I2) (E3)
1
30
31 104
105 146
外显子:具有编码意义
编 码 区 内含子:无编码意义( 5'GT、
结构基因
3'AG; GT -AG法则)
非编码区 :侧翼序列
内含子5’末端大多数是GT开始,3’末端 大多是AG结束,称为GT-AG法则 。
(2)CAAT框:
在 转 录 起 点 上 游 -70 ~ -80bp , 由 GGGTCAATCA组 成 ,转 录 因子 CTF能 识 别并与之结合,其C端有激活转录的功能, 所以有促进转录的功能。
(3)GC框:
顺序为 GGCGGG,有 2个拷贝 , 位于CAAT框两侧。GC框有激活转录 的功能,与增强起始转录的效率有关。
4、RNA引物。
一、双向复制
复制子:复制叉
复制起始点
5 3
3 5
复制叉
二.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必修2第三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
传
与
进 化
第三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本讲要点、考点
•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 复制过程及其特点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区别和
联系 • 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与氨基酸数
目的计算
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结构特点:
双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7. DNA复制的结果:
1个DNA分子 → 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四、遗传信息的转录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信息传 递方向
转录
细胞核 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G、C、U) mRNA(信使RNA)
DNA mRNA
碱基配对原则 A=U C=G
五、翻译
场所 模板 原料
DNA ATGACTTGACTCTGCGAAGTGCATGACGAA
TACTGAACTGAGACGCTTCACGTACTGCTT
mRNA
转录
AUGACUUGACUCUGCGAAGUGCAUGACGAA
翻译 蛋白质
例:某基因含有碱基6000对,则由该基因转 录成的mRNA上碱基数,以及它所控制合成 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最多分别为( B )
2.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5. 特点: 半保留复制
6.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 原料: 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高三-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ppt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 “转化因子”
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 因子”
C.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 争中占优势
D.未加抗R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S型的DNA不会进入R型细菌,无 法发生转化
(2)S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
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DNA的双 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保持其作为遗传 物质的功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0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进入宿主细胞,蛋白质留在外面
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并检测子代噬菌体放射性, 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1
2.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 (1)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3)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
(4)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4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
Chén①周朝国名,【;导游机 导游机 ;】bǐshì名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沉稳。【补】(補)bǔ①动添上材料,【不哼不
哈】bùhēnɡbùhā不言语(多指该说而不说):有事情问到他, 灰白色。当好~,【才识】cáishí名才能和见识:~卓异。纬是汉代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
A.染色体和核糖体
B.蛋白质、叶绿体、线粒体
C.染色体和叶绿体、线粒体 D.细胞和中心体
【一举多得】根据现代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得知,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而且遗传
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此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遗传物质,所以遗传
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考点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考点诠解】
③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与T配对,G与C配对。 注:DNA分子中数量关系 1个DNA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1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有1个磷酸、1个脱氧核糖、1个含氮碱基,即: 脱氧核苷酸数目=脱氧核糖数目=磷酸数目=含氮碱基数目 1个碱基对中有2个脱氧核苷酸、2个脱氧核糖、2个磷酸、2个含氮碱基 2、DNA分子的特性 (1)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与稳定性有关的因素有:
2、噬菌体侵染细菌 (1)实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一般情况下,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 DNA进入细菌体内,结果能复制出大量的和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后代。 (2)实验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 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注:
高考生物总复习(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的是C(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解析:选C。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转录出的mRNA指导在核糖 体中合成,A项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B 项正确;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项错误;α链与向导 RNA都与模板链互补配对,但二者所含碱基有所不同,D项正确。
解析:选B。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 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 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2 . (2016· 高 考 江 苏 卷 ) 近 年 诞 生 的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4.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 示:
5.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 DNA 上(或基因中) 的碱基对数还是碱基个数;是 mRNA 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 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数。
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真题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A+G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概念总结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本概念1.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 ,在某些病毒中是一段RNA 。
2.DNA的复制:新的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 ___转录____ :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
4.翻译: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
5.逆转录: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DNA上的过程。
6.遗传密码:mRNA上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基因表达: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二、主要结论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它是由①磷酸②碱基③脱氧核糖组成。
其中,②和③结合形成的单位叫核苷。
组成DNA的②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2.DNA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长链按方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内侧是_碱基___;(2)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3)碱基配对原则: A 与T、G与C 配对。
3.DNA分子的功能: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中_携带_______着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_复制____,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具有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4.蛋白质合成过程:(1)以__DNA分子一条链__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___mRNA___________;(2)____mRNA____通过细胞核的__核孔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__核糖体_(一种细胞器)合成蛋白质。
5.中心法则(图):三、横向联系1.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本组主要成单位片断组成成分(1)图 G是蛋白质。
(2)图中E、F与G的关系是基因是DNA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___。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遗传的分子基础简介遗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特征以及种群的遗传变异。
而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在于基因和DNA分子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物质的单位,而DNA分子则是基因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习生物学、了解生物进化以及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链状结构,并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
DNA双链以氢键相互连接,两个链呈对称互补的关系,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胞嘧啶。
这种碱基的配对规则保证了DNA复制时的准确性。
DNA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储存遗传信息,即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遗传信息以特定的顺序编码在DNA分子中,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二是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自我复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三、基因的表达与控制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从DNA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在基因转录阶段,DNA双链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合成mRNA(信使RNA)。
mRNA然后通过RNA剪接修饰并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为下一步的翻译过程做好准备。
在基因翻译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依照密码子的配对规则,将氨基酸顺序逐步连接起来,形成蛋白质。
这一过程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主要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和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情况。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结合并影响基因转录过程的蛋白质。
通过结合到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能够控制基因的转录速率,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高中生物教案: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遗传的分子基础介绍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了生物特征和性状传递给后代的机制。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分子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遗传研究的分子基础,包括D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概念与调控机制以及遗传变异的形成和传递。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1. DNA的化学结构DNA是所有生命体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核苷酸构成。
核苷酸是由磷酸基团、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氮碱基组成的。
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分为双链结构,它们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了螺旋状的双链结构。
2. DNA的功能DNA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遗传信息存储和遗传信息传递。
DNA中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序列的不同排列组合来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此外,DNA还可以通过复制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三、基因的概念与调控机制1. 基因的定义与特征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是决定性状的基本单位。
一个基因可以编码一个或多个蛋白质,它的表达与特定的调控序列和启动子有关。
基因由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组成,之间的序列被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
2. 基因调控机制基因的表达可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包括转录因子的结合、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特定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它们可以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是通过甲基化酶在D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则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来调控基因的可及性。
四、遗传变异的形成和传递1. 突变的概念与产生方式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它指的是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
突变可以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环境因素或诱变剂引起。
2. 遗传变异的传递遗传变异可以通过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高考生物专题精讲ppt课件(9)遗传的分子基础(共42张)
2020/6/3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艾弗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思路
处理 方法
直接分离:分离S型菌的DNA、多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35S、32P
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 标记DNA和蛋白质
培养
结论
①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 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 的变异
①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 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③DNA能自我复制
2020/6/3
2.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 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 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 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 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3 4
2020/6/3
解析 DNA解旋酶使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作用部位应 是题图中的②,A项错误;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A与T配 对,G与C配对,由题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因此G 也占30%,A与T相等占20%,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G)/(A+ T)为3∶2,又知(C+G)/(A+T)的比例在整个基因中与每条核苷 酸链中的比例相等,B项正确;①处后T变为A,发生了基因突 变,但不一定引起性状改变,C项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是半 保留复制,每个新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链,该基因置于 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所以DNA分子都含14N,D项错误。 答案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
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
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
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8%、26%B.28%、22%C.26%、18%D.44%、8%【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
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
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
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
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甲100% 不变乙50% 不变丙0% 减少丁150% 不变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③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④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武汉3.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它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当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 互补结合,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该反义RNA导人正散细胞,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B.反义RNA不能与DNA互补结合,故不能用其制作DNA探针C.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D.该反义RNA能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伯乐马信息题6、一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B.该过程共需要6×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D.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答案】B【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也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制备。
虽然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但在侵染时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均来自于无放射性的细菌,故均无放射性。
由题意,鸟嘌呤占DNA全部6000对碱基的1/6,即2000个,则在该DNA中,胸腺嘧啶为4000个。
由于亲代的DNA 参与子代的半保留复制,故151个子代噬菌体共需150份原料,即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000个×150=600000个=6×105个。
合肥最后一卷3.下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①②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会因为黑色素不能合成同时患上白化病C、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C【解析】:同一个体体细胞中所含基因一般相同,因此基因①②③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苯丙酮尿症患者可以从环境中摄取酪氨酸,因此不一定患上白化病。
基因①②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神州智达1.下列物质的合成都能够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A.ATP和胰高血糖素B.RNA聚合酶和淋巴因子C.神经递质和呼吸酶D.血红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金太阳1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答案】C【解析】选C。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标Ⅰ3.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B.Aa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D.育种过程中没发生突变,该物种没有发生了进化【答案】D【解析】:Aa的精子(或卵细胞)的类型为A:a=1∶1 。
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的个体全是纯合体。
育种过程中虽然没发生突变,但是有选择,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物种已经发生了进化,所以D正确。
天津3、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
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察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亲本紫株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鉴定,C、D项错误。
图中子一代中含有缺失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表现型为绿株,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二代,A项正确,B项错误。
重庆1.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C。
【解析】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
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
重庆4.下图表示一定时间内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C.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会越来越高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从图示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在Q点时环境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使得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基因频率渐渐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随之降低。
如果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在Q点之前该环境已经有生物的存在。
【答案】C山东4.某海岛上生知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
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答案】B【解析】由于大风对昆虫的翅的长度进行选择,翅极不发达和翅极发达的个体适应大风的天气,翅特别发达的昆虫可以飞回来,而无翅或翅极不发达的昆虫在大风来临时躲在无风的地点,所以B选项正确武汉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三倍体生物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幼苗武汉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福建5.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中的生物大分子也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体系。
据此推测,在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最可能是A.蛋白质B.RNA C.多糖D.DNA金太阳15.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答案】C【解析】选C。
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大部分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能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金太阳16. 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