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2015年发布)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摘登)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摘登)佚名【摘要】@@ 主要目标rn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力争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17-18)【正文语种】中文主要目标通过5年到l0年努力,力争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全面提升防洪除涝能力,沿淮重点平原洼地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10年一遇,沿江万亩以上圩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全面完成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
到2020年,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大幅度降低病险率;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大中型泵站建设与更新改造;进一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1000万亩(66.67万hm2);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建立完善全省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治理水土流失3300 km2;各项水利改革取得新进展。
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水利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全面加强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围绕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结合全省新增220亿斤(110亿kg)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实施,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淮北平原要坚持旱涝兼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大中小沟清淤疏浚、涵闸农桥配套、机电井建设及设备配套为重点,以大沟为单元,着力抓好排灌配套和恢复发展灌溉,提高农田排涝抗旱标准;丘陵山区特别是江淮分水岭地区要以中小水库、当家塘、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灌溉泵站新建与改扩建为重点,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对现有沟渠进行清淤、整修,蓄引提相结合,提高蓄水供水能力;沿江、沿淮和沿湖圩区重点实施圩堤和涵闸除险加固、沟河塘清淤及泵站更新改造,提高防洪除涝能力。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
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水利财会》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正>(2015年7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节约用水,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节约用水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分类指导、市场调节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总页数】5页(P24-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用水还得紧“阀门”——《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解读 [J], 辛珐
2.《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解读 [J], ;
3.加强节约用水立法共建生态文明家园——修改《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解读 [J], 张晓彬
4.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 [J],
5.贯彻落实《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依法加强节约用水 [J], 杜芙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5.31•【分类】其他正文关于《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的说明——2011年12月25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明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城镇供水安全事关民生,是城镇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城镇供水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城镇供水行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供水政策扶持措施日益完善,供水价格机制初步理顺,水源地水质保护和城镇供水中的节水管理得到切实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省所有市、县均建有公共供水设施,城镇用水人口达2383万,市所在地的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6.06%,县达到81.5%,镇达到70%。
城镇供水事业的发展,对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省城镇供水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未按照要求制定城镇供水专项规划或者未批先建,建成后出现供水水源不足、公共供水管网设置不合理、投资效益低等问题;二是一些地区未按照要求制定城镇供水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不能有效应对;三是公共供水设施管理保护责任不明确,占用和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一些供水单位不具备从事城镇公共供水所应具备的条件,供水安全存在隐患,经营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二次供水设施在维护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监管,水质往往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城镇居民投诉的焦点问题。
1994年,国务院根据当时城市供水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制定了《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对城市供水水源、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城市供水经营、城市供水设施维护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原则规定,同时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75号)《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6月28日省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回良玉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城市(包括市、建制镇)规划区内使用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本办法。
第三条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各地、市、县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第二章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第四条各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城市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并编制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平衡测试,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单项用水定额。
第六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用水量大的单位列为计划用水户,建立用水档案,并根据用水定额和水量分配方案,安排计划用水户的用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对计划用水户实行节约用水奖励制度。
实际用水量低于用水计划指标的,按节约水费的10%至30%奖励节约用水户。
具体奖励办法由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计划用水户超计划用水按下列规定实行加价收费:(一)超计划用水50%以下的(不含50%),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1--2倍收费;(二)超计划用水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3--5倍收费;(三)连续6个月超计划用水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5--8倍收费,并可以采取限制供水措施。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8.30•【字号】•【施行日期】1992.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2年8月30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8月30日公布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以及进行有关水事活动,必须遵守《水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含行署,下同)应当鼓励和支持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水工程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工程、污染水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作为制定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规划的依据。
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必须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省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按管理权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用水活动,保障城镇供水用水安全,维护用户和供水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城镇供水事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镇供水实行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确保城镇供水用水安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镇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水源保护和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城镇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的需要。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镇供水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城镇供水应急预案,规范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城镇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保障饮用水水质,促进节约用水。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供水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城镇供水设施的意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镇供水行业协会的指导。
城镇供水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引导、监督供水单位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城镇供水水源、损害城镇供水设施以及违法用水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十条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依法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城镇中长期用水需求、供水水源、供水规模、供水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序和供水水源地保护等内容。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3.10.30•【字号】合政[1993]208号•【施行日期】1993.10.3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1993年10月30日合政〔1993〕208号)现将《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使用自来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合肥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是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节约用水工作的主管部门。
合肥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是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行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节约用水工作。
供水部门应加强计量管理,按期向市节水办提供各计划用水户的实用水量。
第四条用水单位必须加强用水管理,指定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第二章生产、生活用水管理第五条对使用城市自来水或自备水(井水)的单位,一律实行计划供水。
市节水办应根据水资源统筹规划和中长期供水计划制定年度用水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用水单位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按委(月)考核。
第六条各用水单位必须按批准的用水计划指标用水,凡需要增加用水计划的,须经市节水办批准,并交纳增计划费。
增计划费标准按日增加计划量每立方米400元计算。
超计划用水的,超用部分按下列标准交纳加价水费:超计划5~10%的,按1倍加价;超计划11~20%的,按2倍加价;超计划21~30%的,按3倍加价;超计划31~40%的,按4倍加价;超计划41~50%的,按5倍加价;超计划51~60%的,按6倍加价;超计划61~70%的,按7倍加价;超计划71~80%的,按8倍加价;超计划81~90%的,按9倍加价;超计划用水91%以上的,除对超计划用水部分按10倍加价外,责令限期采取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完善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的指导意见-皖价商〔2015〕127号

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完善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的指导意见正文:----------------------------------------------------------------------------------------------------------------------------------------------------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完善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的指导意见皖价商〔2015〕127号各市、县物价局,水利(水务)局:我省《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规定》(皖价商〔2011〕66号)印发以来,各地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取得一些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完善政策,现就加强我省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关于水价制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
农村自来水价格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质,工程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应承担公共服务责任。
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权限属县(市、区)政府。
农村自来水价格实行“两部制”水价或“单一制”水价。
在实行“两部制”水价制度时,应广泛征求受益群众意见。
水价难以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需要的,由县、乡(镇)财政补助,确保水厂正常安全运行。
具体水价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县(市、区)物价局审批。
二、关于管网配套及入户工程费用社会投资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应按价格部门核定的标准,向用户收取管网配套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支管网至居民分户计量水表部分由国家投资建设,供水企业不得再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内的农村居民收取管网配套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居民分户计量水表以下入户部分费用可由用户负担,价格部门按照补偿成本的原则,从严核定,按当前物价水平,每户不应超过300元。
三、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其执行范围为: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范围内的供水工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0.08•【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施行日期】2016.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已经2016年9月30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10月8日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9月30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乡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
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是指用于城乡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井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加大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投入,保障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所需资金,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公安、卫生计生、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财政部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布部门】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5.02.28
【实施日期】2015.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5年2月28日)
各市、县(区)财政局、物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局),宿州、六安市城管局,铜陵市水务局:
为了规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现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4〕151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污水处理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
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支出通过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实行专款专用。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用水活动,保障城镇供水用水安全,维护用户和供水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城镇供水事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镇供水实行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确保城镇供水用水安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镇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水源保护和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城镇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的需要。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镇供水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城镇供水应急预案,规范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城镇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保障饮用水水质,促进节约用水。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供水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城镇供水设施的意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镇供水行业协会的指导。
城镇供水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引导、监督供水单位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城镇供水水源、损害城镇供水设施以及违法用水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十条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依法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城镇中长期用水需求、供水水源、供水规模、供水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序和供水水源地保护等内容。
安徽省城镇供水管理办法

安徽省城镇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理,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生产建设,保障人民生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供水事业由建设部门负责管理。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厂及其保护范围,由市、县建设部门会同水利、卫生、地质和公安等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划和划定,并制定具体保护和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第三条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资源的城市,当地政府应确定水资源管理部门,对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在城市规划区内,原则上由供水企业统一供水。
确需以地下水作自备水源的单位,应提出申请,经水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后,在指定地点,按批准的井径、井深和核定的水量进行钻井和开采,并装表计量,按国家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四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管理办法.对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用水大户,可以核定计划用水指标,节约的有奖,超计划用水的,按国家规定加价收费。
第五条制定自来水水价的原则是:生活用水,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生产和营业用水,按行业平均利润率原则制定。
水价的制定和调整,应严格按照物价管理权限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供水企业和接用自来水的企事业单位用户,凡有条件的,应当依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订立供用水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肃履行.第二章供水第七条兴建城镇供水工程,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建设供水工程的资金,可以由国家投资、地方筹集、银行贷款、受益单位自愿集资以及供水企业自筹等。
第八条供水企业应保证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
工业、科研、卫生等单位需要特殊水质的,由用水单位自行处理.第九条城镇供水水压应保证城镇多数楼房的供水需要;城镇边缘地区的水压一般应不低于10米水柱。
高层建筑、局部高地、远离市区以及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自行加压或设置储水设施。
要求供水企业单独加压的,供水企业可收取加压成本费。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2011年立法工

经省政府 同意 ,现将 《 安徽 省人 民政 府 2 1 立 法 工 作计 划 》 印 发 给 你 们 , 0 1年
安 徽 省 人 民政 府 2 1 年 2 1 0 1年 工
定 ,推进 节 能 减 排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需 要 、维护 稳 定 的需 要 ,重 点 加 强 有 关
深 化改革 开放 、促进 经 济平 稳 较快 发 展 ,
大 力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维 护社 会 和 谐 稳
一
年立法 工作 作如下 安排 :
、
地方性 法规草案 项 目名称 起草 单位
试 省 残 联
豁椿 韭 厅
( ) 实施 类 ( 一 7件 )
二、政府规章
( ) 实施类 ( 一 7件 )
省教 育厅 省军区 省 国土 资源厅 省 民委
项 目名称 1 安徽省公共机构 节能办法 .
起 草单位 省管局
2 安徽省建筑节能管理 办法 . 3 .安徽省保安服务管理 办法 4 .安徽 省非煤矿 山管理 办法 5 .安徽 省建设 项 目涉及 国家安全 事项管理规定 6 安徽 省电梯 安全监督管理 办法 . 7 安徽省行政 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办法 .
1 安徽 省内部审计条例 .
2 安徽 省实施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残疾人保 障法》 办法 ( 修订 ) 3 安徽 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 .
4 安徽 省实施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义务教育法 》 办法 ( 修订 )
5 .安徽 省城市供水条例 6 .巢湖流域水污染 防治条 例 ( 修订 )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移示 范 区促进条例
( ) 论 证 类 (7件 ) 二 1
省 教 育厅
基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方案设计——以池州某住

——以池州某住宅小区为例
张举,程海峰,赵晓康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230022)
摘 要:文章通过对池州某住宅小区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对场地雨水实施减量控制,雨水设计协同场地、景观设计,采用 透水铺装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量;同时根据项目的用水需求收 集雨水回用,实现减少场地雨水外排的目标,保证场地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达到55%;
考虑到道路收集的雨水水质较差、绿地雨水不宜收集,让雨 水通过绿地、透水铺砖自然入渗和调蓄;主要收集屋面雨水用于 场地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用处。
222年用水量计算
① 绿化灌溉用水
绿地需浇灌区域面积共36837.46rf,草坪以暖季型为主,搭 配少量冷季型,采用一级养护,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4555-2414)2中S.H条规定,绿化灌溉的年均灌水定额取 4.28m3/m2a,日均浇水定额取2L/(rf・d)。浇洒月份为4~11月, 其他月份植物处于休眠期,不需要浇洒。
关键词:雨水回收;径流控制;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7359 (2019) 10-0086-04 DOI: 10.16330/ki.1007-7359.2019.10.029
0前言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 域,池州市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三生”(居民生活、 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趋 增加,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池 州市政府相继提出了“海绵城市”、“国家生态市”以及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口号,突出了当地打造 生态城市以及节水型社会现金城市的理念[。
依据《安徽省节水用水条例》《安徽省城镇供水条 例》《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池州市城市节 约用水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定了《池州市节水型 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
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75号《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6月28日省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回良玉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城市(包括市、建制镇)规划区内使用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本办法。
第三条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各地、市、县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第二章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第四条各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城市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并编制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平衡测试,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单项用水定额。
第六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用水量大的单位列为计划用水户,建立用水档案,并根据用水定额和水量分配方案,安排计划用水户的用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对计划用水户实行节约用水奖励制度。
实际用水量低于用水计划指标的,按节约水费的10%至30%奖励节约用水户。
具体奖励办法由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计划用水户超计划用水按下列规定实行加价收费:(一)超计划用水50%以下的(不含50%),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1—2倍收费;(二)超计划用水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3—5倍收费;(三)连续6个月超计划用水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标准水价的5—8倍收费,并可以采取限制供水措施。
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专项用于节约用水和供水工作,不得挪用。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18修正)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18修正)【法规类别】水资源【发文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8.04.02【实施日期】2018.04.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2年8月30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订《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3年12月13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28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8年3月30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第三章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第四章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的活动。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本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除外。
对前款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的使用有争议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用水权益的前提下,按照尊重历史、维护现状的原则予以确认。
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20120203)

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水情是我省最大的省情,水患是我省最大的隐患。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应对我国严峻水资源形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两个1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贯彻落实我省新时期治水方略,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督,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我省经济社会长期平衡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好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合理分配流域与区域水量;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全省及各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4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我省用水效率达到可接近全国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504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36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82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重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安徽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水源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该省制定了《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本文将就该条例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水污染却给安徽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
例如2016年,淮北市区曾出现啤酒厂污水无法处理的情况,导致当地饮用水受到威胁。
随着安徽省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饮用水需求量也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加强水源环境保护,将会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生活和健康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其目的在于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体系,推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 安徽省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该条例第二条规定:“凡涉及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的开发、保护、管理和利用行为,均适用本条例”。
这一规定强调了对水资源的全面保护与管理。
2. 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保护安徽省的水资源,条例第三条规定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污染、治理水环境、促进水生态建设等。
3. 对污染物的严格控制条例第七条规定了严格控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其中重点排放企业的排放标准更为严格。
4. 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是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此,该条例规定了政府和企业对饮用水水源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5. 条例的法制保障条例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强了法制监管力度。
同时,该条例还强调了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饮用水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三、条例实施后的作用和启示随着该条例的出台,安徽省在饮用水保护方面将进入新的阶段。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08•【字号】皖政办[2000]60号•【施行日期】2000.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皖政办[2000]60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八月八日安徽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徽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63号),设置安徽省水利厅(同时保留“安徽省治淮指挥部”牌子)。
省水利厅是主管水行政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的职能1、水电建设方面的政府职能,交给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
2、在宜林地区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政府职能,交给省林业厅承担。
(二)划入的职能1、原省地质矿产局承担的地下水行政管理职能,交给省水利厅承担。
矿泉水、地热水的管理职责分工按中编办《关于矿泉水地热水管理职责分工问题的通知》(中编办发[1998]14号)执行。
2、原由省建设厅承担的指导城市防洪职能、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职能,交给省水利厅承担。
(三)转变的职能1、按照国家和省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拟定全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划分,监测江河湖库的水质。
有关数据和情况应通报省环境保护局。
2、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监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
3、实行政企分开,与所属企业脱钩,不再管理企业。
二、主要职责经过以上职能调整,省水利厅的主要职责是:(一)拟定全省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组织水法律、法规的实施并监督检查。
亳州市城区中深层地下水动态浅析

I【水文水资源亳州市城区中深层地下水动态浅析陈整风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辖憔城区和 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km2。
以2015年常住人口计,亳州 市当年人均水资源量为439&+,不到 全省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约是全国 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为极度缺水城 市。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居民人口 不断的增加,用水量也日渐增大。
水资 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 亳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表径流量可利用率较低,地表 水供水量有限,这样就必然加大地下 水的开采量。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山东省辖市均设有节约用水办公室。
安 徽省超过50%的设区市成立了节水管 理机构,其他地区实行节水与水资源管 理机构合并办公。
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 投人机制,河南坚持财政资金固定投 人,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规定水 资源费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 支出不少于支出总额的905。
安徽明 确各级征收的水资源费必须保障水资 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需求,不足部分 由同级财政另行安排。
山东健全完善水 资源管理长效稳定投人机制,明确了省 级水资源管理经费来源。
4.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各省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资 源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2012 年以来,河南先后出台了《河南省用水 总量控制预警管理办法》《河南省地下 水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件法规或规 范性文件。
安徽省颁布了《安徽省节约 用水条例》《关于规范全省取水许可审 批管理的通知》等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江苏出台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山东出台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 管理办法》等1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供水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等。
因此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等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亳州市市区近几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对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规标题】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2015年发布)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
九号)
【适用区域】安徽省
【发布时间】2015-07-17【生效时间】2015-10-01【关键词】取水用水管理,资源管理,节能降耗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二十九号)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已经2015年7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7月17日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
(2015年7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节约用水,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 节约用水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分类指导、市场调节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约用水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街道办事处、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等政府派出机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节约用水工作,协助上级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节约用水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环保、农业、财政、科技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节约用水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节水产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产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节约用水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节约用水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对节水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举报浪费水和不履行节约用水监管职责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并向社会公布;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九条 用水应当坚持节水优先。
优先利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鼓励使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
第十条 城乡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城镇规模、产业结构应当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专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农业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专业规划,编制本行业节约用水实施方案。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节约降耗的要求,制订行业用水定额,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水定额,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质监部门制订,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行业用水定额应当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修订并公布。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制订严于省规定的用水定额。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