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607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607

乎仍然没有说透。( 分) 5
( ( 风骨》 篇中说 :诏张述情, 二) “ 必始乎风 ; 沉吟铺辞 , 莫先乎骨 。“ ”结言端直 , 则文骨成焉 ;
意气骏爽, 则文风清焉。可以看出, ” 刘姗的“ 固然是文意, 风” 但不是一般的文意或内容, 而当是 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 骨” 而“ 固然以文辞为本, 却也不是一般的文辞, 而是一种精要劲 健的语言表达。( 分) }
人了一步, 而且也反映了时代的文学觉醒。( (参见《 1分)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刘解《 “ 文心雕 龙》 选录” )
7 48
三、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1 ) 共 0分
1 U - A . 2 I . 3 3 . 4 U . }C .
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这就是说要求( ” A 创作时对自然事物发挥充分想象 .
B .行文 自然 , 形象描写“ 随成
D.行文委婉曲折 含蓄蕴藉 , , 有言外之意
虽与 日月争光可也 。这几句话 , ” 教材注释说 : 据班固《 离骚序》 叙述 , 谓出 自( ) 。
A 刘安《 . 离骚传》
} 3 .班固《 汉书 ・ 贾谊传 》 C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史记 ・ D .贾谊《 吊屈原赋》 3 与谢 民师推官书》 .苏轼在《 中说 : 诗文创作应该“ 如行如流水 , 初无定质, 但常行 于所 当
74i f
提出诗歌要有“ 神韵” 的古代诗论家是( A.钟嵘 C .严羽
) 。 } 3 .司空图 D.王士慎
认为小说有熏、 刺、 浸、 提的特有的艺术感染力的小说理论家是(
A.李蛰 C .梁启超 得 分 评卷人 四、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 t o分 , 2 共 0分) B .金圣叹 D .李渔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1.(孟子的)“养气”说2.(袁宏道的)“性灵”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刷焉。

……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

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1.(孟子的)“养气”说2.(袁宏道的)“性灵”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刷焉。

……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

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试卷及答案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试卷及答案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孟子公孙丑上》说:“我,我善养吾。

”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

2、教材指出:《庄子》书中提出了“”、“”的艺术创作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二曰赋,三曰比,四曰,五曰雅,六曰颂。

”因而提出了“诗有六义”说。

4、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而末异”。

认为文章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这一点是共同的,但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如体裁形式等)却各不相同。

5、教材认为:从陆机在《文赋》里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农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点:与,有了深刻的认识。

6、皎然在论诗歌创作的“取境”问题时,已经关注到“取境”有、两种情况,对诗歌意境理论作出了贡献。

7、教材指出:李清照《论词》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是勿“破碎”,二是讲“”,三是讲“”,四是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

8、教材指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提出了“”的审美要求;第三提出了“”的审美要求。

9、袁宏道在《序小修诗》一文中评说小修诗“大都独抒,不拘。

”他的诗歌理论观点直接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

10、清代乾隆时期,当沈德潜的“”说盛行之际,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论语》的)“兴、观、群、怨”说2、(王夫子的)“现量”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论语阳货》:“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A、辞达而已矣B、尽美矣,又尽善也C、思无邪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教材指出:《毛诗大序》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要委曲宛转,必须()A、“劝一而讽百”B、“主文而谲谏”C、“怨而不怒”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诗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题解析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题解析
27.“取境”说:皎然在探讨诗歌意与境的关系问题时,提出了 “取境”的问题,关注到了有易、难两种情况。一是“有时意静神王(旺),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即灵感开通,创作顺畅,这是前人如陆机等已经论述过的;二是“取境”艰难的情况:“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种创作情况前代诗论家很少触及,而这又是创作的实情,即有时要在有些灵感的基础上,继之以艰苦的构思,根据诗情、诗思的需要,深入采掘、遴选境象,皎然诗论正视这种情况,是很可取的。更为可贵的是他还论述到,这种“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以后最好又不露斧凿痕迹,这才是他称许的创作的“高手”。在他看来,“取境的问题是区分诗歌创作的品格高下,风格类别的关键“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像这样重视取境的诗论,以往还不曾有过。
9.“发愤著书书”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大的事迹概括出来“发愤著书”说,司马迁有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抱负,他的“发愤著书”说是在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他联想到多少先贤因遭厄运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引这些先贤为精神同道。“发愤著书”说认为真正伟大作品,大抵是作家遭到统治者迫害后,为了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此说法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都产生过重要理想。
17.“诗缘情而绮靡”说:陆机在《文赋》中论及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把文体分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诗缘情而倚靡”说,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缘情”就是要诗歌注重感情的抒发。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29.“不平则鸣”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他的“不平则鸣”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实质上看应该是和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对此理论有了更多的思考,从而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思想。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XXX大学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考试填空题总复习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论选读(⾃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说明:此科⽬,是本⼈汉语⾔⽂学专业⾃考的最后⼀科,已经顺利的⾼分通过。

在此,⼗分感谢那些在⽂库⾥⾯提供资料的朋友。

我曾在⽂库找寻找关于此科的有关资料,但是甚少,特别是适合准备⾃考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

为此,通过⾃学为此科的课后习题整理出⼀分答案,仅供参考。

此⽂献所有内容全部为本⼈键盘敲打,存在个别错字,⼗分抱歉。

准备此⽂献的⽬的,主要是回馈⽂库,再者为那些⾃考线的同学提供⼀点点的帮助。

祝⼤家考试顺利。

第⼀章先秦⽂学理论1、简述先秦⽂学理论概况。

答:⾸先,先秦⽂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

从远古⾄秦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出来,散⽂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们对⽂学本⾝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觉认识。

其次,先秦早期⽂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著述之中。

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化领导出现了“诸⼦横议,百家争鸣”的⽣局⾯,学术思想⼗分活跃。

再次,在先秦诸⼦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

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

2、《尚书·舜典》关于“诗⾔志”的⼀段⽂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在⽂学史上有何意义?答:主要阐述问题:第⼀,⽤“诗⾔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诗⾔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的内⼼思想感情活动。

把⼈“藏在⼼⾥”的志意、意念⽤语⾔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第⼆,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的要求和理论。

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三⽅⾯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内容和形式都达到⼀种和谐统⼀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格。

⽂学史上的意义:朱⾃清先⽣指出“诗⾔志”是中国古诗论“开⼭的纲领”,说明这⼀理论在中国⽂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先秦时期,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和《》。

2.《庄子·外物》篇说:“言者所以在,得而忘言。

”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主张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它们是《典论·论文》、《文赋》、《》和《》。

5.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为主干,同时要“润之以”,只有二者兼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6.“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唐代诗人、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自居易的《与元九书》。

7.唐代司空图的“四外”说是指“外之致”、“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公安派”的诗论家袁宏道提出了“独抒,不拘”的文学主张。

10.清代诗论家王士稹提出了“”说,沈德潜提出了“”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10分)1.(《论语》的)“兴、观、群、怨”说2.(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诗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

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或认以为真,则两家之集,宜塞破屋子,而何以仅存若干?且可精选者,亦不过十之五六。

人安得恃才而自放乎?(袁枚《随园诗话》)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2.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文学理论上的评述。

(提示:要求说明它提出了什么文学理论观点,有什么意义和缺陷等)四、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1)期末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1)期末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1)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神话:2、采诗说:3、“赋比兴”:4、“楚辞”:5、《左传》:6、“互见法”:7、“乐府”:8、“古诗十九首”:9、“黍离之悲”:10、墨子三表法:11、史记:12、“春秋笔法”二、简答题:(一)原始歌谣有哪些特点?(二)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三)为什么说《诗经》开创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传统?(四)简要回答《楚辞》与赋的区别。

(五)简述《湘夫人》的艺术特点:(六)简述“《楚辞》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高峰”的缘由。

(七)简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八)汉代的赋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哪些侧重点?(九)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十)《诗经》的文学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十一)“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三、分析题:1、简要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形象。

2、简要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的子玉形象。

3、简要分析《湘夫人》中神性和人性相结合的特点。

及作品是如何对湘君进行心理刻画的。

4、以《齐桓晋文之事章》为例分析孟子文章“善设机巧,引人入毂”的艺术特色。

5、《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报任安书》),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简要分析这三句话的基本内涵。

6、简要分析《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形象。

7、简要分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思想性格。

8、简要分析《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形象9、简要分析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10、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如何看待两句话的含义?四、论述题:1、以学过的相关内容为例,论述《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2、以《齐桓晋文之事章》为例,论述孟子文章的艺术特色。

3、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论述《史记》的艺术(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

4、以作品为例,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5、以作品为例,论述《诗经》的艺术(文学)成就。

6、以作品为例,论述汉大赋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题答案第一编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孟子2、诗,诗经3、兴,观,怨4、文,质5、以意逆志,知人论世6、(第一个空不填),浩然之气7、气,气8、辞,志9、论其世,知人论世10、庄子,庄子11、自然,人为12、虚静13、得意而忘言,得意忘言14、意在言外二、单项选择题:1.B2.D3.A4.A5.C6.D7.D8.C9.D 10.A第二编两汉一、填空题:1、怨2、报任安书,发愤著书3、天人,古今4、离骚5、毛公,卫宏6、礼义,谲谏7、讽谏8、比,兴,六义9、志,诗10、疾虚妄二、单项选择题:1.C2.B3.D4.C5.B6.D7.C8.王充9.B 10.C第三编魏晋南北朝一、填空题:1、才能,文体2、书论,诗赋3、王粲,徐干,刘桢4、书论,欲丽5、气6、文心雕龙,诗品7、构思8、十,缘情9、尚巧,贵妍10、构思,词藻,音乐11、悲,艳12、道,文13、宇宙万物,文章14、儒,道,佛15、想象16、体裁,才性17、体裁形式,风格特点,才能,个性18、才,气19、繁缛,壮丽20、思想感情,语言表达21、文心雕龙,诗品22、性情,性灵23、自然英旨24、补假,直寻25、滋味,味26、风骨,风力,丹彩27、兴,比,赋28、曹丕,陆机,刘勰,钟嵘二、单项选择题:1.D2.C3.C4.A5.B6.A7.A8.C9.D 10.D 11.B 12.A 13.C 14.B 15.C 16.A 17.D 18.A第四编隋唐五代一、填空题:1、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兴寄,汉魏风骨3、风骨,兴寄4、感遇诗,登幽州台歌5、诗式6、意境7、意,境9、不平则鸣10、气盛言宜,精神11、陈言12、不平则鸣,发愤著书13、皎然,白居易14、与元九书15、为时,为事16、标其目,显其志17、思与境,意境18、神思,境象,(第三个空不填)19、诗品,滋味20、韵,味,象,景二、单项选择题:1.A2.B3.D4.C5.C6.C7.D8.A9.C 10.D 11.A 12.B第五编宋金元一、填空题:1、六一诗话2、道,道3、诗穷而后工4、行云流水,文理自然5、随物赋形6、空静7、论词,别是一家8、破碎,铺叙,故实9、沧浪诗话10、识11、兴趣12、滋味,韵味13、兴趣,音节14、入神,入神15、论诗三十首,戏为六绝句16、心画心声总失真17、豪华落尽见真淳18、词源,论词19、雅正,清空,意趣20、清空,意趣二、单项选择题:1.B2.B3.D4.A5.D6.B7.C8.D9.C 10.A 11.C 12.B 13.A 14.A 15.B第六编明代一、填空题:1、四溟诗话,诗家直说2、情景,情景3、适会4、体,志,气,韵5、兴,趣,意,理6、童心7、发愤,发愤著书8、七子,性灵9、袁宏道,独抒性灵10、擘破玉,打草竿二、单项选择题:1.B2.D3.C4.C5.A第七编清代一、填空题:1、水浒,西厢2、金圣叹3、运事,生事4、人物,情节5、剪碎,凑成6、真实,典型7、妙合无垠,情中景,景中情8、原诗,文心雕龙9、物,我10、事,情,识,力11、识12、带经堂诗话,神韵13、尽得风流14、说诗啐语,格调15、体裁,音节18、性灵,格调16、随园诗话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A5.A6.B7.C8.D9.C 10.D 11.B 12.A 13.D 14.B 15.C第八编近代一、填空题:1、艺概2、文概,诗概,赋概3、文心雕龙4、烟霞,草树5、赋心,诗体6、诗界,小说界7、思想,境界,语句8、新名词9、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小说界10、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11、理想,写实12、境界13、境界,境界14、无我,有我15、景语,情语二、单项选择题:1.C2.A3.D4.B5.B6.D7.C8.C。

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清代。

1、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

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2、金圣叹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

3、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

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4、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 立主脑”。

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闲情偶寄》)。

5、王夫之的诗学著作有《诗广传》、《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

6、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一是“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二是“巧者则有情中景”;三是还有一种“ 景中情”。

7、叶燮著作颇丰,尤以其诗学著作《原诗》内外篇著称,被认为是继刘勰《文心雕龙》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8、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和“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9、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

10、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其中的识处于核心地位。

11、王士禛诗学著作颇丰,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最为著名。

12、王士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

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 神韵”说。

13、教材认为:王士禛“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4、沈德鸿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诗论著作《说诗晬语》。

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 格调”说。

15、教材认为,沈德鸿的“格调”指的是体裁和音节二者,二者兼美,即是他认为有“格调”的作品。

16、袁枚在他的论诗著作《随园诗话》中提倡“ 性灵”说,以与沈德鸿的“ 格调”说相抗。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

”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乎()”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钟嵘的《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

文已尽而意有余,()也;因物喻志,()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也。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7.教材指出:严羽在他的论诗著作《》里以禅喻诗,借用佛教禅宗的话语,提出了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说。

8.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说,这一理论观点成为后来的公安派“”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9.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钟嵘的)“滋味”说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日:“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1. 概述古代文论的发展演变历程。

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上古文论:上古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文论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史称“言志”文学。

b. 先秦文论: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纷争,涌现出许多文论著作。

其中以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和墨家的《墨子》等最具影响力。

c. 魏晋文论:魏晋时期,文学开始转向超脱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境界。

代表人物有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d. 宋代文论: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代表性作品有苏轼的《文赋》、黄庭坚的《破幽梦赋》等。

e. 明清文论:明清时期,文学走向了大众化,文论理论成熟。

代表性文论家有杨万里的《声调》、许渊冲的《文心雕龙》等。

2. 论述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规范文学创作:古代文论审视了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从文辞、格调到意境和表达手法等都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标准,使文学创作更有章法和立足点。

b. 引导思想风格: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道家和墨家等学派的思想观念,都在古代文论中得到了体现和发扬。

c. 传承文化传统:古代文论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例如,宋代文论弘扬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d. 探索审美范畴:古代文论对美的审美范畴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讨,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代文论家的审美观点和理论成为了后人思考文学艺术的重要依据。

3. 解答以下几道选择题:a. 古代文论的“言志”文学注重的是什么?答: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

b. 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哪个时期?答:宋代。

c. 儒家的代表性文论著作有哪些?答:《论语》。

d. 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有何影响?答: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e.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规范标准包括哪些方面?答:文辞、格调、意境和表达手法等。

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四)(XXX大学)

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四)(XXX大学)

XXX大学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四)一:宋金元。

1、教材认为: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 B );A、“文以载道”;B、“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C、“文者以明道”;D、“有道有艺”;2、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古代文论家是( D );A、唐代韩愈;B、唐代白居易;C、宋代苏轼;D、宋代欧阳修;3、(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段文论出自于( A );A、苏轼的《答谢民师书》;B、韩愈的《送孟东野序》;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D、欧阳修的《梅圣愈诗集序》;4、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D );A、司空图;B、皎然;C、严羽;D、苏轼;5、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 B );A、指诗歌创作应“得意而忘言”;B、指诗应在平淡中饮食丰富的意味和理趣;C、批评宋代一些诗的淡乎寡味;D、批评代以议论说理入诗的现象;6、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C );A、“清空雅正”;B、“点铁成金”;C、“别是一家”;D、“脱胎换骨”;7、宋代诗话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D );A、欧阳修《六一诗话》;B、张戒《岁寒堂诗话》;C、吕本中《紫微诗话》;D、严羽《沧浪诗话》;8、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的古代诗论家是( C );A、唐代皎然;B、唐代司空图;C、宋代严羽;D、宋代苏轼;9、提出“诗有别材”、“别趣”说的是( A );A、严羽的《沧浪诗话》;B、张戒的《岁寒堂诗话》;C、苏轼的《书黄子思诗集后》;D、皎然的《诗式》;10、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 C );A、元好问;B、张炎;C、严羽;D、李清照;11、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是( B );A、说潘岳文章没有写出他的高尚情志;B、批评潘岳文格与人格的不统一;C、赞扬潘岳《闲居赋》情感高尚,但仍未写出他真实而高尚的人格;D、说文章总是不能表达作者的真实心声;12、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八首:“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复习题(重点内容及名词解释要点提示)(XXX大学2021学年度)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复习题(重点内容及名词解释要点提示)(XXX大学2021学年度)

XXX大学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复习题(重点内容及名词解释要点提示)一、关于复习和考试1.复习的内容和重点。

这学期复习的重点包括以下十个内容:(1)先秦:《论语》选录;(2)两汉:司马迁文论选录(《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报任安书》节选);(3)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选录(《原道》、《神思》、《体性》、《风骨》);(4)魏晋南北朝:钟嵘《诗品》选录(《诗品序》);(5)隋唐五代: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6)隋唐五代:司空图诗论选录(《与李生论诗书》、《与极浦书》、《与王驾评诗书》);(7)宋金元:严羽诗论选录(《沧浪诗话·诗辨》);(8)明代:李贽文学论著选录(《童心说》);(9)清代: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10)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选录。

重点内容要求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以所学理论和知识为指导、解释和鉴赏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

在复习中请注意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考试中的大的问答题可能主要出现在重点内容里。

2.考试的题型。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

3.关于《考核说明》中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怎样理解。

《考核说明》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文章的知识点有全面的一般的了解(例如作品的作品的作者、书名、篇目、主要内容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一些填空、选择、翻译的问题。

(注意:不是说掌握和重点掌握的内容不出填空、选择的问题)。

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条理化的归纳总结(例如能总结、归纳作品的内容、文论名词的理论内涵等)。

在考试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会出一些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翻译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试卷代号:1094 座位号巨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1月题号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她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橘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 而绮靡”,“赋_ 而浏亮”。

能够看出她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亥业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85 8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_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功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镇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_ ”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

”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乎()”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钟嵘的《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

文已尽而意有余,()也;因物喻志,()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也。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7.教材指出:严羽在他的论诗著作《》里以禅喻诗,借用佛教禅宗的话语,提出了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说。

8.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说,这一理论观点成为后来的公安派“”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9.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钟嵘的)“滋味”说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日:“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汉语言专业06春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指导

汉语言专业06春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指导

汉语言专业06春《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指导重庆远程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2006年6月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中国各历史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著作的主要内容的了解,包括各家各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文学理论观点。

2.考核方式以重庆电大期末考试文件为准。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5版《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教材,以及韩传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2版《中国历代文论选读学习指导》。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6.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及结构大致为:①名词解释题(20%);单项选择题(15%);阅读翻译并回答(20%);问答题(45%);②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10%),单项选择(10%),阅读翻译并回答(20%),问答题(40%)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先秦重点名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养气”说重点掌握1、孔子“诗可以怨”在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2、孔子文艺思想对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一般掌握1、〈论语〉的“思无邪”说2、孔子在《论语•八佾》中对《韶乐》的评价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二章两汉重点名词(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重点掌握1、诗“六义”说2、《毛诗大序》(翻译)3、掌握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著名段落:“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故述往事,思来者。

”4、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文学真实性的异同比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重点掌握1、《文心雕龙•神思》关于创作灵感的论述。

2、钟嵘的“滋味说”一般掌握1、曹丕《典论论文》的“文气”说2、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的内涵3、刘勰关于文学创作风貌与作者个性及学养之间关系的论述第四章隋唐五代重点掌握白居易的“美刺说”重点掌握1、陈子昂对齐梁文学的批评2、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一般掌握1、陈子昂的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白居易的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3、韩愈的“气盛言宜”说4、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5、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第五章宋金元重点名词(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重点掌握1、张炎的“清空”说2、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翻译)3、掌握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著名段落:“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___________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_______ 而绮靡”,“赋________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_ ”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_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________ ”和“ _________”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_________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_________ ”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________ 。

尽得__________ ”。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 ___________ ”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 、(庄子的)“虚静”说2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 ‘尽美矣,又尽善也"B ‘思无邪"C ‘尽美矣,未尽善也"D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 《论衡·艺增》B 《孟子》C 《史记·屈原列传》D 《毛诗大序》3 、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 陆机B 钟嵘C 皎然D 司空图4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

A 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B 批评晋代诗风流情多,风云气少,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有风骨和新意C 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D 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诗尚婉约5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出自明代诗论家()。

A 谢榛的《四溟诗话》B 李贽的《童心说》C 王士贞的《艺苑卮言》袁宏道的《序小修诗》四、翻译题( 10 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 、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

2 、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3 、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复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 、发愤著书3 、止乎礼义4 、缘情体物5 、诗经楚辞6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7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别是一家9 、清空意趣10 、独抒性灵性灵11 、一字风流12 、境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 、(庄子的)“虚静”说“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

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

《庄子·大宗师》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

( 1 分)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 2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造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

( 2 分)2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结构》里列《立主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传奇亦然。

”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

( 1 分)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

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它也是陪衬。

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

( 1 分)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

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来展开。

( 3 分)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B2 、 D3 、 D4 、 C5 、 A四、翻译题( 10 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

真是这样吗 ? ( 2 分)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之的人的言辞吧。

( 2 分)凡是读书人胸怀才智,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爱放浪自己在山巅水边,外面可以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的形状和品类,常常探究它们的奇形怪状;( 3 分)心中怀有积存着的忧思感愤,兴起于怨愤讽刺,用以表达羁旅的臣子和寡居的妇女们的概叹,而描写人们感情中难于言状之处,(这)大概是诗人越是穷顿困厄,诗就越写得好吧。

这样说来,不是写诗能使人穷顿困厄,倒是穷顿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

( 1 分)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 5 分)《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

例如在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

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

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 15 分)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一例。

而后世许多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原则。

( 5 分)2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 7 分)《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剪裁、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像、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

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的虚构文学。

( 9 分)金圣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

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文学观点。

( 9 分)3 、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丰富隽永的审美特征。

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宋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 5 分)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

《沧浪诗话·诗辨》说:“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