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三大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利比希法则: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及整个健康状况都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必需的营养成分。

○3谢尔福德法则:耐受性定律。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4、○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生活提供的生态位。它是城市给人们提供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3生产生态位:指与人类生产有关的生态位,如资源条件。

○4生活生态位: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态位,例如资源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等。

5、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6、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即物质循环。

7、生态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被另一种生态类型替代的顺序过程。

8、生态学原理

城市生态学原理

9、○1一次能源:又称原生能源,指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矿物燃料、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日常生活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此类。○2二次能源:又称次生能源,是指原生能源经过加工转化的能量形式,如电力、柴油、液化气等。

10、○1设计烈度: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如遇场地条件不良或建筑物重要性,可以将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

○2基本烈度: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3甲类抗震建筑:特殊要求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抗震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丙类抗震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

丁类抗震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11、○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2火风压:矿井中发生火灾时,烟流主要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移动,火灾波及的范围内空气温度升高,形成与自然风压相同的火风压。

12、引下线: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13、○1Q类场所: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三级:Q—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3级场所,在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小,爆炸后果较轻的场所。

○2G类场所: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两级: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镁粉、铝粉、煤粉等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场所;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

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H类场所:火灾危险场所,共分为三级: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物体,而它们的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悬浮状、堆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它们虽然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上与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3级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14、风暴潮:是由于受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15、○1生态恢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2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3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6、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17、○1华盛顿宪章:1987 年10 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即《华》,是总结了《威》后20多年科学成果的一份集大成的文件,详细规定了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对历史城市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华》指出,值得保存的特性包括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以及表明这种特征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损害会威胁到历史城镇和历史城区的原真性,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公众参与、立法保障、完善设施、无车环境、风貌协调。

○2威尼斯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在威尼斯举行“第二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讨论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简称《威》。《威》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同时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与修复文物建筑。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其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的审美和价值,还强调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一切保护、修复和发掘工作都要有准确的记录、插图和照片。

○321世纪议程:《21世纪议程》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是前至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大体可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部分。《议21世纪议程》文本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由序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或持续发展立法与实施、费用与资金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团体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共六章组成,有18个方案领域。这一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与对策等,提出了到2000年各主要产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上述目标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由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共五章组成,有19个方案领域。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由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共四章组成,有20个方案领域。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这部分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荒漠化防治、保护大气层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管理共五章,有21个方案领域。

○4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8、○1设计洪水标准:指当发生小于或等于该标准洪水时,应保证防护对象的安全或防洪设施正常运行;

○2校核洪水标准:指遇该标准相应的洪水时,采取非常运用措施,在保障主要防护对象的主要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