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导学案解析

《药》导学案解析
《药》导学案解析

《药》(学生版)

【学习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2、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课前预习】

(一)教材助读

1、解题。

请你想一想:“药”,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来治什么病?谁得了病?“药”从哪里来?围绕“药”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南腔调集》等。《药》选自小说集《呐喊》。

《药》创作于1919年4月,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徐锡麟和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是在1907年7月组织的反对清政府的起义中先后遇害的。作为同乡的鲁迅,对于他们的遇害很是激愤,于是就创作了这篇小说。

(二)预习检查

3、窸窸窣.窣.()蹩.()进拗.()开搭赸.()

丛冢.()竦.然()肩胛.()骨攫.()取

褴褛

..()()跄.()跄踉.踉()

4、(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请你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三)、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5、(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①列出课文中的人物,并概括情节,

②列出情节结构图。请你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情节:华家(明线)时间地点夏家(暗线)

开端:老栓买药→()←→()←夏瑜就义

↓↓↓↓↓

发展:()→当天早上←→茶馆←()↓↓↓↓↓

高潮:()→当天上午←→()←茶客谈夏瑜

↓↓↓↓↓

结局:华母上坟→()←→坟场←()6、《药》有两条线索:明线写华家悲剧,暗线写夏家悲剧,作者把线索处理成一明一暗的意图是()

A.文中华家的人物都登了场,而夏瑜则是虚写,故做华明夏暗的处理

B.作为文中唯一的革命者夏瑜,作者主要揭示其脱离群众的弱点,故做暗线处理

C.明暗交错,结构新颖、节省笔墨

D.突出华老栓的愚昧、落后、麻木,进而揭示夏瑜不被群众理解的悲哀

【拓展延伸】

7、学完课文后,有人在文题“药”后先后加了感叹号和问号,你们体会一下,该作何解?

感叹号:可以理解为:烈士的为革命牺牲而流下的鲜血竟成了民众治病的“药”。多么令人震惊/多么让人悲哀/

杀害了革命者后又用革命者的鲜血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刽子手多么凶残,多么卑劣/

以“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良药,群众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可悲可叹/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啊,“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啊,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问号:可以理解为:“人血馒头”能医治好“痨病”吗?什么是拯救旧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训练反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1)对文中第一句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

B.交代了故事情节,直接为主题服务

C.渲染了冷清、凄寂的气氛

D.暗点秋瑾被害的时间

(2)对文中第二句话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点出了老栓的身份、地位

B.表现了老栓为儿子治病不辞艰辛

C.说明老栓夜间并没有睡着

D.为下文写老栓买药做了铺垫

8、.对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的四个黯淡的金字。 ( )

A.暗示秋瑾被杀害的地点,突出时代特征

B.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深切的怀念

C.展示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的兴奋与幸福感,从而衬托出他的愚昧、落后

D.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

(2)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 )

A.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罪恶

B.表现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C.为下文华、夏两家分别在路两边为儿子上坟的情节做了铺垫

D.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为富不仁的罪行,呼唤人民的觉醒

9.小说结尾写道:“……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段描写的作用是()

A.映衬两位母亲的麻木、呆滞

B.渲染坟场的悲凉与恐怖

C.是坟场环境的如实写照

D.表现出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药》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学习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分析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预习】

①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入衣袋,又在外面()了两下;便()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A.抓塞按拿

B.抓塞按点

C.掏装摸拿

D.掏装按点

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白处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黑的人便()过灯笼,一把()下纸罩,()了馒头,()与老栓;一手()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A.拿撕包交接

B.拿撕裹塞抓

C.抢扯包交接

D.抢扯裹塞抓

【合作探究】

3、“掏了半天”、“抖抖的装入衣袋”两句描写有何作用?

4、华老栓两次“按”衣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5、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写“黑的人”有什么作用?

6、试概括华老栓、夏瑜和康大叔的形象

华老栓:

康大叔:

夏瑜:

7、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它的作用【拓展延伸】

《药》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主题

【学习难点】

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合作探究】

1、夏瑜在监狱中有哪些行为?人们的反映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劝说牢头造反,表现出夏瑜确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

B.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牢头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反映出夏瑜没分清敌我友。

C.清王朝的天下大家坐,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针锋相对,推翻异族统治的大清天下,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夏瑜思想中的民主性和民族性。

D.鲁迅先生通过塑造夏瑜,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3.夏瑜在狱中被红眼睛阿义打了以后,还说:“可怜哩”,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瑜在进行自我宽慰

B.夏瑜在哀叹辛亥革命的失败

C.夏瑜认为阿义死心塌地为统治效劳实在可悲

D.夏瑜为自己对阿义的教育如对牛弹琴而慨叹

4、为什么夏四奶奶上坟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脸上出现“羞愧”?

5.在《药》中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在那尖圆的坟顶”,作者这样写用意是()

A.突出夏瑜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哀悼。

B.暗示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冲淡坟场悲凉肃杀的氛围。

C.以夏瑜的牺牲与华小栓的死作对比,说明夏瑜牺牲的悲壮。

D.对烈士的慰藉,说明革命的火种不会被扑灭,表现作者对群众的觉醒寄予希望。

6.《药》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7、标题“药”有什么作用?(提示:从主题、情节、线索等方面思考。)

8、写作特点:

作者在文章中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三类人物: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爪牙。夏瑜、华老栓和康大叔分别属于哪一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药》(教师版)

【学习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2、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课前预习】

(一)教材助读

1、解题。

请你想一想:“药”,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来治什么病?谁得了病?“药”从哪里来?围绕“药”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南腔调集》等。《药》选自小说集《呐喊》。

《药》创作于1919年4月,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徐锡麟和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是在1907年7月组织的反对清政府的起义中先后遇害的。作为同乡的鲁迅,对于他们的遇害很是激愤,于是就创作了这篇小说。

(二)预习检查

窸.(xī)窸窣.(sū)窣蹩.(bié)进拗.(ǎo )开搭赸.(shàn )

丛冢.(zhǒng )竦.然(sǒng )肩胛.(jiǎ)骨攫.(ju é)取

褴褛

..(lán )(lǚ)跄.(liàng )跄踉.踉(qiàng )

4、(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请你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三)、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5、(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①列出课文中的人物,并概括情节,

人物: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康大叔、茶客、夏四奶奶、夏瑜

②列出情节结构图。请你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情节华家(明线)时间地点夏家(暗线)

↓↓↓↓

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

↓↓↓↓

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

↓↓↓↓

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

↓↓↓↓

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

6、《药》有两条线索:明线写华家悲剧,暗线写夏家悲剧,作者把线索处理成一明一暗的意图是( D )

A.文中华家的人物都登了场,而夏瑜则是虚写,故做华明夏暗的处理

B.作为文中唯一的革命者夏瑜,作者主要揭示其脱离群众的弱点,故做暗线处理

C.明暗交错,结构新颖、节省笔墨

D.突出华老栓的愚昧、落后、麻木,进而揭示夏瑜不被群众理解的悲哀

【拓展延伸】

7、学完课文后,有人在文题“药”后先后加了感叹号和问号,你们体会一下,该作何解?

感叹号:可以理解为:烈士的为革命牺牲而流下的鲜血竟成了民众治病的“药”。多么令人震惊/多么让人悲哀/

杀害了革命者后又用革命者的鲜血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刽子手多么凶残,多么卑劣/

以“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良药,群众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可悲可叹/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啊,“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啊,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问号:可以理解为:“人血馒头”能医治好“痨病”吗?什么是拯救旧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训练反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1)对文中第一句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

B.交代了故事情节,直接为主题服务

C.渲染了冷清、凄寂的气氛

D.暗点秋瑾被害的时间

(2)对文中第二句话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点出了老栓的身份、地位

B.表现了老栓为儿子治病不辞艰辛

C.说明老栓夜间并没有睡着

D.为下文写老栓买药做了铺垫

8、.对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的四个黯淡的金字。 ( B )

A.暗示秋瑾被杀害的地点,突出时代特征

B.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深切的怀念

C.展示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的兴奋与幸福感,从而衬托出他的愚昧、落后

D.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

(2)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 D )

A.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罪恶

B.表现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C.为下文华、夏两家分别在路两边为儿子上坟的情节做了铺垫

D.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为富不仁的罪行,呼唤人民的觉醒

9.小说结尾写道:“……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段描写的作用是( D )

A.映衬两位母亲的麻木、呆滞

B.渲染坟场的悲凉与恐怖

C.是坟场环境的如实写照

D.表现出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药》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学习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预习】

①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D )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入衣袋,又在外面()了两下;便()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A.抓塞按拿

B.抓塞按点

C.掏装摸拿

D.掏装按点

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白处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D)

黑的人便()过灯笼,一把()下纸罩,()了馒头,()与老栓;一手()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A.拿撕包交接

B.拿撕裹塞抓

C.抢扯包交接

D.抢扯裹塞抓

【合作探究】

3、“掏了半天”、“抖抖的装入衣袋”两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①说明钱来之不易,藏得十分谨慎。②既是老年动作,又是内心激动的表现。③表现华老栓夫妇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

4、华老栓两次“按”衣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第一次表明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②第二次说明他谨慎机警,同时又说明社会的动乱黑暗。

5、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写“黑的人”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康大叔的贪婪凶狠的特点。

6、试概括华老栓和康大叔的形象

华老栓: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具有善良、勤劳、俭朴的美德;又十分愚昧落后,这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毒害造成的。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了他的愚昧落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忠实的卫道士,穷凶极恶,贪得无厌得刽子手。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以杀人为职业,以买人血馒头为专利。对群众蛮横无理,凶恶之极,对革命极端仇视。

教学反思:

《药》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主题

【学习难点】

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课前预习】

1、夏瑜在监狱中有哪些行为?人们的反映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①夏瑜:宣传真理,鼓动牢头造反,坚贞不屈。②人们对夏瑜的宣传不理解,也不可能接受。不仅牢头造反,连一般人也幸灾乐祸,说他疯了。从侧面反映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是不成功的。③揭示了当时人们的麻木程度之深之普遍。

2.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劝说牢头造反,表现出夏瑜确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

B.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牢头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反映出夏瑜没分清敌我友。

C.清王朝的天下大家坐,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针锋相对,推翻异族统治的大清天下,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夏瑜思想中的民主性和民族性。

D.鲁迅先生通过塑造夏瑜,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3.夏瑜在狱中被红眼睛阿义打了以后,还说:“可怜哩”,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夏瑜在进行自我宽慰

B.夏瑜在哀叹辛亥革命的失败

C.夏瑜认为阿义死心塌地为统治效劳实在可悲

D.夏瑜为自己对阿义的教育如对牛弹琴而慨叹

4、为什么夏四奶奶上坟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脸上出现“羞愧”?

明确:因为,一方面她不理解她儿子的行为是革命的,另方面她又怀念被清政府杀害的儿子,但又怕人发现,她的表情,正是她这种内心隐秘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学生只要能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就是对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有了初步理解。

5.在《药》中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在那尖圆的坟顶”,作者这样写用意是( D )

A.突出夏瑜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哀悼。

B.暗示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冲淡坟场悲凉肃杀的氛围。

C.以夏瑜的牺牲与华小栓的死作对比,说明夏瑜牺牲的悲壮。

D.对烈士的慰藉,说明革命的火种不会被扑灭,表现作者对群众的觉醒寄予希望。

6.《药》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明确:本文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7、标题“药”有什么作用?(提示:从主题、情节、线索等方面思考。)

答:(1)标题“药”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愚昧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2)小说情节都围绕“药”展开,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标题“药”有概括情节的作用。

(3)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标题“药”有连接线索的作用。

8、写作特点:

作者在文章中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三类人物: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爪牙。夏瑜、华老栓和康大叔分别属于哪一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夏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者,华老栓属于人民群众,康大叔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爪牙。

夏瑜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他勤勤恳恳、省吃俭用,但又十分愚昧落后,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既不关心更不理解,对革命者的牺牲,他无动于衷。这又表现了他愚昧、麻木、无知的一面。

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和镇压群众的工具,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他以杀人为职业,以卖人血馒头为“专利”,毫不知耻,更不知罪。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

教学反思:

第一二章导学案解析

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1 课时拟讲日期:9 月 2 日 课题: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 习 目 标 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通过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5.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思和对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6.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思,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 师 学 生 生 成 性 问 题: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测题 1、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 看课文P6页图1-1-1,说一说: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七色光带,你能不能利用这种现象解释雨后的彩虹? 2.你在“哈哈镜”中的像变化了,把你变形了,为什么平面镜的像没有变形? 3.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怎样来的?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棒 冒“白气”;烧开水时,壶嘴也冒“白气”,这个“白气”和白雾是不是同种物质? 4. 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是。 三、精讲释疑 1. 牛顿的故事 爱迪生的发明。。。。。。 2. 介绍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其作用 四、小结:学到了什么

课堂达标检测题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 、、、。 2、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教师学生 生成 性问 题 教 学 反 思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

导学案12(教师版—有答案)

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讲库仑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库仑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点电荷的概念,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发展要求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及其所蕴含的设计思想。 说明 1.利用库仑定律公式求解静力学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或可运 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情形。 2.利用库仑定律公式与其他动力学规律求解力学与电学综合的问题,只要求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 三、课标定位: 1.通过演示实验,定性了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量的多少以及电荷之间距离 大小的关系. 2.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感悟科学研究中建立 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3.知道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公式表述,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 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了解库仑扭秤实验. 四、自主学习: (一)、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 与它们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F=k q1q2 r2,其中,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 ;(2) . 4.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 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 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 温馨提示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只有在忽略了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 影响时,即可视为点电荷.点电荷的电量等于带电体的电量. (二)、库仑的实验 1.库仑扭秤实验是通过比较静电力F大小的.实验结果发现静电力F与 距离r的成反比. 2.库仑在实验中为研究F与q的关系,采用的是用两个的金属小球电荷量的方法,发现F与q1和q2的成正比. (三)、静电力叠加原理 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不受其他电荷影响.其中每一个点电荷 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 五、核心要点突破(名师解疑):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B2U1导学案(教师版)

必修2 导学案 Unit 1 Cultural relics Class:____________ No: _____ Group:____________ Name:______________ Part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预习案:I. 练读词汇表、听录音跟读。 II. 熟背词汇拓展表。 2.练习案:堂上使用或课后作业,熟读熟记。 【学习目标】 1.熟读掌握本单元词汇表,并记住适当的拓展词汇。 2.对本单元的词汇熟练运用。 3.能够在课文阅读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案】 一.单词填空:

1. As is known,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wonders (奇迹) of the world. 2. In the accident, only two people survived (存活) at last. 3. The building is specially designed (设计) for the homeless people. 4. The furniture (家具) in your room looks new at the first sight. 5. Enough evidence (证据) can help him a lot in the court. 6. Most of scholars agree that the first dynasty (朝代) of China was the Xia about 2100 to 1600 BC. 7. I have some doubt (怀疑) whether they will come here on time. 8. He removed (移开) his trousers and I found the wound. 9. Haven’t you seen through (识破) he had enough treasure (财宝) by cheating? 10.The fancy (奇特的) style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11. The policemen searched (搜寻)the mountain for the missing boy but didn’t find him. 12. Beside the entrance (入口) to the church, turn right. 13. We’d better check on the game in the local (当地的) paper. 14. I had a very nice reception (接待) last night with some beautiful flowers. 15. Many rich women are fond of the expensive jewels. (珠宝) 16. She was always there at half past eight, having an informal (非正式的,随意的) talk with the children. 17. The two boats sank (下沉) together into the sea. 18.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will debate (辩论) the issue today. 19. Eyewitnesses (目击者) say the police then opened fire on the crowd. 20. The society is celebrating (庆祝) its tenth anniversary this year. 5. Do you know when they can finish the decoration of the bathroom? (decorate) 6. The queen thought that her jewel was of great value and it’s invaluable, but actually it’s a fake one and it’s valueless. (value) 7. It’s evident that he was guilty with so much evidence. (evident) 8. Three children are removed from the school for persistent bad behavior. There are various events leading the removal of the president. (remove) 9. Please don’t ask me to select what I love, for I will be so annoyed at the selection. (select) 10. Without doubt, he was badly injured in the race, and it’s doubtful that he’ll ever walk again. (doubt) Part 2 Language Points in Reading 1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预习部分:I. 精读课文,互译文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 II. 记下自己的疑问,以备堂上讨论,释疑。 2.探究部分:堂上完成。 3.练习部分:堂上或课后完成。 【学习目标】 1.熟读掌握Reading 1中出现的语言点,温故知新。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book3m1教师版导学案

Book 3 Module 1 Europe Words across boot continental face range landmark gallery situated symbol located architect project sculpture birthplace civilization ancient opposite sign agreement whereabouts govern head representative parliament region geographical feature produce 1.横过;穿过 2.长筒靴;皮靴 3. 大陆的;大洲的 4.面对;面向 5.山脉 6.标志性建筑 7.美术馆;画廊 8.坐落(某处)的;位于(某处)的 9.象征;符号 10.位于 11.建筑师 12.计划;项目;工程 13.雕刻;泥塑 14.发源地 15.文明 16.古代的 17.在…对面 18.签署 19.协议;契约 20.在哪里 21.统治;治理 22. 代表 23.国会;议会 24.地区;区域 25.地区;区域 26.地里的 27.特点 28.产品;农产品 第一课时 Introduction and Function Step 1 Lead-in How many continents/Oceans are there in the world?—seven (four) What are they? —Asia—Europe—Africa-- (North/South) America -- Oceania -- Antarctica --the Arctic Ocean (北冰)the Atlantic Ocean(大西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he Indian Ocean (印度洋) Step 2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map and tell us what they can see

《寓言两则》导学案解析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3、我要体会出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人物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链接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约生于公元前四○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年。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弄清楚故事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3、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准备讲给大家听。 ★预习收获: 一、我会写词语. Qīzǐlǐcǎi chang wei biǎn quèbài jiàn ( ) ( ) ( ) ( ) ( ) tāng yào jì chāng xué shèbǎi fā bǎi zhòng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扁()()奇()__ () 三、课文我知道。 1、《纪昌学射》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扁雀治病》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四、我找的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习课文后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 我生成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生成的问题:

第七单元教师版版导学案

春我开口,我表达。我 交流,我收获! 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预习案 学习目标: 1. 依据【学法指导】通读本单元两篇小说及单元话题,自定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2.感知课文,整理疑惑; 3.了解作家作品; 4.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通读本单元课文《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及单元话题“情感”,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定目标、明重点: 通读本单元内容后,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 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3、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4、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 5、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是: 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2、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二、课前预习导读 1、个性化阅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小说的读后感受。(内容主题方面) 《山羊特拉兹》 《礼拜二午睡时刻》 2、谈谈你的发现。(写法方面)

发展学 生 个 性, 追 求教育品质! 高 二语文 《山羊特拉兹》 《礼拜二午睡时刻》 三、预习调查发现 写出质疑,小组长将质疑收集归纳。(小组长整理本组其他同学的质疑,要将问题分类归纳,梳理) 1、 2、 3、 4、 5、 四、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8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 两部剧本、十六本儿童故事集。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图书奖,辛格被 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课文是他的一则童话。 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解析版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 第1讲实数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梳理 实数的概念 1、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概念。 (1)_____________叫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无理数;______________叫做实数。 (2)相反数:①定义:只有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②性质:若a+b=0 则a与b互为______, 反之,若a与b 互为相反数,则a+b= _______ (3)倒数: ①定义:1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②a 的倒数是________(a≠0) (4)绝对值:①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_______, 叫数a的绝对值。 ② 2、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表示为_________.(a≥0) (2)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____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为_____(a≥0) (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数a的立方根表示为______。 注意:负数_________平方根。 实数的运算 1、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_____边第一个_____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一个数M 可表示为a ?10n 或a ?10-n 形式,其中1//10a ≤∠,n 为正整数, 当/M/≥10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形式,当/M/<1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__形式。 2、实数的运算: (1)运算顺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先算______,再算_______,在最后算_________;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零指数:0 a =__________(a≠0),负指数:p a -=________(a≠0,p 是正整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 1、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5 5 - D .55 2、如果2 ()13 ?-=,则“ ”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 32 B . 23 C .23- D .32 - 3、在实数π、 1 3 ( ) A.1 B.2 C.3 D.4 技巧归纳: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考点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4、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2x -和56x +,则这个数是 . 技巧归纳: 一个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 考点三:实数的运算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 m 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25310-3 B .0.25310-4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祝福导学案教师版

《祝福》教案 【导入设计】 人物的塑造,鲁迅先生可谓高手而且还有高论:画人物,最有效的莫过于画他的眼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位高手是怎样通过画眼睛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 1.梳理文章情节结构; 2.初步了解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3.认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迫害。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 正传》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2、写作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文学常识 (1)、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补充: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

导学案分析报告

对柳湖中学《学案导学》管理分析报告 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办学目标,其决定的因素是师生,而学生的最佳能动性发挥才是关键。通过在柳湖中学挂职学习,我了解到了柳湖中学正在开展《学案导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师生的能动性,努力培养肯学习、敢尝试、重在参与、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优秀师生队伍。 【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其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为师生所共同瞩目,是课堂教学中被师生最乐于实施的一种方式之一。 【案例描述】 根据柳湖中学师生以前课堂现象现状:教师累,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畏畏缩缩;课堂“缺失”课外“补”,教师“透支”学生“超负”等。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大量死抄硬背的作业,千篇一律的讲解和死板沉闷的课堂,不同方式的命令要求和罚戒等等这些事与愿违的这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谁为本,恐怕是教师,因为这样我心踏实也就坦然,再不出成绩可是你们(学生)的问题了。最后学生精力消耗了,兴趣变成负担,知识成为短时信息,能力和方法被掩盖弥章,化为乌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厌学,难教难管就不难解释了。所以老师必须将学生的时间劳动密集型向效率型兴趣型和科学型转变。于是在何晓红副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编写了适用的《学案导学》在校内使用,实行《学案导学》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突破口。“学案导学”的原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学案”教学的总方针:学案导学,引导结合,当堂训练,及时巩固。 【案例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各校都以质量提升来实现办学目标。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在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的导是手段,学生的学是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力争课美,即课中教师的风度要温文耳雅,语言要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并附表演色彩,处处张显智慧的思想和火花,课堂及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别致,氛围和谐浓烈,知识讲解方法精当,尤如润物细无声的传授,个案的选择典型、丰富,以一挡十,同时充满“温度”,效率高。为了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他们的思路、包容他们错误、鼓励他们创新,注重学生的“三开”:即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柳湖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模式是自学、交流、展示和反馈,其中学生的展示是最精彩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练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校明确规定“不合格课”的五项指标:1、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间超过15分钟;2、一堂课中各环节没参与学习的学生总人数超过5人;3、一堂课中没有小组合作交流和学习的;4、一堂课中没有学生展示和质疑反馈的;5、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自学、交流、展示和反馈教学基本流程的。为了《学案导学》在课堂顺利推行,学校课改督查组人员深入课堂随机推门听课,3人以上(含3人)确认出现以上任意2条及以上的课则视为“不合格”

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案精编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

厚德树人 博学经世 1 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主编人:郑国清 审核人: 黄静群 定稿日:2017. 2 《促织》 【课题】 《促织》(粤教版教材《选修5》) 【课型】 本文属于短篇小说阅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因此,通解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对文中“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两个超现实的离奇情节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蒲氏自身文末议论的分析判断,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品读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聊斋主题曲 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 蒲松龄( 1640~ 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在贫苦的生活中长大。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一生科场失意,生活困顿,又久处乡野,亲眼目睹官绅贪赃枉法,残害人民,心中郁闷不平,于是“假借狐鬼,摹成一书,以抒孤债”,这就是《聊斋志异》的写作目的。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志异》:其中“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以婚姻爱情、批判科举、揭露黑暗现实为题材,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聊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前朝的故事或用幻化的鬼狐花妖事,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社会现实,批露的锋芒直指当朝最高统治者——天子。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补充:蒲松龄路旁搜奇 蒲松龄在乡里居住的时候,不流于世俗,性格尤其奇怪放诞,以做村里的小孩的老师来养 活自己.他作<聊斋志异>的时候,每天早晨,拿一个大磁罐,里面放着苦茶,又准备了一包烟草,放在过往人多的大路旁.地上放上芦席,坐在上面,烟叶和茶放在身旁.见行人走过,一定强拉 着他跟他说话,随他知道什么,谈论些稀奇古怪的事.(行人)渴了蒲松龄就让他喝茶,或者给他奉上烟,一定让他畅快地谈论才罢.偶然听说了一件事,回去之后加工润色.这样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了,所以笔法非常绝妙.。 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 三、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2 厚德树人博学经世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赏析语句 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语句 课程标准表述:在通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一、标学 1.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抓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含义。 2.通过教师讲解点拨明确从内容、结构、修辞等不同角度赏析语句作用。 课前预习: 1.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等。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要善于抓住造句的特点,思考其效果及目的;要联系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句子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写法看特点,从结构看作用,从内容看感情。 2.要点积累 ①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在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②8大修辞,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③五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④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渲染等等。 ⑤常见的句式特点有: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倒装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3.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②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⑤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⑥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