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解析

合集下载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一、课堂学习1.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应作何解释?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3.诗歌的主题是“恨”,那么形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明确: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点明主题,照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问题探究1.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明确:(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2.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明确:①李隆基:情深意重②杨玉环:美貌忠贞3.本诗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抒情手法,试找一两处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4

《长恨歌》导学案4

《长恨歌》导学案4
青春寄语: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代诗人,字,号、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二、初读诗歌,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注音。

回眸()粉黛()骊宫()霓裳()
衾被()鼙鼓()仙袂()衣钿()
凝睇()钗擘()萦纡()马嵬()
阑干()绰约()迤逦()()
三、解释诗中重要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光彩生门户渔阳鼙鼓动地来
九重城阙烟尘生宛转娥眉马前死
东望都门信马归椒房阿监青娥老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上穷碧落下黄泉其中绰约多仙子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珠箔银屏迤逦开玉容寂寞泪阑干。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预习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渔阳鼙鼓霓裳羽衣千乘万骑因利乘便跨下坐骑花钿委地翠翘金雀天旋日转椒房阿监监视监狱耿耿星河翡翠衾寒临邛道士西厢玉扃珠箔银屏仙袂飘飖含情凝睇钗擘黄金二、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1.黄埃散漫风萧索2.云鬓半偏新睡觉3.遂教方士殷勤觅4.临别殷勤重寄词三、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移注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中主要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并追溯了唐玄宗治下的历史背景。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导学案。

一、教材中阅读指导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影响;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

二、课内导读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唐朝处于全盛时期。

然而,唐玄宗时期也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东都长安陷落,唐朝政治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杨贵妃是唐玄宗宫廷中出现的一个知名人物,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但是却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

杨贵妃的出现让唐玄宗对她青睐有加,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废黜宠爱已久的王后,并将她册立为后妃。

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一度非常深厚,唐玄宗在她身边包容她的一切,并宠爱有加。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的美貌而变得专注于个人感情,而忽略了朝政和民生,这也造成了许多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

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来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用了寓言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段感情的认识和感受,使得整篇诗文很具有艺术性。

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作者在写作《长恨歌》时,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这段爱情对于整个唐朝的影响。

在作者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一种精神的饥渴,一种对于个人欲望的崇拜,也是唐朝政治和文化衰落的一种象征。

解读《长恨歌》中的诗意与情感交织-教案

解读《长恨歌》中的诗意与情感交织-教案

教案解读《长恨歌》中的诗意与情感交织-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唐朝文学背景:《长恨歌》创作于唐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达到顶峰。

1.1.2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长恨歌》等作品闻名,其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1.1.3主题概述:《长恨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表达。

1.1.4教学目的:通过解读《长恨歌》,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与情感的交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2教学准备1.2.1教材准备:《长恨歌》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

1.2.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1.2.3学生准备:预习《长恨歌》原文,了解基本情节和背景。

1.2.4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1.3教学导入1.3.1引入话题: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1.3.2提问互动:询问学生对《长恨歌》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

1.3.3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1.3.4教学目标重申:强调通过学习《长恨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结构分析2.1.1结构特点:《长恨歌》采用长篇叙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情节连贯。

2.1.2段落划分:诗歌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2.1.3语言风格: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2.1.4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2.2主题思想解读2.2.1爱情主题:诗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性。

2.2.2人性思考: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2.3历史背景:诗歌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时代的沧桑感。

2.2.4哲学思考:诗歌中蕴含了对人生、命运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高中语文_《长恨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长恨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恨歌》教学设计设计者:【总体思路】《长恨歌》这首长诗结构很清晰,诗的前半部分极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纵情声色的生活;后半部分由于两个人沉湎欢愉,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从作品的意脉上来看,作者无不围绕着对“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讽喻和批判来展开。

全诗的第一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既揭示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也暗含了作者鲜明的爱憎立场。

学习本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和悟,边读边悟,读悟结合。

本课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涵咏诵读,有学生试读,教师配乐诵读,有学生配乐展示,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来感受李、杨之间的绵绵长恨。

接着以品味诗歌的语言为抓手,感受诗歌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最后当堂背诵这首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学习目标】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背诵诗中的名句。

⑵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受诗歌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长恨歌》这首诗,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部分。

2、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诗歌创作背景⑴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⑵创作背景:《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长恨歌》导学案一(教师)

《长恨歌》导学案一(教师)

第三部分: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答: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

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经历。

2、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探讨其深层原因及社会影响。

4、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爱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如爱情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照。

(2)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创作背景《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当时白居易三十五岁。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李、杨之事,感慨不已。

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四、文本解读1、诗歌内容《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开篇就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杨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唐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朝政。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引发了安史之乱。

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缢死,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对杨贵妃思念不已。

回宫后,唐玄宗更是日夜思念,“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与唐玄宗相见。

但两人的爱情最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结局告终。

2、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及安史之乱的爆发。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设计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2)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忠贞、忠诚、爱国等价值观念;(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3)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体会;(3)对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深入理解诗歌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欣赏和品析;(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忠贞、忠诚、爱国等价值观念;(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背诵《长恨歌》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3. 调查了解《长恨歌》在当代的传播和影响,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等方面的掌握;2. 学生对白居易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3. 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对诗歌欣赏的能力;4. 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和热爱。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培养诗歌的品味鉴赏究能力2、掌握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叙事、描写、抒情相融合”的诗歌艺术特色2理解诗歌的抒情特点3学习诗歌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方法:诵读、品味自我分析,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回眸()粉黛()鼙鼓()骊宫()城阙()花钿()萦纡()逶迤()踌躇()临邛()钗擘()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怜门户生光彩: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临别殷勤重寄词:3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4、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课堂探究一、阅读思考、探究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6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

导学案长恨歌

导学案长恨歌

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目标:通过学习《长恨歌》这首唐诗,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深入探讨诗人对国家兴衰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一、背景介绍《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唐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二、诗歌赏析1. 诗歌结构《长恨歌》共有九十九句,每句五言。

整体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展现出诗人的抒情和叙事技巧。

2. 内容概要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借此抒发了对时局混乱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3.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三、主题探讨1. 政治隐喻杨贵妃在诗中象征了唐朝的国家命运,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内乱。

2. 爱情意蕴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表达了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和珍惜,也反衬出国家政治腐败的对比。

四、学习反思通过学习《长恨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刻,更能够从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中,思考当代社会的伦理和价值观。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长恨歌》的部分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学习反馈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和作业展示,共同提升学习成效和交流能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长恨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尚品质的文学人。

以上为《长恨歌》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诗歌要旨和学习方法,共同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恨歌》的诗意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学之人,书写精彩人生的新篇章!。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及答案

长恨歌学案焦亚军【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研习第一部分。

【自学检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号。

与并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

其讽喻诗如,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和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

(见补充资料)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飘飖.()..()珠箔.()仙袂.()迤逦凝睇.()人寰.()擘.()2、解释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春从春游夜专夜可怜..光彩生门户()宛转娥.眉.马前死()天旋日转回龙驭...()..()东望都门信马归其中绰约..()..多仙子()玉容寂寞泪阑干含情凝睇..谢君王()钗擘.黄金合分钿()【思考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长恨歌》 学历案

《长恨歌》 学历案

《长恨歌》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熟读并背诵《长恨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唐玄宗和杨贵妃。

4、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

5、探讨《长恨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难点对诗歌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历史与人生思考。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讨论法: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争议点,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4、查阅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文学评论等,拓展对诗歌的认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千古传诵的爱情誓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以其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爱恨情仇。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长恨歌》创作于元和元年(806 年),此时的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后期他沉迷于声色,宠信杨贵妃,荒废朝政,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杨贵妃,名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三)诗歌诵读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分组诵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表达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表达,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二、自主学习1、注音(1)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解释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从春游夜专夜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g、东望都门信马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多仙子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l、含情凝睇谢君王m、但令心似金钿坚(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荣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d、临别殷勤重寄词e、雪肤花貌参差是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第一单元1《长恨歌》教案

第一单元1《长恨歌》教案

选修《长恨歌》导学案(配合课件使用)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教学重点:1、品味《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教学难点: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设计:3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就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

二、知人论世1、知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⑴.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

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⑵.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论世: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

《长恨歌》创作背景:《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诗歌,背诵重点诗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课前案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说明)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不以辞害志(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中的“意”“志”“逆”三个字十分重要,对它们应有正确的理解。

“意”,有人认为是作者之“意”,也有人认为是读者之“意”。

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

“志”,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志”,还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

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的不同,都可以视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逆”,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总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2、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a、注意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b、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c、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诗歌创作特点、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A级)2.写作背景:(A级)3.文体知识:歌:一、思考探究:1.初读(1)本文是七言古诗,音节、格律虽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但也有规律可循,你能读出诗句的节拍吗?(B级)(2)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B级)2.研读(1)结合全诗,思考诗题中的“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内容作答。

(C级)(2)阅读诗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一部分,思考《长恨歌》诗题中的“长”体现在哪里?(C级)3.评读(1)结合全诗,你认为作者对二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语或诗句中能窥见作者的态度?(C级)(2)对这首诗的主旨,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将这首诗的主旨定位为批判唐明皇的荒淫误国,从而达到讽喻的目的,你认为合理吗?结合作者生平、时代及文本加以求证。

(C级)二、课堂检测:仿写:将主人公换成唐明皇和杨贵妃,写出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知识拓展一、背景介绍:(一)写作背景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

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导学案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白居易,字,号。

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绰.约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2)解释加点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含情凝睇..谢君王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g、东望都门信马..多仙子..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是.. d.雪肤花貌参差..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 b.可怜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B. ,芙蓉帐暖度春宵。

c.渔阳鼙鼓动地来,。

D.玉容寂寞泪阑干,。

e.夕殿萤飞思悄然,。

F.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整齐的句式概括出来。

2、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为什么“恨”?《长恨歌》练习题一、注音题回眸粉黛云鬓鼙鼓霓裳城阙花钿玉搔头萦纡龙驭马嵬池苑悄然曙天临邛衾寒玉扃迤逦钗擘新睡觉二、释义题御宇:云栈:萦纡:耿耿:玉扃:参差:迤逦:绰约:经年:精诚:排空驭气:穷:碧落:金阙:珠箔:银屏:寂寞:阑干:凝睇:人寰:三、选择题1.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2.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3.以下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的是()A.韩愈B.元稹C.张籍D.白居易4.《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四、填空题(1)在天愿为比翼鸟,(2)渔阳鼙鼓动地来,(3)夕殿萤飞思悄然,(4)行宫见月伤心色,(5)春风桃李花开夜,(6)玉容寂寞泪阑干,五、简答题《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六、延伸阅读读长恨辞李觏gòu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答案一、课前积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绰.约(chuò)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chāibò)马嵬.(wéi)阑.干(lán)(2)解释加点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b、含情凝睇..谢君王凝视出神c、姊妹弟兄皆列土..蛾眉马前死..分地受封d、宛转凄楚的样子e、云栈萦纡..登剑阁蜿蜒曲折f、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g、东望都门信马..星河..归任凭马走h、耿耿欲曙天天微明i、其中绰约..多仙子轻盈美好j、珠箔银屏迤逦..开连绵不断k、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美丽姿容b、可怜..光彩生门户值得羡慕c、云鬓半偏新睡觉..睡醒d、雪肤花貌参差..是仿佛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e、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f、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整齐的句式概括出来。

一(开头――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的内因,是迷色误国,悲剧根源;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二(九重城阙烟尘上――魂魄不曾入梦来)写唐玄宗、杨贵妃爱情的毁灭;马嵬生离死别,回宫绵绵相思;三(临邛道士鸿都客――结尾)写道士帮唐玄宗找杨贵妃。

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2、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恨”的原因)恨,就是遗憾,遗恨。

唐明皇。

恨相爱不能相守,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长恨歌》练习题一、注音题回眸móu 粉黛dài 云鬓bìn鼙鼓pí霓裳nícháng 城阙què花钿diàn 玉搔头sāo 萦纡yū龙驭yù马嵬wéi 池苑yuàn悄然qiǎo 曙天shǔ临邛qióng 衾寒qīn 玉扃jiōng 迤逦yǐlǐ钗擘chāibò新睡觉jué二、释义题御宇:统治天下云栈:高入云宵的栈道萦纡:蜿蜒曲折耿耿:天微明玉扃:玉石做的门环参差:仿佛,差不多迤逦:连绵不断绰约:体态轻盈柔美经年:年复一年精诚:至诚。

排空驭气:腾云驾雾穷:穷尽碧落:即天空金阙:黄金装饰的宫殿门楼。

珠箔:珠帘银屏:饰银的屏风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

阑干:纵横的样子凝睇:凝视出神人寰:人间三、选择题1.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D )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2.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B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3.以下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的是(A )A.韩愈B.元稹C.张籍D.白居易4.《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 C )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四、填空题(1)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4)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5)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五、简答题(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恨,就是遗憾,遗恨。

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六、延伸阅读读长恨辞(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两首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

(1分)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袁诗将李杨的生死离别与普通百姓的生死离别作对比(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