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一、课堂学习1.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应作何解释?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3.诗歌的主题是“恨”,那么形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明确: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点明主题,照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问题探究1.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明确:(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2.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明确:①李隆基:情深意重②杨玉环:美貌忠贞3.本诗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抒情手法,试找一两处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背景资料】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诗分四类:闲适诗、感伤诗、讽喻诗、杂律诗。

白居易将《长恨歌》归为感伤诗,后人将之归为讽喻诗。

16岁,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名句而名扬天下。

唐玄宗(685—762),李隆基,大唐皇帝(712—756),27岁登基,做了44年皇帝,71岁做太上皇,号称50年太平天子。

是中国历史上统治世界最长的皇帝之一。

风流英武,雄才大略,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亲手缔造大唐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然而谁能想到他亲手创建的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却遭遇了唐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安史之乱。

从此以后大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一生前期励精图治,英明有为,开创开元盛世;后期纵欲荒政,昏庸误国。

历代帝王中颇有争议的人物.杨贵妃:(719—756)开元23年,735年12月24日,16岁的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李瑁,唐玄宗第28子)妃,740年,进入道院,出家做道士,割断红尘。

天宝四载(745年),26岁的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756年,38岁被缢死。

爱情传奇:李杨爱情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

它是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

为尊者讳,也为歌颂爱情的主题需要,白居易用文学笔法处理这一敏感的问题。

历史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真实。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

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倾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的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用生花的妙笔写成了一个爱情悲剧。

安史之乱和马嵬之变: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唐代宗(762年),前后达八年之久。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案1)预习案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 导学案

选修----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时赏析指导长恨歌编制:袁会术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别:【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了解《长恨歌》的写作特点。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白居易名句填空在天愿做比翼鸟,。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预习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渔阳鼙鼓霓裳羽衣千乘万骑因利乘便跨下坐骑花钿委地翠翘金雀天旋日转椒房阿监监视监狱耿耿星河翡翠衾寒临邛道士西厢玉扃珠箔银屏仙袂飘飖含情凝睇钗擘黄金二、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1.黄埃散漫风萧索2.云鬓半偏新睡觉3.遂教方士殷勤觅4.临别殷勤重寄词三、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移注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中主要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并追溯了唐玄宗治下的历史背景。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导学案。

一、教材中阅读指导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影响;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

二、课内导读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唐朝处于全盛时期。

然而,唐玄宗时期也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东都长安陷落,唐朝政治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杨贵妃是唐玄宗宫廷中出现的一个知名人物,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但是却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

杨贵妃的出现让唐玄宗对她青睐有加,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废黜宠爱已久的王后,并将她册立为后妃。

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一度非常深厚,唐玄宗在她身边包容她的一切,并宠爱有加。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的美貌而变得专注于个人感情,而忽略了朝政和民生,这也造成了许多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

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来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用了寓言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段感情的认识和感受,使得整篇诗文很具有艺术性。

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作者在写作《长恨歌》时,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这段爱情对于整个唐朝的影响。

在作者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一种精神的饥渴,一种对于个人欲望的崇拜,也是唐朝政治和文化衰落的一种象征。

【完整版】《长恨歌》导学案

【完整版】《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回眸()粉黛()鼙鼓()骊宫()城阙()花钿()萦纡()逶迤()踌躇()临邛()钗擘()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怜门户生光彩: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临别殷勤重寄词:3 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

4、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周至县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课堂探究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 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 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6 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长恨歌》答案课堂探究2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诗眼,是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歌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地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3 诗歌从”汉皇重色”写起,极力地铺陈渲染宫廷的爱情生活,辉煌而浪漫,在结构上,与后面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爱情的“喜“反衬出后面无尽的“恨”,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长恨”的原因4 A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B以乐景写哀情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 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情景交融5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6 艺术特色有A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B 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法C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D 刻画人物形象细致生动7 唐明皇:荒淫误国而忠于爱情的君主形象杨贵妃:妩媚恃宠、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命运悲惨的女子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课后拓展划线语句采用正面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杨贵妃内心的彷徨、激动与急切的以及她的美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最生动形象诗人对贵妃的容貌产生无限的美的联想,采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表达。

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

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2、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长恨歌导学案2

长恨歌导学案2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白居易的相关资料;2、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重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2、细细品味本文诗歌语言的魅力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诗歌: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钗钿()2.、作者简介白居易,字_____,号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并称“元白”,而且倡导了_________________运动,揭露时弊。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____________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二、赏析诗歌:(一)整体感知1.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__________”,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__________”至“________”,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2讨论诗歌的主题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为什么恨?第二课时探讨交流诗歌:1、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2、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4.《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5.《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使用说明:1、弄清目标,熟读文本,独立预习,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2、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概括总结,精心设计,做好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诗歌创作特点、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3、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A级)2、写作背景:(A级)3、文体知识:歌:二、思考探究:1、初读(1)本文是七言古诗,音节、格律虽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但也有规律可循,你能读出诗句的节拍吗?(B级)(2)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B级)2、研读(1)结合全诗,思考诗题中的“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内容作答。

(C级)(2)阅读诗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一部分,思考《长恨歌》诗题中的“长”体现在哪里?(C级)3、评读(1)结合全诗,你认为作者对二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语或诗句中能窥见作者的态度?(C级)(2)对这首诗的主旨,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将这首诗的主旨定位为批判唐明皇的荒淫误国,从而达到讽喻的目的,你认为合理吗?结合作者生平、时代及文本加以求证。

(C级)三、课堂检测:仿写:将主人公换成唐明皇和杨贵妃,写出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知识拓展一、背景介绍:(一)写作背景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长恨歌导学案学生版

长恨歌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姓名班级《长恨歌》导学案(学生版)编写:刘铭钦审阅: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诗歌,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课文导学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号。

与并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

其讽喻诗如,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和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4、字词积累: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二、整体感知1、解题歌——歌行体(“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明】徐师曾)①篇幅可短可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长恨歌》120句。

②古乐府叙事特点,将写人、记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有白描、对话、独白、评价。

如《兵车行》描述部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 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长恨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经历。

2、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探讨其深层原因及社会影响。

4、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爱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如爱情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照。

(2)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创作背景《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当时白居易三十五岁。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李、杨之事,感慨不已。

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四、文本解读1、诗歌内容《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开篇就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杨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唐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朝政。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引发了安史之乱。

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缢死,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对杨贵妃思念不已。

回宫后,唐玄宗更是日夜思念,“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与唐玄宗相见。

但两人的爱情最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结局告终。

2、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及安史之乱的爆发。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09级班,第组层级第一单元《长恨歌》导学案(一)编写张艳玲审核高二语文组青春寄语: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和背景以及李杨的爱情故事。

2、识记本文的字音、字形以及一、二部分的重要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展示,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陕西渭南。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培养诗歌的品味鉴赏究能力2、掌握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叙事、描写、抒情相融合”的诗歌艺术特色2理解诗歌的抒情特点3学习诗歌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方法:诵读、品味自我分析,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回眸()粉黛()鼙鼓()骊宫()城阙()花钿()萦纡()逶迤()踌躇()临邛()钗擘()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怜门户生光彩: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临别殷勤重寄词:3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4、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课堂探究一、阅读思考、探究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6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表达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表达,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二、自主学习1、注音(1)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解释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从春游夜专夜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g、东望都门信马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多仙子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l、含情凝睇谢君王m、但令心似金钿坚(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荣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d、临别殷勤重寄词e、雪肤花貌参差是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教案一、课前检测:每日一练(齐读)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6.(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二、课堂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了作者及创作背景,了解了李杨其人,整体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鉴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析恨过渡:长恨歌,实为歌长恨,这是有多长的恨呢?诗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诗中之“恨”:谁恨?恨什么?怎么表现恨?(提示)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

四、知人过渡: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李杨两人的爱情经历了一个极乐到极悲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共恨,对于李杨两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知人论世,既要知作者其人,我们还要知作品中人,对于李杨两人,有以下几种看法,你怎么看?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情男?杨贵妃:祸国殃民的红颜?忠于爱情的痴情女?五、逆志过流:爱情是美好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之常情,但往往事事难料,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著名的匈牙利诗人他在《自由与爱情》中写到“生命。

”,历史上很多革命战士他们也是,为了自由,为了民族解放宁愿舍弃爱情,甚至舍弃生命。

但我们的唐玄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诗言志,诗人创作诗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思想情感之上,那白居易这首诗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关于诗歌理解有四、拓展体悟(一课一得)学习是为了得到1.从这首诗你受到怎么的启发?唐明皇的“长恨”可以避免吗?2.你觉得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3.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鉴赏诗歌?五、作业1.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2.对比阅读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二、自主学习1、注音(1)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解释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从春游夜专夜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g、东望都门信马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多仙子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l、含情凝睇谢君王m、但令心似金钿坚(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彩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d、临别殷勤重寄词e、雪肤花貌参差是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独学(A级)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文公。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但《长恨歌》诗人自己将之归为感伤诗一类。

从表达方式看,是叙事诗。

2、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Zhōuzhì),,鸿与瑯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抑制祸端),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使鸿传焉。

——陈鸿《长恨歌传》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
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李、杨的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背景、代表作”)
3、字音辨识
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二、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
1、结构梳理
(1)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对有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概括文章内容”)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应作何解释?(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3)、造成长恨的直接原因(李杨爱情幻灭的导火索)是什么?(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诗歌
二、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1、诗歌的主题是“长恨”,造成“长恨”的内部原因是什么?诗歌是怎样表现“长恨”的?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检测巩固(AB级)
1、名句默写。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惊破《霓裳羽衣舞》。

2、本诗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抒情手法,试找一两处分析。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拓展提高(C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读长恨辞(宋)李靓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歌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首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五、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