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
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 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 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
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 悔改。‛
1095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800年圣诞 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 节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册封查 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 理为罗马皇帝。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 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 获得 教皇的赦免。
五、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宽容 1.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 定“教随国定”。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
2. 1598年,法国颁布《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法
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基督 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基 督 教 的 发 展 演 变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 了。 ——赎罪券价目表 1476年教皇西克塔斯四世迈出了极端的一步, 宣布赎罪券不仅适用于活人,而且也适用于业已身 处炼狱的死者。
马丁· 路德
(1483—1546)
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自 幼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大学 时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他 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道士。 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 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 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萨 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2、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宗教改革概况:(1)背景:①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③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卷。

④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 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 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 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 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 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 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 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 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改革扩展
亨利八世改革
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 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 锢了思想。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4分)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 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救”。
结合马丁· 路德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马丁· 路德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 提高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3、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 高涨。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
解放的作用。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
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2017·乌鲁木齐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
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
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2017·邵阳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
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
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
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 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
易混易错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 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改革思想及其意义


(一)路德的主要思想 1、路德改革思想的中心内容:“因信称义”—— 只要心存信仰,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 2、“人人皆僧侣”:无论什么人,只要受过洗, 都可以担任教士、主教或教皇,人人可以学习和 解释《圣经》。 3、还《圣经》于民,破除教会对《圣经》的解释 垄断,认为《圣经》文本才是最高权威。 4、“君权神授”思想:世俗君权与教会神权都是 神授的,二者具有同等地位,是彼此独立的。
3、路德对犹太教《圣经》文本的德文翻译 一方面使得广大民众可以直接面对《圣经》 原文而不必求诸教会,一方面也增强了德意 志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使德意志民 族开始走向逐渐统一的道路。 4、路德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批 判精神、怀疑精神成为后来的启蒙主义思想 和德国近代哲学的直接精神源头。 5、路德的“君权神授”理论促发了世俗的 中央集权统治的出现,有助于欧洲各民族教 会的建立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
第四节 罗马教廷的改革
一、罗马教廷改革的原因 (一)对抗新教兴起所带来的冲击。 (二)捍卫和确立天主教教义,清除教皇内 部的弊端和腐化堕落现象,重振教纲和影响 力。 二、罗马教廷改革 1545—1563年,召开特兰托宗教会议, 1563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这成为 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赎罪券——运动的导火线
1、罗马教廷的赎罪券理论:“善功圣
库”理论。 “善功圣库”理论:基督为世人救赎 的功德,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徒所行的 善功都被储存在天国的一个巨大的宝 库中。这个宝库就是“善功圣库”。 而教皇可以从中取出这些功德和善功, 以赎罪券的形式分赐给需要它的信徒, 使他们的罪过得到赦免。赎罪券的效 用不仅达及生者,而且对免除炼狱中 的灵魂应受的惩罚同样有效。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是指在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命和改革运动。

这些改革运动通常以反对天主教教会的某些教义和实践为主要目标,试图恢复基督教的原始形态或进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为标志。

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教会的官僚主义、腐败和贪婪,并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和直接与上帝的关系。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形成了多个新教派别。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西方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 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 ,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 而已。 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 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 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 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⑤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式的长 老制 ⑥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核心内容——“先定论”
含义: 影响:
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鼓舞了新兴资产 阶级的进取精神 ③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见书)
3.特点
加尔文:150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 曾在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受过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1533年,由于宣 传路德的新教而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 ,被迫流亡。流亡期间发表了《基督教原理 》一书,涵盖了他主要的新教思想。 在对待天主教上,他比路德激进,他企 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 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得救”来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的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 取消教皇、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3.结果:
①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英国国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 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①领导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③影响: 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 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即清教徒运动)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 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 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 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 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①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 (历史潮流) ②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的需要(群众基础) ③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又出现了要求清除国 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1、背景 尼 北部: 德 南部 民 阶 B. 阶级关系的变化 族 级 毛织业、麻织业、 兰 各省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矛 矛 C.西班牙统治者及其控制下 盾 盾 革 造船业、航海业和渔业 安特卫普是世界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资产阶级 市民 天主教专制主义 命 阿姆斯特丹是中心 北方 新贵族 派总督严密控制 经济勒索 宗教裁判所 贵族 西班牙国库收入的 实行专制统治 处死异端 雇佣工人 农民破产
•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 刻被送到了天堂。
一、德意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要求 清除障碍。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成为宗教改革 (3)思想基础: 的主力和领导力量。 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 想解放作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向教 会的权威的挑战(太阳中心说)。
一、德意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2、概况: 1)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 2)开始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 《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 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 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教 会 组 织
---满足了资产阶级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马丁· 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因信称义”,个人在信 仰问题上具有自由性,在教义解释上也 有更大的自由,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 破教会精神独裁,蕴含着自由平等和个 人主义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思考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思考1】:如果你是马丁·路德,如何反驳? 【思考2】:马丁· 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教皇利奥十世
矛盾
马丁·路德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内容:
1.提出的文章:《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2.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否定罗马教会的教皇的作用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的惟一神圣权威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在洗礼派影响下,宗教改革迅速发展为人 民运动。1521年维滕贝格出现群众破坏教堂、 捣毁圣像等行动,路德连续8天讲道,反对以 暴力改革教会。沃尔姆斯帝国议会后,路德投 入诸侯的怀抱。同年12月,路德又发表《劝基 督徒毋从事叛乱书》,宣传教皇将自行灭亡, 上帝禁止暴动。1522年3月,路德返回维滕贝 格,多次讲道,攻击群众行为过火。1523年发 表《论俗世权力》,歌颂诸侯政权,号召人民 尊敬服从。当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时,他攻击 闵采尔“草率行事”、“违反福音”,甚至告 密于市政当局,污蔑闵采尔是“魔鬼”,请予 以武力镇压。1525年,德意志农民战争进入高 潮,他公然叫喊要像“打死疯狗一样”,“反 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
①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建立民主化的长老制和政教合一的政权 ③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
问题:为何说加尔文教更激进,更符合新兴资
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否定了罗马教皇 的权威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 ①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废除教阶制,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 教合一的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材பைடு நூலகம்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 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 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 得了胜利。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 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 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 造者。 ---恩格斯
2.主要内容:
亨利八世: 《至尊法案》
①英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伊丽莎白一世:《三十九条教纲》
①恢复英国国教;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进一步巩固宗教改革成果 ②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调和,教会是新教的,但 仍保留了主教制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宗教改革的实质
问题探究 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 新兴资产阶级 2、矛头指向何方?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3、在哪些领域进行? 思想、政治、社会
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 动的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 和社会政治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 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 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教 义
③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平等 ---体现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信称义
④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俗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能得到 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⑥建立本民族教会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⑦禁止教徒乞讨化缘,生活中的一切 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这些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更为激进。
4.历史作用
①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②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 响,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教对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具有深刻影响) ④局限: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 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 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 和领主吗? 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候手中的驯服工 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共 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
三.英国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1.背景:
①16c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壮大王权 ②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教权的控制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亨利八世离婚案(导火线)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 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和伊 丽莎白一世共同进行的,这使得英国的 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 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 资产阶级的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