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
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 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 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
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 悔改。‛
1095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800年圣诞 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 节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册封查 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 理为罗马皇帝。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 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 获得 教皇的赦免。
五、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宽容 1.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 定“教随国定”。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
2. 1598年,法国颁布《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法
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基督 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基 督 教 的 发 展 演 变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 了。 ——赎罪券价目表 1476年教皇西克塔斯四世迈出了极端的一步, 宣布赎罪券不仅适用于活人,而且也适用于业已身 处炼狱的死者。
马丁· 路德
(1483—1546)
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自 幼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大学 时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他 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道士。 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 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 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萨 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2、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宗教改革概况:(1)背景:①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③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卷。
④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 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 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 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 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 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 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 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 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改革扩展
亨利八世改革
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改革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4分)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 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救”。
结合马丁· 路德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马丁· 路德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 提高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3、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 高涨。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
解放的作用。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
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2017·乌鲁木齐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
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
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2017·邵阳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
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
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
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 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
易混易错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 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改革思想及其意义
(一)路德的主要思想 1、路德改革思想的中心内容:“因信称义”—— 只要心存信仰,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 2、“人人皆僧侣”:无论什么人,只要受过洗, 都可以担任教士、主教或教皇,人人可以学习和 解释《圣经》。 3、还《圣经》于民,破除教会对《圣经》的解释 垄断,认为《圣经》文本才是最高权威。 4、“君权神授”思想:世俗君权与教会神权都是 神授的,二者具有同等地位,是彼此独立的。
3、路德对犹太教《圣经》文本的德文翻译 一方面使得广大民众可以直接面对《圣经》 原文而不必求诸教会,一方面也增强了德意 志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使德意志民 族开始走向逐渐统一的道路。 4、路德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批 判精神、怀疑精神成为后来的启蒙主义思想 和德国近代哲学的直接精神源头。 5、路德的“君权神授”理论促发了世俗的 中央集权统治的出现,有助于欧洲各民族教 会的建立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
第四节 罗马教廷的改革
一、罗马教廷改革的原因 (一)对抗新教兴起所带来的冲击。 (二)捍卫和确立天主教教义,清除教皇内 部的弊端和腐化堕落现象,重振教纲和影响 力。 二、罗马教廷改革 1545—1563年,召开特兰托宗教会议, 1563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这成为 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赎罪券——运动的导火线
1、罗马教廷的赎罪券理论:“善功圣
库”理论。 “善功圣库”理论:基督为世人救赎 的功德,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徒所行的 善功都被储存在天国的一个巨大的宝 库中。这个宝库就是“善功圣库”。 而教皇可以从中取出这些功德和善功, 以赎罪券的形式分赐给需要它的信徒, 使他们的罪过得到赦免。赎罪券的效 用不仅达及生者,而且对免除炼狱中 的灵魂应受的惩罚同样有效。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是指在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命和改革运动。
这些改革运动通常以反对天主教教会的某些教义和实践为主要目标,试图恢复基督教的原始形态或进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为标志。
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教会的官僚主义、腐败和贪婪,并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和直接与上帝的关系。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形成了多个新教派别。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西方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
【讲评学案】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⒈权倾欧洲的教皇国基督教的产生:公元1世纪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发展和分裂: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
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⒉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政治方面: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
②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③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④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⑤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经济方面: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理性。
信仰的内容是《圣经》。
①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②设宗教裁判所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
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⒊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政治上:随着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德国宗教改革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把《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6课 宗教改革 (共39张PPT)
——与上帝直接对话
含义: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以一种新宗教 反天主教;提倡信仰自由,简化宗教仪式,与上帝 直接对话;实质上是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 社会政治运动。
一、背景(预习课本)
阅读材料归纳:
材料一: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成长。然而教会繁琐的仪式和什一税,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引 起资产阶级不满。
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 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 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 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 序幕。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会,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闵采尔农民起义后,宗教改革又取得以下成果:
4、国家的权力(世俗权利)高于教会—激发民族意识,利于加强 王权,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5、教随国定—每个国家确立自己的新宗教,新教义
--------利于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促进民族国家形成,提高王权地位。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一场披着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 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A、为何披着宗教外衣?B、 反封建什么对象?C、为何是政治运动?D、有哪些群众基础?)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 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 准了天主教会; (3)形式相同: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 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 原始教义; (4)影响有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 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
第十三课宗教改革(1)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思想: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人文主义思想活跃;③直接原因: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2)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②影响: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加尔文及其宗教思想:①宗教主张:其著作为1536年《基督教原理》,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进一步解释为“先定论”,是其宗教观的核心。
②影响: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在实践中宗教改革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建立了民主教会等,因此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4)宗教改革的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一:如何认识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讲到宗教改革,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以中国为例,来比较一下东西方世界的差别。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差别?(有的同学说种族差别,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文化传统的差别,语言文字民族习惯等等。
)如果这个问题是问我们隔壁理科班的同学,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种族差别或者说是民族差别,好我们先来看看种族差别。
是不是东西方只存在两大种族呢,一个是东方种族一个是西方种族?当然不是,西方世界自身也有很多民族,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内部也存在着种族差别或者说民族差别,我们中国也一样,华夏民族自身也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可以说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可见种族或民族或以血统而划定的差别是可以通过民族融合来消弭的,而且历史上的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同于生物学上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或划分依据,比如西方看重血统认同,而中国看重文化归属。
宗教改革
第四讲:宗教改革一、总论1、历史任务:(1)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2)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3)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
2大体情况:(1)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2)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3)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4)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5)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
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实质:发生在16世纪的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名词解释1、闵采尔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
博学多闻,曾在莱比锡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
1517年开始追随路德,但后来思想变得更为激进,与路德分道扬镳。
1521年11月《布拉格通告》,表达了对教会及世俗封建主的憎恨。
宣称:上帝为世俗的生活提供了教义,因此不要用在天堂实现上帝的教义的说教来安慰世人。
他主张在尘世上实现人人平等,取消尘世上的压迫和剥削。
1522年以后,他到了图林根的阿尔斯特德城当神甫,开始对教会的“圣礼”进行改革,并进行反对罗马教廷的宣传。
他不仅抨击教士和僧侣,也反对诸侯、领主和城市贵族。
他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认为信仰应主要根据圣灵“活的启示”,它表现为人的理性。
人人都有理性,也就都可以有神性,便都可以升入天国。
这个天国不是在来世,而是要在现世建立。
闵采尔的天国实际上是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社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
闵采尔在1524年先后到了缪尔豪森、南德等地,宣传他的主张。
正是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德国在1524—1526年间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约有2/3的农民投入了斗争。
宗教改革
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 ②采取的斗争形式: ③兴起和开展的范围: ④产生的作用: ⑤集中领域:
不同点:
5、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的原因 :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遭到了贪婪的教会最严重 的搜刮,要求改革的不满情绪最为强烈 6、导火线::1517年,教皇 派人兜售“赎罪券 ”最终成为导火线 7、开始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8、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 (结合教材P29页『资料回放』归纳)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威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 提高自身地位, 经》的权利 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言主持礼拜 追求平等。加强 资本原始积累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王权高于教权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 建诸侯支持
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2)性质: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4)影响:
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 对准了天主教会;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 一步传播和发展? (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 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 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 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 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 马丁· 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所以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和发展。
宗教改革
(2)作用: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否认教会的说教,拉开 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
•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倡导平等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 要求 激发民族意识,得 到封建诸侯支持。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获得现世的幸福。
宗教改革: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人可以同上 帝直接对话。
★思考: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 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影响三方面考虑):
• (1)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 (2)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 (3)影响:都波及到西欧的广大地区,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 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 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巩固练习】 例题: 下列关于马丁· 路德的主要主张, 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愿望的是 反映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是 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的是 ( ) ( (( ) ) 最有利于得到封建诸侯的支持的是
• 不同点(从斗争方式、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作用三方面考虑):
• (1)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的,主要反对宗教 神学世界观;宗教改革借用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把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 (2)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开 展和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意志开始,它是一场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 (3)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 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思想武器。
第三节宗教改革
美剧《伊丽莎白一世》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 德
加尔 文
新教派 核心教义 别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据是《圣经》
其它主张
简化仪式神 甫娶妻蔑视 权威
影响地 域 德国北 欧
法国英 国等
加尔文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简化仪式选 教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举神职生活 论 节俭
宗教改革
YANGTZE NOR 本 内 容
二、德国宗教改革 三、加尔文与瑞士宗教改革 四、英国宗教改革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宗教改革的一般背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中世纪西欧的整个 文化思想领域受天主教的神学思想统治,以 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 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这是16世纪宗 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二、德国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 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 德宗创始人。路德出身于富 裕市民家庭,18岁进入爱 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信仰 十分虔诚。 1505年,他断 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 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 。 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 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 道院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 学教授。
亨利八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美国电视剧《都铎 王朝》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宗教改革优秀课件
背景:
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与罗马教廷 的矛盾成为 一切矛盾的焦点。 2、天主教会大肆搜刮民财,出售赎卷
六、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宗教改革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 维护自 己的利益,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 (2)天主教腐败及搜刮 (3)目的: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建立适 合 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教会”。
2、宗教改革的实质
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 社会运动,也是一地场在宗教外改革 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
第四节 宗教改革
一、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的实质
1、宗教改革的背景 2、宗教改革的实质
阅读P15思考:宗教改革 的对象是谁?为什么采 用神学异端的方式?
二、德意志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2、马丁.路德改革的经过 3、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4、路德教派的传播
三、加尔文教和瑞士的宗教改革 四、法国宗教战争 五、英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20年,路德与教皇的矛盾白热化 《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的公开信》 《教会被囚巴比伦》 《基督徒的自由》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萨克森选帝侯 瓦特堡隐居 把《圣经》翻译成德语 海涅: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
二 因信称义思想内涵 教会:善功称义 路德:因信称义
基督教简介
德国的敬虔主义传统,与英、法相比,德国人受 宗教的虔诚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 信义宗,也叫做福音派,强调 唯独信仰,唯独圣经 ,唯独恩典 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侏儒
结果:天主教世界的分裂与基督新教的产生 16世纪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时,德国处于分裂状 态中,这种分裂状态由于路德的宗教改革变得更加 深重 大体上:北部信仰路德的宗教 南部坚持天主教信仰 宗教对立导致了宗教战争。
赎罪根据的变化 原罪和救赎两个概念 不列颠传教士贝拉基的观点 1 亚当夏娃犯罪是他们两个人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2 我们的罪是我们自己犯下的,因此罪的解除也要考 我们自己的道德努力
奥古斯丁提出反对意见,一张神秘主义预定论观点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 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 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 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加尔文派
Calvinism
赎罪券
中世纪对死亡的恐惧
赎罪券 台彻尔
因信称义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罗马教会的善功称义:购买赎罪券、捐献财产给教 会 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马克思: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 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 僧侣 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变 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人的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 精神套上了枷锁
5-宗教改革
至尊法案(1534年): 首脑: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 最高首脑。 会议:教会召开宗教会议, 事先必须经过国王的同意。 教规: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 定人员审查。 法庭: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 国王法庭。 保留:保留天主教主教制、 基本教义和仪式。 财产:没收修道院的房屋、 土地、贵重物品及其他一切 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德 加尔 文 新教 派别 路德 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德国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神甫娶妻\ 北欧 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文教
亨利 八世
英国 国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简化仪式\ 法国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选举神职\ 英国 即先定论 生活节俭 等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①基本保 王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 留原教义 员须效忠英王③信仰得 和仪式② 英国 救,《圣经》为惟一标 解散修道
(一)、结合教材归纳:宗教改革首 先出现在德国的原因?
1、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的地区; 2、城乡各阶层人民都反对罗马教皇的贪婪 和巧取豪夺。 3、直接原因: “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 的导火线。
“教皇的奶牛”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 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 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 教皇的赦免。
〖问题引领〗
(一)、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结合 教材思考其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 方面各有何具体表现? (二)、 14,15世纪欧洲世俗社会的重大变化?
(三)、这一时期天主教会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 些矛盾? (四)、归纳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
利玛窦
汤若望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在一 些国家中逐渐建立了学院体制并获得成功。
1. 耶稣会学校分为低级学院和高级学院两级。低级 学院设6个年级,相当于文科中学。高级学院又称 哲学部,修业3~4年,相当于大学。有些学院还在 哲学部之上设有神学部,学制5~6年。 2.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规章制度,讲授 人文主义学科和宗教知识。 3. 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讲演、辩论等方法, 尤其重视复习的作用,还运用竞争来刺激学生的 学习兴趣。 4.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完善。 5. 重视师资。没有修完高级学院哲学部课程并取得 学位者不能在低级学院任教,大学教授必须修完 哲学部和神学部的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
约翰〃加尔文1509-1564)
加尔文派教育家对欧洲各国影响很大,在加尔文当权时期,日内瓦成为 各国受压迫新教徒的避难所。这些人在日内瓦吸收了加尔文派教义和 教育思想后带回本国,使加尔文派教义风靡法国、德国、荷兰、苏格 兰和美国。 受影响最大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尼德兰,他们在加尔文新 教的旗帜下成功的进行了尼德兰革命。革命后尼德兰在16-17世纪之间 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马丁〃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教 育家。在西方他首次提出在 全民中普及教育的思想,对 德国学校教育改革和西方教 育思想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二、教育实践 1.梅兰克顿和《萨克森学校计划》 高等教育方面:他按照新教的方针改组了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后来又组建了 马尔堡大学、哥尼斯堡大学、耶拿大学等。 中等教育方面的教育贡献主要在于他在1528年发表的《萨克森学校计划》, 将中学分为初级(学习基本的拉丁语读写知识)、中级(学习拉丁语法规 则和宗教课程)、高级(学习古典拉丁文著作、辩证法和修辞学等,为升 入大学做准备)三级,从而为德国中等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斯图谟的古典中学实践 把原有的3所拉丁学校改组为具有大学预科性质的斯图谟文科中学。他把全 校的师生分成10个年级,每个年级由一位教师管理并有特定的课程表,规 定应读的书籍和应采取的教学法等。课程主要是古典文学、逻辑学等,本 族语受到忽视,自然科学的课程也很少。这所中学不仅培养了很多有影响 力的毕业生,而且其办学模式成为后世西方文科中学的范型。 3.布根哈根与初等学校的建立 布根哈根帮助路德改革德意志北部各地的教会和学校。在他的推动下,根 据路德的理想在每个教区建立起教区小学,课程有阅读、习字、宗教,用 德语教学,男女均可入学。在城市则设立拉丁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拉丁文、 希腊文、希伯来文、雄辩术、修辞学、数学、教义问答和音乐等。布根哈 根在德国北部主要致力于小学的改组和建立,人们称他为“平民学校之 父。”
宗教改革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 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 (1)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 奠定了基础。 (2)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思想武器,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 (3)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 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 育事业的发展 (4)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新教的产生
3、国王领导的英国的宗教改革
• (1)纲领性文件:1534年,《至尊法案》 • (2)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 ①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国王是教会的 最高首领 • 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 (3)影响: • ① 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英国国教或称“安立甘 教” • ② 引发清教运动,导致清教徒和英国王权矛盾的 激化
• (2014· 海南单科·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 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 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 信称义”的提出( )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又称反国教运动。16—17世纪在英国发 生的清教徒参加的社会政治运动。 • 新教徒代表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益,反对国教中的天主教传统和繁琐 的宗教仪式,主张教会组织民主化,废除 主教制,反对国王为教会首脑,减少宗教 节日,并反对封建主的奢侈生活,故被称 为清教徒。1640年,资产阶级在清教徒旗 帜下掀起反专制制度的革命,使资产阶级 革命披上了宗教外衣。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
文艺复兴 从核心内容上看 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 从形式上看 区 别 从范围上看 看 联系 产阶级世界观; 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 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 要求改革教会,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 教。 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 了道路。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 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 ,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 而已。 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 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 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 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⑤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式的长 老制 ⑥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核心内容——“先定论”
含义: 影响:
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鼓舞了新兴资产 阶级的进取精神 ③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见书)
3.特点
加尔文:150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 曾在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受过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1533年,由于宣 传路德的新教而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 ,被迫流亡。流亡期间发表了《基督教原理 》一书,涵盖了他主要的新教思想。 在对待天主教上,他比路德激进,他企 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 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得救”来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的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 取消教皇、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3.结果:
①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英国国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 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①领导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③影响: 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 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即清教徒运动)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 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 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 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 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①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 (历史潮流) ②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的需要(群众基础) ③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又出现了要求清除国 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1、背景 尼 北部: 德 南部 民 阶 B. 阶级关系的变化 族 级 毛织业、麻织业、 兰 各省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矛 矛 C.西班牙统治者及其控制下 盾 盾 革 造船业、航海业和渔业 安特卫普是世界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资产阶级 市民 天主教专制主义 命 阿姆斯特丹是中心 北方 新贵族 派总督严密控制 经济勒索 宗教裁判所 贵族 西班牙国库收入的 实行专制统治 处死异端 雇佣工人 农民破产
•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 刻被送到了天堂。
一、德意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要求 清除障碍。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成为宗教改革 (3)思想基础: 的主力和领导力量。 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 想解放作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向教 会的权威的挑战(太阳中心说)。
一、德意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2、概况: 1)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 2)开始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 《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 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 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教 会 组 织
---满足了资产阶级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马丁· 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因信称义”,个人在信 仰问题上具有自由性,在教义解释上也 有更大的自由,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 破教会精神独裁,蕴含着自由平等和个 人主义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思考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思考1】:如果你是马丁·路德,如何反驳? 【思考2】:马丁· 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教皇利奥十世
矛盾
马丁·路德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内容:
1.提出的文章:《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2.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否定罗马教会的教皇的作用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的惟一神圣权威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在洗礼派影响下,宗教改革迅速发展为人 民运动。1521年维滕贝格出现群众破坏教堂、 捣毁圣像等行动,路德连续8天讲道,反对以 暴力改革教会。沃尔姆斯帝国议会后,路德投 入诸侯的怀抱。同年12月,路德又发表《劝基 督徒毋从事叛乱书》,宣传教皇将自行灭亡, 上帝禁止暴动。1522年3月,路德返回维滕贝 格,多次讲道,攻击群众行为过火。1523年发 表《论俗世权力》,歌颂诸侯政权,号召人民 尊敬服从。当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时,他攻击 闵采尔“草率行事”、“违反福音”,甚至告 密于市政当局,污蔑闵采尔是“魔鬼”,请予 以武力镇压。1525年,德意志农民战争进入高 潮,他公然叫喊要像“打死疯狗一样”,“反 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
①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建立民主化的长老制和政教合一的政权 ③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
问题:为何说加尔文教更激进,更符合新兴资
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否定了罗马教皇 的权威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 ①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废除教阶制,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 教合一的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材பைடு நூலகம்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 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 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 得了胜利。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 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 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 造者。 ---恩格斯
2.主要内容:
亨利八世: 《至尊法案》
①英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伊丽莎白一世:《三十九条教纲》
①恢复英国国教;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进一步巩固宗教改革成果 ②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调和,教会是新教的,但 仍保留了主教制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宗教改革的实质
问题探究 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 新兴资产阶级 2、矛头指向何方?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3、在哪些领域进行? 思想、政治、社会
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 动的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 和社会政治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 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 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教 义
③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平等 ---体现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信称义
④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俗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能得到 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⑥建立本民族教会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⑦禁止教徒乞讨化缘,生活中的一切 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这些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更为激进。
4.历史作用
①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②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 响,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教对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具有深刻影响) ④局限: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 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 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 和领主吗? 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候手中的驯服工 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共 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
三.英国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1.背景:
①16c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壮大王权 ②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教权的控制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亨利八世离婚案(导火线)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 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和伊 丽莎白一世共同进行的,这使得英国的 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 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 资产阶级的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