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的教会统治使得资产阶级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的新思想受到资产阶级以及底层人民的大力推崇。

马丁路德信奉“以自己内心的思想为信仰”的思想。

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封建统治,使得宗教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对社会思想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在思想上有引导作用,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丁路德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源于他的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

马丁路德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受到了良好的学历,有着高等的学历。

他曾经进入过修道院,思考自己的灵魂和现状。

马丁·路德认为,救赎是通过信仰而受上帝恩赐的免费礼物。

每一个真正悔改的基督教,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并说: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不相符的道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仅在德国取得重要成效,使得人们的思想解放。

更加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思想解放。

使得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成为激励民族国家和君权专制发展的动力,成为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凝聚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于天主教会统治下的宗教信仰的解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社会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宗教改革的意义是什么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有力的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进行。

作为先驱者,他本人树立了十分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努力掀起宗教改革的浪潮。

马丁?路德对原始基督教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神学方面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在大学任教的时候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很多年轻人,那么,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呢?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改革了德国宗教的中心思想,将基督教还原至社会学科的本质属性,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权力,有效制止了罗马教廷的腐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16世纪初,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由马丁·路德所倡导的新教教义迅速扩散,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还对政治、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内部,教会的财富和权力逐渐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加剧,而教义和仪式的规定也引发了教徒的质疑和不满。

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贪污和偏离原教旨主义的现象,提出了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原则。

此后,新教在德国境内广泛传播,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二、新教对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新教的基本信条是信仰、恩典和圣经,强调个人信仰和敬虔生活的重要性,强化了个体对上帝的信仰直接性。

这种信仰上自由和个性化的特征,对欧洲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们不再是唯一的宗教权威,信仰的自由和多元化催生了新的宗教潮流和组织形式,这也为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启示。

三、新教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教的迅速传播和信仰改变不仅引起了教会的分裂和重组,也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新教家族的统治地位和封建领主的利益矛盾导致了剧烈的冲突和战争;在英国,亨利八世炸毁了天主教,从而开创了英国国教的历史。

新教教义中所倡导的职业精神、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也对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教的贡献,不仅在于改变了先前的精神氛围,也在于开创了新的世俗空间,点燃了欧洲社会变革的火炬。

四、新教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新教所强调的圣经和教义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从而也间接地对欧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影响。

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也使新教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艺术审美上,新教强调清晰和质朴,摒弃了原来的轻描淡写。

宗教改革知识点梳理

宗教改革知识点梳理

13. 宗教改革1.背景:(一句话概括:罗马教会的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①思想上:文艺复兴使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②经济上: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政治上:罗马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实力最大,对德国的压迫最多。

2.根本原因:罗马教会的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核心:信仰得救)(1)内容:①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2)评价: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4.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

2.著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3.主张: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②提出“先定论”a.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限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b.地位: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c.影响:对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有积极作用。

4.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1.影响①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主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实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德国的宗教改革

德国的宗教改革

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教皇立奥十世派特使去德国出售 赎罪券,欺骗人们说“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 响钱柜,罪人的灵魂立刻就可以从炼狱跳上天 堂”,这种敲诈勒索的伎俩,使本来已经痛恨罗 马教廷的德国人民终于怒吼了起来。1517年10月 30日,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天中午 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他说:当钱投入钱柜的叮当作响时候,增加的只 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他认为出 卖赎罪券是“欺骗”和“捏造”,是犯了错误, 是宣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生平简介
马丁· 路德,早年进入爱尔福特大学主攻法律, 但在1505年他却放弃学业进修道院。起初年轻的 路德所遵循的作法通过一切努力来达到自我拯救, 在神父的劝诫下转而相信拯救靠上帝的怜悯来获 得的。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 为维登堡修道院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在维登堡大学任教期间,路德已经在思想上否定 了天主教神学的基本观念,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1517年,美因兹大主教亚尔伯特兜售“赎罪券” 终于使他他怒不可遏。
第三,他并没有要求运用国家暴力 去推翻这个罪恶的社会,相反, 而是要维护这个罪恶的社会,他 虽然宣扬过暴力,但他是要诸侯 和国王掌握暴力,而对农民和平 民进行的武装斗争却竭力反对。 第四,对于他后期翻译圣经和改革 宗教的活动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肯 定和赞扬。
请输入教师姓名
马丁·路德
中文名: 马丁· 路德 外文名: Martin Luther 出生地: 日耳曼 出生日期: 1483年 逝世日期: 1546年 主要成就: 16世纪欧洲宗教 改革 主要著作:《九十五条论纲》、 《论基督徒的自由》、《论 基督徒的自由》、《论意志 的束缚》、《教理问答》等
德国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

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

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

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

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德国虽然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其实真正的中央集权从来都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来。

国家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受制于教皇的王权也就成了一个虚名。

到16世纪,全德国有七大选侯,几十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领地。

一方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切需要德国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王权统治。

经济上的分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取钱财方面,德国故被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前,教皇和神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极其腐败,他们行贿受贿,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引起了德国各地教民和世俗社会各阶层的公愤。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强烈要求政治民主,彻底改革教会。

与此同时,由下层贵族、行会手工业者组成的改良派也有进行改革教会的要求。

除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声之外,文艺复兴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者力图把这个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人对神、世俗社会对教会至少是独立的地位。

人文主义者通过办学和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等基督教书籍,使广大教徒第一次直接接触信仰的原始内容并对原始基督教有了了解。

人文主义进一步唤醒了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改革必要性的意识。

作为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马丁·路德立制改革德国宗教的决心和努力是掀起改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时代的路德与许多人文主义者一样对原始基督教感兴趣,在大学任教时主讲保罗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授课教育,路德自己的神学思想受到保罗和奥古斯丁预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救赎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非其他,因而逐渐形成了其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争议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争议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争议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艺术、文学、科学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还在宗教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宗教改革成为社会的焦点,人们对于教会体制的质疑和观念的解放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改革。

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之一是德国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他于1517年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路德批判了教会的一些不合理制度,比如贩卖赎罪券和无理的税收等,他主张教会应当回归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并尊重普通信徒的权益。

路德的观点迅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德国、瑞士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纷纷效仿他的行为,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主张。

除了路德,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家,比如瑞士的加尔文(John Calvin)和英国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

加尔文是新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强调上帝的预知和人类的原罪,认为上帝预先决定了每一个人的命运。

亨利八世则是因为对于教宗权威的不满,而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创立了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一方面,改革派的人们对于教会体系的腐败和不公感到愤慨,他们希望通过改革来恢复基督教最初的纯洁状态。

另一方面,保守派对于改革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教会的传统体制是神圣而不可动摇的。

这场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战争和冲突。

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国的宗教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几十年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当时的人们信仰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不惜动用武力,这使得整个欧洲都被卷入了战乱之中。

然而,宗教改革也引发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新教的兴起推动了普通人对于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阅读圣经,人们开始普及教育。

同时,宗教改革也鼓励了自由思想的发展,科学、哲学等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突破性发现和思想。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争议对于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战乱和分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 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 (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 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 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 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 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 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 :“我不能移动, 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 场震惊。
信徒
信徒
《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 威受到严重打击
【探究一】改革“改”在哪里?
天主教会主张 因 行 称 义
上帝不与信徒直接沟通 灵魂要得救必以神父为 中介
“ 改”
路德主张 因 信 称 义
教义 信仰虔诚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无须神父作中介
《圣经》要成为信徒的 经典 《圣经》是教徒的唯一信仰的 最高权威,必须经过教 最高权威,可自由理解 皇解释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 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 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 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 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 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他。 ——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 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因信称义”,个人在信 仰问题上具有自由性,在教义解释上也 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平等和个人 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5)导火线:1517年,“赎罪券”的兜售(直接)
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
1517年10月31日约 正午时分,马丁. 路德把“九十五条 论纲”贴在维登堡 大教堂门上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因素欧洲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追求财富和个人自由。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兴起,各国君主希望加强中央集权,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对宗教教义和教会的权威产生质疑。

4、教会腐败天主教会内部腐败严重,教士生活奢靡,出售赎罪券等行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的改革(1)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到拯救,无需依赖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2)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腐败和赎罪券制度。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2、影响(1)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变革。

(2)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等地。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的改革(1)主张“先定论”,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前已由上帝预定,但人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道德生活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2、影响(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瑞士及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改革(1)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英国国教会。

(2)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加强了国王对教会的控制。

2、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1)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国教会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国的主流宗教。

(2)通过《三十九条信纲》,确立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和组织形式。

五、法国的宗教改革1、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新教胡格诺派与天主教势力之间发生了长期的宗教战争。

2、《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给予胡格诺派一定的宗教自由。

六、宗教改革的影响1、思想解放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 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 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 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 现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 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 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 要求。”
《基督教原理》 书影(英文版)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 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 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 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 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 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 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 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 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 有着重要影响。
①实质:反对天主教会, 材料2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 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 ②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都主张信仰得救。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③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兜 售 赎 罪 券
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 箱子里,你的亲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的火焰中生到 了天堂。”
2. “九十五条论纲”的提出(1517.10)
1517年10月31日约正午 时分,马丁.路德把 “九十五条论纲”贴在 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1517年10月31日约正午 时分,马丁.路德把 “九十五条论纲”贴在 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德意志农民战争中的鞋匠队伍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闽采 尔农民起义的爆发) 1524—1526年,德国爆发闽采尔领 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 会和封建势力。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德文
1534年的德文《圣经》
路德《圣经》翻译手稿
《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 展,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A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 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 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 移。 第36条: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自己真诚悔 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 或免罪。 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 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 的钱,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马丁• 路德的改革主要 有哪些内容?
比较: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行称义
唯信称义
宗教教义方面
① “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宗教组织方面
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 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教士是教 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 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出生 一个矿工家庭, 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 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 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上了 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 自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1507 年后成为神学博士,大学神学教授。 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访问罗马,按天主 教的传说,用双膝跪爬上“圣梯”台 阶朝圣,每爬一级就念一次“主祷 文”,认为这样可以获得赦罪的功德, 但是在他膝行还没有到顶之时,圣经 的话照亮他的内心:“义人必因信得 生。”他既醒悟,放弃这种迷信膝行 朝圣的想法,起身走下梯阶去了。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论述题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论述题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论述题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次运动之一。

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由德国的马丁·路德等人发起。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革宗教教义和实践,使基督教重新回归本质,并重新获得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而反宗教改革则是指教皇、天主教和新教反对派之间的斗争,以及19世纪天主教与世俗主义的冲突。

这两个运动在欧洲造成了深远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本文将分别探讨两个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出现了对教皇和教会的批评和质疑,这导致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教皇和教会成了整个体系中受到质疑和攻击的重要目标。

德国的马丁·路德提出了要恢复基督教的本质和真实教义的口号,他反对天主教会的贪污、奢侈和侵略政策,认为教会中的堕落和腐败成为了人民为所欲为的东西。

他强调基督教的个人信仰和直接对神的关系,而不是依赖于“神学家”或教会。

这个观点在整个欧洲流传开来,并成为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路德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他在教义上的贡献,他还指出了天主教会的道德和政治的缺陷。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德国人之外,其他欧洲人也有类似的倡导,其中最著名的是瑞士的约翰·加尔文、法国的让·卡勒文。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会和神学的批评,并倡导改革。

宗教改革也引发了欧洲宗教战争,最著名的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

起初,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广者只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拯救基督教。

但是,这个运动最终变成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这种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在旧的天主教会之外出现了新教。

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在欧洲历史上长期存在,并在一些历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教和旧教的分裂和对立,也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反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天主教教皇和教会对新教和其他异端的反应。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德国虽然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其实真正的中央集权从来都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来。

国家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受制于教皇的王权也就成了一个虚名。

到16世纪,全德国有七大选侯,几十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领地。

一方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切需要德国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王权统治。

经济上的分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取钱财方面,德国故被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前,教皇和神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极其腐败,他们行贿受贿,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引起了德国各地教民和世俗社会各阶层的公愤。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强烈要求政治民主,彻底改革教会。

与此同时,由下层贵族、行会手工业者组成的改良派也有进行改革教会的要求。

除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声之外,文艺复兴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者力图把这个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人对神、世俗社会对教会至少是独立的地位。

人文主义者通过办学和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等基督教书籍,使广大教徒第一次直接接触信仰的原始内容并对原始基督教有了了解。

人文主义进一步唤醒了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改革必要性的意识。

作为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马丁·路德立制改革德国宗教的决心和努力是掀起改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时代的路德与许多人文主义者一样对原始基督教感兴趣,在大学任教时主讲保罗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授课教育,路德自己的神学思想受到保罗和奥古斯丁预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救赎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非其他,因而逐渐形成了其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第2课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一、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 1、经济:15世纪下半叶,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 2、政治:直至16世纪初,德国 仍处于严重的 3、社会状况:16世纪初,德国有“ ”之称,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导致德国最先爆发 3、阶级关系:各个阶层憎恨罗马教廷,迫切要求实现 、摆脱 教皇的控制和掠夺。

【合作探究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二、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改革的开始 ①导火线: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售 ②序幕: 的发表。

③内容:理论基础:“ ”。

④宗教仪式: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⑤教义:《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⑥世俗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改革的概况 (1)系统阐述他的宗教思想。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改革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

宗教改革的背景是天主教会日益腐败的体制,以及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一些勇敢的人们敢于质疑教会的教义和实践,从而引发了一场宗教革命。

宗教改革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德国的马丁·路德。

他在1517年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对教会的“售赎罪券”和其他一些不合理做法提出了质疑。

这一行动被认为是宗教改革的开始,也揭开了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地迅速蔓延。

路德的思想和观点得到了支持,同时也有其他的改革者如约翰·加尔文、乌尔里希·齐温利等加入了这场运动。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权威进行了挑战,主张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

宗教改革不仅仅是一场对教会体制的质疑,它还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深刻变革。

通过宗教改革,欧洲社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宗教改革推动了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圣经和其他重要的文化知识。

这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文化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另外,宗教改革也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宗教改革者主张信仰的自由和个人责任。

他们反对教会对信仰的控制,主张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信仰自由选择。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欧洲国家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宗教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各个宗教派系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冲突和战争。

这些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另外,宗教改革也导致了一些僵化的教义和信仰的形成。

一些改革者过于强调信仰的个人性质,导致了对其他信仰和观点的不容忍。

这种思想的传播使得宗教变得更加排斥异己,导致了一些悲惨的事件,如术士审判和女巫狂热等。

总的来说,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重要变革。

它对教会体制的质疑、对宗教信仰的改革以及对欧洲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德国采矿业的中心哈茨的施托尔堡。15 岁时,他曾在莱比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 学学习,熟悉人文主义作品。路德开始 宗教改革时,闵采尔曾表示积极支持。 1520年4月经路德介绍到茨维考城出任牧 师。后来,由于闵采尔和路德之间出现 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1521年4月,闵采尔及其同伴离开茨维考,
辗转前往捷克。由于他在《布拉格宣言》 中主张用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受到 捷克当局的迫害,只好回到德国。1523 年初,他在图林根的阿尔斯特德小镇担 任牧师。这时,闵采尔的宗教政治观点 逐渐成熟,他攻击诸侯和天主教会,建 立革命组织基督教联盟。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一时
期的德国阶级关系日趋复杂,内部矛盾 更为尖锐,矛盾的集中点是天主教会。
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是马丁· 路德
(1483——1546)。他出身于富裕市民 家庭,18岁进入埃尔富特大学,后来在 维登堡大学学习,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 影响。1505年,路德在修道院当修道士,
学院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受过训练
的牧师”。正是从这所学院,不仅向法 国而且向欧洲许多地区输送了训练有素 的加尔文主义的精粹分子,加尔文主义 确保得到对于新教的原则和最严密的组 织形式深信不疑的信徒。
加尔文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口味,
资产阶级便借助于它来反封建。从日内 瓦神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有许多人以传教 士的身份被派往西欧各国,从而推动了 加尔文教在西欧的广泛传播。法国的胡 格诺教徒、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 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派,都 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德国各地诸侯分成
路德派和天主教派。北方部分诸侯国已 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南部的诸侯国仍 坚持旧的信仰。1529年,在斯拜尔召开 的帝国议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有哪些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宗教的形态和发展方向,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几次宗教改革尤为重要。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6 世纪初,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了这场改革。

当时的教会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兜售赎罪券等行为让民众苦不堪言。

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为起点,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批判。

他强调因信称义,即人们凭借对上帝的信仰即可获得救赎,而不是通过购买赎罪券等外在的行为。

这一主张打破了教会对救赎的垄断,使宗教信仰更加个人化和平民化。

马丁·路德还主张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让普通民众能够直接阅读和理解上帝的话语,从而摆脱了教会对宗教解释的垄断。

他的改革推动了新教的兴起,如路德宗等,对欧洲的宗教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

加尔文在瑞士进行的改革强调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前就已由上帝决定。

这种观点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也激发了人们的宗教热情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加尔文主张建立一个严格的教会组织和道德规范,强调信徒的自我约束和勤奋工作。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认为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

加尔文教派在欧洲和北美广泛传播,对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英国的宗教改革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亨利八世因为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了英国国教会。

这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英国国王的权力,使英国在宗教事务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英国国教会在教义和仪式上与罗马天主教有所不同,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又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宗教改革在社会层面也带来了诸多变化。

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新教地区普遍重视普及教育,以让信徒能够阅读《圣经》。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宗教改革还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的宗教书籍得以印刷和传播,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思想的交流。

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 ②工业。德国的农奴制度十三、十四世纪开始全 部消失,农民事实上成了自由的人,但同时农民 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大批无地、少地的破 产农民为社会所迫,成为雇佣工人,于是一些大 银行家乘机雇佣工人和购买设备,按资本主义方 式组织生产。德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工业中, 采矿、冶金、纺织、印刷部门发展最快,出现了 分散型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其中银矿开 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尤其突出,在十五世纪末十 六世纪初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他们采用畜力牵引 水泵抽出井下的积水,可开采200米或更深的矿 藏,发明从银和铜铅共生的矿石中炼银的新技术, 这些技术突破使银产量大增,成为欧洲白银生产 大国,直到十六世纪六十年代美洲白银大量涌入 欧洲后这种局面才逐渐改观。
• 1525年3月末,法兰克尼亚爆发了新的农民 起义,规模最大,斗争也最激烈,这一地 区有许多中、小城市,市民力量较强大, 他们参加起义后,逐渐把起义纳入了自己 的政治轨道。1525年5月,他们在海尔布琅 农军会议上提出了“海尔布琅纲领”(帝 国改革纲领)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 的中央政府。改革教阶制度,取消诸侯的 一切“同盟”,纲领还明确规定要统一度 量衡、统一币制,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保 护商路安全,允许农民赎卖封建义务等。
• 在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中,教会封建主首 先是大家痛恨的对象,德国由于政治分裂, 罗马教会势力特别大,它每年从德国搜刮 和劫走大量财富,人称德国是“教皇的乳 牛”,是罗马最忠顺的奴隶,因此,在德 国,反对罗马教会的斗争往往就和争取国 家统一的斗争密切相关,它激发了民族意 识,使革命较早成熟,从而爆发了资产阶 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即路德 的宗教改革和1525年的伟大的农民战争。
• 以上就是十五、十六世纪德国经济发展的 基本状况,但德国经济发展的弱点是极不 平衡,大城市多在边境地区,主要经营对 外贸易,和外国的联系比本国密切,全国 没有一个城市像伦敦、巴黎那样发展成为 国内的工商业中心。英法两国的经济发展 都促成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 而德国恰恰相反,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却形 成许多利益各不相同的地方集团,这些地 方集团毫不关心国家的统一,因此德国长 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直存在。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①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只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天主教会的日益腐朽、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出售赎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2、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张: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
人人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
简化宗教仪式;
教会从属于国家。

4、性质(实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影响
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
使欧洲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兴起?(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现实阻碍: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权统治
推动力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现实基础:近代科学的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
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意志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

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

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而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就成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
马丁·路德改革的经过?
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路德明确断言《圣经》的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每个信徒都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需神甫作中介。

即“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

他还提出了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大主教会势力的主张。

1520年,路德公开发起宗教改革,建议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

?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当路德投入到封建诸侯的怀抱后,人民就团结在宗教改革激进进派闵采尔的周围,1524—1525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

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
路德教派的传播?
宗教改革后,一些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同天主教诸侯抗衡。

到16世纪50年代,双方缔结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

路德创立的新教派不仅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
如何理解马丁·路德提出的“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宗教改革为什么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升入天堂。

这种无耻的勒索激怒了马丁·路德。

他认为用钱去赎罪是渎神行为,每个教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只要献身于信仰,死后灵魂即可得救,根本用不着教士的监督和干预,也不需要实行由教会规定的繁琐的仪式以及个人经济上的贡献。

这样,路德的宗教改革不仅从精神上否定了教会和罗马教廷的特权,而且从经济上否定了教会的剥削权。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实际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主张改革天主教会和建立民族的“廉俭教会”的愿望。

??
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并且蕴藏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①路德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就是把斗争目标对准了当时西欧各国最
有势力的封建主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德国统一是16世纪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之一,教皇、教会是德国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路德反对他们,利于德国独立统一。

③路德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个性解放起了榜样作用,鼓励了资产阶级独立自由精神的成长。

④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路德的宗教改革虽然只取得了宗教内容的表面成就,但新教中的激进派加尔文派的宗教改革却取得了市民内容的实质成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