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轵城三中徐夏艳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以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讲为主为以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所需的内部驱动力,而学习动机又来自于学生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

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

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1. 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样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以充分体现。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前提教师要学习,要进步,要转变。

关键是要树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体的当代教学观,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教学思想,要实现“教法研究——‘教与学’方法研究”的转变,即把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想,把教师的教法转变为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主动权,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创造“乐学——学会——会学”的教学与学习境界。

所谓“乐学”,也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所谓“会学”,也就是会思维。

教师的主导作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并且遵照学生思维规律和学习过程规律成功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萌动、活跃起来并且走向深化和创造。

教师要想起到主导作用,那就必须做到:一是心中有书,即吃透教材,在课堂上灵活驾驭教材;二是目中有人,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三是手中有法,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各有特点。

凡是优秀教师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学生、教材、课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因情而异,创造运用,达到“异曲同工”和“同工异曲”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学生是否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谈几点体会。

一、增强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

二、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

因此,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三、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播放声音创设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情景,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很快地就进入了最佳的语言学习状态,有助于把英语知识信息储存到学生深层的记忆中。

四、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例如: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 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

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

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有趣的教学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

引导与促进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特长。

反馈与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

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空间。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水平。

例如,在备课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期望。

然后,根据这些反馈来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交流想法、分工合作,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拓展思维。

问题导向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此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也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课题或项目,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分析数据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在课堂互动环节,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想法,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即使存在错误,也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修正。

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不怕犯错。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得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得主要场所,也就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得主要舞台,在学生得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中占绝对得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得成绩,同时也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得角色。

我认为,营造良好得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就是主导,学生就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得主体地位,调动她们得自动性、积极性与活泼性,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得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得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得影响。

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极强得驱动力,激发一种自动得积极好学得学习欲望,就会由“她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形成良好得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自动性。

传统得教学方式就是以硬板得教条式得制度来教育学生,扼杀学生得天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得教育,才就是真正得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得主导思想,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做到讲者有神、听者有趣得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得见解,又调动了学生得自动性、积极性,更重要得就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需传授得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得思想倾向。

这样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听课就是一种享受,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得意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得自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与谐融洽得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得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得中心思想。

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得知识掌握好、运用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与谐融洽得教与学得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就是在学习知识,而且就是在建立自己纯洁得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班上不可缺少得一分子。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学习兴趣、个性差异、参与课堂活动、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全面发展1. 引言1.1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在教育教学领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是知识的接收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需要教师不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只有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1.2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拥有着重要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受益者和实施者,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作者:孔令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一、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意识,在思想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授——接受”关系。

教育的结果主要决定于教师教授内容以及教授方法等。

在这种观念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是容纳知识的容器。

现代教育思想透过教育活动的表象,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为其预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通过诱导、经过知、情、意、行等过程,对各种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进行自我发展的过程。

它不仅明确了学生学会的问题,更解答了学生会学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急需改变:首先,要转变教师权威不可冒犯的陈旧观念。

当下,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学生“冒犯”了自己时,就对相关学生批评教育、体罚或变相体罚,来维护自身权威。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

教师不是学生唯一知识的来源。

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

其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变“讲堂”为“学堂”。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课堂氛围,在师生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的应该是平等、沟通和关爱。

教师应不断改善教育策略,以应对学生思维闪烁出来的火花。

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是教材知识和生活知识以及推理想象等等。

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人格上不平等的现象。

“听话”是一部分教师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的人,所以必须要尊重学生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写作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结归纳: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浅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06-0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学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己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贯穿,并导致其态度、个性及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发生变化。

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互活动,旨在实现学生的社会化、个性化和创造化。

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浅谈粗浅的认识:(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达尔文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许多很聪明的人,比那些发明者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未有过创新之举?质言之,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创新的火花在人云亦云中泯灭了。

作为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掌握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动,能够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步认识,能够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把理性知识具体化。

学生主动参与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它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一节课之内的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倾斜度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得到差异发展。

思维的积极参与会使他们在繁多的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对象化材料。

2.它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对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时间的多少提出意见。

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进度。

学生甚至会对教师的教提出建议,这样,他们的主体性已经从“学”的领域逐渐扩展到了对“教”的参与。

3.它可以使学生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传统教学是由教师对此进行评价的。

事实上,主体性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作出较好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效果自我反省。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顶替的,因而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那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老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讲究授课艺术,不能死板,要学会在幽默诙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讲授新课。

再次,教师上课时要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的乐趣。

二、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一个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同学们个个没有怨气,情绪饱满,怀着对老师的爱,对课程的热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了。

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就起到引领主导的作用。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师工作的激情,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无法实施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

三、教师多加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喜悦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认真自学,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在攻克难题和摸索规律中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机械地,呆板地接受新知识的途径,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切实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的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

这样对于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节新课先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

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性和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探索、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

合作与互动: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与同学们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分享观点和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个性化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反思和评价: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方面:兴趣驱动学习: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来驱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自主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他们需要能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和调整学习策略: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和调整。

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责任与自律意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责任与自律意识。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

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

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

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摘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本文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推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育教学改革,主动学习,教师引导,措施和方法1. 引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探究式学习的需求,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诸多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并且很少有机会进行创新和探究。

而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机械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供参考:3.1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来实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引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沟通、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不应该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被鼓励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5. 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

学生应该被鼓励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项目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

1. 认识要到位,确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

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

2. 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大众课堂意识。

长期以来,口语交际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敢于尝试挑战的学生的殿堂,他们总是在侃侃而谈,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 ,而大多数学生则充当“忠实观众”。

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经常有机会表达的学生,更加努力,争取机会表达;另一类学生无机会展示,他会自暴自弃,一直做“忠实观众”能力得不到提高。

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学生。

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

3.设置情境,把学生从课堂带入现实生活。

口语交际课上,要善于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能力,提高水平。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时,我说:明天是你妈妈生日,现在拿起电话,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一下子进入状态,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4.让学生从“被动说”转变为“主动说”。

让学生从“愿意”到“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训练,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训练要求,通过鼓励、表扬,使他们敢说、愿说、善说。

由原来的老师指人说的被动说到学生主动举手强烈要求的主动说。

5.适时作出客观的评价要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时,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二、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各有特点的学生。

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基础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地对待每个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 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要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鼓励学生沿着阶梯尽力向上“攀登”,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许多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往往变成了“主宰”,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标准答案的化身。

尤其是对学生的回答,总是以“法官”的姿态做出评价,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

实际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是一种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怎样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怎样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怎样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一.目前课堂的现状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是所有老师都努力去探索的。

有的教师的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这是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

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

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

(二)在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而学生大多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三)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

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习小组中的一员进行检查、评价。

而其余的学生到底理解多少,掌握多少?没有人知道。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很多的问题还是老师预设,学生机械地思考回答,学生的思维永远不能处于主动状态。

二.怎样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还远没有到位。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下面就我个人对课改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惠阳区平潭镇房坑小学陶忠强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活动和交流中,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些有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

教师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动手实践,让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乐趣。

因此,我在教学上作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谈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动脑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让学生多动脑筋是学生爱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以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想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教师又担心学生学不会,这就造成目前教学现状的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
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定向的思考,使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力。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2页的例6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85,剩下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要想求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必须先找准什么?②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吗?学生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定向思考,然后回答说:“这里是把一袋大米的重量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是:大米重量-吃去大米的重量=剩下的大米的重量。

”这时我趁热打铁地问道:“该怎么样解答呢?”学生们回答说:“这道题把一袋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是未知量,可以用X 代替。

”然后叫个别学生说出算式:X -85X =15。

我这样启发提问学生,“如果把8
5后面加上千克,还能解吗?”让学生们议论后,个别学生回答说:“能”。

我叫了一位学生说出算式:15+85。

最后我问学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呢”?一位学生说;“例题的85是指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而85加上重量单位后指具体的重量。

”我当时表扬了他,“你真棒”。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尽量给予学生多动脑筋的机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做”中培养学生多说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能主
动地说问题、自由地交流,并能及时交流。

如我在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时,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补充问题的练习:一项工程,甲队单独要15天完成,乙队单独要20天完成。

我这样启发提问学生:这道题告诉了工作总量和甲、乙两队的工作时间,可以先求什么?学生们很快地说出,可以先求出甲乙两队的工效。

那么针对现有的条件、你想怎么样补充就怎么说,说错了可以重说。

经我这样鼓励学生,他们说:①甲乙两队合做完要多少天?②甲乙两
3要多少天?③甲队先做2天,余下的由乙队合做这项工程的
4
队做还要多少天?……不仅使他们说出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从而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让学生多动手“做”数学
动手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实践活动”,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做”数学,我在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4页的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我让学生动手多“做”数学,内容如下:观察圆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什么叫圆的面积?②要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该怎么办?③你能用直尺测量出圆的面积吗?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圆形去摸一摸,使他们知道圆的面积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然后叫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硬纸圆。

要求同学们把这个硬纸圆分成若干等份,这里我要求学生把这个圆平均
分成16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的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向学生说明,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很快地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即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我让学生讨论:圆的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意义一样吗?学生们说:“不一样”。

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用学生本身概括出结论,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确实要多让学生动脑筋、多说问题、多动手操作,才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数学内容生活化,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申报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学论文
谈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惠阳区平潭镇房坑小学陶忠强
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