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干伸肌
主动肌:骶棘肌 副动肌:半棘肌、多裂肌 活动范围:0~25° 检查体位:俯卧位,双手在头后交叉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将胸廓尽量抬起

骨盆上提肌
主动肌:腰方肌、腰髂肋肌 副动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活动范围:立位一侧骨盆上提时该侧足 可完全离开地面 检查体位:仰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双手扶治疗床,检 查者双手握被检查者双踝,将下肢向下 方拉


肌力评估禁忌证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 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肌力评估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 握力计、捏力计
Leabharlann Baidu
手法肌力检查法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
MMT的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 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 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 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 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 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 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 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 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 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2+
2 21+ 1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50%
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 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 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
0
不能触及肌肉收缩
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肩胛内收肌
主动肌:斜方肌中部、大菱形肌 副动肌:小菱形肌、背阔肌 活动范围:15cm 检查体位:俯卧位,坐位 检查方法:俯卧,上肢外展90°并外旋, 肘屈曲90°,检查者固定其胸廓并令其 完成肩胛骨内收,同时对肩胛内侧施加 阻力

肩胛下降肌
主动肌:斜方肌下部 副动肌:背阔肌、胸大肌、胸小肌 活动范围:10~12cm 检查体位:俯卧位,被检上肢于头上约 145°外展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上肢抬起离开床 面,检查者手置于肩胛上角向外上方施 加阻力

肩关节外展肌
主动肌: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副动肌:前锯肌 活动范围:0~180° 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水平外展肌
主动肌:三角肌 副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活动范围:90~130° 检查体位:俯卧位(5-3级),坐位(20级),肩外展,上臂置于床面,前臂垂 于床沿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另 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外旋肌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副动肌:三角肌后部 活动范围:0~90° 检查体位:俯卧位,肩外展90°,上臂 置于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
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
等长肌力测试方法

背拉力测定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 腹背肌等长耐力测定
测量方法:双膝伸直,背力计把手调节 至膝关节平齐处,双手抓握背力计把手, 然后尽力伸腰上拉把手,重复测试3次。 注意事项:腰痛患者和老年人不宜进行。 参考范围:男性为体重的1.5~2倍(拉力 指数150%~200%),女性为体重的1~ 1.5倍(拉力指数100%~150%)。

肩关节水平内收肌
主动肌:胸大肌 副动肌:三角肌 活动范围:90~130° 检查体位:仰卧位(5-3级),坐位(20级),肩外展,肘屈曲90°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躯干,另 一手在肘关节内侧施加阻力

肩关节内旋肌
主动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 胸大肌 副动肌:三角肌前部 活动范围:0~70° 检查体位:俯卧位,上臂90°外展置于 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并施加阻力
年龄 18~30 31~40 41~50 51~60 优 56以上 56以上 54以上 50以上 良 53~56 53~56 51~54 47~50 中 44~52 44~52 42~50 38~46 中下 39~43 39~43 37~41 33~37 差 39以下 39以下 37以下 33以下
女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
影响肌力的因素


年龄与性别:20岁达到峰值,35岁以 后每10年递减10%~20%
The decline in maximal muscle strength from age 60 was 34 to 45% in men and 11 to 32% in women in the arms and 40 to 47% in men and 37 to 45% in women in the legs. Isometric,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actions showed a similar decline in ageing in both sexes.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
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
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
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 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 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
年龄
18~30 31~40 41~50 51~60

36以上 36以上 35以上 35以上

32~36 32~36 31~35 31~35

25~31 25~31 24~30 24~30
中下
20~24 20~24 19~23 19~23

20以下 20以下 19以下 19以下
等速肌力测定

分级
5 54+
评估标准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
43+ 3 3-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 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 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
肌力评定
肌力
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情况下,肌肉为维 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 力的能力 肌力评估是在肌力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 受到影响时检查相关肌肉或肌群的最大 收缩力量

肌力
肌无力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产生张力 的能力下降或丧失 肌力减弱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原 发性肌病、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肌肉废 用或长期制动的情况也会引起肌力下降 (烧伤、关节炎、截肢等)

肩胛前伸肌
主动肌:前锯肌 副动肌:胸大肌 活动范围:0~38° 检查体位:仰卧位,肩前屈90°,肘关 节伸直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前伸肩胛,检查 者一手置于肘关节向相反方向施加阻力

肩胛上提肌
主动肌: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副动肌:大小菱形肌 活动范围:10~20cm 检查体位:坐位(5-3级);俯卧位(20级)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尽力上提肩胛骨 并保持,检查者双手置于肩上向下施加 阻力

躯干屈肌
主动肌:腹直肌 副动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活动范围:0~80° 检查体位:仰卧位 检查方法:固定被检查者双下肢

躯干旋转肌
主动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副动肌:背阔肌 活动范围:0~45° 检查体位:仰卧位,双手在头后部交叉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右肘向左膝运动
慢速测试 快速测试 等速向心测试 等速离心测试 多角度等长测试
身体主要肌群 徒手肌力检查方法
颈屈肌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 副动肌: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 活动范围:0~35°(45°) 检查体位:仰卧位 检查方法:一手固定胸廓下部,另一 手两手指在前额施加阻力

颈伸肌
主动肌:斜方肌、头最长肌、颈棘肌 副动肌:多裂肌、大直肌、小直肌 活动范围:0~30° 检查体位:俯卧位 检查方法:一手置于被检查者头后部 向下方施加阻力,另一手置于下颌给 予保护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 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Robert Lovett
分级 名称 评级标准
0
1 2 3 4 5

未触及肌肉收缩
微弱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差 可 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 能抗阻力 良好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切断所有肌纤维的 横断面,比肌力3.6kg/cm2,肌肉绝对 肌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肌肉的初长度(最适初长度,静息长度 的1.2倍,投掷铅球必须充分屈曲肘关节, 以尽可能牵张肱三头肌,利用肱三头肌 收缩力量抛铅球)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募集(运动单位)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肌纤维与 肌腱成角连结,羽状连接的肌纤维越多, 成角也越大,肌肉越粗,能产生较多的力, 如腓肠肌;而比目鱼肌等慢肌,肌纤维与 肌腱的连结很少成角,故具有较高的持续 等长收缩力

握力
握力指数=健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应大于50,利手握力比非利手大 5%-10%;女性握力为男性1/3-1/2;男 性50岁、女性40岁以后握力减少10%20%

握力计、捏力计
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垂,测试两 次,取最大值。以两手中力的最大值为准。
握力与年龄关系
评估目的
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 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 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评价肌力训练的效果

肌力评估适应证

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 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 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 性指标

肩关节屈肌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副动肌:胸大肌、肱二头肌 活动范围:0~18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仰卧位(1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伸肌
主动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 副动肌:肱三头肌、小圆肌 活动范围:0~6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0级),上肢内收内旋完成肩关节后伸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
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由Robert Lovett1916年创立
MMT一般原则
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 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 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 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 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 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20岁 男 kg 女 kg 42.6-45.2 22.8-23.8 20-30岁 46.2-48.5 22.7-24.6 30-40岁 44.5-49.2 28.0-30.8 40-50岁 47.3-49 21.5-23.4 50-60岁 43.5-45.9 18.2-22.3
男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