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周而不比 以德报怨
成 语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原始儒家的交 往观,共十四章。在所有的交往中,大 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怎样交朋友的问题。
说说同学当中存在的各种交友观!
请找出文中有关交朋友的章句。 明确:4、7、8、11、12、13、14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 ——《说苑· 杂言篇》
管鲍之交是厚责己,薄责人
厚责己,薄责人,其意是不能太 以自我为中心,“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只要“以仁治人,以义治 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就会让自己更有容人之量, 朋友也会更喜欢你,怨恨自然也 就远离了。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 “勿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 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 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 态度。你认为呢?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 生活方式。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争鸣:
“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儒家传统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认同,在国 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宽容和包容 吃过亏,它如何使用?范围是什么?度是 什么?重新考虑。
作业:
针对原始儒家的这种交友 观,反思我们自己的交友观,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文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知人——从他人的行为,经 历,习惯兴趣去考察一个 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启示: 1、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2、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类别去了解他、评价他。

周而不比 精品课件

周而不比 精品课件
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探究问题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最终目的、意义何在?
为了辅仁
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在 仁道的修养上同进步,而不是自进己德。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
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
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探究问题 读了第12-13章,有人认为这是孔子一
种很不负责任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 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 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 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论·语·选·读
【第11章】子曰:“宴平仲善与人交,久 而敬之。”
久而敬之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 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 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 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人与人之间相
处,彼此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要想友谊长久,再好的
朋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 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 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 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 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因此在现代 生活里,我们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分寸。

周而不比ppt课件24

周而不比ppt课件24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 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 一个人都是一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 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 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 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 样,爱人是不能根据利益分彼此的。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 便辟 (谄媚逢迎) 友 善柔 (假装和善)
便佞 (巧言善辨)
直 (正直)
益 谅 (信,诚信) 友
多闻 (博学多闻)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篇》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 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金缨
什么人可以正确地选择朋友呢?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 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南怀瑾《论语别裁》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 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 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 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 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 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 《圣经》——上帝说,如果别人打了你的左脸, 善良的人啊,请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周而不比》ppt课件3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周而不比》ppt课件3

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
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
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
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
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
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
终。
——南怀瑾《论语别裁》
相处之道
——《世说新语》
察人之道
( 4.3 2.10 4.7 15.17 )
察人
好人 恶人
做“仁者”
视其所以(行为)
观其所由(经历)
察其所安(兴趣习惯)
观过
听其言,观其行
相处之道
(15.15 14.34 15.23 5.17 4.26 12.23)
相处之道
•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而勿责之。观过使愚贤各当其所,则为仁
矣。
——《正义》
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 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伤于忍。
——《集注》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 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 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 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责人 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 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天地而有余。
——《吕氏春秋》
夫见人而不自见者谓之矇,闻人而不自闻者 谓之聩,虑人而不自虑者谓之瞀。故明莫大 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 。
——《中书·修本第三》
相处之道
•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 报怨,以德报德。”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周而不比(转载) ppt

周而不比(转载) ppt

提示:1、朱熹《〈论语〉集注》:“庄以持己曰矜,然 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2、南怀瑾《论语别裁》:“矜”是内心的傲,(骄傲是 两回事,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 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 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
即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
-
5
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朋友的分类的章节,说说孔子把
朋友分为哪几类?
(第7则)
世界上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
友谅、友多闻。Βιβλιοθήκη ▪ 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 友谅,说文解字:“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 友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
世界上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 这三者“损矣”。
3、和气翔安之时并不能很深刻的了解一个 人,只有当人犯了错在急躁在迷茫的时候, 我们才能如实观照这人的性格特征。翔安之 时,你好我也好,只有当面目撕破之时,素 质高低,行为高劣,境界层次才能一一尽显。
-
12
《论语义疏》中说:“三人以上为群居。”
《论语集解》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也。”
《论语集解》:“难有所成矣哉,言终无成也。”
(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10
《论语新译评述》(王滋源) 视、观、察——一般看看叫视,深入地看叫
观,察是更进一步地审察,三字前身次第之别。 以、由、安——“以”和“由”注疏家看法比较一 致。“以”指的是行为,即“日所行用之事”, “由”当作“经”字讲。经又训从,据皇侃《论 语义疏》:“以为从来所经历之事,则大戴所云 以其前占其后者也。”用今天的话说,从他的过 去,看他的现在。“廋”,隐藏,故译为掩盖。

周而不比ppt课件二十二

周而不比ppt课件二十二
▪ 以为人人都正直,那是愚蠢的;认为根本没有正 直的人,尤其愚蠢。--约翰·亚当斯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 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德。”
基督教《圣经》上所说的,你在我左脸上打了 一记耳光,我不仅不还手,不躲避,反而再送 上右脸让你打一记耳光
唾面自干
你不仁,我不义
“以直报怨”应该是我们铭 记在心的为人准则。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 斯知仁矣。”
启示:
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君子过于厚,小人过于薄。君子过于爱, 小人过于忍。过厚、过爱非恶,皆不好 学之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慧。难矣哉!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 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选读
八 周而不比
周 待人
而 不
察人
比 择友
待己
处 事
交友
共 勉
嫉恶如仇 全面观察,观过知行 损益三友,择善而从之
厚而薄责,闻过则喜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事君交友,数疏有度 忠告而善道,不可则止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
•君子与人亲厚和人交往主要是义,为的是志同道 合,要的是“欲伸大义于天下” •小人与人亲厚趋炎附势主要是利,为的是相互利 用,要的是升官发财。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孔子在《公冶长》篇里感叹:“已矣乎,吾未见 能见其过而內自讼者也!”能夠“躬自厚”的人 是很少的,往往倒是“厚”责于人。把一切功劳 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別人。這样,怨恨也就随 之而起。

▪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佚名 ▪ 归咎于身,刻己自责。--佚名 ▪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林逋 ▪ 侮人者,自侮也。--王辟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 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 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10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解读: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为什么两个人很亲 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 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 然看起来亲密,但你们俩离疏远也就不远了。
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 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是 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好好地说出你的 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7
•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 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 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 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 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 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 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 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
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以德报怨”说明用恩德回报他人,但不能感化他人心灵;而“以直报怨”、“以德报 德”,不仅用恩德回报他人,也在培育他人的正直、道德修养,使他感化。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1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 自辱焉。”

《周而不比》课件

《周而不比》课件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一群人在一起,无正事可谈,没有 真正的人生理想,整天对无聊之事 捕 风捉影,添油加醋,甚至造谣中 伤,无中生有。。更严重的是“好 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 夺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 横行。长期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 萎靡了 。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孔子 •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 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 朋友一生一起走、、、、 • 一声朋友你会懂、、、、、、、
老师寄语
• 一个人是孤单的 • 只有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你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 因为 快乐是需要分享的 亲爱的朋友 我愿与你 分享快乐 过去的日子 一如深埋在记忆中的宝石 就算经历过岁月的砥砺 也依然光彩熠熠 就像你 就像那个飞花的季节 因为共同的志向 我们走到一起 为了各自的目标 我们各奔东西 无论身处何地 不要忘了 我们共同走过的 友情岁月
• 【注释】 (1)谅:信。“谅”有时特指小信,如《卫灵公) 篇说:“君子贞而不谅。” “谅”与“贞”相 对,指小信。但这里却泛指守信,无大信、小 信的区别。 • (2)便辟:诌媚逢迎,主要指举止行为方面。 • (3)善柔:假装和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4)便佞:花言巧语,主要指言谈方面。
• 【读解】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世界上恐怕找不出一个完全没有朋友的人吧?就 连那飘流在 孤岛上的鲁滨逊,不也有一个土人“星期 五”作朋友吗?但是,朋友有好有坏,有真正知心, 遇事愿为你两肋插刀的 朋友;也有虚情假意,遇事在 你背后插刀子的朋友。 那么,到底哪些朋友好,哪些朋友坏呢?这是我 们大家都时 常感到困惑,时常感到苦恼的一个问题。 那就仔细琢磨琢磨圣人的话吧,再回过头看看你 身旁-----到底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损友?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 不能只凭个人 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 所左右,人云亦云。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 仁德的人才能够正 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 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 我们修养 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 正确对待 他人。这是观察人的一个方法。

高中语文论语专题《周而不比》教学资料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专题《周而不比》教学资料课件
停留在表面。
教学方法单一
过于依赖讲授法,未能充分利 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 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互动较少,部分学生未能 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导致 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评价不足
未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 评价和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习

加强对论语的背景和深层含义的讲解,帮助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的注释
“周”
“比”
指普遍性,即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 做到公正、不偏不倚。
指狭隘的偏见或偏爱,即小人处理人际关 系时容易受到个人好恶、利益等因素的影 响,表现出偏见或偏爱。
“君子”
指道德高尚的人。
“小人”
指道德低下的人。
03
《周而不比》的解读与理 解
塑造道德品质
《周而不比》所强调的忠信、正直等品质,对于培养人的 道德观念和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人们成为有 道德、有品质的人。
促进社会和谐
《周而不比》所倡导的公正、公平、诚信等价值观,有助 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 任。
02
《周而不比》的原文与注 释
《周而不比》的原文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成书过程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等多人共同整理而成。
02
《周而不比》在《论语》中的位置
《周而不比》是《论语·为政篇》中的一篇,是孔子对于如何与人相处
的教导,强调与人交往要忠信,但不要偏私。
03
历史上的解读与影响
《周而不比》在历史上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视为儒家道德伦理的重要篇章之一。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8课《周而不比》课件(81张ppt)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8课《周而不比》课件(81张ppt)

善于察人,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第1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
【第2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以道义为重,心胸宽广,团结众人, 和谐相处(公心)
小人:以私利为重,钩心斗角,结党营私, 排除异己(私心)
❖ 【读解】要团结不要分裂
❖ 说起来,也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五 湖四海,不要搞 拉帮结派。
❖ 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 不能只凭个人 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 所左右,人云亦云。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 仁德的人才能够正 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 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 我们修养 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 正确对待 他人。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 雾晨黄昏,阴晴不定, 难以识别得清楚。
没有别的的办法,只有靠我们在生活中 积累经验,细心观察,提高 识别能力,以免 上当受骗。
择友的标准:
选益友:直、谅、多闻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能好人、能恶人
择友方法:
察人-视行为
观经历 察习惯兴趣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察人 知君子、小人有别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小人:比而不周
损友的表现:
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是非原则, 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面三刀,极尽恭维、 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 喜欢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 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 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李斯特义收学员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八《周而不比》课件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八《周而不比》课件

•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另一方面,一个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甚至
简直就是个魔 鬼撒旦,但只要他说的话有道理就应
当采纳接受,而不应该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断然否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说得好:
“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
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人民有好处,一我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
好,朋友之 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
道。所谓“远香近臭”;所 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 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 做错了,便
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 缘由后说:“因为孝 敬父亲而承受
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 知仁矣!”不仅 没有处罚孙性,反
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 亲。
• 这就是“观过知仁”方法的 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蕴含着从反
面看问题的辩证思想,说它有 “一分为二”的观点也无不可。 因为,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错, 但过错的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过 错 是“十恶不赦”的,有的过错
本人是否有“前科”啊!同 时,还要观察观察他
的兴趣爱好所在,是安于平淡还是热中于追 名逐
利呢?”如此等等。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考查,谁 还能隐瞒什么 呢? 说起来,直到今天,我们的政
工干部不也还是在从这些方面 来考查“人民的勤
务员”,从而决定一个人的升迁沉浮吗。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 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 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 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 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 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 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 不可缺少的原则。

周而不比课件

周而不比课件
有一个新疆学生董林,到海南读大学,因租住不起学 生宿舍,被一姓李的善良女性收留并认其为干儿子, 后来因为一点家庭琐事,董林用双节棍中间的铁链部 位勒住李母的喉部,将李母勒死。
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巧言令色、夸夸其谈的未必有多少才能; 沉默寡言、说错了话的也可能是好人。 坏人也不一定就坏到头顶生疮,脚底流浓 的地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 哀。 听其言,观其行 举例说明好人也可能说错话、坏人也可能有好 的建议。
课文词语解释和翻译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慧,难矣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 柔,有便佞,损矣。
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什么异同?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在一起,叫“和” 。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同” 。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 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 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 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 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和”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指矛盾的特殊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什么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这段文字要表明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的处事态度。结合我们已学过的文章,你认为孔子 提倡应怎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朋友千个尚嫌少,仇敌一个都太多。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真正的朋友
儿子结交了很多朋友,并以此为傲。父亲却不以 为然,说:”你那些朋友算什么朋友!“他让儿子 呆在家里,对外扬言说儿子犯了罪,结果儿子的朋 友都离开了他的儿子。他把儿子带到自己的朋友那 里,对朋友说:“我儿子犯了罪,要被抓起来了。” 他朋友说:“你只有一个儿子,而我有三个儿子, 我让我其中的一个儿子顶替你儿子去坐牢。”朋友 的儿子也争着愿意顶替他儿子去坐牢。

周而不比ppt课件十六

周而不比ppt课件十六
施和主张、道德道义、讲述、知道、实施实
行、疏通引导等义项。所以,“忠告而善道
之”(引导,劝导,读dǎo),“道之以政” ( 引导,劝导,读dǎo),“道千乘之国” ( 引导,领导,治理,读dǎo),“志于道” (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正确的学说主张,真 理),“中道而废”(道路)。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没有遇到挫折,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 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长相,因为能力不会写在脸上。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 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 矣。”讲得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 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
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 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
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 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 “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 子的意愿。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 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了,原文中的“善”字 就没了着落。
周而不比
问题一: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 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 诚实。
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 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
党:《说文解字》:“党,不鲜也。” 但这本义不通用,用其后起之义,即古

《周而不比》ppt

《周而不比》ppt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 观过,斯知人矣。功者人所贪,过者人所 避,故于人之过,尤易见真情。

——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 只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 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 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 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 不到预期的效果。
学习要求:
❖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 2.掌握“周”、“比”、“矜”、“斯”、
“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 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
方面的主要观点。 ❖ 4.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

重点词语梳理:
1.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1.团结,勾结
察人择友之道
割席分坐
管宁、华(huà)歆(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 (丢掉锄头)去(离开)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 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察人五事
❖ 魏文侯欲置(立)相,召李克问曰……李 克曰:“夫观士也,居(平时、平日)则视 其所亲(亲近),富则视其所与,达(得志 )则视其所举,穷(困厄)则视其所不为, 贫(贫穷)则视其所不取。此五者足以观矣 。”
益友的表现:
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有一种 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在你怯懦的时 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 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 我们的精神能得到净化、升华。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3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3

②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的,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
④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
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论· 语· 选· 读
课外作业:
你想结交孔子的哪个弟子为 知心好友?为什么?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论· 语· 选· 读
——《韩非子· 难一》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论· 语· 选· 读
孟孙猎得麑(n í ),使秦西巴持 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 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 “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 之。 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 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 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 吾子乎?”
“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
也。 ——《皇疏》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论· 语· 选· 读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
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 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 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浙·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 学
论· 语· 选· 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滕文公上》
浙· 江· 省· 衢· 州·bì ) 《马注》:“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 者。” ② 善柔:善为柔色,殆与“令色”同。 《皇疏》:“谓面从而背毁者也。” ③ 便佞 (pián nì ng) :殆与“巧言”同。 《皇疏》:“便佞,谓辩而巧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语· 选· 读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 知仁矣。” (4.7)Leabharlann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 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 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 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 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论· 语· 选· 读
读《论语》,未读时 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 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颐
论· 语· 选· 读
结合孔子及弟子的待人处事,仔细审察 你及周围人的交友,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 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论· 语· 选· 读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 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金缨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 利穷则散。 ——王通
论· 语· 选· 读
与朋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孔子认 为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15.15 14.34 15.23 4.26 12.23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15.15 )
损 友
便辟 (谄媚逢迎) 善柔 (假装和善) 便佞 (巧言善辨)
直 (正直) 谅 (信,诚信) 多闻(博学多闻)
益 友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论· 语· 选· 读
择友标准:
选益友:直、谅、多闻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能好人、能恶人 择友方法: 察人:视行为、观经历、察习惯兴趣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 语· 选· 读
“周”、“比”、“党”都有“密合、 聚合”的意思,但同中有异。结合成语 “周而不比”、“朋比为奸”、“结党营 私”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 • 周:追求高尚道义的人聚合在一起。 • 比:个人利益一致的人聚合在一起。 • 党:政治上拉帮结派,谋求私利。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 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有仁 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 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 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 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顾鸿安 《论语解读》
论· 语· 选· 读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 人废言。” (15.23)
要客观公正地待人
论· 语· 选· 读
孔子举了一个实例,认为有一个人很善于 交往,这个人是谁?
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久而敬之”的有两解:一指“人敬晏子”, 一指“晏子敬人”。你同意哪一种呢?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 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人与人交往中要保 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是自取其辱,关系也 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 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 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 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愿意。如果把“敬之” 理解为尊重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 就没有了依据和着落。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 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 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 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 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 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求大同,存小异。
论· 语· 选· 读
什么人可以正确地选择朋友呢?
论· 语· 选· 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 (4.2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3)
交往要适当、适中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 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要注意的 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梁实秋
论· 语· 选· 读
该如何选择朋友,交怎样的朋友, 与朋友怎样相处呢?
论· 语· 选· 读
论·语·选·读
周 而 不 比
——儒家的交往观
论· 语· 选· 读
内容梳理
按“怎样择友”、“怎样处友” 两 部分内容,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择友标准 怎样择友: 怎样处友: 1—7章 8—14章 择友方法
论· 语· 选· 读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有什么区别?
论· 语· 选· 读
《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 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 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 的分寸。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 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 切的人。
论· 语· 选· 读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目的、意义何在?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 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 在仁道的修养上同进步,而不是自进己德。
论· 语· 选· 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意,住在破窑洞中,衣 食无着落。这时候得到了王茂生夫妇的接济。后来,他 参军入伍,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平辽王”。祝贺的文 武大臣络绎不绝,送来的礼物也数不胜数,但都被薛仁 贵婉言谢绝。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 的“两坛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 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 妇经常资助,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如今我要收下王兄 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 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 和王茂生夫妇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论· 语· 选· 读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 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 任何一个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 法怎样?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 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 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 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 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 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 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 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
论· 语· 选· 读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惠,难矣哉!” (4.7)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 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 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 成就。
论· 语· 选· 读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佞,损矣。 (16.4)
论· 语· 选· 读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而不争: 其一、君子能够保持风度,随意不与人争执。 其二、君子为人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会去 无谓的争强好胜。
君子能保持风度,有自己的原则和 立场,不会与人争执。
论· 语· 选· 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 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何晏《集解》
论· 语· 选· 读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 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 之化矣。 ——《说苑· 杂言篇》
论· 语· 选· 读
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 所以相有也。 ——荀子 注:有:助益
论· 语· 选· 读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 活方式;交到一个好朋友,能够 让自己一生更有光彩。
“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 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 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 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 ——朱熹《论语集注》
论· 语· 选· 读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过分亲密反而伤害了双 方感情的吗?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 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 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 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豪猪的故事》:„„ 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论· 语· 选· 读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2.10 4.7 15.17
察 人
论· 语· 选· 读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0)
“视”“观”“察”三者关系如何?
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为善者是君子,而为恶者 则为小人;“观”则比“视更为细致,所做的事情虽 然是善事,但为达目的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的不当,则 也不能算作君子; “察” 就更加审慎,行善事采用 的方法虽当,但如果心事不在于此,不能安心于此, 那么,也是虚伪的,又哪里能保证长久不变呢?因此, 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视其所为,观其方法,察其心思, 方能准确无误,对人对事详细观察的重要性,可见一 斑。
论· 语· 选· 读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 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 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 私,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 埋怨,就会远离怨恨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